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刍动物的相关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葵花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改变瘤胃氢化途径增加牛奶中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20∶5 n-3和C22∶6 n-3的含量,但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氢化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还不清楚。本试验所用动物为5头安装瘤胃瘘管的母羊,动物日粮为高精料饲料,日粮中添加1∶2比例的鱼油和葵花油(30 g/kgDM)的混合物。饲喂添加外源油的日粮0、3、10 d后收集瘤胃食糜分析鱼油和葵花油对瘤胃发酵参数和氢化产物的影响。食糜中的氢化中间体及甲酯化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Ag+-HPLC和气质仪联用进行分析。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葵花油不会影响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及营养物质的降解消化,但能改变瘤胃食糜的脂肪酸成分。主要包括C18∶0和C18∶2 n-6的减少,反式C16∶1、反式C18∶1、10-O-C18∶0和反式C18∶2的含量增加。外源添加脂类能提高食糜中C20∶5 n-3和C22∶6 n-3的所占脂肪酸的比例并导致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的大量增加,但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的量却有所减少。试验结果中还发现添加鱼油和葵花油使特殊脂肪酸如C20∶1、C20∶2、C22∶1、C22∶3...  相似文献   

2.
试验利用饲喂红叶为主要粗饲料基础日粮的5头经产的芬兰艾尔郡牛,采用5×5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21d用于评价添加植物油和亚麻芥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试验处理为5组:①精料中不添加脂类(对照组);②按29g/kg添加菜籽油(RO);③按29g/kg添加葵花籽油(SFO);④按29g/kg添加亚麻芥油(CO);⑤按29g/kg添加压制亚麻芥(CE)。试验动物随意采食红叶,每天饲喂的精料为12kg。试验处理对粗饲料和总的干物质采食量、全肠道消化率、乳产量和乳成分无影响。饲喂植物油会降低乳中中短链饱和脂肪酸(6∶0-16∶0)含量(包括奇数碳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增加乳中C18∶0和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乳中顺-C18∶1、反-C18∶1、非共轭C18∶2、CL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的相对比例取决于日粮中添加的油的脂肪酸组成。饲喂菜籽油可能会增加反-C18∶1(Δ位于4、6、7、8和9)、顺-9C18∶1、Δ9,11CLA、Δ10,12CLA和C18∶2n-6脂肪酸的含量,而添加CO可能会增加乳中反-13–16C18∶1、Δ11,15C18∶2、Δ12,15C18∶2、反-9,顺-13C18∶2、Δ11,13CLA、Δ12,14CLA、Δ13,15CLA、Δ9,11,15C18∶3和C18∶3n-3含量.饲喂CO和CE会引起乳中C18∶0和顺-9C18∶1浓度降低并增加乳中反-10C18∶1、顺-11C18∶1、反-9,顺-11CLA、反-9,顺-13C18∶2和顺-11,反-15C18∶2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乳脂肪酸对CO和CE的响应说明亚麻芥经压制后添加比游离添加对瘤胃内C18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C18∶0的速率降低。总而言之,以红叶为粗饲料的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植物油对奶牛青贮饲料的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乳产量无影响,但会改变乳脂组分,主要表现为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反式脂肪酸含量,富集特殊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顺式和反式C18∶1异构体为反刍动物中脂肪酸转化的中间体,其产生的数量决定动物副产品品质的好坏;然而,顺式和反式C18∶1异构体的生成途径始终不清楚,并且其比例随日粮精粗比变化而变化。本研究旨在追踪异油酸的代谢途径,同位素标记的异油酸与瘤胃混合微生物在不同日粮下共同培养,瘤胃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反式C18∶1,体外培养体系中接种饲喂粗料或精料日粮的山羊瘤胃液,并向该体系中添加[1-13 C]标记的反式-11C18∶1。培养0、5、24h后瘤胃液中富集的13 C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检测,发现在硬脂酸和所有的顺式和反式的C18∶1中异构体均检测到13 C。95%标记13 C的异油酸与精料培养5h后饱和为硬脂酸,粗料为底物的培养体系中有78%的异油酸饱和为硬脂酸。结果表明,大多数异油酸被饱和为硬脂酸,部分被异构化为顺式和反式C18∶1异构体,尤其是饲喂粗料的反刍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日粮n-6∶n-3 PUFA比例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和组织脂质水平、脂肪酸分布以及肝脏脂肪酸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将3168只15日龄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不同n-6∶n-3 PUFA比例的饲粮,即13∶1(对照)、10∶1、8∶1、6∶1、4∶1和2∶1。