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甘肃省种植的86份栽培品种和86份地方品种的大豆异黄酮、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黄豆黄苷4种组分含量呈负相关。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0.268、0.462、0.969。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但自然界中分布有限且不易为人体吸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以水解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水解液中的浓度为指标从而确定大豆异黄酮水解效果。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浓度与大豆异黄酮水解条件的关系,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时间200min、水解温度95℃和水解盐酸浓度6mol.L-1。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中的大豆苷元、黄豆黄素与染料木素3种异黄酮苷元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回流法酸水解样品中的大豆异黄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利用福林酚法测定3种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并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还原力比较样品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的大豆苷元含量分别为255.96,286.04和358.08μg/g,黄豆黄素含量分别为57.96,65.51和59.73μg/g,染料木素含量分别为12.88,26.40和4.62μg/g。发酵处理毛豆中染料木素含量增加明显,分别为毛豆和大豆染料木素含量的2.05和5.71倍。发酵处理毛豆、大豆、毛豆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3.31±0.138)mg/g、(1.148±0.028)mg/g和(2.69±0.011)mg/g,发酵处理毛豆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约是大豆和毛豆的2.9和1.2倍。抗氧化活性比较表明,发酵处理毛豆清除ABTS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的能力优于大豆和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大豆和毛豆还原力大小依次表现为发酵处理毛豆毛豆大豆。【结论】经过发酵处理后,毛豆中的3种异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但以染料木素的增加最为明显;发酵处理毛豆中多酚类化合物总含量升高,自由基清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纳豆及其提取物生物活性物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分析纳豆及其提取物中皂甙、异黄酮及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与熟大豆相比,纳豆中大豆甙元、染料木素、皂甙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增高。成熟纳豆异黄酮总量、大豆甙元及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是熟大豆含量的1.08倍、23.59倍和19.43倍,其中,成熟纳豆总异黄酮中异黄酮甙元的比例达81.55%。纳豆生物活性成分是其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选取超市出售的几种豆制品,测定其异黄酮含量,了解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从豆制品干物质分析,豆腐丝中异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内酯豆腐,再者为北豆腐,豆腐干较少,豆腐皮和豆腐泡依次更少,总体在129.19~770.99μg/g之间。豆制品的制作工艺可能是造成异黄酮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多数豆制品中染料木素含量高出大豆苷元含量数倍,推测大豆苷元在加工过程中,比染料木素更容易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生长过程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被称为"植物雌激素",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1]。大豆异黄酮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典型结构,包括三种游离型异黄酮苷元和九种结合型大豆异黄酮。游离型异黄酮苷元是大豆异黄酮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苷元(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结合型大豆异黄酮分别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染料木苷(Genistin)、黄豆苷(Daidzin)、大豆黄苷(Glycitin);乙酰基葡萄糖苷型异黄酮:乙酰基染料木苷(Acetylgenistin)、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豆幼苗光照培养和大豆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大豆幼苗不同部位及不同外植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幼苗光照培养30d时根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是相应培养时间无光照条件根中的3.69倍和3.59倍;在光照培养30d真叶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也较高,仅次于根,是相同培养时间无光照条件真叶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的2倍。不同外植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中,真叶培养得到愈伤组织培养60d时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含量最高。正常光照条件下的大豆幼苗,其不同部位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含量高于对应部位得到的愈伤组织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含量。经过90d组织培养,真叶获得的愈伤组织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总含量较最初的外植体中的总含量分别增加了162.53倍和111.71倍。结合不同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的重量增长情况。在愈伤组织培养90d时,根、子叶节、子叶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生产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酸法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酸法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水解成其苷元形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盐酸浓度为6mol·L-1,酸解时间为3h;酸解温度50℃ ,盐酸体积与原料比为4∶1。利用本实验获得的最适酸解条件反应 ,可使染料木苷生成染料木素的转化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9.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04-1510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并测定了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9.0μg/ml;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大豆甙、染料木甙的回收率分别为98.7%、98.1%、97.9%、97.8%,RSD分别为2.1%、1.8%、1.7%、1.3%。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的分离鉴定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担体柱层析从大豆中提取分离到大豆甙元糖苷、染料木素糖苷、大豆甙元、染料木素4个异黄酮单体。大豆异黄酮主要由糖苷组成,含有少量的甙元。大豆甙元糖苷和染料木素糖苷具有几乎相同的极性,因此很难分离这两种化合物。利用分离到4个异黄酮单体进行抗指质过氧化(MDA0测定,得出抗氧化作用主要决定于染料木素异黄酮,其中染料木素作用强于其糖苷。  相似文献   

11.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其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 g、0.02 g、0.04 g、0.06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HN37与HN44两个品种都表现为S2处理含量最高,HN48在S3处理下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适宜的硫素有利于提高总异黄酮含量;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4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8;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HN44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为桃杂交种子的处理、提高成苗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10个中熟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果实生育期、成熟度、种子的干物质含量等对种子发芽及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同一品种随果实生育期延长及成熟度增加种皮黄色比例、发芽势、发芽率、干鲜重比、地径均不断增加;在果实达到八成熟(除CrimsonGold)和九成熟时,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100.0%;发芽势在九成熟时所有品种均达90.0%以上.比较发现果实发芽率和发芽势与果实生育期、种子干重和干鲜重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而种子的干重、鲜重、株高、根长并未呈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种皮颜色不能作为中熟桃杂交种子处理的判断依据,在果实生育期达到90 d以上、果实成熟度达九成熟时种子发芽率可达100.0%.  相似文献   

