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复合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有机复合肥在氮素投入降低25%的条件下,水稻产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产,幅度在11.27%~19.75%,铁杆复合肥+多维肥精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有机复合肥各增收幅度在2 985~5 325元/hm2之间。以铁杆复合肥+多维肥精的处理增收幅度最高,达到5 325元/hm2。  相似文献   

2.
优质早籼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进行了优质早籼稻赣早籼 37号有机无机复混肥、BB肥、水稻专用复合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处理组合以一次性作基肥深施总有效成分为 30 0kg/hm2 的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产量最高。肥料种类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产量最高 ,BB肥居中 ,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较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增产极显著。在肥料用量处理中 ,随着复混肥总有效成分增多 ,产量增加 ,高、中施肥水平产量显著高于低肥水平 ,肥料用法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最后根据试验结果 ,提出了加大有机无机复混肥、BB肥推广和在生产上采用一次性深施复混肥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双季稻区连续27 a定位试验为基础,在早稻均施N 142.5 kg/hm2、P2O5 54.0 kg/hm2、K2O 63.0 kg/hm2,晚稻均施N 157.5 kg/hm2、P2O5 27.0 kg/hm2、K2O 81.0 kg/hm2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水稻群体根系、地上部总干重、茎和穗群体干物质重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叶群体干物质重量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根系干重占植株总干物质重量的比例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叶和穗的比例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水稻叶片SPAD值和LAI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处理增产3 410.7-3 443.7 kg/hm2、2 178.0-2 344.5 kg/hm2和2 998.5-3 142.5 kg/hm2、2 070.5-2 317.5 kg/hm2。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富硒肥对水稻的降镉富硒效果及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康硒宝有机水溶肥料作为富硒肥,以常规施肥+康硒宝有机水溶肥料作为试验处理,以常规施肥+清水(CK1)和常规施肥不喷水(CK2)作为对照处理,进行了早稻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用康硒宝有机水溶肥料,稻米镉含量为0.172 mg/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0.2 mg/kg),比CK1和CK2分别降低0.163和0.165 mg/kg,降幅分别为48.66%和48.96%,差异极显著;稻米硒含量为0.272 mg/kg,接近国家标准的上限值(0.30 mg/kg),比CK1和CK2分别提高294.2%和306.0%,差异极显著;早稻株高、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增加;稻谷产量为402 kg/667m2,比CK1和CK2分别增产10.44%和11.05%,差异极显著;经济效益增加64.28~69.40元/667m2.这说明施用康硒宝有机水溶肥对早稻降镉富硒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以H优7601为参试品种,以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肥料为参试材料,研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众望”牌肥料能明显改善水稻农艺性状,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产量。在水稻产量方面,以掺混肥效果最佳,达7720.8kg/hm2,其次是有机无机复混肥,达7498.80kg/hm2,复合肥处理下的产量相对较低为7459.20kg/hm2,比CK增产25.2%-29.%;经济效益方面,比常规施肥相比,净增加值最大为掺混肥,达1607.37元/hm2,其次是复合肥,达到1237.14元/hm2,常规处理下的增加值最低为46.29元/hm2。[结论]“众望”牌不同品种肥料在水稻上应用能显著提高水稻产质量,不同品种肥效表现为掺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肥>常规施肥>CK。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研究了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种植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和马铃薯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均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 ,提高水稻产量。早稻的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45.68万/hm2、59.20万/hm2、11.68万/hm2和16.02万/hm2,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6.46粒/穗、9.75粒/穗、1.7粒/穗和4.04粒/穗,千粒重分别增加0.24 g、0.12 g、0.16 g和0.43 g,早稻产量分别增加409.70 kg/hm2、536.44 kg/hm2、97.97 kg/hm2和298.48 kg/hm2;晚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变化趋势与早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有机水稻田土壤质量,更好地发展有机水稻,在有机水稻生产区实行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有机水稻—小麦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长分别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高5.7%、7.5%,有效穗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提高1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3 206.88 kg/hm2,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加5.24 g/kg,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但可能是因为有机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年增幅均低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持续稳定增长,是有机生产培肥地力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水稻品种—绿旱1号在安哥拉的高产栽培施肥技术。[方法]2012年雨季在位于罗安达郊区的CATETE农场,以其黑色粘土地为试验地,采用盆栽试验法初步探讨了种植耐旱早熟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的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结果]雨季在黑色粘土地上直播种植绿旱1号,施用磷酸二铵(N:P2O5=14:43)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2O5:KCl=15:15:15)作基肥,用尿素作断奶肥和穗粒肥,能够显著增加株高、单株谷重、单株生物学产量、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经济系数和谷草比;用磷酸二铵作基肥,施用量300kg/hm2较为适宜;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作基肥,施用量450kg/hm2较为适宜,及时追施断奶肥尿素75kg/hm2和穗粒肥尿素75kg/hm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中国水稻在安哥拉地区的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插秧期的条件下,起垄夹肥处理与常规整地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起垄夹肥处理的平方米穗数为463穗,较常规整地侧深施肥多2穗;产量8118kg/hm2,较常规整地侧深施肥少21kg/hm2,产量差异不明显。起垄夹肥处理对稻米品质无明显改善作用。起垄夹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