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国产沉香及其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拓宽国产沉香来源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国产沉香及其乙醇提取物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白菜(Brassica pekinensi)、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甜菜心(B.campestris)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国产沉香块产生自然挥发性物质可促进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沉香乙醇提取液则抑制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白木香林中可套种农作物,增加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董闪  李明  唐堃  赵盼  赵冬  潘雪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673-3677
以白木香[Aquiliaria sinensis(Lour.)Gilg]无菌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以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白木香无菌苗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为茎段,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6-BA浓度为1.0 mg/L。白木香愈伤组织在MS+0.1 mg/L 6-BA培养基中丛生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在MS+1.0 mg/L 6-BA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愈伤组织的增殖量最多;在MS+1.0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白木香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种植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我国珍稀植物资源,是国产中药沉香的正品来源,也是我国生产中药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于199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比较了白木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栽培技术,试图寻找出适宜白木香生长的环境条件,为白木香栽培提供一些依据。并从海南不同地区移栽白木香苗于同一地区,以观察其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1)①不同光照条件下白木香幼苗戍活率及生长情况比较:一层网遮荫要稍好于二层网;②营养袋苗与沙床苗移栽成活及生长情况比较:移栽白木香营养袋苗要明显好于沙床苗。综合上述结论,生产上应选营养袋苗,在一层网遮荫条件下栽培,对幼苗生长较有利。(2)移栽白木香苗木时,应选较小的苗木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4.
莞香的利用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莞香 [Aquilariasinensis (Lour .)Gilg .]是瑞香科沉香属多年生常绿木本药用及香料植物 ,也是原产我国生产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沉香是我国、日本、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 ,具有镇静、止痛和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等多种功能 ,为国产沉香的正品来源 ,广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木香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AA、NAA、IBA及温水、蔗糖、VB6组合,处理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半木质化插穗,研究不同组合处理对白木香扦插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插穗里的P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温水浸泡2 h+IAA 1 500 mg/L、1%蔗糖液浸泡2 h+IAA 1 500 mg/L、6-BA 10mg/L+NAA 1 500 mg/L、VB610 mg/L+NAA 1 500 mg/L这4个组合在各类处理中能够显著提高白木香的扦插生根率;温水浸泡2 h+NAA 1 500 mg/L、1%蔗糖液浸泡2 h+NAA 1 500 mg/L、6-BA 10 mg/L+IAA 1 500mg/L、VB610 mg/L+NAA 1 500 mg/L 4个组合在各类处理中能显著提高生根过程中插穗的PPO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研究了外源H_2O_2对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细胞生长和细胞挥发性次生产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影响,为白木香结香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_2O_2与白木香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检测H_2O_2对白木香细胞的鲜重、活力、过氧化酶(POD)活性、细胞沉降体积(SCV)、丙二醛(MDA)含量、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挥发性次生产物的影响。【结果】H_2O_2对白木香细胞的生长、细胞沉淀体积、活力均较对照呈降低的影响;丙二醛含量随H_2O_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低浓度处理的白木香细胞POD活性在生长前期显著升高,在生长后期急剧降低,高浓度处理细胞的POD活性在培养期内均较低、中浓度处理的低,生长后期POD活性基本丧失;白木香细胞的DNA均出现降解,低浓度组降解条带较亮,高浓度组降解条带较暗;低浓度处理组(1 mmol/L)的芳香族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其他组,10 mmol/LH_2O_2处理组检测出了新产生的长叶烯(3.27%)和角鲨烯(3.05%)2种萜类,高浓度处理组(30和50 mmol/L)有机酸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在不同浓度的H_2O_2影响下,白木香细胞生长、活力和挥发性次生产物的组分与相对含量都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奇楠特指最高品质的沉香.目前学界缺乏系统历史文献研究,沉香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追本溯源,深入研究奇楠的历史渊源,探讨奇楠一词的发展变迁,我们综合系统考证了奇楠沉香本草来源和奇楠的名称来源与历史变迁.经考证发现,奇楠的两种基源植物为海南产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和越...  相似文献   

8.
