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感染的单殖吸虫的群落多样性及感染情况,为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09年8月到2016年7月,剖检贝加尔雅罗鱼296尾,共感染了6种单殖吸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 Linstow,1878)、双髻指环虫(D. sphyra Linstow, 1878)、小刺指环虫(D. micracanthus Nybelin,1937)、多小枝指环虫(D. ramulosus Malewitzkaja,1941)、普氏三代虫(Gyrodactylus prostate Erergns,1963)和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 Achmerov,1974);贝加尔雅罗鱼单殖吸虫的总感染率为20.27 %,平均感染强度为3.05只/尾(1~18只/尾),平均感染丰度为(0.62±2)只/尾;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仅占2.36%;各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均小于10%,平均感染强度均小于5,其中小刺指环虫为优势种;在5个体长段中,在14cm≤L<16cm体长段感染单殖吸虫的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最高;体长段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结果相差不大,不同体长段宿主中单殖吸虫种群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体长段14cm≤L<16cm与16cm≤L感染强度差异显著,其余体长段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1998年进行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的初步试验后 ,我们于 1999年作了进一步试验 ,目的是探讨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经济效益 ,进而考察网箱养殖可行性的技术路线。1. 材料方法1.1 自然条件试验自然环境条件与 1998年试验相同。1.2 网箱草鱼试验网箱 6只共 2 4m3 ,规格 2× 2×1 1m ,网目 3cm ,团头鲂试验网箱 4只共6 4m3 ,其中规格 4× 4× 2m ,网目 1 5cm ,2只 ;规格 2× 2× 1 1m ,网目 3cm ,2只。大网箱未设饵料台 ,小网箱底衬有密眼网布 ,以减少饲料流失。网箱均为封闭漂浮式单层网箱。1.3 鱼种入箱草鱼、团头鲂鱼种均为在…  相似文献   

3.
为把江口水库群众过热的网箱养鲢鳙鱼热引导到网箱投饵养优质鱼上来,九七年我站承担了市政府下达的网箱投饵养建鲤、团头鲂、罗非鱼试验示范项目。通过一年工作,试验的十只网箱,其中建鲤三箱6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量412公斤,团头鲂二箱40平方米,平均每平...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1997年7月15日~9月15日进行了池塘利用小网箱培育团头鲂鱼种试验,通过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细绿萍,二个小网箱中的团头鲂夏花经精心的饲养和管理,体长由放养时的平均3.05厘米,增长到9.05厘米,达3.3倍;平均尾重由0.6克,增重到11.85克,达20倍,成活率达87.6%  相似文献   

5.
王莹相  亓梦飞 《水利渔业》1996,(6):48-49,54
介绍了水库网箱养殖团头鲂成鱼的技术路线,饲料配比、鱼种驯化、鱼病防治等几方面内容,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网箱养殖团头鲂的一项空白,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一般疾病较少,水库网箱养殖团头鲂,由于水库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所以更少得病,但笔者2003年在我库网箱养殖团头鲂时遇见一例。  相似文献   

7.
团头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养殖成本低,价格适中,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许昌市县区水库周围群众,利用靠近水库的优势,在水库的入库河道和水库上游库湾,开展团头鲂网箱健康养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网箱养殖团头鲂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将团头鲂网箱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团头鲂试验,采取网箱配套养殖鱼种和成鱼,自己设计饵料配方、合理投喂和防治鱼措施,15只网箱总面积375m^2,共产商品鱼23505kg,平无尾重451g,盈利6.635万元,折合亩净产35616kg,亩盈利11.8万元。  相似文献   

9.
姚卫建 《水利渔业》2000,20(1):25-26
调查了江口水库鱼类寄生虫单殖吸虫区系,检查鱼类28种163尾,发现单殖吸虫6属40种,其中指环虫属30种,占虫种类的75%。  相似文献   

