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红 《蚕桑通报》2003,34(2):60-61
多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养蚕环境与设备,石灰墙面水泥地,木炭加温人工控温,铁制蚕架隔年油漆等等,有诸多弊病。养蚕前后蚕室墙面地面的粘附物不易冲洗干净,除用消毒药品消毒外,墙壁还必须用石灰浆粉刷或机喷,费时费力;小蚕因为用木炭或地火龙加温,易引起二氧化碳中毒,温度也不均匀不稳定;在蚕室内长时间操作对人的身体有不良影响;给桑工作结束后必须有人留在蚕室内值班管理温湿度等等。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实习蚕种场为给学生实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2001年花大力气进行了改造。1蚕室的改造小蚕室采用彩钢板围边,上吊顶,大蚕室采用白色瓷…  相似文献   

2.
目前生产上壮蚕省力、规模化饲养,一般多采用地蚕条桑平面育的型式,这种型式虽然给桑快捷、方便、省力,但是占用蚕室面积较大,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蚕室空间.而且由于整个4龄期或5龄期不除沙,极易使蚕沙发霉及蚕座产生蒸热.同时有给桑量及消毒防病等饲育技术不规范的诸多因素,最终会影响到蚕茧产量及养蚕效益的提高.据实验调查,进行壮蚕平面条桑育,每张蚕种(10g蚁量)至少需要蚕室面积20m2以上.尽管地面立式条桑育比平面条桑育节省蚕室面积40%左右,但仍不能适应规模化养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地面立式条桑育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缩小单位饲养量的蚕室使用面积,并且创造一个既有利于壮蚕生长发育的环境,又能在不增加蚕室等房屋成本投资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饲养量,制成了适应5龄蚕省力、规模化饲育的简易立式条桑育专用蚕台,并利用其进行了多次养蚕试验,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溧阳蚕桑样板示范推广新法养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蚕桑是江苏省主要副业生产。近几年来,由于蚕室、蚕具不足,给继续发展蚕桑生产带来了困难;加上群众养蚕习惯使用多回育,每日给桑回数,小蚕一般8—10回,大蚕5—6回;由于给桑回数多,桑叶与劳力都很浪费,群众迫切要求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4.
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桑树生长的周期也长,一年多次养蚕是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除春蚕外,还可养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赣南地区还可增加养一次晚晚秋蚕。多养夏、秋蚕,能充分利用蚕室、蚕具,提高亩桑产值,增加收  相似文献   

5.
正小蚕共育是指把一定数量蚕在小蚕期集中饲养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由单位组织人员(联户)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专业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次给桑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6.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4,41(2):52-53
近日笔接到一小蚕共育员的技术咨询电话,说:“他的共育室饲养的小蚕,尤其是在二龄大多数蚕总是在喂叶的下层食桑,不爬到叶的上层,给除沙带来很大的麻烦,且遗失蚕显增多,这是怎么回事?笔问了他一些蚕室的条件后,作出分析:认为是蚕室光线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只要把蚕室光线调亮一点,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相似文献   

7.
孙书静 《蚕学通讯》2005,25(2):42-42
针对秋季气候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秋蚕稳产高产. 1 把好消毒关 在夏蚕饲养结束后,首先进行蚕后消毒,即用2%的福尔马林液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将蚕室蚕具先消一次毒后再搬出去清洗,晒干.养蚕前又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然后用硫磺柏桠熏烟一次,最后开放门窗,准备养蚕.上一季养蚕的大蚕室和上蔟室不能用来养下一季的小蚕.在饲养中要做到蚕期继续消毒,坚持每天用漂白粉防僵粉或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如发现病蚕应及时隔离淘汰,除沙时,对死蚕和淘汰的病、弱蚕必须投入石灰缸中集中深埋.除沙后坚持换鞋进出贮桑室,坚持洗手给桑等卫生制度,隔离病源防止蚕病传播蔓延.小蚕期坚持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进行擦洗桑叶,稍干后再喂蚕.  相似文献   

8.
夏秋蚕主要蚕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夏秋蚕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在此期间,由于气温高,桑叶和蚕的生长快,可进行多次养蚕,这是提高桑叶、蚕室、蚕具利用率,提高亩桑产茧量的有效途径。但夏秋期随养蚕次数增加,病原积累多,扩散面广,新鲜且致病力强,导致夏秋蚕生产不稳定。掌握夏秋蚕发病规律,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养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是夺取夏秋蚕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 三原县渠岸乡李树森小蚕共育专业户,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办事,共育的小蚕数量足、蚕体健壮、产茧量高,深受群众欢迎。1983年,李树森家两次共育小蚕120张,纯收入1050元,被评为三原县蚕桑生产积极分子。李树森搞好小蚕共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四条。一、蚕室蚕具是搞好小蚕共育的基本条件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生产队原有的保管室、饲养室等公房基本上闲置,把这些房屋改建成个蚕共育室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李树森租用了生产队的七间保管室,三间作养蚕室,其它四间分别供贮桑、调桑和养蚕人员住宿用。他用县上给小蚕共育的无偿投资500元,对房屋进行了维修和粉刷。在房屋使用期间,每月交队房租费七元。并分别与县蚕桑站和生产队签定了小蚕共育合同。蚕室问题解决了,在新区来说蚕具也是个大问题。李树森同志用县上下拨的无偿投  相似文献   

