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育成期是指雏鸡经育雏脱温后到母鸡开产、公鸡上市阶段(50~140日龄),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鸡,可辨清雌雄,全身羽毛已经丰满,消化机能已经健全,采食量大增,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养禽业的发展,人工授精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的人工授精方法往往会造成鸡病的交叉感染,威胁母鸡健康,影响母鸡产蛋量,受精率,甚至影响种蛋的孵化率、雏鸡的成活率,进而造成经济损失。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生产的鸡用人工授精盒,采用鸡人工授精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一只鸡换一个针头,既可避免鸡病相互感染,又可避免输精过程造成的创伤,方法简便易学,近几年在种鸡场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种公鸡的调教 种公鸡要进行单笼饲养,按营养需要供给全价配合日粮,在参加配种前一周要进行采精调教,经过调教好的公鸡如果停止使用一个时期,再用时也需提前3~4d的调教,并剪去种公鸡尾羽以及泄殖腔周围的羽毛。  相似文献   

3.
<正>产蛋母鸡饲养到72~78周龄淘汰作为肉用。淘汰时的体重大小不仅影响到淘汰鸡的价值,也可间接反映产蛋期的生产性能。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淘汰母鸡体重过小(比标准体重小10%-15%)、脱毛严重,直接影响鸡场效益。现就淘汰母鸡体重过小的原因进行浅析并提出解决措施。1原因1.1育成新母鸡的质量差购买的雏鸡体小质弱,造成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缓慢;育雏育成期管理不善,如开食不好,温湿度不适宜,断喙过度,饲喂饮水位置不够,鸡群拥  相似文献   

4.
采集了2020年1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某种鸡场的花鸡、麻鸡、乌鸡3个品系的雏鸡胎粪及不同周龄鸡的血浆样本合计160 396份,对其进行鸡白血病病毒p27(ALV-p27)抗原检测。对抗原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系ALV-p27抗原总阳性率从2.28%下降至1.21%。雏鸡胎粪、公鸡全血及母鸡全血样本中均存在较低ALV-p27抗原阳性率。3个不同品系的鸡在不同生长周期检测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律的排毒期。该种鸡场通过3个不同品系鸡的排毒规律调整禽白血病控制和净化方案,增加抽检次数,淘汰阳性鸡,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孟银官 《畜禽业》2003,(7):36-37
夏季高温季节,种鸡随着饲料摄入量、蛋壳质量、产蛋率、体况的下降,受精率也随之下降,低时只有60%~70%,而种蛋此时往往蛋源较紧,物稀价扬。我场根据多年实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使高温季节种蛋受精率都不低于89%,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科学饲养种鸡1.1选择优良种鸡每年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1个月左右,加强对种公鸡、种母鸡慎重细致的选留,淘汰出不合格种鸡。对种公鸡既要进行外貌观察又要结合精液质量来选留,选留体重符合标准,鸡冠、肉髯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性反应快,体质和健康状况良好的作种用;并根据采精量和精液颜色对一些公鸡精液进…  相似文献   

6.
种公鸡饲养的好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场家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提高种鸡受精率及子代苗鸡生产性能,培育合格的种用公鸡势在必行。这就需要从小抓起,采用各种技术措施,以保障种公鸡生产性能的发挥。我场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良好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现将其种公鸡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进雏前应做的工作 在孵化雏室就应做好马立克氏病疫苗的预防工作。按母鸡的饲养量,根据不同的饲养方式采用的公母比例进行选留,剪冠,断趾。剪冠可以防止在互相争斗中产生死亡,又可和鉴别错误公鸡相区别。断趾可以避免以后配种时损伤母鸡。一般公母比例为15%~20%。 2 断喙 种公雏在7~10日龄时随母鸡一同进行断喙,也可以比母鸡稍迟2~3d,但以不超10d为宜。断喙长度比母鸡稍长些,可以上下喙都断1/3,严防断喙过度,影响交配,最好专人操作。断喙前2~3d,加入适量VA或电解多维,断喙后食槽加料应加至食槽的一半,以防止喙啄食槽引起喙部出血。  相似文献   