饲养试验持续4周。结果表明,饲粮n-6∶n-3 PUFA比例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2:1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最高。13∶1和8∶1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HDL水平高于6∶1和2∶1组。血清和组织(肝脏和肌肉)中C18:3n-3的浓度随着饲粮n-6∶n-3 PUFA(多不饱合脂肪酸)比率的降低而增。FADS2、ELOVL5、FADS1和ELOVL2基因在肝脏表达随着饲粮的n-6∶n-3 PUFA比率的降低而呈现二次曲线形式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饲粮中低n-6∶n-3 PUFA比例可显著影响可食部位的脂肪酸分布以及n-3 PUFAs在鸭脂肪组织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奶牛日粮引起的乳脂降低综合征(MFD)是由于瘤胃脂类代谢发生改变,产生某些特定的异构体(如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从而抑制乳脂的合成,然而这些异构体在瘤胃的流出量并不完全代表乳脂下降的观测值。高精饲料日粮引起MFD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丙酸,这表明丙酸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CLA)可能共同抑制乳脂的合成。本试验旨在研究丙酸和反-10,顺-12CLA相结合(均为乳脂合成的抑制剂)对奶牛乳脂分泌的影响,以及2种养分(乙酸和丙酸)对乳脂合成的对立作用。选取6头荷斯坦奶牛,采用6×6拉丁方设计,试验持续21d(养分灌注14d)。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瘤胃灌注1500g/d乙酸(A);瘤胃灌注800g/d丙酸(P);十二指肠灌注1.6g/d反-10,顺-12CLA(CLA);瘤胃灌注750g/d乙酸+400g/d丙酸(A+P);十二指肠灌注1.6g/d反-10,顺-12CLA(CLA)+瘤胃灌注800g/d丙酸(CLA+P)。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和P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P和CLA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分别下降了9%和15%;处理A组乳脂率提高了6.5%,但并不影响乳脂产量(奶产量下降的原因);A和P、CLA和P对乳脂和乳脂肪酸率、乳脂产量的作用是可加性的(A+P和CLA+P);当灌注等量的反-10,顺-12CLA时,添加丙酸组乳脂下降高达40%,显著高于反-10,顺-12CLA单独灌注组;CLA+P组与高精饲料引起的MDF乳脂肪酸组成相似。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反-10,顺-12CLA、乙酸和丙酸对乳脂合成均有作用,且具有可加性。高精饲料日粮引起的MDF,除了考虑反-10,顺-12CLA的抑制作用,丙酸也能起到抑制乳脂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子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4.8%胡麻籽,梧桐子油组(W组)饲喂C组饲粮+15 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C组饲粮+8 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 d,其中过渡期10 d,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W组背最长肌中反-11油酸(trans-11 C18∶1)、反-9,12亚油酸(trans-9,12 C18∶2)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亚麻酸(C18∶3)(n-6)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花生烯酸(C20∶1)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与C组相比,L组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is-9,trans-11 CL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PUFA/饱和脂肪酸(SFA)显著增加(P0.05),C18∶3(n-6)和SF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癸酸(C10∶0)、顺-9油酸(cis-9 C18∶1)和花生三烯酸(C20∶3)(n-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20∶1的含量;饲粮中添加罗格列酮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和cis-9,trans-11 CLA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10∶0、cis-9 C18∶1和C20∶3(n-3)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Morimoto  杨舒黎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6):I0015-I001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哺乳动物日粮的重要组成成分,众多研究结果证实,n-3 PUFA在人类的生长发育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中发挥有益的作用。线虫是少数几种能产生亚油酸(LA,18∶2n-6)和-亚麻酸(ALA,18∶3n-3)2种必需脂肪酸的动物之一。这些必需PUFA是由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脂肪酸去饱和酶作用下连续去饱和转化而成。