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日趋频繁,特别是近年来传毒媒介带毒白背飞虱的大量迁入,导致该病在本区普遍发生。白背飞虱一旦获毒便可终身带毒,若虫、成虫均能传毒且传毒效率极高。白背飞虱持久性传毒且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病。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结合本区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特点,并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提出该病的防控对策,以期为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云南省近几年持续干旱)、水稻品种等发生变化,并随着毒源的大量积累与传毒昆虫的加重发生,使该病在云南稻区的危害逐年加重,对云南水稻生产构成了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首先发现的以白背飞虱作为主要传毒媒介的病毒新种,近几年危害日益严重。阐述了星子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概况以及该病的发生症状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星子县水稻丰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病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传毒介体、病害流行以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湖南省普遍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由灰飞虱、白脊飞虱、白带飞虱和白条飞虱等传毒媒介昆虫持久传播,但不经卵传毒。水稻病株的田间表现为植株明显矮化,高度只有正常植株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叶片皱缩,心叶扭曲,但叶色浓绿;后抽生叶片的叶枕常明显低于先抽生叶片的叶枕;发病早的植株不能抽穗,发病迟的植株虽能抽穗,  相似文献   

6.
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俗称"矮稻",主要是由灰飞虱为传毒媒介而引起的病毒病,近年来,该病害严重威胁沛县水稻生产。该文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条矮缩病是目前我国南方水稻病害中危害非常严重的一项病,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白背飞虱携带的黑条矮缩病毒而引起的,白背飞虱是这种病毒的传播者,自从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对我国南方水稻产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的病害症状、病原病毒、寄主范围、传毒介体、发病特点以及预防和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述,希冀为以后对这种水稻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黑条矮缩病是目前我国南方水稻病害中危害非常严重的一项病,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白背飞虱携带的黑条矮缩病毒而引起的,白背飞虱是这种病毒的传播者,自从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对我国南方水稻产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的病害症状、病原病毒、寄主范围、传毒介体、发病特点以及预防和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述,希冀为以后对这种水稻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传毒媒介昆虫(白背飞虱)控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防效果研究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加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及25%吡蚜.噻嗪酮微乳剂1 500倍液对白背飞虱防效优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减退率效果明显,尤其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无论从对白背飞虱防效及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减退率来看,效果均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县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县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我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一、危害症状1.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矮缩病害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常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近年来在江苏省发生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水稻矮缩病进行了初步诊断和鉴定,结果显示该病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所致.这是自1963年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省大面积发生危害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 种数学分析模型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报效果,为该病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以2006—2015 年广东省化州市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为原始数据,分别采用多项式回归和灰色系统GM(1,1)预测方法建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多项式回归和灰色系统GM(1,1)分别建立了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预测预报模型:y=5.2530-5.8923x 2.1280x2-0.1559x3和y(1)(k 1)=-51.1797e-0.4798k 66.8097,2 种预测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趋势,为该病害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预测预报模型可以应用于防病减灾工程。  相似文献   

13.
繁昌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成林 《农技服务》2012,29(4):414+416
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媒介白背飞虱在繁昌县的发生规律入手,探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繁昌县的发生规律,并从其致病特点中寻求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徐州市呈现爆发的严峻形势下,在开展广泛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基本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与水稻品种、栽培方式、防治方式、灰飞虱虫量及带毒率等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2种水稻矮缩病毒一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是引起水稻矮缩病的2种主要病毒,这2种病毒病在田间危害症状较相似,难以准确鉴定。为建立这2种病毒的一步快速检测方法,从混合引物配比、退火温度2个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并用这2类病毒的总RNA进行了RT-PCR验证,最终建立了准确、灵敏、快速的一步检测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从江西省大余县和南昌县采集的水稻矮缩病毒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余县10份样品均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检出率为100%;南昌县10份样品中有7份样品检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检出率为70%,另外3份样品检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检出率为30%。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 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该病害于 2001 年在我国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背飞虱迁飞性强、种群数量大、传毒持久等特点,导致化学农药防虫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至今还未有可持续和绿色控制 SRBSDVD 的手段。根据病原病毒的爆发性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该病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很有可能再次暴发流行。因此,当前生产上急需培育出能够抵御 SRBSDVD 的抗性水稻品种。本文综述了 SRBSDVD 的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估、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精确定位,以及这些抗性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沉默(RNAi)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加快 SRBSDVD 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为今后有效控制 SRBSDVD 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病毒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湖北荆州部分水稻田发生严重的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10%SDS-PAGE、RT-PCR等方法,诊断水稻发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通过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发现,感病植株的dsRNA凝胶电泳存在8条带,而健康植株是空白结果,与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结果相同。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S1和S10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感染病毒植株和健康植株进行扩增,可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特有的条带,而在健康植株中未能扩增出条带。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建立水稻黑条矮缩病检测体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早期检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