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菌落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初步确定海洋红酵母HN-3为红酵母属的胶红酵母。比较不同的碳源、氮源、酵母膏质量分数和海水盐度对该酵母生长的影响,优化其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2%葡萄糖、1.5%蛋白胨、1%酵母膏,盐度30。在该培养条件下,酵母菌HN-3的产菌量达到4.80×107cfu/mL,比初始发酵条件下的产菌量(4.20×107cfu/mL)提高了14.3%。  相似文献   

2.
对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ZJ0503的增菌培养基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温度、盐度、初始pH对鱼诺卡氏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鱼诺卡氏菌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盐度5、pH 6.5±0.2;经筛选,鱼诺卡氏菌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促生长作用最强的2种无机盐是磷酸氢二钾(K2HPO4)和氯化钙(CaCl2);确立了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20 g·L-1,酵母粉15 g·L-1,K2HPO40.75 g·L-1,CaCl20.2 g·L-1(单独灭菌),氯化钠(NaCl)5 g·L-1,pH 6.5±0.2。  相似文献   

3.
鰤鱼诺卡氏菌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ZJ0503的增菌培养基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温度、盐度、初始pH对鰤鱼诺卡氏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 ℃、盐度5、pH 6.5±0.2;经筛选,鰤鱼诺卡氏菌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促生长作用最强的2种无机盐是磷酸氢二钾(K2HPO4)和氯化钙(CaCl2);确立了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20 g·L-1,酵母粉15 g·L-1,K2HPO4 0.75 g·L-1,CaCl 20.2 g·L-1(单独灭菌),氯化钠(NaCl2)5 g·L-1,pH 6.5±0.2。  相似文献   

4.
一株水产用益生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业化生产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活菌数量低、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100 L发酵罐中试,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J02工业生产用的优化液体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条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玉米粉8 g/L、豆粕粉25 g/L、硫酸锰30.8 mg/L、硫酸镁5 g/L、磷酸二氢钠0.52 g/L、磷酸氢二钠2.33 g/L;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 7.0;最佳接种菌龄是18 h。优化后培养基成本降低了50%以上,细菌浓度达到了7.19×109个/mL。  相似文献   

5.
陈诗宇  王利 《水产养殖》2019,(10):25-28
为了探究从鲫鱼中分离菌株SY4的基本特征,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rDNA基因扩增及药敏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Y4菌株在硝酸盐还原、丙二酸盐试验中显示为阳性,葡萄糖、甘露醇、枸橼酸盐等试验为阴性,即SY4菌株理化特性与恶臭假单胞菌基本一致。得到16SrDNA序列1424bp(序列登录号为:MH142393),与恶臭假单胞菌序列相似性为99%,系统进化树中亲缘关系最近,从而判定SY4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SY4菌株对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诺氟沙星等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多粘霉素B、头孢曲松等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氨苄西林、甲氧苄定、复方新诺明、舒巴坦等5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6.
以26S rDNA法将实验室保藏的1株产虾青素的海洋酵母菌YS-185鉴定为粘红酵母。以海洋酵母菌YS-185为试验菌株,运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探索培养基组分和发酵工艺条件对该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8 g/L、蛋白胨8 g/L,最适生长起始pH值为5.5、转速220 r/min、接种量8%、温度20℃;虾青素合成的最佳培养基组分葡萄糖8 g/L、蛋白胨8 g/L,最佳虾青素合成条件:pH 5.5,转速220 r/min,接种量8%,培养温度25℃。发酵优化后的虾青素产量2.670μg/ml,较优化前的1.572μg/ml提高了69.8%。温度对酵母菌的生长和虾青素的合成都有显著影响。海洋酵母菌YS-185优化后的发酵条件有规模化生产虾青素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该论文通过对海带配子体保存中污染菌的分离纯化及药敏试验,分离获得一些主要的污染菌群并探索有效的抗生素及使用浓度。将污染的样本涂板,待长出菌落后,反复3区划线,分出单个菌落,得到纯培养。该试验分出2株真菌(粗丝和细丝)和1株细菌,然后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增菌,收集细菌或真菌用相应的方法提取DNA。真菌用18 s r DNA通用引物,细菌用16 s r DNA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最后将PCR反应产物送基因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中比对。结果表明:粗丝18 s r DNA序列与Fusarium proliferatum同源性最高,为100%;细丝18 s r DNA序列与Nectria mauritiicola同源性最高,为99%;细菌16 s r DNA序列与Halomonas sp.同源性最高,为99%。通过药敏试验观察发现粗丝的制霉菌素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3~15 mm;细丝的先锋霉素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4~16 mm;细菌的盐酸青霉素较敏感,其抑菌圈为15~17 mm。  相似文献   

