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甘肃省民勤县干旱荒漠地区,对沙枣林进行了样地调查、标准木全株破坏性采样。研究了沙枣叶面积和地上地下总生物量与树木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沙枣树冠叶面积(L_A)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P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P_a覆盖的L_A有290 m~2;2)沙枣树冠叶面积(L_A)与树冠空间曲面面积(S_a)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S_a,映射的L_A有115 m~2;3)沙枣总生物量(W_t)与树冠空间曲面面积(S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S_a对应的W_t约200 kg(烘干质量);4)沙枣总生物量(W_t)与树冠垂直投影面面积(P_a)之间呈线性关系,每100 m~2 P_a存储的W_t有770 kg(烘干质量);5)沙枣的总生物量(W_t)与树高(H)和胸高直径(D_(1.3))的平方的乘积(H×D_(1.3)~2)之间呈线性的关系,每1 m~3(H×D_(1.3)~2)对应的W_t约336 kg(烘干质量)。研究表明,可以利用下列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即L_A-P_a、L_A-S_a、W_t-S_a、W_t-P_a、W_t-(H×D_(1.3)~2),以及树冠、胸径、树高等信息,估计出树冠叶面积(L_A)和总生物量(W_t),树冠、胸径、树高则可以从遥感信息中提取。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遵从空间代替时间的原理,通过全数采样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成熟单叶面积为3~12 cm~2/片,厚度为0.20~0.30 mm/片,比叶面积(SLA)为9~11 m~2/kg(DW)。(2)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1 m以内,水平根系主要向光照优越的方向延伸;根系生物量按根径分配,小于10 mm的占2.1%,10 mm~20 mm的占12%,大于20 mm的占85.9%。(3)叶生物量分配百分比与树龄呈负指数关系,幼年期为9%,成年为4%,根、干、枝生物量分配比与树龄关系不显著;生物构件生物量分配百分比为:根29.82%,干26.93%,枝36.96%,叶6.29%。(4)净同化率(NAR),随树龄的增长而下降,5龄为0.897 7 kg/(m~2·a),21龄为0.416 2 kg/(m~2·a),叶片一年生产生物量是自身重量4.2~9.0倍;叶面积比率(LAR)随树龄的增长而下降,8龄为0.485 4 m~2/kg,21龄为0.297 1 m~2/kg,5~22年中,LAR的平均值为0.366 8 m~2/kg;相对生长率(RGR)随树龄的增长而下降,11龄为28.85%,21龄时,为12.37%,5~21年中,RGR的平均值为18.8%。因此,沙枣生长快,耐旱性强,水分利用率高,适宜在干旱荒漠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民勤荒漠成年沙枣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径阶的标准木进行了全株破坏性取样。直接测量了树木的总生物量(含根、茎、枝、叶)、树冠形状、叶面积。并运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叶片、树冠、整株树木的分形特征及其与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长势的联系。结果表明:1)叶片周界分维数DLp均值=1.048。DLp与叶片圆度Rd呈反相关。叶片面积分维数DLa均值=1.337。DLa与叶片圆度Rd成正比。DLa反映了被调查的民勤沙枣的品种属性、栽培性质、生态学特性;2)树冠空间曲面分维数D(S-L)均值=2.304。树冠体积分维数D(V-L)均值=2.308。D(S-L)与树冠叶面积饱和值K2呈正相关。生长中庸的林木,D(S-L)≈2.2~2.3,与此相对应的K2≈0.6~0.7。D(S-L)与树冠垂直投影面的叶面积指数LAI值呈正相关。分维数D(S-L)平均值对应的LAI≈3。在一定范围内,D(S-L)随树木生长势的上升而增大,随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增大。树冠分维数反映了树木的生长势和立地条件的优劣;3)整株树木分维数D(Wt-L)均值=2.410,D(Wt-L)的值映射出沙枣的中旱生植物、阳性植物、高光合植物特征。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分密度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不同林分密度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生物量及分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林分(1 500~1 650株.hm-2)楠木单株标准木的平均生物量为56.52 kg.株-1,是高密度林分(2200~2400株.hm-2)的1.39倍。单株标准木各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楠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总平均生物量在干材中的分配基本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低密度的为53.59%,高密度的为53.72%),在根、皮中的分配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略有增大,而在枝与叶中的分配比例则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干材>根>皮>枝>叶这一规律,其中干材生物量占总物量的比例最大,均超过了50%,最大达到61.11%。  相似文献   

5.
