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下,拟澳洲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出蜂率、发育历期、成蜂寿命的测定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只有约2.1%的个体能够正常羽化出蜂;在17~32℃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成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相对湿度对拟澳洲赤眼蜂的羽化出蜂具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在33%时,羽化出蜂率为62.3%;相对湿度在62%以上时,羽化出蜂率均在80%以上.雌蜂产卵率在80%以上,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4.5粒以上.  相似文献   

2.
罗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73-74
为了验证赤眼蜂寄生桃蛀螟卵的效果,并掌握桃蛀螟的蛹历期,以保证赤眼蜂的出蜂期和田间桃蛀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开展了桃蛀螟蛹历期和卵寄生效果室内研究。研究表明:桃蛀螟是一种世代高度重叠的害虫;在温度24.5±1℃、光照周期16∶8、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桃蛀螟蛹历期平均为12.1d;赤眼蜂室内强制寄生桃蛀螟卵寄生率可达76.19%,羽化率平均达90.13%。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湿度对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两种蚜茧蜂羽化率及寿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湿度下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的饲养效果。结果显示,在相对湿度45%~85%区间内,烟蚜茧蜂的羽化率随湿度的增加而升高,最高达96.67%;而菜蚜茧蜂的羽化率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最高羽化率达92.33%。烟蚜茧蜂在相对湿度85%时,寿命最长,约9.6 d;菜蚜茧蜂在湿度为75%时寿命最长,约6 d。研究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分别在相对湿度75%~85%和45%~55%时羽化率最高,分别为92%~95%和89%~92%。相对湿度为65%~85%时,烟蚜茧蜂寿命最长,可存活9 d。菜蚜茧蜂在湿度为75%时存活时间最长,约6 d。两种蚜茧蜂在同一湿度下,雌雄寿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教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相似文献   

5.
贮存后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贮存后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和雌蜂出蜂率的分析认为,米蛾卵的贮存时间长短对赤眼蜂的寄生影响较大,对羽化出蜂有一定影响,对雌蜂出蜂率没有影响。采用米蛾卵繁殖赤眼蜂时,在4℃冰箱中贮存米蛾卵不宜超过15 d,贮存时间超过50 d,赤眼蜂几乎不能够寄生。  相似文献   

