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对9例产后健康奶牛和9例产后胎衣不下奶牛产后0、4、8、12、16h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浆中NO、MDA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血浆中NO、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奶牛胎衣不下与血浆NO、GSH-Px、MDA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 9例和产后胎衣不下奶牛 9例 ,于产后 0 h、4h、8h、1 2 h、1 6h采血分离血浆 ,测定一氧化氮 ( NO)、丙二醛 (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 GSH-Px)活性 ,探讨血浆 NO、GSH-Px、MDA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结果表明 ,试验组血浆 NO、MDA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GSH-Px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1 ) ,表明血浆 NO、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用胎衣不下奶牛9例(试验组),产后健康奶牛9例(对照组),试验组产犊后8小时服用中西兽药合剂“胎衣顺畅Ⅱ”,并分别在产后8、12、16小时采血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探讨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和“胎衣顺畅”治疗胎衣不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胎衣顺畅Ⅱ”具有显著降低NO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胎衣不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规模化万头牧场全面兴起,单产不断提升,然而奶牛胎衣不下常有发生,本文旨在查明分娩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规律,为防治奶牛胎衣不下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2022年11月—2023年10月一年间分娩的2 936头荷斯坦奶牛从分娩胎次、胎儿性别、单双胎、胎儿出生体重、产犊难易度等生产实际状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其与分娩母牛胎衣不下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胎次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最低,初次分娩的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24.41%,发病率最高;产公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母犊的奶牛(P<0.05);产双胞胎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单胎的奶牛(P<0.05);犊牛初生重<30kg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于其他体重群体;在胎天数<260d的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分娩奶牛(P<0.05);自然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低于助产奶牛(P<0.05)。综上,分娩胎次为二胎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最低,头胎发病率最高;产公牛犊,母畜怀有双胎,胎儿出生体重<30 kg、>36 kg,早产...  相似文献   

5.
胎衣不下奶牛血浆中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胎衣不下组和胎衣正常排出组奶牛各6头,通过终点法对两组奶牛血浆中矿物质指标Ca、P、Fe、Zn的含量检测,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两组奶牛血浆中维生素指标VA、VD、VE的含量。结果表明,胎衣不下组奶牛血浆中矿物质Ca、Zn、Fe的含量较胎衣排出组正常奶牛低,而血浆中P的含量较正常奶牛的高;胎衣不下组奶牛血浆中维生素VD和VE的含量低,而血浆VA的含量与胎衣正常排出组奶牛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阴离子盐对奶牛围产期血浆离子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头荷斯坦经产奶牛按配对试验设计,研究在干奶后期(产前约3周)添加阴离子盐添加剂对奶牛产前1周、2周和产后1周、2周及分娩当日血浆离子浓度、胎衣不下发病率以及产乳热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阴离子盐日粮4d后可使尿液pH值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血浆钙离子浓度有上升的趋势,分别为(7.98vs7.26)和(7.81vs7.19),距分娩1周血浆镁离子浓度有降低趋势(1.96vs2.16),在分娩当日试验组血浆镁离了浓度低于对照组(1.90vs2.01),产前1周和分娩当日血浆钠离子浓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3.90vs126.43,P<0.05)和(124.28vs125.93,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阴离子盐对血浆其他离子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对胎衣不下发生情况的统计表明,饲喂阴离子盐能够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胎衣在12 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下来称胎衣不下(Retention Fetal Membrane,简称RFM)。有资料显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的奶牛合作社为30%~40%,夏季可高达60%[1]。高清友等[2]研究报道,在717头分娩奶牛中有148头发生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为21%。靳国旺等[3]于2007-2011年间,对安阳地区奶牛场的奶牛胎衣不下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856头分娩奶牛中,有188头在产后发生了胎衣不下,发病率22%。