13.
宋向东  张之鑫  王巍巍  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7-4498,4502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辣椒果实色泽与类胡萝卜素变化的相关性,为选育高辣椒红素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1)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6种色素;青果期前合成的叶绿素和部分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后下降,青果期后合成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和辣椒红素含量高。(2)青果期乳白色、成熟期为红色品种共分离出12种色素,青果期色素含量较低;随着果实发育,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低,辣椒红素含量较高。(3)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橙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4种色素;叶绿素逐渐降解,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幅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和橙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高,没有合成辣椒红素。(4)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黄色的品种共分离出9种色素;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逐渐降解,没有合成新的类胡萝卜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低。【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颜色类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青果期为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为选育高辣椒红素的理想材料;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5.
The soybean cultivar Yudou25 was sown at 5 locations of Henan Province on 13 different dates in 2001 and 2002. The data of isoflavone contents for the 109 samples of soybean seed and 33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oil nutrition and altitudes were received and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screen the correlated factors, which significantly effected isoflavone cont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9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soflavones. Low mean temperature, high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t seed filling and maturity, more sunlight hours and low mean temperature at emergence were favorable to isoflavone accumulation. The rainfall at emergence showed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isoflavone content and its optimum value was 75 mm for isoflavone formation. Low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t branching, high organic matter and low sulfur content in soil were 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isoflavones. The isoflavone contents would not be affected by other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豆(Glycine max L.)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因而成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探究不同大豆品种的腐竹加工产量及不同大豆品种生产的腐竹在蛋白质、油分、可溶性糖、异黄酮之间的相关性,为制作生产高异黄酮腐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来自黑龙江和广东大豆产区的品种24份,用同一工艺制作腐竹,然后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和腐竹中蛋白质,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分,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和腐竹中的异黄酮含量。【结果】不同品种在腐竹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大豆品种华夏8号制得腐竹产率最高,达到60.50%;其次为品种华春2号,为52.44%,这两个品种是制作腐竹的理想品种;此外,绥农37、华春6号和黑河43的腐竹生产率分别达到了48.59%、48.37%和47.91%,也是产率比较高的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腐竹产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98**),与大豆中的可溶性糖呈负相关(r=-0.423*)。腐竹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及异黄酮含量3个性状都分别与大豆种子对应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0**、0.537**和0.879**);腐竹可溶性糖含量与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1*)。腐竹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9**)。腐竹中的油分含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与大豆中可溶性糖和异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4**和0.574**);腐竹中异黄酮含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9**),与大豆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68**)。【结论】大豆品种的腐竹产率和主要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夏8号、华春2号是制作腐竹的高产品种,大豆品种的品质特性决定了腐竹的品质特性,其主要由大豆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章彦俊  常宝  董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31-10033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各生育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筛选出适合于河北张家口地区种植的高产品种,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实现大豆高产优质生产。[方法]14个供试大豆品种分别为东北地区引种的长农18、绥农14、长农16、吉农24、黑农38、吉农15、吉育47、吉农6、吉林30、吉农23、吉农1号、吉农12、吉农14和206。测定苗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统计产量,并分析4个时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吉林30的产量最高,达到16.839 kg/小区,206次之,为13.989 kg/小区。不同大豆品种叶面积指数在结荚期和鼓粒期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在鼓粒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鼓粒期的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适合于张家口地区种植的高产品种吉林30和206,同时阐明了不同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的关系,为栽培技术的合理利用及生态育种指标的有效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子粒几个外观品质性状与其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大豆外观品质性状与其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本文以我所《北方大豆品种资源系统分类目录》中的512份黄大豆品种资源为材料,分4个熟期组对大豆完全粒率、虫食粒率、褐斑粒率、紫斑粒率与其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111—120天熟期组由于材料份数少规律性不强外,其余3个熟期组的完全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虫食粒率、褐斑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3个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进行高蛋白质育种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不利因素;紫斑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育种时可不必特殊考虑。  相似文献   

19.
以15个不同大豆品种为原料,分别以目前豆制品加工中2种主流的生产工艺——生浆和熟浆工艺制备豆浆,进一步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HPLC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FRAP)对各个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异黄酮单体组成及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熟浆豆浆中的总黄酮含量、8种异黄酮单体含量都显著高于生浆豆浆中的含量,功能性活性单体苷元含量在加工成豆浆后含量都有所上升(P0.05),总黄酮含量经加工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而熟浆豆浆的总抗氧化能力要优于生浆豆浆(P0.05)。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新引入的鲜食大豆品种属性和播期适宜性,以大豆品种‘宏秋绿霸’为对照,通过对11个鲜食大豆新品种生育期、株型特征、产量及播期的比较,力求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结果表明:(1)‘青酥2号’属早熟品种,生育期为60 d;‘开育九号’、‘北丰3号’、荚满园、景峰珍品、引豆9701和青丰早属早中熟品种,生育期63~70 d;‘浙鲜8号’和‘宏秋绿霸’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分别为78和73 d。(2)参试品种最适播期在5月15日左右(相对于4月25日),适宜晚播可增加产量。(3)随着播期延迟(适宜的延迟),参试鲜食大豆品种花期缩短,植株高度明显下降,百粒重增加,标准荚率增加,病害降低,虫害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