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于2013年4月对共和县黑马河乡、倒淌河镇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3种寄生虫,分属于5纲6目8科8属,其中优势虫种为古柏线虫。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天祝犊牛肺炎,多年以来,是该县牦牛犊的重要疾病之一。每年发病地区很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有些地区相当高,对天祝县养牛业发展影响很大。关于此病的流行历史,我们曾于1958—1959年在天祝不同地区的15个牧场和公社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此病在解放前即在天祝许多地区广泛发生。1952年我教研组首次在天祝永丰滩确定本病的存在。自1956—1961年,原省兽医诊断室、张掖专区兽医诊断室、天祝县科技委和畜牧兽医工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PRKAG3基因第3、第9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牦牛PRKAG3基因在第3、第9内含子中均存在多态位点,2个位点分别存在AA、AB和EE、EF基因型.其中,A和E为优势等位基因,2个位点在3个牦牛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1806 bp处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与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4487 bp处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跗线螨属一新种(螨目 跗线螨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跗线螨属一新种,新种Tarsonemus kropf与T.schlechtendali Suski1966很相似,但其Ta毛生于表皮内突Ⅰ上或紧靠其下;3b毛生于表皮内突Ⅳ的下端;背面e毛长于f毛;前中表皮内突与表皮内突Ⅱ相接。模式标本分别存放于甘肃农业大学植保系和德国联邦农林生物研究中心葡萄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北京毛蚊六新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羔羊的莫尼茨條虫病的家畜四大蠕虫病之一,它不仅流行广泛,而且对养羊事业带来极其巨大的危害。羔羊常因此病的严重感染,发育受阻,甚至经常因拉稀而引起死亡。定西专署兽医科学研究所和该署白银市农林局商同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家畜寄生虫学与侵袭病教研组在后者建议之下,进行协作研究,于1959年9月6日至25日在白银市永泰人民公社完成了本报告内的试验工作。本试验承永泰人民公社沈玉林书记的大力支持及本教研组许绶泰教授的指导特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新疆牦牛冬季屠宰季节,对牦牛集中屠宰点的30份白绒牦牛内脏进行蠕虫剖解检查和粪检,对检查到的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蠕虫剖检技术及粪便漂浮法.[结果]被检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6.6;(29/30)的线虫、13.3; (4/30)的绦虫、6.6; (2/30)的吸虫,总感染率为100;( 30/30);牦牛体内携带的优势种蠕虫类包括细颈线虫(Nematodirella longispiculata)、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columbianum)、捻转胃虫(Haemonchus contortus)、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等;其鉴定要点为线虫交合刺和口领、绦虫头节上吸盘和成熟节、吸虫生殖系统等部位.[结论]这些参数可为高山草原自然放牧的牦牛体内滞留寄生虫的驱虫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长白山的姬蜂科Ichneumonidae一新种 :亮大食姬蜂ZabrachypusnitidusHaoetSheng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天祝白牦牛"这一独特品种,完成优秀基因的保存,本项工作对冻精进行了制做,生产合格冻精5987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测定并比较甘肃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ACP、AKP、AMS)的活性,并比较同一品种不同胎次牦牛乳中水解酶的活性。[结果]天祝白牦牛乳中ACP活性显著高于甘南牦牛(P0.05);天祝白牦牛乳中AKP活性高于甘南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天祝白牦牛乳中AMS活性低于甘南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牦牛乳中3种水解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胎次对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肺线虫的一新亚科、新属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9年10月,重庆动物园在天全县捕获一头羚牛(Budoreas taxicoior Hodgson,1950.)因角斗腹腔被穿孔致死,我们从其气管和支气管内获得三种肺线虫共计一百余条,经鉴定其中一种与已报导的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中各属的虫种的形态特征都不相同,我们认为是新亚科、新属和新种,拟命名为三叉圆虫亚科(Trifurcastrongylus subfu.n.)三叉圆  相似文献   

12.
