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在广大的农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破解"三农"问题是社会能否快速发展进步的关键,这其中众多涉农纠纷和涉农案件的出现是发展的必经过程,怎样有效解决农村矛盾,化解涉农纠纷和案件,是考验司法执行能力和增强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幸福乡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步骤.它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和城乡协调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扩大国内需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三农"规律,解决好"三农"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持"三农"的政策措施出台,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涉农专项资金的投入,有效提高了基层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靖 《贵州农业科学》2003,31(2):70-71,69
中国的问题说到底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说到底是收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随着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会计专门人才却较为缺乏,高等农业院校大多不重视对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农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缺失与我国农业经济的相悖发展,加剧了我国农业会计人才的供求矛盾.同时,涉农岗位对农村财务知识的需求,也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学科建设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加强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对农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做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回顾与反思涉农培训的现状及其遇到的问题,探析地方高职院校涉农培训如何有效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一条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富民之路,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今后较长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我省作为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做好"三农"工作,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在"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在去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瞩目成就、实现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最近,通过我镇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调查显示,我镇农村总劳动力有16 500个,但仍5 146个一产劳动力,1 044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仍相当过剩,处于供给高峰.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是事关我镇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它做为关系民生工作的重大问题来抓,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民的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市场经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罗鹏  罗鹍  王涛 《农业考古》2005,(5):266-268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大屏障.它的破解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农村人口,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大中小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制度创新,改变不合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是中国特色主义"三农"思想的关键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法制建设滞后、资金下拨不稳定、文化建设落后等现实问题。根据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全面建成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相应地提出自己关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好"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提醒全党要给予足够重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且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不难看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关键还是一个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做好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加强县域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是关系到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加快县域城镇建设?带着这个问题,前不久我们赴浙江考察学习了天台县以经营土地为核心的城镇建设经验,感受颇深、启发较大.  相似文献   

16.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的经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及农村家庭的发展密切相关。某省的经济发展与农村也息息相关,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缓解某省的"三农"问题及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其意义十分重大。要牢固树立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以"三教统筹"为基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办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建设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9-18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小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土地是农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核心问题。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紧靠城郊的土地被征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征地补偿费如何分配,也成为农民密切关注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日益突出。近年来,山东在涉农信访案件中因土地承包和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信访的占有较大比重。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到山东省农业厅重复上访的涉农案件共计177件次,其中,涉及土地承包和土地补偿费分配的113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