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获得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采用微生物纯化技术从动物新鲜粪便中进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对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共筛选到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36株;经酶活测定,筛选出4株对胆固醇降解活性较高的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这4株细菌分别为无色杆菌、Lysinibacillus、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对棉蚜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毒力测定预备实验,从5个菌株中筛选出2个对棉蚜致病力较强的球孢白僵菌菌株XW0107001和YN9108008。并在室内测定其对棉蚜的毒力,筛选出了高致病力菌株YN9108008。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青贮玉米中筛选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利用MRS培养基从青贮玉米中筛选到两株乳酸菌菌株F和菌株J,对它们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结果表明菌株F符合葡萄球菌属,菌株J符合芽孢杆菌属特征,经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J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4.
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多种组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miae发酵甘油产物1,3-丙二醇(1,3-PD)含量的方法;同时应用单因素考查法确定较优的筛选高产1,3-PD生产菌株紫外诱变条件,并在逐步提高筛选平板培养基中甘油浓度(60~90g/L)的情况下经多轮诱变筛选,获得1株能够耐较高浓度甘油的高产1,3-PD的变异菌株.经考查,较优的紫外诱变条件为:紫外灯功率30W,照射距离34cm,菌体浓度108个·mL-1,稀释10-5倍后进行诱变筛选,较优照射时间为6min;经6轮诱变筛选,筛选出能够耐90g/L甘油的高产1,3-PD的变异菌株KVI-1,其1,3-PD的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30%左右;变异菌株经6代遗传稳定性考察,甘油转化率均稳定在45%左右,1,3-PD产量稳定在40g/L左右,变异菌株KVI-1可作为生产工艺研究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从温室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细菌菌株692株。经室内平板拮抗性筛选和盆栽防治试验,筛选出菌株Bs-18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盆栽防效达82.22%。对菌株Bs-18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测序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缩短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周期,从碱性发酵剩余污泥中筛选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碱性厌氧发酵剩余污泥中最终筛选获得2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HIT-01菌株和HIT-02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为进一步利用筛选获得的优势菌株构建生物菌剂、从而快速启动污泥碱性发酵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给贵州省风味水豆豉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选的生产菌株,从传统发酵的细菌型水豆豉中分离筛选适于豆豉生产的菌种,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株进行产气筛选,优选出不产气的3株优势菌株,经鉴定发现3株菌株均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筛选出了四株能够快速降解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p.),未定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利用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菌株。[方法]从奶牛鼻黏膜分离到1株透明质酸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和菌落生化反应鉴定。分别用紫外线诱变和亚硝基胍诱变处理该菌株,研究诱变前后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兽疫链球菌的C群链球菌。筛选菌株的产物呈典型的HA红外吸收图谱。经诱变处理后,菌种菌落形态更大且更明显,呈黏液状。该菌株透明质酸的产量由初始菌株的3.69g/L提高到6.94g/L。[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抗真菌抗生素产生菌UEZC的~(60)Co-γ射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产抗真菌抗生素菌株,用出发菌株UEZC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以拮抗菌对峙法初筛,琼脂块法、管碟法复筛,筛选到高产突变株MUE-4,其抑菌活性较UEZC菌株提高了近1倍,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5-7857
[目的]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学利用方法。[方法]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好;6株深绿色,长势一般;4株绿色,长势较好。这20株都产孢子,被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用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选,得到9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2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DNS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结论]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5份崇明薄皮甜瓜种质的生长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单瓜性状的调查研究,揭示有关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并通过聚类分析,结合薄皮甜瓜主要特征,筛选出优质甜瓜种质材料。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崇明薄皮甜瓜种质材料生长期间主要农艺性状及单瓜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6410,其中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4456,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0.0392。与其它性状呈负相关性最多的是单瓜重,瓜肉厚与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可将25份崇明薄皮甜瓜种质材料分成2大类。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有机磷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种不同根系土壤分离到32株降解有机磷的解磷菌,通过平板法进行初筛,根据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筛选到11株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最后筛选出2株分解有机磷能力很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2株菌株均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土壤溶液中磷素营养的特点,以小麦磷效率不同的典型基因型洛夫林10号和中国春等为材料,以Ca#-3(PO#-4)#-2为磷源,运用溶度积原理,首次建立了磷源液相控制释放系统这一磷营养缓冲液,用于对小麦不同磷效率基因型进行快速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外加0.75mmol/Lca#+[2+],在40d内就可实现对小麦不同基因型的筛选。从而否定了美国的Gerloff等的液培方法不能对植物磷效率基因型进行筛选与鉴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同,本文在各校加强实训能力培训的基础上,利用三年的时间,进一步探讨立足本地实际,建立高职教育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方法,以期提高高职教育的实训效果,实现国家提出的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分离自海洋虾壳的一株放线菌F-1013对几丁质的利用及其发酵液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几丁酶活力。通过对该菌发酵液的筛选和优化,认为该菌在pH8-9、5%的虾壳粉培养液中发酵5-7d,甲壳低聚糖含量达到0.3mg.mL-1,产菌量优于其他基质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品种硼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土培试验,对硼效率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进行两步筛选。(1)苗期筛选:选择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缺硼和硼正常处理条件下,根据苗期地上部干物重经比(-B/+B)作为硼效率系数,来反映不同品种硼效率差异,初步判断有硼高效品种22个,硼低效品种2个,硼中效品种106个;(2)产量筛选:以B2(土壤有效硼0.25mg/kg),B3(土壤有效硼1.0mg/kg)水平下油菜种子产量比(B2/B3)来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北京地区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入手 ,重点研究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与实现途径。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探索与发展的热点 ,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 ,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因此 ,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紫外诱变吸水链霉菌选育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永春  曹仁林  彭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47-6848
[目的]为抗生素产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赤霉菌为指示菌,以从吸水链霉菌海南变种S101菌株分离到的S510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二级摇瓶复筛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以选育出高产菌株,分析发酵培养基pH值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效价的影响。[结果]当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5~6.5时,发酵液效价较高,最适pH值为6.0。发酵液的效价在72 h后可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通过连续2次紫外诱变,菌株的产抗生素能力比初始菌株提高了30.06%。将获得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5次后,仍有稳定的遗传性状。[结论]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该链霉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