8.
灿烂弧菌的疏水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王扬  李强  乔帼 《中国水产科学》2011,18(5):1084-1091
以仿刺参化皮病病原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AP622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培养材料、培养时间、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对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证实鞭毛和菌毛介导的运动性,同时比较了浮游细菌与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研究了菌株的疏水性。结果表明,菌株AP622为高疏水性和高生物被膜形成菌株,在聚氯乙烯为培养材料、含葡萄糖浓度为0.5%、LB培养基中形成的生物被膜最多,生物被膜形成周期为24 h。菌株AP622明显表现出鞭毛介导的群集性和Ⅳ型菌毛介导的颤搐等运动力。生物被膜中的菌株AP622对抗生素的抵抗力明显强于浮游细菌,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浮游细菌的32倍。综上所述,菌株AP622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和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判断其具有很强的黏附力,同时具有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建立一种更适用于副溶血弧菌增菌的方法。针对能够决定副溶血弧菌综合营养需求的2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混合蛋白胨、酵母浸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进行试验设计,结合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验证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直观分析表明,副溶血弧菌增殖过程中,混合蛋白胨是最主要因素,其次为酵母浸膏。方差分析表明,混合蛋白胨与酵母浸膏对副溶血弧菌生长的影响均显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混合蛋白胨2%(胰蛋白胨1%、鱼蛋白胨1%)、酵母浸膏0.2%、NaCl 3.5%、pH8.6;最佳培养条件为:(36±1)℃+摇床120 r/min+2层牛皮纸封口。本优化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用于副溶血弧菌增菌培养,在相同培养时间内,其增菌菌液浓度为GB/T4789.7-2008方法的(1.8±0.6)倍。  相似文献   

10.
黄金鲫温和气单胞菌鉴定及溶血素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的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患病的黄金鲫体内分离到的优势菌YD-1进行了回感试验、表观生物学、药敏试验及毒力因子检测等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盐度1-3%、PH4-9,温度10-30℃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均能生长。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收录号: KC561935, 长度1446bp)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收录号: KC561934, 长度1169bp)分别与其他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基因同源性相思似在97%-99%之间,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人工回感试验可引起健康银鲫死亡。对该菌毒力因子进行检测,可扩增出溶血素基因片段。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多粘菌素、头孢呋辛、米诺环素、复达新、菌必治、新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采集养殖池水样,选取Zobell 2216E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6种常见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菌落外观形态特征辨别及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异养菌计数和种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池水体异养菌可分为4大类,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包括α-、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以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群。按属分类大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2)不同培养基分离菌落数量2216E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且2216E培养基菌落数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培养基(P0.01);2216E培养基所分离细菌的种类最多,分属于12个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占比50%,弧菌属仅占3.13%;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均以弧菌属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3.33%、60%、25%;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仅分属于1个属,即弧菌属;营养琼脂培养基无弧菌,但有假单胞菌分离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合EM菌生长的碳源、氮源和温度。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适合EM菌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较大,在35℃时,菌株的生长状况最好。将EM菌接入到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3d后,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确定芽孢杆菌的数量为3.4×105,酵母菌的数量为9.7×109,乳酸菌的数量为6.4×109,菌株总的数量达到1.6×1010CFU/mL。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100L发酵罐中试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HJ02工业生产用的优化液体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条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玉米粉8g/L、豆粕粉25g/L、硫酸锰30.8mg/L、硫酸镁5g/L、磷酸二氢钠0.52g/L、磷酸氢二钠2.33g/L;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0,最佳接种的菌龄是18小时。  相似文献   

