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峰 《山西果树》2016,(2):10-11
比较了草莓章姬组培脱毒繁殖苗与常规匍匐茎繁殖苗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经济学性状,结果表明组培苗较常规苗株高、株幅有明显增大,复叶多一张功能叶;草莓品种经过组培脱毒后植株长势增强,平均单果与最大单果重较常规苗增大明显,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规苗增加了15.2%;果实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是恢复草莓优良性状、防治草莓病毒病、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草莓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应综合考虑生产效率、脱毒效率和生产成本,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验证用茎尖脱毒培养、增殖和生根培养方法培育草莓脱毒苗的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长度为0.2~0.5 mm的茎尖、1/2 MS培养基培育草莓脱毒苗,虽然成活率较低,但脱毒率较高,既可简化脱毒环节、保证芽苗的增殖倍数、提高生根效果,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一定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提供草莓新优品种脱毒苗!品种有:中莓1号、中莓2号、宁玉、甘露、甜查理(法兰地)、红颜、章姬、红袖添香、京藏香、京泉香、京醇香、京桃香、紫金香玉、太空莓、佐贺清香、幸香、丰香、达赛莱克特、红太后等。提供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原种苗(一代苗)、生产用苗以及脱毒组培瓶苗。承接草莓种苗脱毒、组培快繁、病毒检测等技术合作项目以及草莓生产基地规划设计与技术指导等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草莓栽培因育苗带来的种苗种性退化、病毒病发生严重,致使草莓产量、品质严重下降,解决途径是必须建立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包括脱毒苗原种中心、脱毒原种苗生产骨干、脱毒苗生产育苗大户及脱毒苗技术推广体系等。通过脱毒原种苗大棚避雨育苗及促进花芽分化技术,可以解决主栽草莓品种‘红颊’发展瓶颈。通过生物农药及粘虫色板、性诱剂等绿色综防技术,达到草莓有机生产和绿色生产。通过集成石灰氮、有机质与日光利用等  相似文献   

5.
草莓无病毒苗产量较普通草莓苗提高3 0 %左右 〔1〕,而且无病毒植株抗性强、果实品质好。国内草莓脱毒多采用茎尖培养技术 ,通常其脱毒率仅为 60 %~ 80 %〔2〕,采用花药培养技术 ,脱毒率为 94%~ 1 0 0 % 〔3〕,获得的植株虽有变异 ,但仅占 2 %左右。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对近年新引进的草莓品种进行了花药培养脱毒试验 ,以期为其无病毒化栽培提供更有效的繁苗技术。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草莓品种为鬼怒甘、幸香、五丰二号、美香莎、吐德拉、西班牙 1 1号 6个品种。  夏季 ,从田间采取供试草莓品种花蕾 ,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 ,在…  相似文献   

6.
草莓营养钵苗和带土坨苗日光温室生长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光温室栽培中,种苗质量对草莓产量、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比较了2个草莓品种营养钵苗和带土坨苗在日光温室的生长结果情况,结果表明:营养钵苗的植株株高、叶片数、叶片厚度与带土坨苗的差异较小,不同处理间叶片纵横径、叶柄长度和直径的差异因品种而异.两种类型种苗的物候期差异较小.和带土坨苗相比,使用营养钵苗能显著提高草莓的产量,对果实硬度的影响较小,而处理间植株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的差异因品种而异.因此,和带土坨苗相比,营养钵苗能够显著提高目光温室草莓产量,在生产中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代数草莓种苗生产效应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丰香草莓原种苗、三代苗、四代苗、五代苗和六代苗等不同代数种苗对草莓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果形、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与种苗代数密切相关.与四代以上的种苗相比,草莓原种苗繁育的生产苗表现出果形整齐、产量高、品质优和抗病性强等优势;随着种苗代数的增加,草莓生产效应有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草莓的病毒病严重威胁着草莓生产.据报道,草莓栽培无病毒苗能够增加植株的生长量,其中无病毒植株较同品种带病毒植株株高增加17.8%~46.2%,叶面积大2.6%~67.2%,匍匐茎数量多26.7%~89.5%;更能提高植株的产、质量,其中增加产量达7.8%~45.1%,结果数增多8.7%~18.6%,单果重增加0.67%~24.1%,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3.8%~8.3%.……  相似文献   

9.
