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测定了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不同棉铃虫品系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两者对敏感品系的LD50值相差8.7倍,而对一系列抗性品系两者LD50值相差24.3~172.1倍;不同棉铃虫品系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为81.8~2142.8倍,对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为23.8~164.6倍。用室内选育的山东阳谷S6抗性品系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增效醚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119.3和4.3,说明棉铃虫对两者的氧化代谢抗性机制差异很大。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棉铃虫的毒力以及棉铃虫对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不是简单的4倍关系,氰戊菊酯中大量无效异构体的存在可能有利于氧化代谢抗性机制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氰戊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对棉铃虫解毒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点滴法,筛选出对抗性棉铃虫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的氰戊菊酯、辛硫磷杀虫剂混剂。用氰戊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的亚致死剂量分别对棉铃虫幼虫进行处理,以丙酮处理为对照,24h后测定其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①多功能氧化酶催化的环氧化酶活性和O-脱甲基酶活性在棉铃虫敏感(S)品系中易被诱导,尤以前者最明显,而在抗性(R)品系中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②药剂对非特异性酯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现象,尤以辛硫磷抑制最明显,对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非特异性酯酶的抑制作用,对R品系的抑制作用强于对S品系的抑制作用。③药剂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与对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趋势相一致,在S品系中均产生抑制作用,以混剂最明显,而在R品系中只有氰戊菊酯产生抑制作用,辛硫磷和混剂却表现出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于室内选育的棉铃虫抗性品系(YG-R,Rd)和采自田间的抗性种群(YG9221,YG9241,YG9321),PBO对氰戊菊酯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为19.5~169.5倍,而DEF和TPP对氰戊菊酯几乎没有增效作用。Rd抗性品系三龄幼虫多功能氧化酶艾氏剂环氧化活力是YS-S敏感品系的1.36倍,而YG-R和Rd两个抗性品系分别与YS-S敏感品系相比,三龄幼虫酯酶活力没有差异。因此,多功能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三龄幼虫点滴法,于1990-1993年年对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抗性中心区的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该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顺式氰戊萝酯和灭多威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久效磷为低水平抗性。文中还讨论了该县棉铃虫抗药性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就中国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策略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氰戊菊酯与辛硫磷混剂防治棉铃虫的增效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点滴法生测结果表明:氰戊菊酯与辛硫磷1:2混剂对棉铃虫抗性(R)品系3龄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高达330.68。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各药剂对抗性棉铃虫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中浓度I50及混剂对上述三种酶的共抑制系数,结果表明,该混剂对棉铃虫增效的机理可能与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棉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农药田间抗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3年在新乡、镇平、西华不同棉区进行了棉蚜和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新乡、镇平两地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极高抗水平;棉铃虫在新乡、西华两棉区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高抗水平,而在镇平棉区则处于低抗水平。两虫的抗药性随用药年数的增加而提高,对棉蚜连续使用氰戊菊酯3~5a、棉铃虫6~7a即显示抗性;对棉蚜连续使用该药5~6a棉铃虫9~lla时,抗性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突增,抗性倍数可呈数百倍增加。  相似文献   

7.