10.
吴海贵 《海洋与渔业》2009,(8):36-37,35
聚缩虫病是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中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鱼种养殖阶段。网箱空间不大,鱼群间接触机会多,感染率高。聚缩虫病一旦发生,在鱼体之间的感染速度快,造成斑点叉尾鮰鱼种大批死亡,死亡率常常超过80%,个别网箱鱼种甚至会全部死光,给养殖户造成极大损失。下面将我多年在斑点叉尾鮰养殖中总结出的聚缩虫病防治技术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红旗水库网箱养殖团头鲂试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团头鲂其经济价值仅次于青鱼.由于池塘养殖团头鲂大多作为一种次要的混养品种,并集中在冬季起捕,故在养殖产量、上市季节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为提高水库的经济效益,丰富淡季鱼市场,实现均衡上市咱1993年起我们在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13.
以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养殖对象,设计了2种新型的鲆鲽类网箱,即新型塑胶环保型单、双层网箱。通过褐牙鲆和大菱鲆网箱养殖实验来验证2种新型的网箱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褐牙鲆传统木箱养殖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73%,单位面积产量为16.42 kg/m~2;塑胶单层网箱养殖组的成活率为96.37%,单位面积产量为17.42 kg/m~2。2个组的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产6.10%。小规格大菱鲆传统网箱商品鱼成活率为92.50%,单位面积产量为8.09 kg/m~2;塑胶单层网箱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50%,单位面积产量为8.02 kg/m~2;塑胶双层网箱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00%,单位面积产量为10.53 kg/m~2,与传统网箱、单层塑胶网箱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比增产分别为30.00%、31.00%。大规格大菱鲆单、双层塑胶环保型网箱养殖的成活率达到95.0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均为14.52–16.32 kg/m~2;大规格大菱鲆双层网箱实验组平均尾重与单层网箱示范组差异显著(P0.05),单位养殖面积产量同比单层网箱示范组增产11.00%。研究表明,新型塑胶环保网箱养殖褐牙鲆效果良好。新型网箱相对于传统木制网箱除了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操作便利的特点外,双层网箱养殖可提高有效利用面积,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水库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键 《水产科学》2001,20(2):17-18
在网箱中进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鱼种,成鱼养殖,鱼种箱平均产量470kg,平均尾重81.5g,个体净增重12.19倍,平均饲料系数2.22,成鱼箱平均产量828.65kg,平均尾重435g,个体净增重7.53倍,平均饲料系数2.25。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试验性推广养殖,一般1米~3网箱养殖鲤鱼、罗非鱼,产量可达150~200公斤,1991年黑龙江镜泊湖内的一只1米~3试验网箱,放养尾重81克的鲤鱼种750尾,饲养120天,商品鱼产量达361公斤,平均尾重519克,产值超千元.显示了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的优点.网箱养鱼不占  相似文献   

16.
郸城县境内河道水面资源丰富,发展网箱养殖条件得天独厚。1991年进行网箱试养草鱼获得成功。1993年在晋沟河、黑河设置网箱20个,投放草种鱼2万尾、1100公斤,经过270天的饲养,收获成鱼1.946万尾、1.51万公斤。成活率达97%,折合每公顷产量27.3万公斤。纯收入1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技术要点如下:1、水域条件 河内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微水流,水深2米,水面宽阔。2、网箱设置 采用规格为4m×7m×(1—1.5)m、网目4cm的聚乙烯封闭浮动型单层网箱。用4根毛  相似文献   

17.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1955年我国渔业科技工作者开始科学移植驯化,现已成为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也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3龄以前生长较快,鱼病少。其肉味鲜美,含肉率77%以上,是食用鱼中的上品。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是调整养殖结构的优良品种。多采用池塘养殖方式。2001年我局与临沂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岸堤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团头鲂成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澧水中下游水域,分别于1989、1992年开展了小型网箱养草鱼、团头鲂和鲤鱼的高产试验。试用1,4,16,6,4m~3网箱分别养殖草鱼种、草鱼(2~+)、草鱼(2~+)、团头鲂(2~+)、鲤鱼(1~+)。验收产量分别为84.2,274.5,605.1,389.3,968.8kg。与大网箱比较,小型网箱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产量高、效益高;易管理、抗逆性强、安全保收等优点。并对网箱养鱼的高产原理与高产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杨成胜 《齐鲁渔业》2004,21(3):35-35
团头鲂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是市场上畅销的水产品。利用网箱养殖团头鲂,可以充分利用水域资源优势,提高团头鲂养殖的综合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省网箱鲤鱼单极虫病比较严重,影响水库网箱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及时提出防治措施是当务之急。防治措施一是把住放养关,严禁病鱼入箱;二是采用各种药物内服、外用进行治疗。经查明,黄壁庄水库网箱鲤鱼单极虫流行病与水库水温有密切关系,与水库水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