10.
饲养大蚕关键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广华 《蚕桑通报》2010,41(1):61-62
<正>大蚕期一般指4~5龄,其饲育成绩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的高低和茧质的优劣。1采叶给桑1.1采集桑叶大蚕期用叶多,应力求多采,松装快运,防止桑叶发热变质。贮桑室内外地面运、贮桑器具要保持卫  相似文献   

11.
王晖 《中国蚕业》2005,26(1):35-36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前农村单家独户养蚕的实际情况,多年来我们通过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研究成功小蚕水缸二回育.所谓小蚕水缸二回育,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家庭水缸、米筛饲育小蚕,一日给桑二回,改变了以往用蚕室蚕具养小蚕和一日给桑4次的传统方法.这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节省了养蚕设备的投入,解放了劳动力,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2.
大蚕电器化控制叠式蚕台养蚕,可缓解蚕室、蚕具、劳力的不足,对抗御不良气象环境、增加蚕室的有效容量、节省蚕室蚕具投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成绩效果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2,39(2):39-39
(1 )必须具备专用蚕室尤其专用小蚕室和贮叶室。小蚕室要求能保温保湿、六面光滑便于消毒 ;大蚕室要装置沙窗沙门 ,有对流窗 ,平房房顶要有隔热层 ,屋前屋后要搭盖凉棚 ;贮叶室要求阴凉 ,保湿性好 ,便于消毒。( 2 )必须在养蚕前准备好充足的蚕室、蚕具 (蚕匾、薄膜、蚕网、蔟具 )。养 1张原种需要小蚕室 3m2 、大蚕室面积为 2 0 m2 、贮叶室 3m2 、蚕匾 1 2只、薄膜 1 2张、蚕网 2 4块、花蔟 2 0只 ( 0 .8m× 1 .6 m)。提倡大蚕蚕匾育 ,每张原种用蚕匾 30个 ( 1 0 0× 80 cm)。( 3)每户必须修建一口消毒池 ,浸渍消毒蚕具 ,以便利于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4.
对比研究了多功能蚕具与普通蚕具在收蚁给桑、加网除沙、上蔟采茧等各个饲养环节的使用情况,调查了其使用效率与茧丝质成绩,分析多功能蚕具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办法。试验表明,该多功能蚕具立体化程度较高,能较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节省蚕室基建投资;饲育过程中,蚕匾、蚕蔟可以套用,减少了蚕具开支。该蚕具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饲养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收入。  相似文献   

15.
小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小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我县郭巨公社后玎蚕桑队春期用没有消毒过的旧防干纸养蚕,后期遇晴热天气也不通风换气,以致5龄第4日软化空头病暴发,大部分蚕拒食或很少食桑,多伏于蚕座四周,针对此情况,本人征得该队同意,对10张种采取淘汰病死蚕,每次给桑前用新鲜石灰粉隔沙一次,给予良桑,加强通气.对另外15张种,用1%有效氯漂粉液对蚕室、蚕具、蚕座、走廊及空间凡可喷到的地方,全面喷雾一次,淘汰病死蚕,然后用  相似文献   

17.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其效益往往也不够稳定。因此,应根据晚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1控制好蚕室温湿度只有合理的温湿度,才能确保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使蚕室保持好目的温湿度。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可能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了降低蚕座温度,可利用风扇使空气流畅,加速蚕体水分的蒸发,降低体温。同时,谨防大蚕期蚕室温度过低抑制蚕儿食欲,进而影响绢丝腺的形成,出现结薄皮茧或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18.
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经过连续多批饲养,饲养环境免不了被污染,会留存有许多病原体,极容易发生蚕病。因此,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加强以下防病措施:一、提高环境消毒效果。春、夏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蚕乱丢,蚕沙、蔟具乱放等都会造成养蚕环境的污染,给下次养蚕带来感染的机会。因此,在秋季养蚕前,应对蚕室、蚕具全面清洗,清理蚕室周围的杂草、阴沟,并用新鲜石灰粉消毒1次。室内及蚕具用消特灵、漂白粉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二、改进消毒方式。选择正宗产品“消特灵”消毒剂,并进行“两改”消毒措施。即一改“喷雾”为…  相似文献   

19.
<正> 笔者在南通县正场乡土山南村蹲点期间试制了以角铁为主的组叠式小蚕专用蚕筐,通过夏秋四期小蚕共育,认为有使用便利,同样的小蚕室,饲养数量较多等优点。蚕筐的规格是长175厘米,宽120厘米,用角铁制成边框,并用聚乙烯布作筐垫。四角焊12厘米高的筐脚,以便叠放。通过给桑,上下调置,调节温差,可使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20.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就容易发生白僵病。蚕期如果忽视消毒防病工作,就会造成白僵病的大流行。 一、白僵病发生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没有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消毒,蚕室、蚕具白僵菌残留量多。 2.大小蚕套养。多数联户育蚕的农户没有专用室、具,房屋里间养小蚕、外间养大蚕,或者前屋养大蚕,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