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肉鸡饲养业发展迅速,石家庄地区大部分饲养户已改为塑料大棚地面厚垫料平养,综合效益较其他方式有了明显提高。在春秋季,外界温度12~18℃,湿度40%~70%,通过棚内火炉升温.调整两侧薄膜通风及天窗的敞闭程度,即可创造一个适于肉鸡生长的棚内环境,为塑料大棚饲养肉仔鸡的黄金季节。但是严冬外界气温低于一10℃,盛夏气温高达37℃,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淮安市肉鸡养殖业发展迅速,自2001年以来,年出栏量均在3500万只以上,2006年出栏量达4000万只。在肉鸡养殖方式上,养殖户大都采用塑料大棚地面厚垫平养的方式。这种饲养方法,具有经济、操作简便易推广、综合效益较高等优点,尤其在春秋季,外界温度一般为12~18℃,湿度40%~70%,与肉鸡适宜的环境接近,通过棚内火炉升温,调整两侧薄膜通风及天窗的敞闭程度,就可创造一个适于肉鸡生长的棚内环境。  相似文献   

3.
外界环境温度超过肉鸡本身体温调节能力,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反应,称为热应激。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期长达3个月之久,长江以南地区高温持续时间更长。持续的较高气温和现代高密度的饲养管理,造成肉鸡普遍发生热应激,主要表现综合征症状,生产性能降低,免疫机能下降,发病率、死亡率升高,给肉鸡饲养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1肉鸡热应激发生的原因1.1外因高温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是引起肉鸡热应激的主要因素。当环境温度使机体的中心温度大于生理值的上限时,就会产生热应激。实践证明,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6℃~21.1℃,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  相似文献   

4.
选取28日龄发育正常的爱拔益加肉鸡(又名AA肉鸡)1 800羽用于对比试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0羽,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普通大棚饲养,另一组为试验组进入新型防暑降温棚舍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夏季棚内最高气温低于棚外5.2℃,低于对照组3.9℃,相对湿度试验组、对照组棚内均高于棚外;试验组较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3.5%,日耗料提高5.2%,饲料报酬提高14.7%,成活率提高3.22%。表明这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棚舍,具有良好防暑降温的作用,可以保持棚内空气新鲜,有利于环境控制,从而发挥肉鸡生产潜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四) 抓环境控制,过好保温关 冬季外界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常在0~10℃范围内,最低可达零下10℃.而棚内温度要求一般不能低于18℃,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可在棚1米线左右处用砖或秸秆垒建一排2米左右高的护围,以阻挡寒冷北风对大棚的侵袭.  相似文献   

6.
花房养蝎是根据动植物之间呼吸的互补性和生长的共基性为原理而创造的一种人工高效养蝎新技术,具有模拟其自然生态环境、仔蝎成活率高、管理粗放,投资少、效益高等优点。其四季管理方法如下:1春季管理俗话说:“过冬容易过春难,春蝎难过春亡关”。蝎子经过了冬眠,春季身体很虚弱,早春气温忽高忽低,仍不适应蝎子活动,此时仍要注意保暖。清明以后,气温回升到10℃以上,蝎子从冬眠中复醒,夜间出穴活动的蝎子增多,这时活动区的土壤含水量以15%~2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可于晴暖中午用40℃的0.1%…  相似文献   

7.
塑料大棚养鸡节省能源、经济实用、经济效益大,已被农村专业户采用。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养鸡户调查发现,不少肉鸡生产专业户不能很好地控制棚内环境.塑料大棚内环境的控制主要是调节温度、湿度和通用换气.养鸡专业户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控制其内环境,做到有的放矢,使肉鸡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春、秋季节大相内环境的控制春、秋二个季节是大棚饲养肉鸡的黄金季节。一般棚内平均温度在10~32C之间,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有利于肉仔鸡生长。肉仔鸡从出壳30天停止供温后直到送宰,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为:温度19~23C,相对湿度6…  相似文献   

8.
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8~21℃。当气温超过25℃,肉鸡的食欲即开始下降;气温升至32℃时,肉鸡有发生中暑与死亡的危险。因此,在炎热酷暑,必须有计划地采取以防暑降温、提高采食量为主的综合措施,以达到使肉鸡快速增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鸡热应激的表现及其缓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是指外界环境温度过高(蛋鸡超过25℃,肉鸡超过28℃),由于体温调节及生理机能趋于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反应,并出现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休克或死亡等现象。白天特别是午后,气温较高,鸡只处于热应激环境下,晚上气温下降,特别是凌晨,使鸡遭受的热应激得以缓解,这种短时间的热暴露称为急性热应激,而长时间的间歇性的热暴露称为慢性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藏东南部,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海拔在 2 100~ 5 500 m之间,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温和潮湿,年平均气温 7.5℃~ 8.5℃,极端最高气温 29℃~ 33.6℃,极端最低气温- 16.5℃~- 20.3℃,年平均降水量 393.3~ 849.6 mm,平均相对湿度 42%~ 70%,无霜期 120~ 178天。是农林业集中产区,家禽的饲养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农户饲养蛋鸡普遍采用平养,也有少数采用笼养。经长期对本地区蛋鸡笼养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在高海拔地区蛋鸡笼养利大于弊。 1蛋鸡笼养的好处 1. 1饲养密度大   舍饲密度:层叠式笼为 14~ 20只 …  相似文献   