陕西棉铃虫对几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于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胀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用药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汰选试验、交互抗性测定及离体酶系分析,研究了不同立体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对家蝇(Musca demestica vioina L.)抗性发展的影响表明,家蝇对氯氰菊酯比对氰戊菊酯抗性发展快,对含1种立体异构体的顺式氰戊菊酯和含2种立体异构体的顺式氯氰菊酯抗性发展更快。含8种立体异构体的氯氰菊酯选育的家蝇抗性品系,对含2种或4种立体异构体的氯氰菊酯,交互抗性更严重。其交互抗性程度与顺式α体的含量成正相关(72代时相关系数为0.9722,59代时为0.9770)。家蝇对不同立体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性机制与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有关,与谷胱甘肽 S-转移酶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新乡棉区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3年,新乡棉虫抗药性监测中心采用虫体浸渍法测定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逐年增加,8年间抗性倍数增长了98.2倍,抗性增长与田间棉铃虫发生程度、用药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其混剂汰选选育棉铃虫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菊马混剂分别汰选棉铃(Heliothis armigera)种群16代,每三代测定1次各种群对相应汰选药剂的敏感水平。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汰选种群对相应药剂的抗药性分别增长了68.02、7.76和3.48倍,氰戊菊酯单剂比菊马混剂抗性增长快19.6倍,混剂显示出对棉铃虫抗性显著的延缓作用。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混剂使用寿命,若3种药剂均连续使用30次则氰戊菊酯、马拉硫磷、菊马混剂的抗药性将分别提高817.5、14.2和5.2倍;若以抗性上升30倍及每年用药2-3次为标准,菊马混剂比单用氰戊菊酯可延长5倍的使用寿命。笔者认为把增效混剂作为一项措施组装到抗性治理方案(IRM)中去,科学合理地治理棉铃虫的抗药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对杀虫单等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以安徽太湖县敏感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lker)自然种群为敏感种群,根据用药水平差异,有代表性地选用浙江,江苏和安徽3地区田间种群,监测了二化螟对杀虫单等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1)浙江慈溪二化螟3幼译杀虫单已产生高水平抗性(RR=54.6),对杀螟松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3.9),对敌敌 氰戊菊酯仍较敏感;(2)安徽安庆二化螟3龄幼虫对杀虫单处于中抗水平(RR=10.8),对杀螟松,敌短短 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3)江苏兴化二化螟3龄幼虫与安庆相似,对杀虫单中抗(RR=12.6),对其它被试药剂仍较敏感;(4)不同地区用3龄和6龄幼虫测定的抗药性水平相近,同时用太湖敏感种群和慈溪高抗种群进行的增效试验表明,TPP 对杀虫单无增效作用,但PBO在抗性种群中对杀虫单有 一定的增效作用,说明该种群对杀蝗抗性与多功能氧化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马拉硫磷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R)对马拉硫磷的抗性达到184.4倍,对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的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有一定的交互抗性,而对氰戊菊酯不表现显的交互抗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抗性品系中,磷酸三苯酯对马拉硫磷和仲丁威的增效作用分别达到9.15和2.38倍,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这两个药剂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2.32和1.42倍)。抗性品系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2,4二硝基氯苯为底物)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为敏感品系(S)的14.67、1.52和1.11倍。在抗性品系中,磷酸三苯酯对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抗性品系对马拉硫磷抗性和对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中起到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用药水平较低地区棉田中采集棉蚜,在室内液培棉苗上繁殖,分别用氰戊菊酯、氧乐果及氰戊菊酯+氧乐果(1∶8 AI)混剂以浸蘸法处理试虫16代,氰戊菊酯选育的种群抗性高达4324.4倍,而氧乐果及混剂选育的抗性仅分别为22.3倍及16.5倍。上述三种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分别表现出显著或高度交互抗性,但对一些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有机氯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却不明显。用酶抑制剂生测法及离体酶活性测定的研究表明,棉蚜对上述药剂的抗性与羧酸酯酶及氧化酶活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解毒酶系在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室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的上升呈“S”形,酯酶的变化在抗性上升中起到重要作用。与抗性上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而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只在抗性发展的最初阶段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种群的羧酸酯酶活性与其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程度明显相关.北京崇文区、宣武区和密云等地区的家蝇种群以及用残杀威选育的种群和用残杀威、7504、溴氰菊酯选育后合并的种群,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明显高于农大敏感品系(SA),最多相差近10倍,但是用溴氰菊酯选有的种群和用残杀威选育后加敏感品系稀释的种群,MFO活性没有明显的提高。说明MFO活性的提高与家蝇对残杀威的抗性有密切关系,而与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关系次之。抗性家蝇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敌百虫的敏感度明显低于SA品系的AchE,说明AchE的敏感度降低是家蝇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机制之一。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不同家蝇种群中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三个酶系可能与家蝇的抗药性无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进出港航班滑行路径的优化问题。为机场上刚降落和即将出港的航班规划最短滑行路径。判断航班在规划的滑行路径上是否会发生对头相遇。考虑到机场安全性和使用效率,要求保证进出港航班在滑行过程中按最短路径连续滑行,并且不能发生对头相遇。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1)改变进港航班的滑行速度;(2)延迟出港航班的时间。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了望江棉区棉铃虫的抗性。[方法]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望江棉区棉铃虫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90%灭多威悬浮颗粒的抗性水平。[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望江棉区棉铃虫种群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已达到中抗水平,对90%灭多威悬浮颗粒已降为低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0.71倍和1.18倍,其LD50和LC50分别为0.063 2μg/头和115.772 8 mg/ml。[结论]为进一步作好棉铃虫的抗性治理及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