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孕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为更好地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产科门诊随机抽取35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前几位依次是“怀孕期间急需营养保健知识”占95.71%,“孕期胎儿监测”占94.28%“分娩中的注意事项”占92.85%,“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占92.57%。在健康教育方式中“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面对面讲解”占89.14%,“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集中授课”占73.7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占54.00%。结论孕妇对开展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为孕妇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有很大的服务空间和市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某社区229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普遍存在。患者非常需要的前3位为:用药知识(56.33%)、尿糖监测(48.03%)和疾病基本知识(47.16%);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主要希望以:小册子(89.66%)、专题讲座(87.35%)、交谈(87.35%);而初中以下文化者则为:交谈(93.66%)、演示(90.14%)、专题讲座(79.58%);健康教育D8周后,其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均较教育前有所提高,且高中(中专)以上文化者教育效果更好,均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需求情况,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内容的制定和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96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内容、方式、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预防措施在需求内容中居于首位,发放科普手册是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医护人员需考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程健康教育与管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母儿的影响。方法将35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78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建立“孕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另对研究组孕妇建立“妊娠合并糖尿病健康教育与管理手册”,产科和内分泌科护士共同对研究组孕妇在门诊、家庭、住院期间施行全程健康教育与管理。结果研究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31"US74例),血糖控制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5%"Us69.7%)(P〈0.01)。研究组出现羊水过多、子痫前期、早产、巨大儿的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施行全程健康教育与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了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发热知识及护理行为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及家属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形式对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前、后发热相关知识认识和护理行为进行调查.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教育前后患者及家属对发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护理行为的差异呈显著性(P〈0.01)(见表1)。结论:在发热门诊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能普及发热相关知识和改变不良的护理行为.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中社会因素的相关因素.以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641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上升到剖宫产指征的第二位。其中产妇害怕产痛占59.28%,担心阴道试产失败占34.32%,选择胎儿出生时间及不愿让胎儿冒丝毫的风险占9.05%,医务人员怕承担医疗纠纷的风险占10.76%,此外,年龄偏大、经济收入高及高学历和低学历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及无痛分娩,开展孕前健康教育,客观分析剖宫产的利弊;医护人员要提高产时监护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颈椎病患者对颈椎病相关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颈椎病相关知识认知和需求问卷调查表,并将问卷调查表对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例患者对颈椎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得分为0~12分(<18分),均为不及格,而需求得分在25~30分之间(>20分),需求率为100.00%.知识来源主要通过医护人员获得57例(95.00%),通过其他途径获得3例(5.00%).结论 颈椎病患者对颈椎病相关知识缺乏,需求率高,绝大部分患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颈椎病患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颈椎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进行自我康复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妊娠晚期的孕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和帮助,建立从妊娠过渡到分娩的流程式管理方式。方法:设计健康教育记录单,在孕妇怀孕32W后依次到产房进行胎心监测时,根据孕妇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在规范性的孕妇学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补充式的健康指导和帮助,提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孕妇和家属顺利完成从门诊到病房的过渡。效果:进行补充健康教育前后效果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孕妇能对助产士产生信任与依赖。结论:在孕晚期创造条件让孕妇在住院前先熟悉产科、产房人员和产房环境。由产房助产士帮助做好分娩时的体力、心理及分娩镇痛措施的指导及训练,将分娩中产妇应注意的事宜和如何顺利分娩的经验传授给产妇是新的产科服务模式的需要;是建立从妊娠过渡到分娩的流程式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患儿家长抗生素应用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了解小儿输液室抗生素健康教育现状。方法:对266位患儿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抗生素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患儿家长普遍缺乏抗生素相关知识,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不足。患儿家长最希望了解的抗生素应用知识依次为抗生素的用法、适应症、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医护人员的讲解是最希望得到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护士因素、家长因素、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等是患儿家长抗生素相关知识缺乏的主要因素。应开展系统的抗生素健康教育护理服务、重视抗生素健康教育管理、加大医院及社会媒体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提高患儿家长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公众对滥用抗生素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状况和效果,以便制定相应的计划提高健康教育。方法孕妇300名随机选自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我院产检的并参加孕妇学校全程接受健康教育者,调查以问卷方法进行。结果300名孕妇健康教育前后对围产保健知识与应对能力等的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能满足孕妇对相关的知识需求,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的分娩应对能力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有利于母婴健康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状况,为开展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抽取1236名6~7岁儿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儿童及其母亲的口腔健康行为.