该病作为奶牛产后常发、多发病之一,在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的同时,可继发子宫内膜炎,造成繁殖障碍,导致奶牛因不孕而被提前淘汰,使奶牛养殖业遭受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择1~4胎龄健康黑白花奶牛10头,设为健康对照组(A组);选择1~4胎龄产后健康黑白花奶牛17头,产后立即灌服"益母生化散"250g,为中药预防组(B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10头,为胎衣不下组(C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26头,产犊后12h灌服"益母生化散"500g,设为中药治疗组(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机理及中药"益母生化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PGE2)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变化关系密切,胎盘组织中孕酮含量的升高,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含量的降低是胎衣不下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益母生化散"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益母生化散"具有调节胎盘组织的激素分泌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产犊后立即无菌采集32头奶牛血液,其中17头为胎衣正常排出奶牛,15头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正常排出奶牛在胎衣排出后立即采集胎盘,胎衣不下奶牛在确诊后再次静脉采血并采集其胎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胎衣不下奶牛和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和胎盘中的激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衣不下奶牛血清和胎盘中孕酮、纤维蛋白溶酶原和前列腺素(PGF_(2α))的含量与胎衣正常排出组相比差异显著降低(P0.05),而雌二醇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通过对胎衣不下和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和胎盘中激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发现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血清和胎盘组织中的孕酮、雌二醇、纤维蛋白溶酶原和前列腺素(PGF_(2α))的含量变化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具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牛业科学》2001,27(4):28-29
采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探讨了胎衣不下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前列腺素PGE2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分娩的奶牛PGE2的量从分娩前4d开始上升直到分娩前2d达最高,分娩前1d又降到最低,分娩时与分娩后略有回升.而胎衣不下奶牛PGE2的量从分娩前4d开始下降,到分娩前2d降到最低,分娩前1d突然升达最高值,分娩时和分娩后与正常分娩的奶牛PGE2的量持平.这揭示正常分娩和胎衣不下奶牛的PGE2量和时相差异可引起免疫失调,造成奶牛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奶水牛分娩前后血浆瘦素(leptin,LEP)与部分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本试验采用动态监测方法,选择南宁市某牛场的水牛11头,分析产前1周至产后6周内血浆LEP、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的水平,产后逐日测定产奶量,分析其平均值、变异情况、动态变化特点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EP平均值为1.26?ng/mL、CAT平均值为0.14?U/mL、GPX平均值为105.26?umol/L、SOD平均值为36.68?U/mL、TAC平均值为0.54(OD值)、MDA平均值为7.76?nmol/mL。变异系数以SOD最小(0.18)、GPX最大(0.66)。LEP在分娩当天达峰值,产后2周降到低谷,之后出现次波峰。TAC、CAT、GPX、SOD在产后3周降到最低,之后渐升,MDA产后1周降至低谷,产后3周接近峰值。产奶量2周内急增,之后趋于平稳。相关性分析为SOD-TAC,CAT-GP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MDA-SOD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LEP作为能量调节信号,水牛LEP在分娩与产后出现明显波动,且在产后2周内幅度最大,结合产奶量变化提示,此时能量调节力度最大。抗氧化水平在产后3周最低,因此,加强分娩与产后营养管理非常必要。这些数据可为奶水牛临床健康检查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水牛|瘦素|分娩前后|抗氧化|血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云南省峨山县小街镇462头荷斯坦奶牛,其中263头可疑为胎衣迟滞,用赘物法简易防治,结果显示,试验组有132头可疑牛,胎衣不下发病26头,发病率19.7%;对照组有131头可疑牛,胎衣不下发病43头,发病率32.8%,差异极显著(P&lt;0.01)。试验过程中,总共出现69例在产后12 h胎衣不下的奶牛,试验组按治疗量悬挂沙袋后,试验组奶牛全部在产后18 h内排出完整胎衣,胎衣排出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前4.3 h,差异极显著(P&lt;0.01)。用赘物预防和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作用明显,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胎衣不下奶牛分娩前后血浆PGE2水平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探讨了胎衣不下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前列腺素PGE2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分娩的奶牛PGE2的量从分娩前4d开始上升直到分娩前2d达最高,分娩前1d又降到最低,分娩时与分娩后略有回升,而胎衣不下奶牛PGE2的量分分娩前4d开始下降,到分娩前2d降到最低,分娩前1d突然升达最高值,分娩时和分娩后与正常分娩的奶牛PGE2的量持平,这揭示正常分娩和胎衣不下奶牛的PGE2量和时相差异可引起免疫失调,造成奶牛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胎盘组织中IL-2的含量检测,探讨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免疫学机制。