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锦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216-220
探讨不同浓度核黄素对棉花枯萎菌生长的影响,找出影响枯萎菌生长的最佳浓度。采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核黄素,观察棉花枯萎病菌菌丝、菌落及孢子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菌落形态及孢子形态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当核黄素浓度大于0.5 mg/mL的核黄素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核黄素浓度大于1 mg/mL的核黄素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菌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发生畸形等形态变化;当核黄素浓度大于1 mg/mL时,孢子发生畸形。利用核黄素可以抑制棉花枯萎病病菌的生长,对开拓植物病害新的防治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治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葡萄采后灰霉病,探讨二氧化氯(ClO_2)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本试验以葡萄采后灰霉菌为试材,在常温下(25℃)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ClO_2溶液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活体有伤接种法研究其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葡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lO_2溶液对葡萄采后灰霉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达到了67.36 mg/L和58.91 mg/L;浓度低于60 mg/L的ClO_2溶液,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浓度高于60 mg/L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稍有减弱,但仍高于低浓度(40 mg/L以下)处理;当ClO_2溶液浓度为60 mg/L时,培养7 d的菌丝生长和8 h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8.89%和73.38%,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选用40、60、80 mg/L ClO_2溶液进行活体有伤接种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60 mg/L和80 mg/L的ClO_2溶液能够较好地抑制葡萄采后灰霉菌引起的霉烂,不同浓度ClO_2抑菌液处理葡萄果实能够有效地抑制POD、PPO和PAL防御酶的活性提高,使抗性增强。因此,无论对于离体还是活体有伤接种的葡萄采后灰霉病菌,适宜浓度的ClO_2均具有较好的抑菌防病效果,可作为新型绿色保鲜技术的一种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3.
臭氧处理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臭氧处理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分别研究处理浓度为15 mg/m3、20 mg/m3、25 mg/m3、30 mg/m3;处理时间为1 min、5 min、10 min、15 min;处理次数为2天1次、4天1次、6天1次、不处理的臭氧对‘丰香’草莓0℃、30天贮藏期间果实腐烂和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发现臭氧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草莓的腐烂,延缓草莓VC含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草莓保鲜有一定作用,且最佳臭氧浓度为20 mg/m3。处理时间和处理次数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1应用臭氧杀灭储粮害虫 臭氧杀灭储粮害虫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最初的大部分试验都是使用1mL/m^3以下的臭氧浓度,由于浓度低,杀虫效果不显著。1979年Erdman报导,在30℃时,用浓度为450mL/m^3的臭氧7h能杀死各种虫期的赤拟谷盗。1998年Mason等在实验室对臭氧杀灭储粮害虫、抑制霉菌及其对粮食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他们使用小型模拟设备作为臭氧处理室,调配出恒定浓度的臭氧流入处理室进行杀虫和抑霉试验,  相似文献   

5.
烯酰吗啉与百菌清复配对辣椒疫霉菌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体试验测定烯酰吗啉与百菌清复配对辣椒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发现,在烯酰吗啉与百菌清11个不同复配组合中,最佳配比为1∶11,其对抑制辣椒疫霉菌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54,2.37,1.86,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以1∶9和11∶1复配时,分别对抑制游动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也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59,1.50;采用小株喷雾法测定了烯酰吗啉与百菌清的两种复配组合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和持效期。复配比例为11∶1时,10,5,1mg/L3个浓度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单剂处理,并且在用药后第14天时,10mg/L相对防效依旧高达67.50%,用药间隔期可达14d;复配比例为1∶11时,10mg/L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显著高于烯酰吗啉相同浓度处理,持效期也延长2~3d;与百菌清相同浓度相比,其预防效果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冬枣采后臭氧去感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臭氧去感染技术对采后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臭氧浓度、不同处理次数、不同包装材料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冬枣VC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品表面病菌数量、好果率,发现臭氧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冬枣的腐烂,延缓冬枣VC含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冬枣的最佳浓度为40 mg/m3,可使冬枣的保鲜期达到120天,处理次数和包装材料对冬枣的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测定5种杀菌剂对黑斑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表明,5种杀菌剂对黑斑病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430 g/L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40%吡醚·戊唑醇和40%唑醚·咪鲜胺的抑制效果次之。将室内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和40%吡醚·戊唑醇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0.36%和76.79%。  相似文献   

