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禽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因其具有提高种蛋受精率、减少公禽饲养量,降低非生产性饲料消耗及为育种工作充分利用优秀种禽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等作用,使该技术得以在全球养禽业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我国推广应用家禽人工授精技术起于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仍应用于蛋鸡生产,鸭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报  相似文献   

2.
家禽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因其具有提高种蛋受精率、减少公禽饲养量、降低非生产性饲料消耗及为育种工作充分利用优秀种禽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等作用,使该技术得以在全球养禽业广泛推广应用,我国推广应用家禽人工授精技术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仍应用于蛋鸡生产,鸭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报道甚少随着养鸭业的发展,使用该技术也越来越多虽然人工授精技术不难掌握,但由于影响受精率的原因较复杂,环节也多,因此鸭人工授精的受精率要提高到一定水平,许多措施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在此,笔者参考一些研究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影响鸭人工授精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粗浅的概述,为深入探讨提高受精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家禽的人工授精技术于1934年由苏联学者用电刺激方法,从公鹅中获得的精液。至今有50多年历史,早期主要应用于火鸡,其它家禽应用不普遍。直到60年代,由于种禽的笼养,人工授精技术得到重视。特别是到了80年代,由于农村体制改革,食品结构调整,养鸭户剧增,传统的配种技术,其受精率只有40%~50%左右。公、母鸭的性比例为1:10左右,且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越来越多。人工授精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鸭场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影响受精率的因素多、环节多。为此,笔者参考一些研究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鸭人工授精受精率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在开展鸭人工授精试验推广应用的同时,于1991年3月9日至4月24日,用四种不同稀释液对鸭人工授精进行了受精率和孵化率对比试验,以筛选最佳稀释液配方。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试验场地选在县种公猪统一供精站内,供试母鸭在专业户鸭群中选购20羽产蛋正常的本地麻鸭,5羽种公鸭由宁都县购  相似文献   

6.
鸭的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县14万只母鸭的生产潜能,提高养鸭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1992年3月至6月,我们在广东省畜牧局、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和县畜牧局的支持下,开展了以番鸭为父本、麻鸭为母本的人工授精技术研究工作,现把结果报告如下。1 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鸭人工授精的受精率要提高到一定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精液品质和掌握人工授精的操作要领。笔者参考一些研究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现就提高鸭人工授精受精率的技术要领作一粗浅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利用克里莫公番鸭与经二元杂交产生的母家鸭(卡叽-康贝尔鸭♂×绍鸭♀)再次杂交,可生产商品骡鸭。但由于克里莫番鸭与母家鸭在体型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自然交配受精率较低,必须借助于人工授精技术的运用。现将骡鸭人工授精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种鸭饲养管理技术1种公番鸭的培育做好饲养管理、选留和疾病防治等工作。(1)种公番鸭的选留对于种公番鸭的选留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为70~80日龄时,按公母比1∶9的比例选留,淘汰残、弱公鸭;第二次于170~180日龄时按公母比1∶13的比例进行选留,剔除雄性特征不明显、体型过肥或过瘦的公鸭;…  相似文献   

9.
鸭的人工授精技术是近代种禽繁殖业中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之一.它以其低投入高回报而越来越多地受到种鸭养殖业的普遍重视.要提高鸭的人工授精率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鸭的人工授精技术是近代种禽繁殖业中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之一。它以其低投入高回报而越来越多地受到种鸭养殖业的普遍重视。要提高鸭的人工授精率,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番鸭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生产骡鸭,必须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番鸭人工授精技术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种公鸭培育与选择1用于人工采精的种公鸭必须是易与人接近的个体。过度神经质的公鸭往往无法采精,这类个体应于培育过程中仔细鉴别出,予以淘汰。2种公鸭实施单独培育,与母番鸭分...  相似文献   

12.
<正>鸭的繁殖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一般情况下,蛋用鸭都是采用自然交配,肉用鸭也可以自然交配为主。但骡鸭的制种方法不同,由于两个亲本血缘较远,自然交配比较困难,且受精率低于40%,在生产上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必须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才能提高受精率。在常规情况下,如果采用自然交配,瘤头鸭与家鸭的配种比例为1∶5,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母配比可达1∶20以  相似文献   