14.
军曹鱼养殖水体及其肠道弧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常用的10种抗生素,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简称K-B法),参照NCCLS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标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Esсheriсhia coliATCC25922为质控菌株,对周年监测分离自养殖军曹鱼水体及肠道的41株优势弧菌(水体菌18株,肠道菌23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抑制弧菌效果最好的药物是氯霉素(100%敏感)、庆大霉素(水体菌100%敏感,肠道菌敏感率超过90%),其次是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多粘菌素B。青霉素类抑菌效果则较差,如试验肠道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超过78%,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超过60%。不同来源(即分别来自养殖水体和鱼肠道)的弧菌菌株对同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7—10月的新鲜紫贻贝为试验材料优化培养基,从中分离纯化出各种细菌,并采用MIDI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结合PCR的方法分析贻贝整体及各部位的优势菌相。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加5%贻贝汁和2.5%营养琼脂作为培养基较好;新鲜贻贝的优势菌主要由弧菌、芽孢杆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组成,而弧菌和腐败希瓦氏菌集中在表面,芽孢杆菌在肠腺占82%;对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GeneBank中的4,5,6,7株蜡样芽孢杆菌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9%,因此,应用MIDI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贻贝中优势细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浙江省象山港养殖黑鲷暴发了严重的肠炎病情,病鱼肠道肿胀,充满黄色黏液。以ZoBell2216E平板自病鱼肠道黏液分离到4株菌BB01、BB02、BB03和BB04。通过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了前3株为病原菌,其中BB01菌株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61×104CFU/g鱼体重。3株分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氧化酶试验阳性,氧化葡萄糖,不产气,4℃生长,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利用麦芽糖、柠檬酸盐,硝酸盐降解阳性,DNA酶、乙酰胺酶阴性;与已发表的恶臭假单胞菌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经形态和理化特性鉴定及16SrDNA序列测定,此3株菌同属于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B01对头孢类等多数抗生素种类敏感,而对氧氟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2)
2013年3月察布查尔县郊区25头45日龄犊牛群发生皮肤病,3头犊牛不同部位的病变皮宵,被毛,经镜检,沙保弱氏培养,1%葡萄糖玉米粉琼脂等培养基培养分离,小样培养,鉴别。结果表明:犊牛皮廯病病原为石膏样毛廯菌,石膏样孢子菌等皮肤真菌。经致病性实验证实,犊牛皮廯病主要由石膏样毛廯菌致病性真菌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患病鳙鱼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从患病鳙鱼血液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JL9510,该菌株在电镜下呈短杆状,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透明状菌落。VITEK?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结果证明,该菌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置信度为99.9。通过16S rRNA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发现菌株JL9510与已知菌株JQ657818.1 Yersinia ruckeri聚为一支,确定其是一株鲁氏耶尔森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为患病鳙鱼的致病菌。VITEK 2 Compact自动化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结果显示,鲁氏耶尔森氏菌JL9510有较高的致病力,且对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试验的抗生素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梁联志 《畜禽业》2013,(7):90-91
试验目的:观察地西泮治疗猪腹泻临床疗效。试验方法:112例病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地西泮治疗,对照组用抗生素等药物(氯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菌特灵、氟哌酸、硫酸阿托品等)治疗。试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92.8%)。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海洋红酵母菌(Rhodotorula sp.)RH1菌株发酵产量的影响,通过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和硫酸镁(MgSO4)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RH1菌株的最优培养基为蛋白胨10 g.L-1,酵母膏15 g.L-1,葡萄糖20 g.L-1,MgSO40.2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0.25 g.L-1,氯化钠(NaCl)10 g.L-1。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 5.0,摇瓶装液量8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28℃,经48 h培养,菌量可达10.46×108cfu.mL-1,比优化条件前提高23.9%。还进行了RH1菌株25 L发酵罐扩大培养试验,在接种量为8%、初始pH 5.0、搅拌速率350~400 r.min-1、通气量9 L.min-1、温度28℃的条件下,经28 h的培养,菌量可达33.6×108cfu.mL-1。预计通过连续补料的方式进行培养,有望进一步提高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