将线虫△12和n-3脂肪酸去饱和酶的cDNA编码序列分别放置在真核启动子控制的后面,同时通过腺病毒转导转入到HC11鼠的乳腺上皮细胞。结果发现,来自于转导细胞的磷脂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MUFA与PUFA、n-6与n-3脂肪酸比率,同时MUFA和花生四烯酸(20∶4n-6)含量显著下降,但亚油酸(LA)、-亚麻酸(AL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必需脂肪酸含量增加;此外,转导细胞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同对照组相似,很少受到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了线虫脂肪酸去饱和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功能。这些脂肪酸去饱和酶如果能在反刍动物体内表达,或许可以弥补瘤胃微生物氢化作用对反刍动物产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有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来自陆地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21日龄断奶、平均体重5.5 kg的杜×长×大仔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n-6/n-3PUFA比值为2.5、5、10和20的日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在试验的0~7 d,采食n-6/n-3 PUFA比值为10日粮的仔猪日增重显著高于采食n-6/n-3 PUFA比值为2.5和20日粮的仔猪(P<0.05),同时,日粮n-6/n-3PUFA比值为10可显著改善0~7 d和0~21 d饲料转化效率(P<0.05);3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随着n-6/n-3 PUFA比值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综合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可以得出,断奶仔猪日粮中最佳的n-6/n-3PUFA比值为10。  相似文献   

9.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提高家养动物肉产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尤其是n-3长链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CLA)在羊、牛、猪肉肌内脂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鱼油或鱼粉能提高动物肉中n-3长链脂肪酸含量。富含亚麻油酸(LNA)的日粮能提高肉中LN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水平,但大部分对肌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水平没有影响。然而,在日粮中添加鱼油或鱼粉大部分能提高动物肌肉中DHA含量。大部分研究中提高n-3脂肪酸含量的同时n-6脂肪酸含量下降,这主要归因于试验组日粮中n-6脂肪酸降低。这样刚好可以使肉中两者比例更合理,但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没什么影响。饲喂反刍动物富含n-3脂肪酸日粮(亚麻籽或加草料)、鱼油或富含LA的浓缩料可提高肌肉中c9t11CLA含量。牛肉、羊肉中c9t11CLA在总脂中含量介于0.2~1.0 g/100 g,不随营养因素提高到更高。相对应的,在单胃动物日粮中添加混合CLA油则显著提高CLA含量。  相似文献   

10.
放牧草场由裸麦草、草地早熟禾和白三叶草3种草组成,选用16头奶牛,利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青贮干草及大豆粉(SBM)替代小麦日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中脂肪酸的影响。每个试验期持续3周。4种日粮处理组分别为:PC,牧场放牧20 h,每天供应6 kg混合精料(96%的小麦);PCSB,牧场放牧20 h,每天供应6 kg混合精料(78%的小麦和18%的大豆粉);SC,白天放牧7 h,夜晚13 h随意采食青贮干草,每天供应6 kg小麦精料;SCCB,白天放牧7 h,夜晚13 h随意采食青贮干草,每天供应6 kg的小麦∶大豆粉混合精料。试验结果表明,供应青贮干草降低了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和精料中的总糖量,日粮中的大豆粉增加了日粮中的粗蛋白质浓度,降低了日粮中的淀粉浓度。添加大豆粉和青贮干草提高了产奶量和校正能量乳。但添加奶牛青贮干草降低了乳蛋白浓度。日粮中的大豆粉可增加乳脂浓度。饲喂青贮降低了血浆尿素氮,但饲喂大豆粉的效果则相反。夜晚饲喂青贮干草将会降低奶牛放牧期间草料采食量。单独饲喂大豆粉对产奶量和奶组成均没有影响,但能降低日粮中的氮吸收,增加采食量。饲喂青贮干草影响脂肪酸,增加了从头合成以及瘤胃微生物中的脂肪酸,降低了C18脂肪酸的总量(大多数来自于日粮或脂肪组织的动员)。饲喂青贮干草对乳脂中的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亚油酸(18∶1 trans-11)和亚麻酸(18∶3 n-3)均没有影响,结果表明用青贮干草部分代替牧草不会影响牛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乳中共轭亚油酸和C18∶1异构体向Pecorino Toscano乳酪中转化的情况,并监控其贮存过程中以上脂肪酸的稳定性。在乳加工处理过程中C18∶1脂肪酸总量无变化,但其异构体分布有所改变;尤其是反11 C18∶1的量随巴氏杀菌和添加培养物后明显下降。相反,反10 C18∶1和顺9-反11 C18∶2的量经过热处理后有所升高。除了C18∶1和CLA异构体,乳酪中脂肪酸分布反映了用作乳酪的羊乳中脂肪酸的分布情况。