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越冬期冬小麦总氮、非蛋白氮及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下降,且分别在土壤有效有效钼含量0.096、0.136、0.216mg/kg以后趋于稳定。施钼能提高冬小麦幼苗硝态氮含量,随后体内硝态氮含量均因施钼而下降,缺钼时,冬小麦硝态氮含量在拨节期前不同断提高,而在适宜供钼水平下则相反,;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及产量成显著的相关,正相关关系,缺钼导致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可能是硝态氮的积累降低铁的活性,进而阻碍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钼对黄棕壤上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钼对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钼使冬小麦植株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自分蘖期开始明显下降,随后各生育期均表现为黄化;植株可溶性总糖和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也因缺钼而下降,这可能是缺钼冬小麦叶片疲软、抗寒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缺钼胁迫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缺钼时钼高效冬小麦品种97003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钼低效品种97014极显著降低,钼高效品种缺钼时叶绿素含量接近低效品种施钼后的叶绿素含量。同时对冬小麦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叶绿体发生变异。钼低效品种97014缺钼时单个细胞叶绿体数目减少,叶绿体间断裂、分散,叶绿体体积变小、由长条形为主变为圆形为主,叶绿体基粒数目少、堆叠层数少且发育不良。钼高效品种则叶绿体变异少,表明在叶绿体结构上存在不同品种差异,叶绿体是碳同化器官,其结构变异表明叶绿素及植株碳代谢受阻。  相似文献   

4.
钼肥对小麦体内氮,钼营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取湖北省主要麦产区土壤在两个施氮水平下进行小麦施钼盆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缺钼时小麦体内NO3-N转化NH4^+-N的过程受阻,植株缺少可利用态氯,而NO3^--N含量剧增。小麦放施钼可明显改善其体内的钼营养和氮营养,主要表现在:小麦各部位的钼的含量和吸钼量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平均增加6.58倍,促进NO3-N转化,以及茎叶中的氮素向籽粒中转移和籽粒中游离态氮向蛋白态氮的转化。籽粒中  相似文献   

5.
钼营养与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钼的酸性黄棕壤上施用钼肥能增加小麦全生育期植株的含钼量,大幅度提高冬小麦产量。施钼影响小麦品质,使小麦面粉的含钼量提高到0.2mg/kg以上,达到食用标准。施钼影响了小麦面粉的氨基酸组成,使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含脂肪侧链的丙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比例因钼的施用而升高,但含硫的胱氨酸和蛋氨酸的比例则有所下降。施钼增加了小麦面粉的大分子蛋白质含量,减少了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通过小麦施钼试验,得出与土壤有效钼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施钼肥还能显著提高小麦抗寒力,减轻了小麦冻害。现将小麦缺钼症状表现,钼肥生理作用及施钼肥效和钼肥使用方法等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品种钼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喻敏  胡承孝  王运华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49-1753
 在缺钼酸性黄棕壤上设不施钼(CK,土壤有效钼0.112 mg·kg-1)和施钼两个处理(+Mo,施钼0.13 mg·kg-1),研究钼高效冬小麦品种97003和钼低效冬小麦品种97014钼吸收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施钼时高效品种97003在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干重和钼累积量均极显著高于97014,表明在相同缺钼逆境下97003吸收钼较多;97003拔节期上部叶、抽穗期穗、成熟期籽粒中分配的钼也多;穗和种子钼含量相对较高,表明97003向繁殖器官输送较多的钼。因而在缺钼逆境下97003对钼的利用效率较高,可获得较高产量。钼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较高可能是冬小麦品种97003钼高效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猪粪型有机肥对春玉米地土壤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粪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春玉米地土壤养分含量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养分含量的无机肥相比,猪粪型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可以提高春玉米生长期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但对速效K含量影响不明显;猪粪型有机肥可以提高春玉米百粒重、产量和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其中以化肥和猪粪堆肥配合施用(化肥N占90%,有机肥N占10%)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低温条件下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低温缺钼条件下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方法】采用土培试验、微区试验、营养液培养试验,设不施钼(CK, 土壤有效钼0.112 mg·kg-1)和施钼(+Mo, 施钼水平为0.13 mg·kg-1)处理,及δ-氨基酮戊酸(ALA)转化抑制剂乙酰丙酸(LA)处理,研究了缺钼对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几种重要合成前体的影响。【结果】低温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a/Chlb)上升,而不施钼时比值不变,表明低温抑制Chla 向Chlb的转化,而缺钼不影响它们的转化。叶绿素合成前体原叶绿素酸(酯)(Pchl)、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卟啉Ⅸ(protoⅨ)、尿卟啉原Ⅲ(UroⅢ)不施钼时显著下降,其中UroⅢ急剧下降,ALA、谷氨酸(Glu)显著累积,表明从Glu或ALA向UroⅢ的转化可能受阻;加入ALA转化抑制剂LA后,ALA含量逆转为不施钼小于施钼,表明缺钼条件下ALA向UroⅢ的转化受阻。【结论】缺钼影响ALA向UroⅢ的转化,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钼、氮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钼,氮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仍然是冬小麦高产所必需的,在高施氮量下配施钼肥,钼肥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更明显,并提高氮肥增产效果;高氮条件下施钼能增加冬小麦的出苗数,冬至苗数和穗数以及株高,穗长,并使植株,麦穗整齐度增加,施钼处理冬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高峰在拔节至抽穗期,而缺钼植株则在抽穗至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麦秸对大豆植株氮素变化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麦秸对大豆生育期中氮素变化及籽实形成期间氮素转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麦秸,特别是在氮肥基础上施用麦秸使植株各部位全氮增加,并使植株各部位吸氮量高峰出现时间向后推移,同时提高了叶部吸氮量占植株总吸氮量的比率。施用麦秸使成熟期大豆植株的氮素表现转运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24.74%,其中叶部提高15.73%;施麦秸处理大豆籽实中再转运氮占籽实总氮的百分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14.78%,并提高了大豆籽实的吸氮总量。  相似文献   

