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葡萄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控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刘红梅  廖华刚  先丹  黎藜  蒋勇  张玲  熊咏 《农技服务》2012,29(4):421-422
为葡萄主要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及其大面积普及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岩孔镇板桥村进行了葡萄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专业化统防统治区平均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和葡萄透翅蛾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高出农民自防区20.62、18.13和12.22百分点;较农民自防区平均每公顷减少施药次数24次,减少用药量3661.95 g(ml),减少幅度为32.00%,减少农药成本229.80元,减少劳动力成本1 110.00元,总成本减少1 339.80元。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效果好,农药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作用大,所以应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植保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水稻病虫害上的应用效果,在阳江市阳东区开展了水稻病虫害植保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农民自防区,具有农药减量增效作用。在阳江市阳东区推广水稻病虫害植保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阳江市阳东区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行试验示范,结果显示,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农民自防区效果,并具有农药减量增效作用。在阳江市阳东区推广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在河北省望都县4个区域进行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区和农民自防区防效评估测定。结果表明,专业化统防统治区虫害、病害、草害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区分别提高5.75%、13.25%、1.3%;投入成本每667平方米少6元,每667平方米减少农药支出3元,增收57.8元,综合效益显著。笔者从防控效果、挽回产量损失、投入产出比、用药技术规范、功效农田生态等6个方面对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2011~2012年在河北省望都县4个区域进行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区和农民自防区防效评估测定。结果表明,专业化统防统治区虫害、病害、草害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区分别提高5.75%、13.25%、1.3%;投入成本每667平方米少6元,每667平方米减少农药支出3元,增收57.8元,综合效益显著。笔者从防控效果、挽回产量损失、投入产出比、用药技术规范、功效农田生态等6个方面对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组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于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5个村寨的水稻上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杂糯稻间栽防治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防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控害技术,水稻绿色控害区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6.27%,较农民自防区病虫害总体防效(68.30%)提高17.97%;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生高峰期推迟,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防治成本降低,水稻绿色控害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施药1.67次/hm2,减少农药量5 870.00g/hm2,减幅达83.86%,减少农药费215.50元/hm2,减少劳工800.00元/hm2,减少防治成本投入967.50元/hm2;增产效果明显,较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分别挽回产量3 061.65kg/hm2和1 87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76.07%和36.06%。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宣城市宣州区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片建设情况,总结了建设过程中采用的统防统治措施,并取得了日作业能力超过1万hm~2、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以上、单季稻一个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次数减少1~2次等成效,为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2014-2016年,惠水组织实施了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应用工作。通过建立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项目区,采取种子处理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科学用药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绿色植保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防治成本明显下降,防治效果显著提高。项目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的投入防治成本平均每亩减少22.53元,测产平均亩增产量69.25 kg,售价为1.3元/kg,水稻应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每亩比农民自防区增收90.03元。  相似文献   

9.
宣州区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示范片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水稻的统防统治,在宣州区植保站技术和政策扶持下,统防统治组织不断壮大,植保防治技术、装备不断增强,病虫害防控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日作业能力超过1万公顷,目前宣州区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以上,单季稻一个生长周期病虫防治次数减少1—2次,为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11~2014年在简阳市进行了小麦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本文从防治面积,防治效果、防治收益3个方面进行了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总结与评估。结果表明,4年来简阳市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比例稳中有升,但总量低于农民自行防治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对麦蚜、条锈病、赤霉病的4年平均防治效果分别比农民自行防治高4.78%、6.17%、8.49%。4年中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年防治2次,比农民自行防治少2~3次,综合防治成本比农民自防区每年分别低34元/667m2、56元/667m2、42元/667m2、38.8元/667m2,平均每年节本增效59.14元/667m2,平均每年节本增效10489957.5元,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专业化统防统治施药次数比农民自防施药次数减少2~3次,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农村劳动力投入,对农作物安全生产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贵州微小牛蜱的检测与防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牛蜱在贵州某些奶牛场、人工草场、养牛专业户及农户的牛群中存在,严重危害牛群的健康.对贵州微小牛蜱的危害、流行情况、监测及防制进行了探索,可为进一步开展微小牛蜱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杀虫灯、结合生物农药和应急化学农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技术措施,评估了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可行性。2019—2020年分别在江西省新干县和峡江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以5种水稻主要病虫害为例,比较了不同施药方案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分析了用药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控制病虫害,“三虫两病”危害率降低2.62%~47.11%,产量增加0.35%~11.16%;每季药剂成本减少139.1元·hm-2,降幅为7.84%。该技术模式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经济省工,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子包衣剂防控夏玉米病虫害试验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中采用系统防控综合集成技术提高了玉米田病虫草害的防控能力,促进玉米根多、茎秆粗壮、长势好,增产效果明显,与群众自防相比,最高可增产735.58 kg/hm2,增幅达9.6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为生产上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控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结果]不同防控措施试验表明,秧田期全程覆盖防虫网育秧,本田关键期及时防控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高达94.13%,防控效果和稻谷产量与其他防控措施相比差异显著,可提高种粮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是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组合。[结论]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上要秧田和本田防控并重,应采取"治虫防病,防前控后,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10~2011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3个,捕获鼠类12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鼩4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吻合。每个TBS围栏平均捕鼠数为24.80只,前2~3个月的捕鼠数明显多于后5~6个月的捕鼠数。对玉米地、水稻田害鼠的控制效果为53.13%。TBS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可用于开展鼠种普查和鼠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地区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一民  马均  金洪  廖晓殉  侯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78-6178,6189
[目的]缓解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生产因化学防治而带来的生态压力。[方法]在四川丘陵地区采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药学实验室研制的无公害农药瑞香素进行田间应用试验,以及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等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瑞香素1号与瑞香素2号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5%和83.3%,能大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杀虫灯单灯的有效控制半径约为100m,对天敌安全,且能较大程度减少防治成本。[结论]该研究为该区水稻生产的控害保产和无公害稻米的生产提供了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泰州地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采用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并结合当地生产实践情况,推荐出低毒安全高效的药剂使用组合,实现了稻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2013年河北省冬小麦病虫发生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概述;针对2013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轻于往年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小麦重大病虫防控工作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创建重大病虫防控体系中,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农民监督”方针的建议,从而保障重大病虫防控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沿海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品种,近年来,灰飞虱、水稻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大发生已成为水稻生产获得高产优质的严重障碍,推广和应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技术。通过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保证了水稻的安全生产,保证了农民的丰产丰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