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影响水泵效率的原因及对策 水泵效率是衡量水泵工作效能高低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水泵的有效功率总是小于轴功率的,这是因为在水泵把能量传给水的过程中,存在着各项能量损失,其中主要有机械损失、水力损失和流量损失.这些损失,严重影响了水泵效率,其原因及预防的对策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水泵效率的原因及对策水泵效率是衡量水泵工作效率高低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水泵的有效功率总是小于轴功率的,这是因为在水泵把能量传给水的过程中,存在着各项能量损失,其中主要有机械损失,水力损失和流量损失。这些损失,严重影响了水泵效率,其原因及预防的对策是什么呢?1.机械损失主要是水泵填料、轴承和泵轴间的摩擦损失及叶轮前后盘旋转和水的摩擦损失等。预防对策:在使用中,水泵填料要压得松紧适度,以减少机械摩擦损失。经常检查轴承润滑情况,不可缺油,油质要符合标准。叶轮的轮盘表面应光滑,防止锈蚀,以减少摩擦…  相似文献   

3.
水泵效率是水泵性能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水泵在把机械能转换为液体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损失,影响水泵效率。本文主要叙述了产生功率损失的原因和在使用中提高水泵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影响水泵效率的原因及对策潘树良自贡市水电农机局(643000)水泵效率是衡量水泵工作效能高低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水泵的有效功率总是小于轴功率,这是因为在水泵把能量传给水的过程中,存在着各项能量损失。其中主要有机械损失、水力损失和流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用能量特性评价水泵机组水力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大型低扬程水泵在设计和非设计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根据水泵设计理论,分析了非设计工况下影响水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进口预旋、出口环量、轴向旋涡和脱流等,进而从水泵的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虚拟最优工况"的概念,建立了以水泵能量特性来计算水力不稳定性即紊流损失的方程式,据此对不同比转速的叶轮进行了紊流损失计算,并与模型实测的压力脉动进行了对比,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结果表明,采用能量特性评价水泵机组运行稳定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几何参数对水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降低叶轮进口冲击混合损失为目标,对进口边为径向和轴向两种情况下的叶轮进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相应的进口直径计算公式。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充分利用水泵进出口速度分布等宏观物理参量描述流体在叶轮流道内的流动,借助速度三角形分析计算离心泵内的各种损失,揭示了几何参数对水泵性能的影响趋势,对水泵进行了综合性能预测。所提方法可预测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的水泵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低压输水管网水力计算中,将泵、网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使水泵运行在高效区的可靠性增加。介绍了计入水泵影响时,管网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应管网水力参数的变化。并将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为管网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泵效率是衡量水泵工作效能高低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它是指水泵的有效功率(即水泵输出功率)和水泵轴功率(即水泵输入功率)之比。水泵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泵的使用情况,如果维修和使用不当,即使制造出高效率的水泵,也达不到高效低耗运行的目的。因此,在水泵实际运行中要尽量减低各项能量损失,以提高水泵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各种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4种水泵装置内部流动,研究水泵转速变化对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水泵装置中进水流道内部流动受水泵叶轮旋转引起的水流预旋的影响,因而小于无泵单独运行时的水力损失。水泵转速变化后,在相同流量下,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基本不变。水泵导叶出口水流条件和剩余环量影响出水流道的水力特性,水力损失随流量变化的关系非常复杂。水泵转速变化后,出水流道内部流动不相似,相同流量下的水力损失不相等。装置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水泵转速变化对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比较各种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4种水泵装置内部流动,研究水泵转速变化对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水泵装置中进水流道内部流动受水泵叶轮旋转引起的水流预旋的影响,因而小于无泵单独运行时的水力损失.水泵转速变化后,在相同流量下,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基本不变.水泵导叶出口水流条件和剩余环量影响出水流道的水力特性,水力损失随流量变化的关系非常复杂.水泵转速变化后,出水流道内部流动不相似,相同流量下的水力损失不相等.装置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大型水泵装置全流道数值模拟与性能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某大型混流泵装置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对有泵与无泵进、出水流道的内部流动及水力损失进行了对比分析,实现了水泵装置性能预测.研究发现,水泵叶轮旋转和导叶出口剩余环量与进、出水流道的内部流场相互作用,进水流道的出口水流条件和出水流道的进口水流条件与单独计算时的假定有本质不同,对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和装置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水泵装置中,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小于无水泵时的流道水力损失,在一定流量范围内,仍基本符合二次抛物线规律.与此相反,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远大于无水泵时的水力损失,在设计流量附近出现局部极小值,不再完全符合二次抛物线规律.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模型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汽车冷却水泵叶轮在设计优化中存在设计周期长、优化方法不明确等问题,基于离心泵设计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理论,设计一种半开式叶轮并进行优化.首先确定叶轮各项结构参数并通过三维建模软件CATIA V5对水泵进行实体的初步建模,然后利用CFD计算软件STARCCM+对水泵设计模型进行性能仿真分析,得到水泵截面的绝对压力云图、相对速度矢量图以及湍动能分布图,最后通过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以水泵总的能量损失最小为目标对叶轮进出口宽度、进出口直径、进出口角度等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水泵叶轮最佳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多个工况点下优化前后冷却水泵性能仿真对比,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在对水泵的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寻找叶轮结构参数最优组合具有明显优越性,且结果合理可靠,经叶轮优化后的水泵性能优良,额定工况下水泵效率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13.
泵站进水流道模型水力损失的测试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根据低扬程水泵装置的研究方法可以多样化的观念,提出了将泵站进水流道模型从水泵装置模型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水力损失测试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新方法所采用的测试装置、试验准则、水力损失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等有关问题.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费用少、周期短、测试准确等特点.采用新方法对2组不同几何形状的肘形进水流道模型进行了水力损失测试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肘形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与其几何形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泵站出水流道模型水力损失的测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根据低扬程水泵装置的研究方法可以多样化的观念,提出了将泵站出水流道模型从水泵装置模型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水力损失测试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所采用的测试装置、水力损失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等有关问题.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特点是:以较少的费用、较短的周期获得准确的结果.对2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出水流道模型进行了水力损失测试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与其几何形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泵的安装高度和水泵铭牌上注明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是不相同的,它比铭牌上注明的要小。因为水流经底阀、吸水管进入水泵时,与管臂发生磨擦,与弯头发生碰撞,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这都会损失一部分能量,使安装高度降低。如果以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来安装,结果常常抽不上水来,或使水泵在气蚀状态下工作而降低水泵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由水泵的比例定律可知,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关系。当转速变小后,则流量也随之变小。所以应尽量保持水泵在额定转速上下工作,不能随意提高转速,否则会损坏水泵。  相似文献   