结果42.4%的儿童刷牙2次/d以上,74.41%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21.36%的儿童在过去1a内有牙科就医行为,42%的儿童采取过预防保健措施行为;儿童牙科就诊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痛(36.17%);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宣传(41.10%),知晓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的家长仅占33.25%.结论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建立儿童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相关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自行设计小儿CP问卷调查表,并用问卷调查表对乡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小儿CP知识认知优良3人(3.09%),总需求率98.97%,仅有3人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结论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小儿CP相关知识缺乏,需求率高。加强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小儿CP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小儿CP高危因素的认识和重视,加强高危儿的随访监测和治疗工作等,对CP患儿做到“三早”,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CP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对性心理的影响及有关护理对策。方法:以35例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对象、采用入院时健康宣教或单独与患者及其丈夫交谈等形武,了解其对全子宫切除术与性心理的看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对子宫切除术后性心理产生忧虑的有27例占77.2%,抑郁的有6例占17.1%,自卑的有2例占5.7%,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有28例占80.0%。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反复细致健康指导和性知识教育,忧虑、抑郁、自卑的性心状态完全缓解25例占71.4%、基本缓解10例占28.6%,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的想法均消除。结论:手术前、后通过多种形武实施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性心理障碍和纠正对全子宫切除的错误看法,利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粤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病毒标记物(HBVM)不同模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7348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每一HBVM模式进行剖析。结果与结论:HBV感染者血清以HBsAg阳性率最高(92.58%),然后依次为抗-HBc(88.34%)、HBeAg(44.26%)、抗HBe(41.83%)、抗-HBs(3.93%);HBVM模式共有26组,其中以“大、小三阳”模式为主,共占71.39%。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探求农业科技资料与农民使用的结合点,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传播方式与农民需求相结合的路子及办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为“三农”服务,2004年市农广校对天津所属武清、宝坻、静海三个建立“资料库”的分校和宁河、北辰两个“图书角”的分校以及蓟县一个“科技下乡小分队”定点分校共6个点,进行了一次科技资料需求问卷调查,共下发问卷500份,回收326份,其中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占60.5%,有201人,农村技术员占O.5%,有16人,农村基层干部占19.1%,有59人,自由经营者占16%,有50人。通过反馈的信息汇总结果说明: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我国有必要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条件,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存在的不足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证的现状所决定的,同时国外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要点是:通过增加教育税种,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依法制窑义彝教育阶船最低.哇均教育经奔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变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我科自实施整体护理以来,通过病人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满意率有明显提高。1健康教育的涵义健康教育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2]。2健康教育实施的几个阶段2.1患者入院初期的健康教育患者刚进医院会感到陌生、孤独、恐惧,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探视与陪伴制度、作息制度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在尊重关心他,从而乐于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为以后进行双向交流、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2.2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患者对住院环境熟悉后,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疾病、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结合其文化背...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南宁市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状况,为完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自制问卷调查南宁市40个社区3357名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社区健康管理认知及需求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等。发现南宁市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知识知晓率为52.4%,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对居民健康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有影响(P<0.01);居民倾向于通过书籍杂志(60%)、与医护人员的交流(59.2%)、健康教育讲座(33.5%)获取健康知识;居民关注度较高的是健康体检知识(52.5%)、饮食营养指导(51.5%)、中医养生保健(38.0%)。说明南宁市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知识知晓率较低,但健康服务需求量大,应根据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完善健康管理,促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9.
“土法”提取精油因其设备简单、拆装方便、容易运输、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在偏远农村广泛使用,本试验对“土法”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精油进行化学成份的GC/MS分析.共分出71个色谱峰.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其中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1.8%。其主要成分为α-柏木烯(22.4%)、柏木醇(20.07%)、α-松油醇(4.29%)、α-蒎烯(2.26%)等.本试验为更好的利用“土法”提取杉木屑精油提供参考,为改进“土法”提取设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许文慧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79-280,284
目的:探讨无缝隙化模式在胃肠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胃肠外科患者以无缝隙化模式为指导,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主动、全面、连续的健康教育。结果:无缝隙化健康教育的开展提升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结论:实施无缝隙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获得更完整、更仔细、全面的、连续的疾病相关知识,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使患者得到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纠正了其不良的健康行为,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