9.
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并研究出其配套的田间防治应用技术是防治小麦根腐病的重要措施,而通过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分析,可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研究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种化学药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世高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在质量浓度为40 mg/L时抑制率达94.9%;其次为唑醚?代森联、丙森锌、福美双、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在该浓度下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9.5%、86.3%、48.2%、40%和37.8%。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世高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同样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萌发中浓度为6.45 mg/L,可在生产中继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座壳孢抗旱菌株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对食品污染菌黄曲霉的抗菌活性。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子座的形状和颜色,以及通过切片方法获得各菌孢子大小和侧丝长度的详细数据来鉴定该菌株。提取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并利用滤纸片法测定该菌胞外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从福建省建瓯市柑桔园采集到一株座壳孢菌株Jos009,通过分析其子座形态和分生孢子、侧丝等数据,可以鉴定Jos009是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ta Berk.et Br.)。其胞外代谢产物能明显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抑菌圈直径达17 mm。该菌在控制黄曲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从中分离到具有抑制黄曲霉的活性物质,将为防控黄曲霉菌污染,保障民生,提供候选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九种植物精油对黄曲霉抑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抑制黄曲霉的植物精油,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黄曲霉生长速率及延滞期、菌体超微结构、黄曲霉毒素B1合成量等方面比较了9种植物精油(川穹、肉桂、大茴香、安息香、丁香、香茅、芫荽、百里香、柠檬草精油)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的抑菌效果最强,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率达100%,其次为柠檬草、丁香、百里香精油,能使黄曲霉生长的延滞期从(0.02±0.01) d延长至(11.27±0.34)~(12.64±0.08) d,并使生长速率降低了91.43%~97.83%,黄曲霉毒素B1合成量下降了86.74%~88.40%,同时观察到这4种精油对黄曲霉菌丝体和孢子造成严重损伤,引起细胞塌陷收缩,内容物泄漏。说明肉桂、柠檬草、丁香、百里香精油能有效抑制黄曲霉类真菌,可用于食品中黄曲霉类真菌及其毒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备有机磷农药水体或土壤污染修复剂,对黑曲霉J6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粗酶液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制备黑曲霉J6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粗酶液,然后分别对海藻酸钠和CaCL2浓度以及固定化时间等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其粗酶液的最佳包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其粗酶液最佳固定化条件为:2%海藻酸钠,4% CaCl2,包酶量20%,(其中蛋白含量为0.15 mg/mL),固定化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粗酶液成球较易,比较规则,弹性好,强度较高,并且相对酶活最高。本研究成功地对黑曲霉J6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粗酶液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佳包埋条件。  相似文献   

14.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种子及制品极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利用不同的抗病种质为材料,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持久性以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子至少可以安全贮藏7个月,其与新鲜种子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是,贮藏9个月的花生种子其抗病能力明显降低。完整种皮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在抗侵染与感病种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抗黄曲霉侵染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低;对于感病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高。有关成分分析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G845和G8。  相似文献   

15.
孟宪兵 《粮食储藏》2011,40(3):14-17
臭氧通风杀虫与常规的磷化氢熏蒸杀虫相比,具有无残留、无二次污染、广谱高效抗菌杀虫、易于察觉等显著特点。与利用CO2和N2的气调储粮相比较,臭氧通风杀虫具有对粮仓密封性要求较低,运行成本低,无需连续处理等优点。目前臭氧在粮食仓储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可用于综合熏蒸、灭菌防霉,配合良好的环流通风系统更能达到使粮食均匀降水的目的。总结了开展大型仓房整仓臭氧熏蒸杀虫除霉菌工作成果,为未来臭氧在绿色仓储以及食品的保鲜保质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产复合酶益生菌黑曲霉ANO1为出发菌株,经多次N+注入诱变处理,结合平板透明圈法定向选育,得到高产变异菌株ANO2。结果显示,出发菌株ANO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显著提高,分别由71.6 IU/g、141.7 IU/g和264.8 IU/g提高到996.5 IU/g、940.4 IU/g和906.5 IU/g。变异菌株ANO2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同时对原菌株和变异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变异菌株的生物量和产酶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湖北省32份芝麻样品,检出真菌19个属,80个种(群、系).第一次在国内分析研究了芝麻的真菌区系及其演替规律.认为导致芝麻在储藏期间品质下降或发生霉变的真菌主要是杂色曲霉、白曲霉、灰绿曲霉、黄曲霉、米曲霉、桔青霉、顶青霉、烟曲霉和黑曲霉等.指出了黄曲霉等产毒真菌污染芝麻对人类的潜在危险性以及加强黄曲霉毒素监测工作的必要性.论证了用真菌菌量预测芝麻霉变发生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核心种质发挥及评价花生抗黄曲霉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菌极大地限制全世界的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且生产上抗性品种较少,我国花生育种和生产中的抗性资源缺乏,迫切需要发掘抗黄曲霉菌种质。本研究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561份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155份,鉴定了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发掘出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各8份,包括具优良农艺性状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51002-6。鉴定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中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的频率高于中国花生核心种质;普通型花生资源中抗黄曲霉侵染种质的频率较高,龙生型资源中抗黄曲霉产毒种质的频率较高。根据SSR分析,鉴定出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中花5号、中花6号、中花12和远杂9102遗传距离较远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ICG12625和抗侵染种质ICG4750,拓宽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根据抗病基因产物的NBS类型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对抗黄曲霉种质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分析,获得了1条RGA片段。  相似文献   

19.
产菊糖酶菌株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霉的菊芋中分离得到菌种,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出2株产菊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H10和Q12。经菌种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确定菌株H10为黑曲霉,Q12为青霉,并对其进行了发酵条件的研究。两菌株产酶的环境条件有一定差异,黑曲霉以基质含2%菊糖,初始pH值7.0,装量50mL(250mL的三角瓶中),温度28℃,转速240r/min为摇瓶发酵最适条件;青霉以基质含3%菊糖,初始pH值6.0,装量50mL(250mL的三角瓶中),温度30℃,转速240r/min为摇瓶发酵最适条件。黑曲霉和青霉产酶分别在120h和96h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利用RIL群体创造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的高油花生新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提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黄曲霉抗性及含油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通过黄曲霉抗性、青枯病抗性鉴定及含油量测试,表明黄曲霉抗性受2对连锁并具累加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含油量受2对具抑制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RIL群体的黄曲霉抗性和含油量变异远远超过双亲的差异,表明它们均具有通过互补产生超亲性状的潜力。获得了抗黄曲霉或抗青枯病的高油后代家系18份,其中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高油新种质1份(J091)。农艺性状和SSR分析结果表明,18份后代材料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优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