草莓通常用匍匐茎繁殖育苗,生长期间易受病毒病危害,且病毒病种类多、防治效果差。根据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理论依据,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在分析试验结果基础上,总结了草莓无病毒苗组培快繁及无病毒原原种苗栽植和培育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草莓脱毒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草莓富含营养物质,且口感极佳,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因病毒病害不断加重,导致产量降低、效益下降。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上常采用栽培脱毒苗实现高产高效。本文综述了危害草莓的四大病毒病,并介绍了3种主要的脱毒技术,旨在为草莓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红颜’‘章姬’2个草莓品种脱毒苗和常规苗为试材,比较脱毒苗与常规苗在植物学生长特性和果实抗病性方面的表现,以期为上海地区草莓优质种苗的繁育、母苗选择、育苗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脱毒苗在炼苗期叶片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0%~6%。在相同栽培模式下,‘红颜’脱毒苗的生长势较常规苗株高、冠径、单株匍匐茎和单株花序分别增加了8.40 cm、1.70 cm、1.75条、1.77个;‘章姬’脱毒苗的生长势较常规苗株高、冠径、单株匍匐茎和单株花序分别增加了3.89 cm、0.74 cm、1.60条、1.10个。同时‘红颜’脱毒苗定植后果实病害发生率从常规苗的17.33%降低到脱毒苗的2.66%;‘章姬’脱毒苗定植后果实病害发生率从常规苗的13.33%降低到0%。不同栽培模式下繁苗,‘红颜’脱毒苗在单层X支架式栽培下生长势较单层单列式栽培模式下株高、冠径和单株匍匐茎数目分别增加了6.10 cm、2.48 cm与2.77条。‘红颜’‘章姬’脱毒苗比常规苗在繁苗期生长势更旺盛,‘红颜’脱毒苗在生产时期果实病害发生率比常规苗极显著性降低,‘红颜’脱毒苗采用常规地垄式栽培比立架栽培植株生长势和繁苗率高。  相似文献   

12.
以新优草莓品种赛娃茎尖为试材进行组织培养繁苗试验,结果表明:0.2~0.3 mm大小茎尖最适宜培养,脱毒率100%,成苗率96%。茎尖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 mg/L+GA30.05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05 mg/L+GA30.05 mg/L可以兼顾增殖与生根。GA3的加入能够促进增殖,提高小苗的生长速度,提高繁殖系数。叶片培养以不定芽增殖为主,叶柄不定芽诱导率高于叶片,由此建立起高效脱毒快繁体系,并总结出草莓的组培苗生产、驯化和移栽等系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北京和保定地区草莓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京津冀地区草莓产业现状,依据项目的需要,通过发放问卷、电话咨询、访谈调查等方法对北京和保定地区的草莓生产规模、布局、品种结构、种苗生产情况等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草莓种植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草莓种植面积相对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草莓脱毒苗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主栽品种和种植方式较单一,大部分主栽品种为"红颜",种植方式为设施栽培;草莓栽培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同时对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草莓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RT-PCR技术,以草莓肌动蛋白基因序列为内标,结合4种草莓病毒特异性扩增,检测草莓组培脱毒苗是否脱毒情况。结果表明:此内标与这4种草莓病毒的特异性扩增的结合,能较好达到病毒检测的目的,减少了结果判断的盲目性,为准确、快速检测草莓脱毒苗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脱毒兰州百合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董铁  李红旭  郝燕 《北方园艺》2007,(7):146-148
通过对脱毒兰州百合试栽后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兰州百合较常规不脱毒的开花后各物候期延迟3~9 d,整个生育期延长8 d左右;在各物候期,脱毒兰州百合地上、地下各器官的生长量始终较常规苗大,其中,叶片数在前期的(幼苗期及显蕾期)差异为极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显著;但鳞茎重量的差异却与此相反,前两个时期差异不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极显著;根重在幼苗期及开花期差异显著,而在显蕾期及谢花后差异极显著.根数始终表现为差异为极显著.脱毒兰州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及内外在品质都有提高.不同海拔的3个试验地点,脱毒兰州百合均表现出优于常规未脱毒兰州百合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6.
