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卵母细胞中细胞骨架的激光共聚集显微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平台,以猪新鲜GV期和体外成熟MⅡ期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固定、穿透、封闭、免疫荧光染色、压片和封片等处理,于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微管、微丝和染色体形态分布,摸索出一套适合于猪卵母细胞中细胞骨架的显微方法,可准确定位卵母细胞相应细胞骨架的形态。卵母细胞染色前处理、染色过程及压片均为该方法的关键性步骤,其中保证所有操作在37℃条件下进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用酶解法分别制备烟草BY-2悬浮培养细胞和蚕豆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TRITC-鬼笔环肽荧光染色的2种原生质体的微丝骨架空间分布,以及观察用10和20μmol·L-1微丝抑制剂latrunculin B分别处理2种原生质体后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清楚地显示出2种细胞原生质体中微丝精细排列的均匀网络结构;共聚焦显微成像显示了随latrunculin B处理时间的延长微丝解聚和微丝骨架分布的动态过程.建立原生质体制备、微丝骨架荧光染色、latrunculin B处理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的实验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微丝骨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观察气孔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观察叶片气孔的方法主要有水装片法、印迹法、透明胶带法和指甲油法等。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植物叶的气孔器,而且能观察到气孔的变化情况,为植物显微技术研究找到了一种新的气孔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IFI"特征的显微镜下图像拼接算法,通过对显微下图像中的SIFI"特征的提取、特征比对以及图像映射等过程,将两幅甚至多副包含重叠区域的图像无缝的拼接起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壮蚕(4 ̄5龄)微孢子虫感染与微粒子病显微镜判别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显微镜检别出微粒子病的时期随微孢子虫接种剂量的增大而提早,并且3个取样部位从先到后镜检出的顺序分别为病蚕中肠、病蚕整体、病蚕粪便。  相似文献   

6.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细胞"CT"、双重荧光标记、全自动图像分析及全自动摄影等技术研究鼻咽癌细胞CNE-2Z体外增殖和凋亡时核DNA和胞质微丝的分布,获得了高质量图像,显示了不同光切面核DNA的变化、胞质微丝的分布、核与胞质微丝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胞核DNA三维空间结构,为研究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时核DNA与胞质做丝的形态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涛  李培学  戴慧堂  哈登龙  单燕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13-1115,1198
对近年来荧光显微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荧光显微镜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综合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是指微生物附着于接触表面并分泌多糖基质、脂质蛋白和胞外DNA等物质包裹自身而形成的微生物微团聚体。生物膜的形成是微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生物膜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特性(吸附性、抗药性、降解性等),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生物膜已经成为各大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工业、医学、水环境等领域都有其身影,但在土壤环境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介绍了土壤生物膜的组成及其形成过程,并对土壤生物膜高效摄取养分、抵御外部环境危害和充当胞外消化系统等重要生态功能进行综述;同时比较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膜培养装置(微量滴定板、卡尔加里培养、生物膜环、流动池、微流体等)和检测技术(染色法、荧光原位杂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的优缺点;最后对生物膜在土壤环境相关方面的研究潜力提出展望,旨在深入理解土壤生物膜与土壤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736-7737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金银花的显微特征以及溶出度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金银花普通细粉与超微细粉的显微特征区别,并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超微细粉与普通细粉的溶出度。[结果]2种金银花粉末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显差异;绿原酸含量超微细粉(10μm)普通细粉(80目筛)。[结论]微粉化技术对金银花粉末显微特征和溶出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相关的研究信息和发展趋势,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整理了CNKI和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2000—2022-05在土壤微塑料污染领域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从发文数量、发文期刊、作者及所属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和共被引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探索初期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相关文献的发表量略有波动,研究热度在2018年之后持续增长;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瓦格宁根大学研究中心这3所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排名前3。2)农田土壤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土壤类型,沙漠、湿地和高山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3)研究方向包括微塑料进入陆地土壤的方式及其在土壤中的丰度分布特征、土壤样本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的选择与优化、微塑料作为载体吸附运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溶解有机物并经食物链传递对生物可能带来的有害影响等。4)从研究热点上看,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领域的研究对象逐渐从农田土壤扩展到多种类型及偏远地区的土壤中,微塑料在各类土壤中的运输与尺寸选择机制及其适用的检测手段取得进一步发展,对土壤中不同粒径大小的微塑料的分析方法发展成为更细分的研究方案,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风险评估以及从细胞、分子和基因等微观角度分析微塑料由土壤进入动植物不同组织和人体器官后的潜在风险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计量分析结果可为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显微镜是一种先进光学仪器,用来将微小物体放大以便于人类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显微镜主要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物体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在果实质地研究中,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果肉的形态特征、断裂面状况、细胞壁组成及其多糖分子的纳米结构等。该研究就显微镜的具体功能、在果实质地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显微镜技术在果实质地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显微镜技术在果实质地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格外受到关注。