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省早稻种植技术若干研究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开展早稻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仍有积极意义。根据早稻生产提高单产、省工节本和提早成熟的技术目标,提出了开展直播早稻适期早播和乳苗抛播、移栽早稻短龄早栽、保温育苗无纺布覆盖、机插栽培标准壮秧培育等早稻技术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与示范内容。  相似文献   

2.
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对早稻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发现了早稻直播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湘北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早稻直播在品种选择、适宜播种期、播种量、保温防寒全苗、化学除草等方面的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考察、走访农民群众、与农技人员座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洞庭湖区直播早稻研究、生产现状、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早稻直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嘉早17"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加工型优质早籼新品种,在浙江省早籼稻地区已大面积推广种植,苍南县于2013年将其作为主栽品种种植,在早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前提下,为稳定粮食生产,研究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道品  张永鑫  郑伟  胡孙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21-7023,7031
通过对温州市近年来的早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温州市早稻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稳定和发展温州市早稻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指出温州市早稻生产现状为:光温资源丰富,适宜于早稻生产;生产主体发生转变,由家庭种植发展成规模种植;早稻米用途发生变化,已基本退出口粮用途;早稻品种在不断演变。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早稻生产,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早稻种植效益偏低;受农田资源等客观条件制约;农技推广力量薄弱,队伍不稳;适应轻型栽培等技术的品种不多。认为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早稻生产;不断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加强早稻新品种引选工作;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研究可为温州市早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双季稻种植地区早季落粒谷严重影响晚季稻米品质的问题。以优质晚稻品种泰优398为试验材料,进行双季兼用直播,分析其周年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泰优398早季直播生育期为109 d,晚季直播生育期比早季延长了7 d;稻米品质表现为早、晚稻的出糙率和精米率差异不显著,晚稻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高于早稻,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RVA谱特征值表现为晚稻的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均显著高于早稻。周年产量为16.29 t/hm~2,早季稻谷作为晚季稻谷卖,净收益为13671.74元/hm~2,一般农户种植净收益为12326.47元/hm~2,双季直播净收益较一般农户种植提高了10.91%。因此,双季直播优质稻能够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直播水稻皖稻143选育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直播稻为主的轻简栽培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使农民从繁重的稻作中解放出来。为了适应稻作轻简栽培技术的需要,选育耐寒性强、适宜早晚连作的直播水稻新品种,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利用离子柬诱变技术,创建早晚连作直播水稻新种质,育成早熟、高产、优质直播型水稻新品种皖稻143,并在生产上成功地加以推广应用。生产实践表明:早稻直播为农民告别传统的栽培方式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不仅大大减轻了双季稻作的劳动强度,而且省工、节本和减轻病虫害。本研究还利用云南水稻耐寒种质资源,提高早稻品种苗期耐寒性,解决了直播早稻成苗率低且年份间不稳定的问题,对发展我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陵两优268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引入汉寿县作早稻种植,2017-2022年连续6年开展直播再生稻种植。根据汉寿县气候条件,笔者总结了陵两优268直播再生稻在汉寿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陵两优268直播再生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3个两系杂交早稻和2个常规早稻在乐清市的种植试验表明,两系杂交早稻表现产量高,生育期适宜,起发早,分蘖能力强,株叶形态比较理想,后期落色好,适合当地早稻人工移栽、机插、抛秧和直播等生产方式。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813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属圆粒加工型可做储备用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沿江江南早稻直播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总结了早稻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早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兰花茬口早稻乳苗抛播(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兰花茬口早稻生产季节宽松和早稻直播生育期相对偏迟的特点,为了考虑早稻提早播种受4月上中旬阴雨低温天气影响,早稻直播秧苗发生烂秧现象;迟播受7月高温、多晴少雨和8月台风多发天气影响,导致早稻灌浆期有高温逼熟现象和早稻倒伏减产。由此我们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有关直播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谷种经浸种催芽,摊放5~7 d长出乳苗(一般种子芽长1~2 cm、根长3~5 cm),可实行早稻乳苗延后抛播。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降低早稻苗期遭遇早春低温机率和抽穗成熟期受高温及台风影响,从而实现早稻稳产、高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种粮大户早稻生产季节安排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灌南县直播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灌南地区水稻种植的重要方式,原因有条纹叶枯病的暴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新技术的发展等。但是直播稻在生产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笔者对灌南直播稻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直播稻生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早稻品种"中组143"的最佳机穴直播密度,同时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机穴直播栽培和机插栽培间的种植差异,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中组143"的最适机穴直播密度为25 cm×(10~14)cm;同时,在25 cm×14 cm的种植密度下,机穴直播栽培比机插栽培更具产量和经济效益优势,表明"中组143"较适合机穴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池州早稻直播栽培发展原因、存在问题和增产机理,提出了早稻直播栽培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双季稻种植地区早季落粒谷严重影响晚季稻米品质的问题。以优质晚稻品种泰优398为试验材料,进行双季兼用直播,分析其周年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泰优398早季直播生育期为109 d,晚季直播生育期比早季延长了7 d;稻米品质表现为早、晚稻的出糙率和精米率差异不显著,晚稻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高于早稻,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RVA谱特征值表现为晚稻的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均显著高于早稻。周年产量为16.29 t/hm2,早季稻谷作为晚季稻谷卖,净收益为13671.74元/hm2,早季稻谷作为晚季稻谷卖,净收益为13671.74元/hm2,一般农户种植净收益为12326.47元/hm2,一般农户种植净收益为12326.47元/hm2,双季直播净收益较一般农户种植提高了10.91%。因此,双季直播优质稻能够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直播就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两个环节,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水稻栽培模式。"直播稻"本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与移栽稻相比,具有无缓苗期、分蘖早、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多、成熟期早、省工、省力等优点。在早稻和中稻种植上,每亩节本增效达到150-200元。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水稻直播有很多优点,但由于气候原因、种子原因、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目前水稻直播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难全苗。直播对土地整  相似文献   

17.
早稻翻秋是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筛选黄陂区适宜翻秋的早稻品种,探索早稻品种翻秋播种期的下限,为今后指导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特以10个早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早稻品种翻秋筛选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其表现上尚佳的品种有"鄂早18"和"两优287",可作早稻翻秋及抗灾补救品种用,其它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直播早稻单产8 000 kg/hm2栽培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早稻直播试验,结合生产示范调查,总结出依品种特性和产量目标结构对直播早稻进行的栽培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浙东沿海地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务农劳动力减少,粮经争地矛盾突显等问题。为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风险,对本地农户种植西兰花的习惯,经田间试验和生产经验积累,因地制宜摸索出西兰花-早稻水旱轮作模式,现该模式已成为本地区实现粮经双丰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作者重点介绍西兰花茬口早稻直播栽培技术特点,为类似地区农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湘阴县早稻直播技术要点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湖南省湘阴县早稻直播技术推广应用成效和早稻直播技术发展优势,对早稻直播技术要点及其推广应用成效进行了.早稻直播技术省工、节本、易操作,稳产增产,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