针对草莓育苗灌水次数多、用水用工多的问题,以单棚文丘里人工滴灌施肥为对照,研究2种自动(全自动和半自动)滴灌施肥系统控制多棚草莓育苗的灌水、施肥的用工、灌水量、灌水次数、繁苗系数以及繁苗质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对于规模化园区,全自动施肥机和半自动滴灌施肥处理分别比常规对照省工86%和32%,省水36%和24%,繁苗数量分别提高7.9%和2.9%,同时草莓繁苗质量好,根茎粗和主根数都增加,有利于草莓苗的成活。因此,对于30个棚以上的规模化园区推荐使用全自动施肥机,对于5~12个棚的小规模园区推荐使用半自动滴灌施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魁芋类的‘槟榔芋’和多子芋类的‘香沙芋’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技术比较研究了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中淀粉的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槟榔芋’母芋淀粉的平均粒径大于子芋,‘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颗粒外部有序度均高于其子芋。在加热过程中,两种芋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膨胀势在75℃后产生显著变化,在95℃时母芋淀粉的膨胀势大于子芋。和子芋淀粉相比,‘槟榔芋’母芋淀粉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而‘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淀粉的最终水解程度均大于其子芋。以上结果表明,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形态、组成和理化性质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将为芋淀粉在食品和非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AIM: To explore the ideal breeding way of APPSWE transgenic mouse (Tg2576) and identify filial generation mice with APPSWE gene for laying a foundation of AD research. METHODS: (1) Three different copulation ways were adopted to obser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positive rate with APPSWE gene of filial generation mice. (2) The genome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tails of filial generation mice and PC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amplify the APPSWE gene fragment. The gene type was observed by electrophoresis.(3) PCR product was inserted in pGEM-T vector to detect its gene sequence. RESULTS: The male Tg2576 mice mated with female Tg2576, and four litters were reproduced, all of them died during two days. The male Tg2576 mice mated with female C57BL,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ir filial generation was 81% and positive rate with APPSWE gene was 43.3%. The male C57BL mice mated with the female Tg2576,and the survival rate and positive rate with APPSWE gene of filial generation mice were 82.4% and 21.9%, respectively. By Wilcoxon's Rank Sum Tes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survival rates of filial generation mice by two breeding way (P>0.05),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s with APPSWE gene (P<0.05). Electrophoresis result showe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CR product was 428 bp and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APPSWE gene fragment. By gene sequencing, gene sequence of PCR product was verified as same as APPSWE gene double mutant. CONCLUSION: It is ideal way of breeding filial generation mice with APPSWE gene that male Tg2576 mouse mate with female C57BL. PCR technique can identify the filial generation with APPSWE gene precisely, and offer an ideal animal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AD.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16年中国草莓主产区种植数据和2018年4~5月江苏省草莓生产调研数据,分析江苏省草莓种植变化情况,并与其他主产区进行比较,测算江苏省草莓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结果表明:江苏省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2016年已位居全国第二,但是单产仅为其他草莓主产省份(山东、辽宁、河北)的65%~75%;专业化程度和集中系数不高,主要是受单产较低的影响;综合比较优势明显,主要得益于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初见成效。制约江苏省草莓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单一,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户繁育脱毒苗比例低,种苗繁育规模化程度低;连作障碍严重;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差,宣传力度不够。据此提出提升江苏省草莓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