13.
半番鸭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番鸭是不同属间杂交后代。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公鸭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本人从事鸭人工授精工作多年,现介绍该项技术成功经验如下。1.种公鸭选择、饲养及采精种公鸭为番鸭(瘤头鸭)。育成期应做好免疫工作。从180~200日龄开始采精,1天采精1次,每采精3~5次休息1天。使用一年后精液质量下降,应淘汰更新。种公鸭应一笼一羽饲养,便于轮流采精并避免强弱相欺、啄伤和公鸭之间爬跨射精。种公鸭要饲喂配合饲料,并根据具体情况添加VE、VA、VD或多种维生素。定期检查每羽公鸭精液质量(2~3次/月)。平时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一群育成的种番鸭群体,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的繁殖方式.自然交配组,包括1087只母鸭和225只公鸭.人工授精组,包括1384只母鸭,以及60只公鸭.除了人工授精组的公鸭单笼饲养外,所有鸭的饲养管理与大生产相同.根据母鸭产蛋特点将其产蛋期分为3个阶段:产蛋前期(1~4周)、产蛋中期(5~14周)以及产蛋后期(15~24周).采用固定的孵化程序,以孵化第10天、第32天的照蛋情况以及出苗情况统计入孵种蛋的受精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期死亡率、胚胎晚期死亡率以及孵化率.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可以显著提高种蛋受精率(P<0.001),但是对孵化期间的胚胎发育没有影响;种鸭周龄对受精率和孵化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周龄增大,受精率逐渐上升;而在产蛋的后期,孵化性能出现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鸭人工授精受精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鸭场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参考一些研究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鸭人工授精受精率阐述如下:1公鸭方面1.1季节与光照一般说来公鸭需要12~14小时的光照才能刺激睾丸最大限度地生长发育,时间短于9小时则会使睾丸的生长发育和精子的产生受到影响。环境温度对公鸭精液的生成有一定影响,夏季高温,采食量降低,对精液产生不利。1.2营养状况异常在整个配种期间,应以公鸭的体重不下降为标准。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VE、VA、VD或多种维生素。采精公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番鸭为终端父本生产的半番鸭在肉鸭市场上逐步呈现优势,随着白羽半番鸭生产的发展,半番鸭成为肉鸭市场的主力军已是大势所趋。半番鸭生产中应用人工授精效益显著,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一、人工授精效益分析半番鸭又称骡鸭,是用栖鸭属的公番鸭与河鸭属的母家鸭杂交产生的后代。由于是属间杂交,存在着自然交配障碍问题,人工辅助交配受精率低、工作量大。采用人工授精技  相似文献   

17.
骡鸭是由栖鸭属的公番鸭和河间属的母家鸭进行的杂交而生产出来的,其不具有繁殖能力。属间杂交可分为正交(公番鸭♂×母家鸭♀)和反交(母番鸭♀×公家鸭♂),而在实际生产中多应用正交。骡鸭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皮脂少、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抗应激及免疫力强,因此骡鸭的生产具有很大市场潜力。但由于公番鸭和母家鸭的体型差异悬殊,且种公番鸭行动笨拙,自然交配的受精率不高,需借助人工授精技术来提高其受精率。根据现有的研究和生产中的鸭人工授精技术,结合本人的人工授精试验实践,现针对鸭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属间杂交中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肥肝试验     
<正> 番鸭作为父本,家鸭作母本的种间杂交已广泛应用于鸭的肥肝生产。但番鸭和家鸭杂交普遍存在着受精率低,孵化率低和需人工授精等缺陷。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用家鸭进行肥肝生产作了许多研究。我国的北京鸭在国际上亦被证明可用于肥肝生产。上海从1980年开始用北京鸭生产肥肝,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平均肝重不高,屠体过肥,淘汰死亡率较高。为此,于1982年用家鸭杂交对生产肥肝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出生产肥肝性能较好的组合。并在最佳组合进行重复试验时,又进行了有关的观察测定,以便为今后的试验和肥肝生产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9.
猪场内人工授精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守全 《猪业科学》2007,24(5):34-36
规模化、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对我国养猪业产生深远的意义.由于我国养猪业的特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目前依然是以场内人工授精为主导,场外人工授精尚未形成主流.鉴于此,本文拟就场内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论文立足于生产实践,从技术及服务两方面分析我国猪人工授精存在的问题,就猪人工授精的重要性、人工授精站建设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范以及目前猪人工授精上门服务存在的隐患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规范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