6.
湿度对烟蚜茧蜂羽化率及成蜂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模化繁殖和利用烟蚜茧蜂,研究了湿度对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及成蜂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蚜茧蜂羽化率及寿命均随湿度的增加而升高,但湿度过高反而下降。相对湿度为45%~65%时,羽化率显著升高;湿度为75%和85%时,羽化率最高;而湿度为95%时,羽化率反而下降。湿度为45%和55%时,成蜂存活时间较短;湿度为75%和85%时,成蜂寿命最长;而湿度为95%时,寿命反而缩短。雌雄成蜂的平均寿命均遵循以上规律。同一湿度下雌雄成蜂的寿命无明显差异。不同湿度下,未羽化烟蚜茧蜂的死亡虫态不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种群的两种赤眼蜂3个品系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比较了不同湿度下各品系的羽化率、羽化出蜂率及平均单卵羽化孔数,发现不同种型及生态型的赤眼蜂羽化时对湿度的反应不同。螟黄赤眼蜂M-TC品系对湿度要求较高,喜高湿极不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S-TL品系在高湿和低湿下抗逆性较好,松毛虫赤眼蜂S-AC品系在适宜湿度下羽化特性最好,可根据以上特性针对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贮存时间的柞蚕雌蛾取卵后繁殖赤眼蜂,通过对寄生率、羽化率、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雄蜂率等繁殖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贮存后的柞蚕雌蛾用于生产对赤眼蜂繁殖有影响,随着雌蛾贮存时间的增加赤眼蜂寄生率、羽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略有下降;雄蜂率略有增加,柞蚕雌蛾贮存0~5 d各繁殖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观察了玉米螟赤眼蜂在5个恒温条件下(17,21,25,29,33℃)的发育羽化情况及成蜂寿命、产卵量和后代性比,实验中光照为14:10(L:D),相对湿度控制为75%.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完成一代所需的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7℃时完成一代需要25.12d,而在33℃时仅需要8.11d;在17~25℃成蜂羽化率最高,33℃时最低,其次是29℃;雌蜂的寿命在17℃时最长为219h,但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3℃时仅为19.20h;在21.25℃范围内,雌蜂产卵量达到最高;所设定的5个温度条件下发育的雌蜂,其所产的后代中雌性均超过雄性,后代雌性百分率在17~29℃达到高峰,但在33℃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斜纹夜蛾生物防治中天敌数量供应不足或不及时的问题,以斯氏侧沟茧蜂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天数对其滞育诱导以及滞育解除后成蜂羽化、寿命及产卵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斯氏侧沟茧蜂在适宜环境下发育1~3 d后进行滞育诱导处理,滞育率在98%~100%之间,成蜂羽化率在86.4%~90.0%之间;最佳诱导时间为发育1~2 d后,滞育率达100%;滞育茧在6℃黑暗条件下可保存3~5个月,有效地将蜂种的保存周期延长至原来的4~5倍;而且羽化后成蜂的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学指标均未出现退化,与非滞育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催青过程中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华  冯江  黄小云  郑克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7-8518,8535
为了提高蚕卵的孵化率。将蚕卵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的环境中进行催青,通过对比研究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室温催青经过10 d完成,孵化率90.0%以上,温度大于30.0℃的催青时间是8 d,孵化率只有60.0%~70.0%。在其他催青标准相同条件下,空气湿度在70.0%~80.0%的孵化率比湿度在90.0%以上的要高。室温19.9~24.5℃,1日孵化率高,催青效果好;在相同温度下,湿度在70.0%~80.0%1日孵化率较高。蚕卵催青过程中温度设置在19.9~24.5℃,湿度保持在70.0%~80.0%,蚕卵孵化率最高,达98.3%。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低温冷藏(T=4~6℃、RH=70±10%)不同时间对蛹的发育历期、羽化率和成虫产卵量、卵的历期、卵的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冷藏5、10、15 d蛹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冷藏20 d以上蛹的发育历期显著缩短;冷藏15 d以上的蛹的羽化率比对照显著降低,冷藏20 d的羽化率仅为29.50%,冷藏30 d不能羽化.低温冷藏对成虫的生殖力也有影响,冷藏5 d其成虫的产卵量、卵的孵化率与对照无差异,冷藏10、15和20 d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22.54、115.85和18.3粒,孵化率分别为92.25%、88.35%和65.25%,比对照(309.76粒和97.50%)显著降低,但卵的发育历期均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4~6℃、RH70±10%条件下,亚洲玉米螟蛹低温冷藏最佳时间为5 d,最长时间不要超过15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温度对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辣木瑙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周期L∶D=14h∶10h、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设置24、26、28、30和32℃5个温度梯度,测定不同温度下辣木瑙螟卵的孵化率、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发育历期;待成虫羽化后,测定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并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实验室种群的生殖力生命表参数。【结果】在24~32℃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1、2和3龄幼虫外,辣木瑙螟其他幼虫虫态和蛹的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24℃时各虫态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在24~30℃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龄期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均逐渐缩短,32℃时从卵发育到成虫仅需14.58d,而在24℃下为28.75d。单雌产卵量在30℃时最大,为412.85粒,32℃时最低,仅27.33粒。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75、16.95和16.33℃,有效积温分别为27.83、131.00和94.16d·℃。在24~30℃内,周限增长率均大于1,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结论】温度对辣木瑙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明显影响,28~30℃是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区。根据辣木瑙螟危害地区的平均温度,结合其发育历期等,可对辣木瑙螟进行预测预报,为辣木瑙螟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负压场中木材平衡含水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初步探明负压场中木材平衡含水率如何受相对湿度、温度和绝对压力的影响,以俄罗斯产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小试件为试验对象,采用称重法测量真空罐内相对湿度40%~90%、温度45~70℃、绝对压力30~70kPa范围内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对湿度、温度和绝对压力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从40%升高到90%,平衡含水率从6.13%增大到13.18%(50 kPa, 60℃);温度从45℃升高到70℃,平衡含水率从16.60%降低到8.40%(70%, 50 kPa);绝对压力从30 kPa提高到70 kPa,平衡含水率从6.66%减小到6.02%(50%, 70℃)。因此,负压场中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相对湿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绝对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芬兰真绥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芬兰真绥螨是甘肃省东部地区果园捕食螨的优势种,一生有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生育阶段,在T=25±0.5℃,RH=80±5%和苹果全爪螨幼若螨为食料时,其卵期45.4h,幼螨期34.7h,前若螨期29.6h,后若螨期27.64h,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32.67d,雌雄性比68:32,单雌产卵量47.7粒。对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卵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57.14粒;对其幼若螨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3.96和30.67头。对山楂叶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0.6133+0.0141N和Na=N/2.2165+0.2527N。对苹果全爪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2.1538+0.0175N和Na= N/1.2264+0.0326N。在T=25±0.5℃,RH=80±5%、以山楂叶螨幼若螨、苹果全爪螨幼若螨和卵为食料时,芬兰真绥螨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分别是0.1 299、0.1 793和0.0 95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 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 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 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7.
柞蚕二化一放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着重对柞蚕生产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确定柞蚕二化一放暖茧以自然温度为主,适温18—22℃,相对湿度75%~80%;交尾适温22~24℃,相对湿度75%-80%,交尾时间兰10h;凉对适温18—20℃;产卵适温20—22℃,相对湿度75%。室内通风良好;48h后进行控卵,控卵温度4—7℃,控卵时间4—7d。  相似文献   

18.
王玲  蒋业林  侯冠军  王永杰  李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43-5245,5251
[目的]探索中华鳖的适宜生态环境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和孵化介质对中华鳖孵化率的影响。[结果]中华鳖胚胎发育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0℃,相对湿度为75%~85%,孵化介质粗砂、中砂、细砂的比例为1∶4∶1。此条件下,中华鳖的孵化率最高,为98.0%。根据其胚胎发育情况,将中华鳖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9期。[结论]该研究为中华鳖的人工孵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