徐州云龙山侧柏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徐州市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的生态和景观质量,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云龙山侧柏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较低、立地条件较好的侧柏林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林分密度较高、立地条件较差的侧柏林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2)林分密度较低、立地条件较好的侧柏林的生产力以及单位面积生物量、单株生物量都大于林分密度较高、立地条件较差的侧柏林;(3)建议通过间伐、抚育、土壤改良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提高侧柏林的营养条件.这为今后侧柏人工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建瓯市房道镇境内30hm~2Ⅱ类地上16年生人促闽粤栲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地上部分)159.2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155.32t/hm~2;林分年均净生长量10.59t/(hm~2·a),其中乔木层年均净生长量9.71t/(hm~2·a);林分平均胸径13.6cm,平均树高14.6m,平均密度2483株/hm~2,平均蓄积量269.0m~3/hm~2,平均蓄积生长量16.8m~3/(hm~2·a);林分叶面积指数4.771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166.8g/(m~2·a)。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不同初植密度[株行距1.0m×1.0m(N),1.5m×1.5m(I1),2m×2m(I2),3m×1.5m(W)]的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生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林木单株生物量随初植密度减小而显著增加(P<0.05)[与最大初植密度(N)相比较,中等初植密度I1,I2和最小初植密度W林分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30.3%,85.6%和146.7%],树干生物量比例随初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2)不同初植密度水曲柳人工林林分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初植密度较小的I1,I2和W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N林分的84.8%,80.5%和60.5%;初植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结构也产生明显的影响;3)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水曲柳人工林单株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增加[I1,I2和W密度林分单株根系生物量分别比N林分高出34.3%,83.2%,139.7%(P<0.05)],总生物量逐渐减小[I1,I2和W密度林分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为N密度林分的87.4%,79.4%和58.5%(P<0.05)];4)初植密度对林木根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根的水平分...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泰宁县大田乡选择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分,即模式A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5∶5)、模式B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8∶2)、模式C为毛竹纯林、模式D为毛竹杉木混交林,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毛竹林分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林分的毛竹胸径、竹高等生长因子差异显著,阔叶混交林的毛竹平均单株生物量、胸径和竹高值较高;毛竹单株器官生物量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达46.81%~54.27%,其中以模式B的最高;毛竹单株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A,达34.98 kg/株;毛竹群落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D,达139.42 t/hm2。  相似文献   

9.
油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与其生物量及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内蒙古大青山区30a生油松人工林作为标准地,研究了其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叶面积指数与各相关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松单株各龄叶的叶面积与其叶生物量均呈正相关直线;油松叶面积指数与单位样地面积叶生物量关系可模拟为:y=k-aEXP(-bx)。整个生长季叶生物量达到最大时的叶面积指数变动范围为10.75~16.19。2)油松单株各龄叶面积与总叶面积的关系可模拟为y=aEXP(-b^xk)。3)林分叶面积指数与其胸径的关系,经比较分析y=aEXP(-b/^xk)(x为平均胸径,y为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效果最好。叶面积指数随着平均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直至最后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树种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Ⅰ、岷江柏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和辐射松(Pinus radiata)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40.3707 g、82.2402 g、37.7339 g、34.2295 g、26.6739 g,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769.186 kg·hm-2、272.215 ks·hm-2、72.297 kg·hm-2、68.87 kg·hm-3 和56.016 kg·hm-2.(2)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 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不同树种细根生物量(Φ<2 mm)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64.2%)>岷江柏Ⅱ(41.0%)>榆树(23.2%)>岷江柏Ⅰ(17.1%)>刺槐(17.0%).(3)林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林分根系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符合线性关系.(4)不同林分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岷江柏Ⅰ>岷江柏Ⅱ>刺槐>榆树>辐射松,岷江柏Ⅰ生产力最高,林分年平均净生产力达128.20 ke/hm-2·a-1,辐射松生产力水平最低,林分年平均净生产力只有14.00 kg·hm-2·a-1,仅为岷江柏Ⅰ的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