11.
长乐市肉鸡养殖相较于其他动物的养殖来说还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目前全市仅有2家肉鸡规模养殖场,共存栏13000羽左右,而蛋鸡和蛋鸭的存栏却达到了100多万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极不平衡的情况呢?究其原因:长乐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7~40 ℃,而肉鸡对外界应激反应极强.  相似文献   

12.
奶牛要求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为8~16℃,温度高将会对奶牛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在炎热的夏季,外界气温往往在30℃以上,且时间较长。在这种高温的环境下,奶牛表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散热量减少,食欲下降,产奶量降低,生理代谢紊乱,体重减轻,体况下降,繁殖力降低,疾病增加,甚至死亡,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据研究,当气温从10℃逐渐上升到40.6℃时,荷斯坦奶牛奶产量从21.1℃开始明显下降,40.6℃仅剩15%。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易大棚饲养肉鸡投资少、见效快,能为肉鸡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其棚内饲养温度随着季节的不同,应进行控制. 1.春秋季 春秋季节是大棚饲养肉鸡的最好季节.平均气温在10℃-25℃左右,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4.
台湾气温,夏天为35℃左右,冬天为22℃左右,湿度为55~75%。养鸡业集中在台中的南部地区,养鸡的生产额为49亿NT美元(235.2亿日元,lNT美元为4.8日元),肉鸡为157亿NT美元(753.6亿日元),相当于农业生产额的十分之一。饲养蛋鸡1400万羽,饲养户2192家,其中养1万羽以下的有1615户,1~5万羽533户,5  相似文献   

15.
高寒地区肉仔鸡易发腹水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11月~1998年1月在查哈阳农场及平阳镇肉鸡养殖户(周××,李××)先后饲养5批哈伯德肉鸡共3000只(每批600只),当时气温在-25℃~32℃之间,采用地面垫料平养,煤炉供暖,均发生了腹水症。2周龄后开始发病,3~4周龄发病率最高,达20%,死亡率达80%。发病后2~3天即出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热应激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引起肉鸡机体产生的特异反应。当外界气温超过适宜范围的上限时,鸡不能维持其正常的体温,表现轻者影响其代谢,重者虚脱而死亡。在炎热季节里,肉鸡养殖发生热应激是普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难题。 1 生理机能变化 肉鸡的适温度是8~12℃,当环境温度过高,肉鸡获得的总热能超过散热量时,热平衡受到破坏,体温上升,出现热应激。  相似文献   

17.
李振 《四川奶业》2006,(2):19-22
奶牛是耐寒不耐热的动物,它要求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为10℃-16℃,当环境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温度,将会对奶牛产生一系列热应激反应。在炎热的夏季,外界气温在30℃以上的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尤其是南方地区)。在这种高温的环境下,奶牛表现食欲下降,呼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产奶量和乳品质降低,生理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据研究,当气温从25.9℃上升到28.6℃时,奶牛标准奶产量下降25.4%。因此,通过添加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进行营养调控,降低或消除夏季高温环境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我市某鸡场4~5周龄的肉鸡发生了一种以呼吸困难、腹腔积液为特征的疾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霉形体感染继发腹水综合症。1发病情况2003年10月,某养殖户购鸡雏3000只,雏鸡阶段生长良好,转入育成舍后舍温为25~19℃。由于外界气温骤降又连上大风天气使舍温降至12℃左  相似文献   

19.
鸡的热应激反应及预防措施(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高温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环境温度对鸡的产蛋量、蛋壳厚度、饲料利用率以及性成熟均有显著影响。气温升高,产蛋率下降,蛋形变小,蛋壳变薄变脆,表面粗糙,破蛋率上升。Oliver和Smith(1972)将白莱航母鸡养于21℃、32℃和38℃下,在8周试验中,日产蛋量分别为79%、72%和41%,养于32℃和38℃下的小母鸡所产的蛋平均比养于21℃的分别轻4.6%和20%。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蛋的形成时间也不同。如将单冠白菜航鸡分别饲养在21℃与32℃的两种环境条件下,两个连产蛋之间的间隔时数,前者为25.6小时,后者为27.6小时,表明在较高的环境温…  相似文献   

20.
冬季要谨防肉鸡氨气中毒于振洋(山东省茬平县畜牧兽医站252100)冬季天气寒冷,外界气温常在零下5℃以下,该期肉鸡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强对鸡舍的保温。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部分养鸡户,只注意了棚合或房舍等鸡舍的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的重要性,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