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水生植物对螃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其强化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逐级强化净化效果,以野外实地监测的方式,在螃蟹池塘中设置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和水花生进行原位修复试验,并设置养殖池塘尾水逐级经过高密度的水生植物进行强化净化试验,并分析水体理化指标。结果显示:原位修复池塘中,伊乐藻和水花生对池塘养殖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8.52%、67.65%、59.26%和66.26%、68.95%、50.00%;且植物平均生物量越大,氮、磷去除率越高。单位生物量的水花生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都略高于单位生物量的伊乐藻;2种植物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极显著,而2种植物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显著。养殖尾水经强化净化塘处理后,水体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下降,其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09%、54.58%、57.61%、69.18%和86.49%,试验结束时净化塘出水可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所规定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模式对池塘水环境和环境负荷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养殖环境,减少排污,研究和分析了6种池塘养殖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底质养分状况、尾水排污量、环境负荷量、氮磷利用率和鱼获物净增产量的变化,明确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养梭鱼(T3)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Mn)及悬浮物含量都最大,且极显著大于混养模式。单养模式氮磷利用率显著低于混养模式,但环境负荷量显著大于混养模式。60%异育银鲫+30%梭鱼+10%鲢、鳙(T5)是最优养殖模式,其底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最低,其尾水排放氮、磷、CODMn量最小。T5的氮、磷环境负荷量最小,分别为51.81 kg/t、12.84 kg/t,饲料的氮、磷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0.09%、19.15%,饵料系数最小,净增产量最大,是环境、经济较优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养殖池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周年变化的测定与比较,探讨异育银鲫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测定水体中总磷(TP)、磷酸盐(PO43--p)、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和铵态氮(NH4+-N)的含量.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TP含量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10~1.00 mg/L,12月至次年2月的含量较低,仅为0.10~0.12 mg/L; PO43--P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3~0.67 mg/L,6-9月含量较高,为0.20~0.67 mg/L;NO3--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2~ 6.75 mg/L,最高值6.75 mg/L出现在8月、11月;NO2--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1 ~0.60 mg/L,8月呈现最高值(0.60 ±0.01) mg/L;NH4+-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37~ 2.90 mg/L,5-8月含量较高;溶解态无机氮(DIN)的全年含量为1.06 ~9.19 mg/L,从全年的氮平均含量进行考查,NO3--N、NH4+-N、NO2--N分别占DIN的56.63%、38.08%、5.29%;氮/磷在5月、11月出现2个峰值.说明异育银鲫养殖池塘的水体氮和磷的营养含量受光照、水温和鱼体活动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炭与PHBV固相脱氮系统净化河蟹养殖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是高附加值水产品,但养殖过程中常导致水体氮元素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生物炭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作载体,构建固相脱氮系统(BP),研究其在河蟹养殖周期内对水体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能力,综合考察其对河蟹养殖的影响,并与常规养殖(CK)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BP处理后,在河蟹养殖周期内,水体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BP处理平均总氮含量变幅为0.16~4.75 mg/L,平均铵态氮含量变幅为0.17~2.10 mg/L,平均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10~0.81 mg/L;总氮平均去除率为62.03%,铵态氮平均去除率为73.76%,硝态氮平均去除率为72.53%;河蟹产量为948 kg/hm~2,比CK增产34%,河蟹个体质量无显著变化,但回捕率提升23%,回捕率提升是河蟹增产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经BP处理后养殖尾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GB3838—2002),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水生植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和苦草4种水生植物对黄颡鱼养育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花生生物量为715 g/m<'3>时,养殖水体氪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74%、45%;水葫芦生物量为1072 g/m<'3>时,水体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67%、75%、96%、86%,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提高;水浮莲生物量为1 072 g/m<'3>时,水体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61%、33%;苦草生物量为129 g/m<'3>左右时,水体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49%、50%、98%、86%,黄颡鱼增重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显然,放养水葫芦、种植苦草降低了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改善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促进了鱼体生长.水葫芦最适生物量为1 072 g/m<'3>,苦草最适生物量为129 g/m<'3>.  相似文献   

6.