7.
凉山黑羽乌骨鸡是凉山特有的原始珍贵鸡种。出产于金沙江流域中、低山干热河谷地区,尤以宁南、会东等县居多。这次测定表明:凉山黑羽乌骨鸡的胸腿肌率,公鸡为52.21%、母鸡为53.88%,与中国黑凤鸡母鸡52.62%、黑羽乌骨鸡(新疆)母鸡50.95%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四川山地乌骨鸡(阉鸡)公鸡42.92%、贵州乌蒙黄羽乌骨鸡公鸡40.30%、母鸡39.7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是一个具有较好产肉性能的地方乌骨鸡品种。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1,(1):1-2
鸡的快、慢羽属于伴性遗传性状,用快羽公鸡配慢羽母鸡,所得的公雏为慢羽,母雏为快羽,目前被用于初生雏鸡的自别雌雄,替代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肛门雌雄鉴别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三系配套的方式组建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即采用慢羽公鸡(第一父本)与快羽母鸡(第一母本)杂交后产生的慢羽母鸡后代作为父母代母本,而此慢羽母鸡的纯合度可直接影响商品代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试验针对慢羽表型中最常见的3种情况倒长型(S2)、等长型(S3)、未长型(S4)配种之后的后代羽速情况开展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慢羽表型配种后的后代羽速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未长型(S4)的慢羽个体比例最高,其次为倒长型(S2),等长型(S3)的慢羽个体比例最低。因此在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的选育过程中,在对第一父本慢羽公鸡的选择时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未长型(S4)或者倒长型(S2)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大豆黄酮对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公母分养,分别随机分为4个组,即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15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公鸡和28、49日龄母鸡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49日龄公鸡差异显著,以试验Ⅱ组提高最多,为19.86%(P<0.01);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母鸡、49日龄公、母鸡NDV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28日龄公鸡差异显著,试验组较对照组NDV抗体效价均略有升高,但仅试验Ⅱ组升高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正>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这种病分布广,发生普遍,对雏鸡危害最大。本病以15~50日龄的鸡最易感染,气温在20~30℃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最为流行。球虫病发病率高达70%左右,死亡率20%~50%。患鸡多愈后生长缓慢,经济效益差。为避免和减少因球虫病给养殖户造成损失,下面将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与致病因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6):37-38
<正>黄山黑鸡,属肉蛋兼用型黑羽鸡遗传资源,2009年被安徽省列为优质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同年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级优质品种资源。随着这一优质家禽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黄山黑鸡已在黟县境内广泛饲养,也逐步被消费市场青睐。1黄山黑鸡外貌及习性黄山黑鸡公鸡体型偏小,呈马鞍形,背部似"U"字形,胸部发达。母鸡体型清秀,体质结实,体躯呈马鞍形,尾直立。黄山黑鸡的冠、肉垂和耳叶均呈鲜红色,喙青黑色或者灰黑色。颈  相似文献   

12.
张晓红  孙梅 《畜禽业》2013,(2):64-65
<正>从现在种鸡生产性能指标来看,母鸡的产蛋率及种蛋合格率的潜力挖掘已比较有限,保持和改善以受精率为目标的种公鸡的营养与管理,是养鸡业的潜力所在。公、母分开育雏、育成,产蛋期公母混群后分开饲喂,目前已成为饲养者普遍接受的方法。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将提高肉用种公鸡繁殖性能的选择、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日龄吉林地方黑羽鸡肌肉品质,确定最佳的上市时间。方法 试验选择同日龄的800羽吉林地方黑羽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所有鸡在90日龄时离地进行平养。分别在90、120、150日龄时,随机选取公母鸡8只,进行屠宰,采集胸部肌肉,检测胸肌的pH值、剪切力、水分、干物质、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结果 母鸡、公鸡的剪切力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150日龄均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的肌肉干物质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公鸡肌肉的呈味氨基酸中甘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在120日龄时显著显著高于90和150日龄(P<0.05),苏氨酸、丝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90日龄(P<0.05);母鸡的呈味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苏氨酸、丝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肌苷酸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1...  相似文献   

14.
黄杂鸡是用肉种公鸡(如安那克等)与普通商品蛋鸡(如罗曼、宝万丝尼拉等)杂交,孵化生产出的一种肉用型商品鸡。它兼有肉鸡的生长优势及黄褐色羽毛外观等优点,60~70日龄即可出栏,母鸡重达1.5~2kg,公鸡重达2~2.5kg,是成都乃至四川地区广大养殖户喜爱的一种饲养品种,繁养数量在逐年增加。作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黄杂鸡这种较特殊的鸡群中,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具有特征性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和误区,在此作简单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起鸡球虫病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能胜 《畜禽业》2009,(12):63-63
<正>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这种病分布广,发生普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温在20~30℃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最为流行。对雏鸡危害最大,以15~50日龄的鸡最易感染,成鸡也易感但症状较轻。球虫病发病  相似文献   

16.
将5250只健康的60周龄的罗斯308肉种鸡分为三舍用于强制换羽。试验前测定标记鸡的体重,共停料18d,有序控制饮水,人工控制光照。1周后再次称重,以后每2d称重1次,在12d后每天称1次,并记录每天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公鸡在第十六天恢复供料,母鸡在第18d恢复供料是最佳的时间,这时鸡的换羽已经开始并且死亡率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4)
<正>王芳菲、梁大明、汪明等对我国12个省市的集约化养鸡场进行了鸡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品种普遍性,即所有鸡品种均可感染发病;我国发病鸡群主要集中在商品蛋鸡,占74.49%;种鸡群占25.51%,发病种鸡群众的母鸡和公鸡均有发病;92.86%的鸡场反映鸡体外寄生虫病主要发病季节在3-11月份,也有7.14%的鸡场反映常年可见该病;54.08%的鸡群在转入蛋鸡舍之前就发现感染了外寄生虫,最早的  相似文献   

18.
<正>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传染性消化道寄生虫性机能紊乱性疾病。以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对雏鸡和育成鸡的更为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生率高,死亡率可达60%以上,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是危害养鸡生产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该病与鸡的组织滴虫病在临床表现和盲肠的病理病变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正>1发病特点1.1鸡球虫病是由1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1.2地面平养鸡易发生。1.3主要侵害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死亡率有的可高达80%。1.4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  相似文献   

20.
高峰  张军霞 《畜禽业》2012,(4):59-60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名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骨髓萎缩变色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1传播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对本病易感,不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本病。随着年龄增加,本病对鸡的易感性明显降低。主要发生在2~3周龄内的雏鸡,1~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