17.
水泵的内漏与修复水泵运行一段时间后,提水效率逐渐降低,除泵体、泵叶轮等的磨损、气蚀等原因使水泵性能变化外.水泵的内漏损失和外漏损失(泵管接头、填料函等的泄漏损失)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什么是水泵内漏?水泵在运行过程中,进入泵体(压力室)的水流经过水泵叶...  相似文献   

18.
抽水机是农业提水的常用机械。抽水机的主机是水泵。水泵在运行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和损坏,致使抽水机不能正常抽水进行播种和灌溉,贻误生产时机。所以,对于抽水机出现的不良现象必须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以免贻误农时,造成农业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将能量损失系数融入离心泵多工况能量性能模型中,并采用全局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从而建立了一种离心泵能量损失系数修正方法。采用Pointer优化算法修正了一比转数为92.7的离心泵性能计算模型中各损失系数,同时设计了7个不同叶片出口角、出口宽度、叶片数的叶轮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扬程和效率的计算误差均小于4%,从而验证了该离心泵能量损失系数修正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离心泵多工况水力优化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变冲击系数的几何参数化变矩器特性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变矩器特性模型中因冲击损失造成理论预测误差偏大的问题,建立了变冲击损失系数的几何参数化变矩器特性模型.模型以键合图作为系统动力学工具,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分析了各工作轮的工作特性与能量损失,实现了通过几何参数进行工作特性的预测,采用变冲击损失系数的方法来增加模型精度.与样机性能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在转速比0至1全区段内,变冲击损失系数方法得出的变矩比和效率百分比误差的波动变化更小,这说明在工况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变冲击损失系数方法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