空心莲子草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水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中设置空心莲子草种植对比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pH值、溶氧(DO)、透明度、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结果表明,与对照塘相比,试验塘水体pH值和溶氧较优,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氨氮和亚硝态氮分别降低了53.71%、8.08%,COD值降低,总氮值、总磷值分别为对照塘的67.69%和87.97%。这说明空心莲子草的种植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具有重要的水质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投喂含不同浓度铁元素的饲料对水体氮、总磷的控制作用。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铁浓度分别为0mg/kg,10mg/kg,20mg/kg,40mg/kg和80mg/kg,对照组使用饲料与0mg/kg组一致,不种植蔬菜。实验证明该系统对水体产生明显的净化作用;在脱氮除磷方面也效果显著:鱼菜共生系统能够增加水体的溶氧,使水体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同时显著降低氨氮浓度,提高了硝态氮浓度,并使亚硝态氮浓度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总磷方面,总磷在水体中的分布浓度同鱼体生长情况相关性显著,同对照组相比,该系统可以将总磷降低20%左右。鱼菜共生系统为池塘养殖提供了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新途径,是未来生态农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淡水池塘4种生态沟渠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淡水养殖池塘的养殖废水排放沟渠,通过运用2种生物操纵(水生植物和鲢鱼、鳙鱼)技术,以及生物浮床技术、生物填料技术等4种技术模式,以沟渠自净能力作为参照对比,研究出一种修复效果全面的池塘排水沟渠生态构建模式,为解决池塘排放水污染和调控池塘养殖水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池塘排水沟渠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35 d内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11.85%、17.98%、12.95%、4.52%、43.35%;(2)生物浮床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最理想,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91%、58.97%、75.92%、42.83%、32.73%、85.62%;(3)生物填料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较理想,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64%、14.89%、58.59%、75.66%、47.92%、67.36%;(4)水生植物操纵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一般,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81%、23.40%、66.61%、33.07%、34.18%、41.21%;(5)鲢鱼、鳙鱼生物操纵技术对养殖废水的综合净化效果相对较弱,在35 d内对养殖废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叶绿色a等的含量及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19%、23.71%、32.75%、43.15%、21.70%、68.7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降水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作用下长沙县金井河小流域农业源头沟渠水中氮、磷的流失特征与生态拦截效应。结果表明:在降水初期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与降水径流量的变化均呈逐渐递增趋势,雨后均呈递减变化;降水作用下沟渠系统总氮输出的最大值为4.67 mg/L,总磷输出的最大值为0.38 mg/L,其氮素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雨后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与总磷含量分别在雨后第3天和第2天达到最高;菖蒲–茭白段的生态拦截效果明显高于自然段的自然净化效果,表明植物拦截和吸收是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途径,菖蒲、茭白在6月吸收氮、磷分别达26.90、2.34 g/m~2。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氮磷代谢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 H、摄食状态和光照条件都对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代谢影响显著。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墨吉明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均显著升高;硝酸氮代谢率在25℃条件下最大;磷、亚硝酸氮、硝酸氮代谢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减慢,氨氮代谢加快;盐度在10~3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磷、亚硝酸氮代谢率提高,硝酸氮、氨氮代谢率下降;p H在7.5~9.0范围内,随p H值升高,磷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氨氮代谢率显著升高,亚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5时出现最大值(0.451±0.039)μg/(g·h);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0时有最小值(1.364±0.028)μg/(g·h);饱食状态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饥饿组分别提高了33.85%、68.07%、233.81%、72.22%;正常光照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遮光组分别提高了130.79%、37.58%、120.23%、103.93%。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斑节对虾在不同温度、盐度、pH和摄食状态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pH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随体重的增加,斑节对虾磷、硝酸氮的释放率下降,而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上升。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斑节对虾磷的释放率降低,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有所提高,硝酸氮的释放率在25℃时最高。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斑节对虾(6.723±0.035 g)磷、亚硝酸氮的释放率提高,而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降低。在7.5~9.0的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斑节对虾(6.730±0.032 g)磷的释放率明显下降,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在pH为8.5时达到最大,硝酸氮的释放率在pH为8.0时达到最小。斑节对虾(6.719±0.033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143.07%、420.0%、78.55%、71.74%,表明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二者等比例混合剂的应用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质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试验池塘分别施用1 mg/L枯草芽孢杆菌、1 mg/L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0.5 mg/L)和植物乳杆菌(0.5 mg/L)的混合剂,研究其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pH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及pH没有明显影响.混合剂对养殖水体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42.37%和45.56%.其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可使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4.60%、31.63%和14.54%、15.59%.