12.
离体小麦叶片在暗处叶绿素迅速分解,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精胺处理可以延缓叶绿素降解并且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衰老叶片除保持原有的3条同工酶活性外,还出现1条新的同工酶,该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精胺处理则一直无此酶的出现。另外,随精胺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两条同工酶活性不断降低,另一条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推测精胺保绿作用的机理与精胺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或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了冬、春小麦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的叶肉细胞结构,叶肉厚度,叶片气孔频率,叶脉频率等与光合效率有关的结构因子。叶片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具有统一性。叶片细胞结构有低位叶简单,高位叶复杂的变化。气孔频率、叶脉频率、叶肉厚度也随叶位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特别是旗叶,叶面积大小、功能期长短及光合效率有关的构造因子与籽粒产量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因此,把旗叶形态、结构作为判断小麦丰产性指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及大田应用技术。多效唑有抑制小麦胚芽鞘、地中茎和株高的效应,并可增加单株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壮株和防止倒伏。多效唑可提高小麦植株的生理活性,使茎叶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这种生理优势可一直维持到成熟。浸种和根施的适宜浓度为50~100PPm;叶面喷洒浓度以100-200PPm为宜;浓度过高,抑制过甚,对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土壤类型复杂,对柑桔的生长发育差异大。与Embleton标准比较,各柑桔园普遍缺少锌、硼、钼三营养元素,但更新世黄壤与石灰性紫色土有差异,前者锌、硼营养优于后音,钼营养则相反。如以更新世黄壤柑桔叶片元素含量为标准,则石灰性紫色土各柑桔园存在锌、铁、锰、镁、氮等元素营养不良问题,与该类土壤柑桔生长缓慢,树体瘦弱,常发生黄叶花叶等缺素症状等状况相符合。柑桔体内11种元素以镁素对其它元素的影响为最广泛、最重要,其次是氮素。铁、镁、钼三素含量在土壤有效量与柑桔叶片含量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土壤中锌、钼、铁、锰四元素对柑桔体内其它元素相助或拮抗的数量较多,在4个以上,显示这些元素在土壤与柑桔营养之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有机酸和硼、锌对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灌浆后期,植株逐渐衰老,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叶绿素及蛋白质逐渐分解。经抗坏血酸、苯甲酸、水杨酸、丹宁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及硼、锌处理后,均不同程度地减缓了叶片中SOD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延缓叶片衰老,具有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PPJ对小麦叶子吸收营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PJ)叶面喷施对小麦不同生长时间对营养物质硼、天冬氨酸和锰离子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PJ对硼(B)、天冬氨酸(Asp)、锰离子(Mn^2 )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其中0.4mmol/l,0.4mmol/L,0.3mmol/L的PPJ分别对B,Asp,Mn^2 的吸收促进作用最大;叶面喷施以上浓度PPJ后,小麦叶子分别于12h,12h和48h对B,Asp,Mn^2 的吸收达到最大,分别对照高出325%,60%和192%。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单一稀土元素化合物拌种后冬小麦主要生长发育期主要组织中 RNA 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样品中 RNA 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为高。说明稀土元素对冬小麦基因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并能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SPAC水分热力学函数及幼苗各叶位水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7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中测定了土壤、小麦和玉米、大气的需水指标并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SPAC中土壤水的偏摩尔自由能>植物水的偏摩尔自由能>大气水的偏摩尔自由能。大气水偏摩尔焓>土壤水偏摩尔焓>植物水偏摩尔焓。大气水的偏摩尔熵>土壤水的偏摩尔熵>植物水的偏摩尔熵。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势、玉米小麦叶水势均升高,而大气水势降低。在SPAC中,玉米、小麦幼苗各叶位水势均表现为从基部向上依次增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毒素用减压浓缩,丙酮和正丁醇与氯仿等量混合液萃取的方法,制成棕色粘稠状的粗制品。经生物测定,粗制品与真菌培养滤液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叶片具有同等致病力。真菌毒素对寄主小麦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造成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速度和植株体鲜重下降,并使根活力降低,损伤寄主组织细胞膜,造成胞内电解质外漏。真菌毒素对小麦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毒害作用,降低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率,阻碍愈伤组织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