乳酪熟化影响了顺9-反11 C18∶2的百分含量,其含量比CLA总量提高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一代(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羯羊(平均体重45.0kg),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精料水平对绵羊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及其氢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在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调整粗脂肪和亚油酸含量分别至(7.3±0.1)%和(25.4±0.9)mg/g(干物质基础),日粮精料水平分别为30.2,39.3,48.8和57.7%(干物质基础)。试验结果表明,57.7%精料日粮组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的含量(mg/gDM)及其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最高(P<0.01),反11C18∶1、顺9,反11CLA的含量及二者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最低(P<0.01);各组瘤胃内容物中C18∶0的含量及其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顺9,反11CLA和反11C18∶1的含量与日粮NDF水平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亚油酸的氢化效率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了4只瘘管蒙古羯羊,通过在绵羊日粮中添加沙葱提取物,采集瘤胃液和食糜,分离和筛选乳酸菌,添加亚油酸培养来研究沙葱提取物对绵羊消化道乳酸菌产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葱提取物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和十二指肠中乳酸菌的数量和CLA的含量,且十二指肠中的大于瘤胃中的。这为进一步调控绵羊瘤胃内环境,提高羊肉中CLA含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脂质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120只体重为(1.0±0.1) kg的32日龄肉鹅(三花鹅),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Ⅰ组、Ⅱ组和Ⅲ组饲粮中n-6/n-3 PUFA比值分别为1∶1、6∶1、12∶1。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n-6/n-3 PUFA比值对肉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3)Ⅱ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4)Ⅱ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Ⅱ组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5)Ⅱ组的胸肌辛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二十碳六烯酸和n-3 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n-6/n-3比值为6∶1时,肉鹅的腹脂率、血清LDL-C含量和回肠隐窝深度最低,十二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年龄和育肥对苏尼特羊尾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从苏尼特左旗种羊场放牧群中选取当年、1.5岁和成年羊各6只,从育肥群中选取6只肥羔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同时采集尾脂样品、草场混合牧草和育肥饲粮样品分别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放牧饲粮n-6PUFA/n-3PUFA(以下简称n-6/n-3)为2.205,低于育肥饲粮(8.779)。2)随着年龄的增长尾油中链饱和脂肪酸(P0.01)和C18∶0(P0.01)以及C4∶0等短链脂肪酸(P0.05)组成明显上升;相反,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P0.01)以及C18∶1c9(P0.01)和C18∶3(P0.05)组成则显著下降;同时n-6/n-3(P0.05)和S/U(P0.05)上升。3)育肥使苏尼特羊尾油中链饱和脂肪酸(P0.01)和C18∶0(P0.01)以及C4∶0等短链脂肪酸(P0.01)组成明显上升;相反,C18∶1c9(P0.01)和C18∶3(P0.01)以及n-3PUFA组成(P0.01)下降;同时n-6/n-3提高(P0.01)。说明放牧羊饲粮具有n-3PUFA营养特性,而育肥羊饲粮则具有n-6PUFA营养特性;苏尼特羊尾油C18∶1c9和n-3PUFA组成很高,而n-6PUFA组成相对较低,而且具有n-3PUFA营养特性,但年龄增长和育肥使其n-3PUFA营养特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富含n-3 PUFA的食品因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一直被营养学家所推崇。鸡蛋被认为是n-3 PUFA的理想传递系统,通过食用富集n-3 PUFA的鸡蛋增加人们膳食中n-3 PUFA的摄入量。本文简单介绍了n-3 PUFA及其生理功能并就n-3 PUFA来源和日粮添加原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Clayton  Gill  Peter  Best  刘绍伟 《湖南饲料》2006,(5):30-31
共轭亚油酸(简称CLA),是牛奶和肉的天然成分,它具有抗癌、控制肥胖和糖尿病的作用,对人类健康有益。饲料工业研究得最多的CLA异构体是9顺11反异构体。为了生产全天然健康食品,人们从学术和商业开发上都作了许多努力,通过饲喂,将其融入牛奶和肉中。然而,近年来,奶牛科学家又聚焦到另一种CLA异构体——10反12顺异构体。饲喂这种特殊的异构体,能显著地降低乳脂的百分比和绝对量,而不影响饲料的摄入、牛奶蛋白质量以及整个产奶量。  相似文献   

18.