混合剂、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和对照组的总异养细菌数量分别为3.02×105、3.09×105、3.13 × 105、3.45 × 105 cfu/ml,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混合剂不仅能有效地改良水质,而且水体总异养细菌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营养盐的时空差异状况。[方法]在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投放一定密度虾苗,选取不同时间段和取样点取水样,检测地膜精养池中营养盐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虾池水质中磷酸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69、0.393、0.775、0.525m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闽值,试验过程中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硝酸氮和氨氮到了后期有所缓和;整个养殖过程中,垂直方向上各水层的营养盐差异不显著,而在水平方向上部分区域的营养盐则差异显著(P〈0.05),且各区域的营养盐含量大小排列顺序是C区〉D区〉B区〉A区。[结论]该研究为科学调控水质、降低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弄清不同季节纳帕海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选取代表性农田于干季和湿季采用梅花点法选取上(0~20cm)、下(20~40cm)两层土壤,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提取土壤总DNA,对amo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冗余分析法分析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丰度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硝态氮含量在湿季上层土壤中均最高,分别为70.79g/kg、2.90g/kg、389.04mg/kg、78.84mg/kg、768.92mg/kg和49.04mg/kg;干季上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33g/kg和15.13g/kg。经高通量测序,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的优势菌属,Nitrosospira-sp.-Nsp2和uncultured-Nitrosospira-sp.为主要优势氨氧化细菌,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表现为干季上层湿季上层湿季下层干季下层。结合冗余分析,影响干季农田上层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影响程度分别为速效磷全氮亚硝态氮,对于干季下层土壤则是铵态氮亚硝态氮全钾硝态氮全磷;湿季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优化组合的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下行生物膜池、上行生物膜池、下行牡蛎壳滤池和上行牡蛎壳滤池4个单元串联构成,各单元底部均设置了曝气装置.设计了仅其中1个单元或者3个单元曝气的4种工况,来研究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总氨氮质量浓度为0.52~0.72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15~0.72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7.59~9.26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81—2.40mg·L-1,水温为15.3~20.4℃时,采用仅上行牡蛎壳滤池曝气工况时水处理效果最好,对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7±7.5)%、(94.9±3.6)%、(12.2±38.7)%和(17.8±17.4)%,各项指标的出水浓度分别为0.16、0.04、6.76、1.91mg·L-1.其中:总氨氮和硝酸盐氮出水浓度分别达到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和Ⅲ类水标准,亚硝酸盐氮出水浓度低于鳗鱼养殖安全浓度,但活性磷酸盐出水浓度高于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对废水中几种常见有害物质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11株光合细菌,分别对废水中的常见有害物质氨氮、总磷、硫化物、亚硝酸盐进行降解,结果表明该11株光合细菌对氨氮的降解可从364mg/L降到210mg/L左右,最高的降解率为42.6%;对总磷的降解可从440mg/L降到30mg/L左右,最高降解率为93.2%;对硫化物的降解可从174mg/L降到50mg/L左右,最高降解率为71.3%;对亚硝酸盐的降解可从3.3mg/L降到几乎为0,最高降解率为100%。不同的光合细菌其降解的能力不同,最终确定4株对4种有害物质均有较好降解效果的光合细菌,为以后配制复合菌株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罗非鱼养殖池水质影响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塘养殖的水质指标众多且彼此相关,找出养殖过程中应重点监测的少量指标是养殖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因子分析是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原来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养殖罗非鱼的池塘水质进行分析。试验分4组,其中对照组投喂正常量的商品饲料,试验组A、B和C分别投喂100%、80%和75%正常量的饲料,同时添加小麦淀粉作为水体碳源;定期对pH、DO、水温(T)、透明度(SD)、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絮体体积(FV)、悬浮物(TSS)和异养细菌总量(THB)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提取3个主因子时,水温、pH、TSS和THB的共同度都低于0.5,故分析时将其排除。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有3个主因子影响养殖水质,第1主因子为有机营养盐,由TP、Chl.a和TN构成;第2主因子为无机氮和透明度,由TAN、SD、NO3--N和NO2--N构成;第3主因子为絮团生成量,由FV构成。对各池的3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综合得分,C组综合得分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在不影响罗非鱼生长性状的情况下,添加碳源并减少投喂量时养殖水质最好,养殖时应重点监测水体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并对氨态氮和亚硝氮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塘水质的超度量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口中华绒螯蟹养殖塘连续4个月测定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总氮、总磷、COD和酸性高锰酸钾指数,利用克鲁斯卡尔算法进行超度量聚类分析,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及典型冗余分析。结果显示:pH值和COD在水质的8个参数中起中心作用,以这两个变量为中心将8个变量分为两组,第一组为pH值、氨氮、溶解氧和总磷;第二组为COD、高锰酸钾指数、亚硝酸盐及总氮;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7221(P0.05),相关显著;典型变量V1可以解释24.64%的组内变差,并解释12.84%的另一组的变差,典型变量W1可以解释40.23%的组内变差,并解释20.97%的另一组的变差;W1对pH值有30.49%的预测能力,V1对总氮、亚硝酸盐含量的预测能力分别为32.54%和38.72%。  相似文献   

20.
高太忠  付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7-6670
[目的]为了揭示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褐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方法]以河北平原的褐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的淋滤实验,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迁移规律。[结果]在施氮周期内,氨氮浓度最高为15.86 mg/L,最低为0.09 mg/L,平均为2.02 mg/L,超标10.1倍;亚硝酸盐氮最高浓度为37.456 mg/L,最低浓度为0.002 mg/L,平均浓度为4.854 mg/L,超标242.7倍;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6.35 mg/L,最低浓度为2.12 mg/L,平均浓度为6.51 mg/L的未超标,占标率为32.57%。[结论]在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和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2种氮素存在形态。在深层地下水中,氮素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所建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预测氮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