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唯一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对抗虫基因的分离与转基因棉株的获得及抗虫棉的抗性原理进行了探讨。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保障我国棉花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害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性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宝红 《棉花学报》2000,12(3):164-168
本文在分析棉铃虫对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了延缓害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和延长转基因抗虫棉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威 《作物杂志》2007,23(3):24-2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人工合成了GFMcrglAcryBt基因,1995年研制成功了CrylA+CPTI双价抗虫基因,并相继育出了单价、双价和杂交抗虫棉新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不同。对3龄以上的棉铃虫毒死率明显下降。转Bt+CPTI抗虫棉与转Bt基因抗虫棉有相似的抗虫性,但抗虫具有广谱性,且对大龄棉铃虫的杀伤效果显著高于Bt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已推广应用847万hm2,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20多亿元。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终于告一段落。日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科学》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博士等科学家历经15年艰辛完成的研究论文“种植Bt棉花有效控制棉铃虫在中国多作物生态系统发生与为害”,得出了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改善农作物生态环境的结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区已成为中国三大棉区之一,近年来棉铃虫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为使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有效利用与发展,该文对早熟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较快,铃期较长;棉铃发育过程中鲜重达到最大值时间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晚7d左右,后期棉铃脱水较慢,体积、干重与当地早熟棉品系发育相似,衣分转基因棉稍低;光合速率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偏晚,且表现光合速率偏小的现象。基因抗虫棉种植前期以促为主,以增进棉花发育,后期肥水调控必须适当,以免贪青晚熟。  相似文献   

7.
正棉铃虫是花生田主要害虫之一。转基因抗虫棉全面推广后,棉铃虫种群(包括棉田、花生田、玉米田)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花生田棉铃虫种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山东省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通过调查山东省花生主产区(非棉区)龙口、招远、莱阳、文登等四个县级市花生田棉铃虫成虫、卵量、幼虫量等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棉铃虫发生面积及种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10,(11):55-56
截至2009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已累计推广应用2100万hm^2,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节省了大量农药,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全国863计划转基因抗虫棉现场会于8月19日~20日在安庆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省、市专家、教授及有关负责同志共170余人出度了这次盛会。转基因抗虫棉系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是有效防治棉铃虫危害的优良品种。该项目由国家科委下达,并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江苏农科院经作所,安微省种子总公司、东玉县棉花原种总场共同组织实施,三年来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专家们现场调查,该品种纯度高、出苗好,生长整齐一致,抗虫性强,二三代棉铃虫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产量徘徊,次要害虫迅速上升,转基因抗虫棉是否落伍了?专家指出——我国第一代抗虫棉是1997年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十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不断努力,至今已培育出数百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广泛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效益,但是,大多数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特性认识不足,生产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结果常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后期早衰、减产。了解转基因抗虫棉早衰的症状表现、原因及防治技术,有助于在栽培过程中充分发挥转基因抗虫棉的高产高效特性。一、早衰症状表现长江流域转基因抗虫棉早衰现象一般在9月上中旬开始发生,症  相似文献   

13.
当前,转Bt基因抗虫棉已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抗虫棉依靠自身对棉铃虫的有效抗杀作用,使棉区棉铃虫的发生显著减轻,因此,部分棉农误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放松了防治。但是,某些年份各地却普遍反映二代棉铃虫发生危害严重,有些棉农和种子经营户还因此得出了“抗虫棉不抗虫”的结论。究竟如何正确认识抗虫棉的抗虫性,笔者就此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简称BT)基因或BT和豌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简称CPTI)基因导入棉花(又称双价抗虫棉),培育出的对棉铃虫具有抗性的棉花品种(系).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对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增加棉区农民人均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良的抗虫性,但其抗病性均较差,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多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棉Bt 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 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美棉 3 3 B和 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 3 B、GK-12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 .1% ,对照 TM-1、泗棉 3号、苏棉 12三个常规棉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 .9%、13 .9%、9.2 %。美棉 3 3 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 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 83 6.68ng、682 .5 6ng。饲喂美棉 3 3 B、GK-12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4.1%、77.2 % ,两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 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 82 0 .5 8ng、683 .77ng。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 Bt毒蛋白表达量与转基因抗虫棉亲本非常接近 ,杂种二代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3∶ 1,回交世代 BC1 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 1,与抗虫性鉴定结果高度一致。转 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与 NPT II基因是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的。Bt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  相似文献   

17.
冀创棉一是利用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与抗病材料5013杂交育成,突出表现为抗棉铃虫、高产、抗病、优质。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2年皮棉总产分别比对照新棉33B和DP99B增产21.5%和19.2%,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适宜冀中南棉区和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简称双 - 1 )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双价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双 - 1与非抗虫棉的正、反交 F1都表现高抗棉铃虫 ;F2 和 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 3∶ 1和 1∶ 1 ,说明双 - 1的棉铃虫抗性符合孟德尔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连锁测验表明双价基因独立于陆地棉多标记基因系 T5 86和T5 82的 1 1个形态标记基因。等位性测验证明双 -1与山西 Bt和 R1 9的整合位点不同 ,而可能与中心 Bt的整合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9.
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有利于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轻环境污染,是实现我国棉花可持续生产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前期生长发育较慢,后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突出,易脱肥早衰;二是转基因抗虫棉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抗虫性逐渐降低.为了提高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势,2000~2002年我们进行有机肥浅施试验,采取快速培肥0~10cm耕层肥力,改善浅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充分营造转基因抗虫棉前期根系生长的生态环境,以期达到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搭起丰产架子,促进前期生育进程,使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棉株健壮,抗虫性相应增强,减弱抗虫性下降速度,早熟不早衰.  相似文献   

20.
《种业导刊》2011,(5):40-40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2011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说,中国已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他介绍说,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领域,中国成功研制出了转基因抗虫棉,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抢占了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累计推广面积846.67万公顷以上,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创造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