奶牛瘤胃及内源合成共轭亚油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 ( CLA)对人体健康和机体组成有益 ,奶产品是丰富的天然 CLA来源 ,所以奶牛工作者在增加乳脂中 CLA含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过适当的饲养可增加乳脂 CLA含量 ( 5~1 0倍 ) ,但最近人们更多关注通过内源瘤胃生成的 1 1 -十八烯酸合成 CLA的途径 ,因为此途径提供了乳脂中 2 /3~ 3/4的 CLA。从 1 932年人们就开展了乳脂中共轭亚油酸( CLA)的研究 ,但直到 1 977年 Parodi才确定这类化合物为顺 - 9,反 - 1 1 - 1 8碳 2烯酸 ( Parodi,1 999) ,顺 - 9,反 - 1 1 - 1 8碳 2烯酸异构体是日粮亚油酸在瘤胃进行生物加氢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用泌乳平均天数为 10 2 d的 4头安装有瘘管的初产奶牛 (2头荷斯坦牛和 2头瑞士褐牛 ) ,采用 4× 4拉丁方设计每个试验期为 3周 ,研究奶牛饲喂鱼油、膨化大豆或这2种原料的混合物的油脂对牛奶和瘤胃食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日粮组成为 :1对照日粮 ;2对照日粮加 2 % (以干物质为基础 ,下同 )鲱鱼鱼油的油脂 ;3对照日粮加 2 %膨化大豆的油脂 ;4对照日粮加鲱鱼鱼油的油脂和膨化大豆的油脂各 1%。所有的日粮包括 2 5 %的玉米青贮 ,2 5 %苜蓿干草和 5 0 %的精料。对于饲喂不同日粮后牛奶产量 (饲喂 1、2、3和 4日粮后分别为 2 8.6、2 9.7、2 9.2和 2 8.1kg/ d)相似。相对于对照日粮 ,添加油脂不影响乳脂肪和乳蛋白百分含量(饲喂 1、2、3和 4日粮后分别为 3.4 9%、3.0 8%、3.2 5 %、2 .96 %、3.4 7%、3.0 1%、3.4 8%、2 .99% )。饲料中添加鱼油后干物质采食量下降 (2 3.0、2 1.6、2 2 .7和 2 1.6 kg/ d)。牛奶中共轭亚油酸 (CL A,顺 - 9,反 - 11CL A,0 .4 0、0 .88、0 .87和 0 .80 g/ 10 0 g脂肪酸 (FA) )和反式油酸 (TVA,1.0 2、2 .34、2 .4 1和 2 .0 6 g/ 10 0 g FA)在饲料添加油脂后均增加 ,但添加不同油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样的现象也表现在瘤胃食糜CL A(0 .0 9、0 .2 6、0 .18和 0 .2 1g/ 10 0 g FA)  相似文献   

20.
艾君涛 《饲料广角》2011,(14):24-26
小麦DDGS替代传统的玉米DDGS有诸多优点.如小麦DDGS的淀粉含量较低.而粗纤维和植物油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对动物脂肪的反式和共轭亚油酸(CL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合成有积极作用。当母牛育成日粮中分别用0、20%、40%和60%的小麦DDGS替代蒸汽压片大麦时.日粮的油脂从1.9%增加至3.7%.但日粮中的脂肪酸含量基本一致.随着母牛日粮中DDGS含量的增加.牛膈肌总的脂肪酸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P=0.031):同时胸肌和膈肌的18:2n-6(P=0.001)和总的n-6脂肪酸含量呈线性增加趋势(P=0.001).但n-3脂肪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肉牛的胸肌和膈肌的反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DDGS含量的增加.肉牛胸肌的10t-18:1含量线性下降(P=0.033),膈肌的10t-18:1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P=0.004);胸肌(P=0.005)和膈肌(P=0.003)的11t-18:1含量都呈线性增加趋势:同时随着牛日粮中小麦DDGS的增加,牛胸肌(P=0.044)和膈肌(P=0.023)的9c11t-18:2的含量也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且牛胸肌(肚0.086)和膈肌(P=0.039)总的CLA含量也有所增加。总的来看.肉牛日粮中饲喂一定量的小麦DDGS可通过改变牛肉中脂肪酸的含量而改善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