将20头奶牛分为健康对照组和胎衣不下组,采集健康奶牛和胎衣不下奶牛的胎儿胎盘,制备胎盘组织匀浆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中的IL-2的含量。结果表明,胎衣不下组奶牛胎盘组织中IL-2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说明胎盘组织中IL-2含量与奶牛发生胎衣不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对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差异α-烯醇化酶(enolase,ENO1)的分析验证,探讨ENO1在胎衣不下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年龄、胎次、体重和泌乳量均相近的产后胎衣不下和产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各3头,分为两组,提取了胎衣不下组与胎衣正常排出组母体胎盘组织中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筛选出差异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其中差异表达量大的ENO1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胎衣不下组和胎衣正常组母体胎盘组织中ENO1差异表达量大且倍数较大,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ENO1在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中的表达量升高,t检验结果分别为P=0.015<0.05,差异显著;P=0.001<0.01,差异极显著。该基因参与机体的能量调节、免疫和纤溶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与奶牛胎衣不下密切相关,提示ENO1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影响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产犊记录资料进行整理,通过SAS 8.1统计软件分析了产犊季节、胎次、性别、犊牛初生重等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春季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达到了40.72%;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P<0.01),尤其是3胎以上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于40%;犊牛性别和初生重对奶牛胎衣不下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48头次奶牛分娩四年(2000~2003年)来的配种、产后及兽医记录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年平均胎衣不下发病率达22.97%;夏秋(5~10月)产犊的胎衣不下发病率略高于冬春季(11~来年4月)。经产母牛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极显著高于初产母牛。从母牛产犊的季节、胎次、胎数、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瘦素(Lep)水平在奶牛分娩前后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在南宁某牛场随机选取30头荷斯坦奶牛,从产前1周到产后9周,每周采样检测血浆酮体、NEFA和Lep水平。26头酮体正常奶牛(除去4头酮病牛后)的285份血浆NEFA和Lep的平均水平分别为655.7±359.9μmol/L和7.5±4.4 ng/m L,血浆NEFA水平从产前1周开始上升,分娩当天达峰值,然后渐降至产后7周最低值,之后回升。血浆Lep从产前1周上升,产后4周达峰值,之后渐降至8周最低值,之后回升。NEFA与Le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285,R=0.1137;P0.05)。Lep上升时NEFA水平较高(923.1±398.7μmol/L),Lep下降时,NEFA较低(334.9±313.3μmol/L)。结论:Lep可能参与奶牛体脂动员的调节,产前1周至产后4周Lep的升高可能促进体脂动员,之后Lep下降可能减少体脂动员,产后4周可能是Lep调节体脂动员的拐点,NEFA正常值对监控奶牛分娩前后体脂动员、维护奶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奶牛产后血液与乳汁中尿酸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广西某奶牛场31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分别收集产后3、4、5、6、7、8、9周血液及乳汁,测定血浆及乳清中尿酸的含量。结果显示:血浆中和乳清中尿酸含量(μmol/L)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75.79±1.46和90.40±2.18,血浆中尿酸含量于第6周达到高峰;乳清中尿酸含量于第七周达到高峰;血浆中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乳清中尿酸含量,但两者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1,P〈0.001)。实验提示:分娩后奶牛尿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体内蛋白代谢有关。乳清中尿酸含量作为牛群普查手段,具有替代血浆尿酸含量检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犊后12h以上胎衣还未排出,又称胎衣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正常健康的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发生率在3%-12%之间,而异常分娩牛(难产、早产、流产、剖腹产)和感染布病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约为25%~40%,甚或更高。胎衣不下常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不但使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