对昌江县的4种濒危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特征。结果表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野龙眼(Dimocarpus longan)种群属于增长型,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群属于衰退型,野荔枝(Litchi chinensis)种群属于稳定型。白木香和野荔枝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海南龙血树种群接近DeeveyⅠ型,野龙眼种群接近DeeveyⅢ型。结合静态生命表的分析,整体上白木香和野龙眼种群表现为增长型、海南龙血树种群表现为衰退型、而野荔枝种群表现为稳定型。野生濒危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较差,人为干扰明显,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白木香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中药沉香的正品来源,也是国产沉香的惟一资源植物。为了解海南岛白木香野生资源及栽培状况,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白木香形态差异明显,野生资源全岛有分布但破坏严重,亟待保护;栽培品种参差不齐,良种选育工作势在必行;栽培技术趋于成熟,结香技术有待推广,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黑龙江省被子植物新记录2种,高茶藨子(Ribes altissimum Turcz. ex Pojark.)、掌裂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var.glabra(Diels&Gilg) C.L.Li)。凭证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馆(NEFI)。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中国刺篱木属植物分类的初步研究,记载了中国本属植物5种,在本属下新划分为合柱刺篱木组sect.I.Connatistylatae和刺篱木组sect.II.Flacourtia两组,对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印度刺篱木(F.indica Merr.)和刺篱木(F.ramontchi L'herit.)分合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在花柱和果实上有很大差别,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组。另报道中国一新纪录种:云南刺篱木(Flacourtia jangomas(Lour) Rauschel.)。  相似文献   

12.
16种植物对福寿螺的趋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实验室内通过自制的八边形分室趋避试验装置观察研究了16种植物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的趋避效果。结果表明:福寿螺具有沿壁爬行的偏好性,沿壁爬行的福寿螺数量平均为非沿壁爬行福寿螺数的3.77倍。同时发现,在所选的16种植物中,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L.)2种植物对福寿螺有较大的吸引作用;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cv.Dwarf Yellow)、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红龙草(Alternanthera dentata cv.Ruliginosa)、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ine)5种植物对福寿螺有一定的驱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南白木香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小霞  王祝年  王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2-13044
介绍了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el]在海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结香、采收与加工等,以期为白木香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莉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60-6763,6811
通过文献资料以及标本馆的记录,统计出青海省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及各植物的具体分布地,并收集青海省各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相关记录,进一步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自然保护区的受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青海省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6种,隶属于36科77属;青海省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青海省的大部分县市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仍有13县市没有任何保护区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共有12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占总种数的88.36%。青海省有17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未受到保护区的保护,其中有4种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种I级保护植物,8种Ⅱ级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5.
神农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2016年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神农架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55种,隶属于52科111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4种,IUCN保护植物31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CSRL)98种,CITES名录附录Ⅱ物种有65种、附录Ⅲ物种有1种。分析了神农架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面临威胁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曹岚  梁芳  邹红  赖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96-1698,1711
在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分析和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丰富(50科81属12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6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的有34种,被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有85种。该保护区珍稀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15种珍稀濒危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15种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的数目统计。并对其中的5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染色体均属二倍体,3种植物有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现象。5种植物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贺兰山岩黄芪(hedysarum petroviii Yakov.)2n=16=14m 2sm。内蒙古西风芹(Seseli intramongolicum Y.C.Ma).2n=16=14m 2sin,阿拉善黄芩(Scutellaria alascfianica Tschern.)2n=10=8m 2sm,斑子麻黄(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2n=14=10m=4sm。西藏点地梅(Androsace mariae Kanitz var.tibetica(Maxim.)Hand.--Mazz)2n=20=20m,均属原始类型。本试验旨在为研究物种多样性、建立珍稀濒危植物基因库、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植物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并查阅国内主要标本馆的相关标本,研究了山东荚蒾属植物资源。山东有荚蒾属(Viburnum Linn.)植物野生种类4种2变种,引入栽培5种1变种2变型2品种。讨论分析野生荚蒾种类地理分布,制定分种检索表,并对列入山东省珍稀濒危的荚蒾进行性状描述、濒危分析,提出了相关珍稀濒危荚蒾保护开发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兰科植物在江西省的分布新记录种3种.即:白点兰属的长轴白点兰[Thrixspermum saruwatarii (Hayata)Schltr.]、石豆兰属的瘤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japonicum (Makino) Makino]、斑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pectenveneris (Gagnep.) Seidenf.].其中,热带亚洲至大洋洲分布型属的白点兰属(Thrixspermum Lour.)为江西省的分布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20.
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为中国贵州省特有种,仅残存于梵净山的局部地段,分布区极其狭窄,数量稀少,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并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全球重点保护的针叶树种之一。本文从梵净山冷杉的森林类型划分、种群特征、保护遗传学、濒危因素,土壤的碳、氮、磷的含量与相关性以及保育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概述。提出了梵净山冷杉今后研究思路与方向,以期为濒危植物梵净山的保护与繁衍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