本研究从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治体系构建的角度,综述了微塑料定义、土壤微塑料检测方法、土壤微塑料的赋存分布与主要来源、微塑料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根据现有研究基础提出进一步加强土壤微塑料基础问题研究,以及开展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控技术和宏观决策体系研究的具体研究路径展望,为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积累量大且不易降解,因此微塑料长期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收集近年来有关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效应相关的文献,全面系统介绍了土壤微塑料积累后,土壤物理环境的变化、土壤动物摄入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响应、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响应、以及植物对微塑料的吸收及其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容重、团聚体组成和持水性等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变,而这些改变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甚至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土壤无脊椎动物(如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跳虫Folsomia candida等)对微塑料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同时,微塑料也会被这些土壤动物所摄食,并导致土壤动物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以及对其生长产生影响。此外,微塑料在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积累及其效应也受到关注,比如,被蚯蚓摄食的微塑料可通过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摄食蚯蚓进入鸡体内积累。在系统介绍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微塑料组成与性质的复杂性以及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4个未来研究方向:①建立土壤微塑料污染毒理学诊断的标准化方法体系;②研究土壤微塑料与微生物、植物和土壤动物之间的作用机理;③揭示微塑料与物质转化之间的关键微生物学机制;④开展不同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塑料圈”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为评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提供科学支撑。参80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农业》2010,(7):I0002-I0002
中心设有病毒、细菌、血清、PCR病理室和寄生虫等实验室。拥有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细菌鉴定系统、生物壶微成像系统、酶标仪、厌氧工作站、荧光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设备,为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到竹纤维不同壁层微纤丝的取向,该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毛竹纤维的微纤丝取向进行了高分辨观察。采用了两种样品制备方式, 一是化学离析后纤维,用于观察竹纤维表层的微纤丝取向;二是经过脱木素处理后的弦切片(厚度为30 μm),用于观察竹纤维细胞腔内壁的微纤丝取向。结果表明,毛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呈无序排列,但其细胞腔内壁的微纤丝相对纤维长轴则几乎垂直排列,这种排列模式与木材细胞对应壁层微纤丝的排列模式相似。同时,还观察到某些壁层的微纤丝呈高度定向排列,但拍摄到这类图像的几率较小。该研究证实,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实现对竹纤维微纤丝取向的高分辩观察,并且样品制备远较透射电镜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6.
谢宝恩 《饲料博览》2001,(11):30-30
饲料添加剂作显微镜检查分析时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在实际检测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部分饲料添加剂的显微镜检查与分析方法加以叙述,以便在饲料原料质检中推广应用。150%氯化胆碱粉剂的显微镜检查近年来,由于氯化胆碱生产行业过分追求低成本,部分生产厂家将NaCl、NH4Cl等盐类或三甲胺盐酸盐等物质掺到50%氯化胆碱粉剂中以假充真,而化工部HG2941-1999检验方法无法判定产品是否掺假及掺假物含量,其测定的数值也不能反映氯化胆碱的真实含量。用显微镜检查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正常的氯化胆碱粉剂在体视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辽宁地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情况,本研究以辽宁14个地区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分离和氧化分解的方法,结合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土壤及各级团聚体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3 605个·kg-1,主要包括纤维状、颗粒状、块状和薄膜状4种形状,其中纤维状最多(42.11%),颗粒状和块状次之(29.10%和22.32%),薄膜状最少(6.47%)。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尼龙,颗粒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块状和薄膜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辽宁14个地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及其形状组成各不相同,其中辽阳、朝阳、本溪、营口地区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土壤中69.14%的微塑料以与团聚体结合的方式存在,尤其与小团聚体结合的最多,另外30.86%的微塑料以分散态存在。不同形状微塑料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也不同,纤维状和颗粒状微塑料主要存在于小团聚体中,薄膜状微塑料主要存在于大团聚体中,而块状微塑料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辽宁地区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但是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偏光显微镜逐渐问世,并开始应用于土壤研究中,形成了土壤学研究的新篇章——土壤微形态学。本文主要针对土壤微形态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志颖  饶玉春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02-10603,1062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近代生物医学图像应用中最重要的仪器之一,在定量共聚焦图像分析、定量荧光测量、三维重组分析生物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主要介绍了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几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即FM4-64染色法、BFA处理、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等,同时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使用范围以及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等,以期更好地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应用于科研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微课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大量制作与应用。针对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以微课"显微镜使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教学设计、制作流程和应用实例为切入点,对实验教学微课进行剖析与构建,形成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微课设计与实践思路:从实践中创新,用创新成果指导实践,在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他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