记述海南窄头叶蝉属BatracomorphusLewis4新种,即:角突窄头叶蝉B.cornutus sp.nov.、细齿窄头叶蝉B.gracilidensussp.nov.、直突窄头叶蝉B.strictussp.nov.和三叉窄头叶蝉B.trifurcatussp.nov.。正模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副模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GUGC)。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香蕉根际土壤中,检查出2种长针线虫和1种剑针线虫,其中L.intermedius是香蕉上的新记录种,剑针线虫为我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黏重土壤油菜移栽时易出现钵体入土困难、栽植速度缓慢的问题,设计了单平行多杆式油菜钵苗推苗式移栽机构。该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平行四杆机构组合而成。平行四杆机构上端短杆固定,长杆通过连杆与曲柄连接,并随曲柄的转动前后摆动,在开沟装置完成开沟后,从水平方向上将油菜钵苗进行推苗移栽。在曲柄长度为20 mm,转速为90 rad/min的条件下,通过建立运动学模型和开展Matlab运动仿真,对机构的杆件长度、前进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机具的行进速度0.4 m/s;平行四杆机构中长杆长度为400 mm;连杆长度为150 mm;连杆与长杆铰接点位于上端往下110 mm。根据程序数据显示,最优组理论株距为205 mm,推苗距离为70 mm。样机土槽试验表明,机具在实际作业中平均栽植株距为194.82 mm,与农艺要求的株距(200 mm)误差率为7.18%,运行稳定,移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长寿沙田柚不同外植体在光、暗条件下进行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试验,建立了长寿沙田柚Ri T-DNA转型根优化培养体系,该体系为:用对数期的发根农杆菌A4菌株感染活化胚中单片子叶的创伤腹面,25℃±2℃暗培养25~30 d,多数子叶上发出转型根(毛状根),遗传转化率达(83±11)%。继代脱菌5代后获得无菌转型根。外植体活化采用MT培养基,继代脱菌培养采用MS培养基。采用这个体系获得了大量激素自主的长寿沙田柚Ri T-DNA转型根。获得的新鲜转型根白色,长1.14±0.07 cm,粗0.73±0.04 mm,负向地性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两种管巢蛛属蜘蛛,即褶管巢蛛Clubiona corrugata Boes.et Str.1906及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Boes.et Str.1906。蜘蛛标本于1976~1979年间采自稻田。这两种蜘蛛标本曾与保存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自然博物馆内产自日本的正模标本进行过核对。本文对这两种蜘蛛的外部形态及生殖器官的内部构造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附有插图30幅。这两种蜘蛛为福建的首次记录。褶管巢珠Clubiona corrugata与C.pallidula(Clerck)1867相似,但从下述特征可以相区别:(1)褶管巢珠的雄蛛触肢胫节末端表皮突起更长,且近似长方形。(2)褶管巢蛛雌蛛的两交配管在外雌器中部相互接近。(3)褶管巢蛛两受精管彼此远离,断裂于外雌器中部的两侧。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与C.subtilis L.Koch 1879相似,但从下列特征可以相区别:(1)棕管巢蛛雄肢触肢胫节末端的表皮突起分叉。(2)粽管巢蛛雄蛛插入器游离于杯叶的顶端。(3)粽管巢蛛两交配孔近长方形,且彼此分离。(4)粽管巢蛛雌蛛两受精管在外雌器中部彼此靠近。  相似文献   

17.
百宜黑鸡蛋壳质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对4世代纯繁的百宜黑鸡2 d内生产的101枚蛋进行蛋的钝端、中间和锐端蛋壳厚度,蛋壳占蛋重的比率,蛋壳颜色等5项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多数百宜黑鸡蛋锐端蛋壳厚度比钝端和中间厚;平均蛋壳厚度0.324 mm,蛋壳重占总蛋重的比例平均为11.44%;浅褐色蛋壳颜色占78.22%.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激光切割拼花实木复合地板的优化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树种、焦距、切割速度、光强和切割角度为因素设计试验方案,以缝宽、缝深、烧蚀程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体视显微镜检测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激光切割对缝宽影响的因素主次为焦距>切割角度>切割速度>树种>光强,最优工艺是A4B4C5D1E1,焦距对缝宽影响显著;对烧蚀程度影响的因素主次为焦距>切割速度>切割角度>树种>光强,最优工艺是A1B1C2D5E4,焦距对烧蚀程度影响显著;对缝深影响的因素主次为切割速度>树种>焦距>光强>切割角度,最优工艺是A5B4C1D5E5,由于各种因素有交互作用,造成没有对缝深影响显著的因素。柞木表板激光切割参数为焦距6.0mm、切割速度30mm/s、光强75~80cd,水曲柳表板的激光切割参数为焦距6.0~7.5mm、切割速度30~40mm/s、光强40~60cd。采用合理的切割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切割质量,减少甚至无需遮盖烧蚀程度、处理拼装离缝等后续的加工工艺,即满足地板拼花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这些性状分别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lt;0.01);在6个数量性状(壳长、壳宽、壳厚、壳质量、软体部质量、足质量)中软体部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体尺性状(壳长、壳宽、壳厚)中壳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在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中,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去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性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个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q=-10.343+0.255SL+0.696SW+0.951MW;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b=-69.930+1.427SL+0.728SH;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MB=4.430+0.798BW-0.174Sw。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的遗传相似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Myzus persicae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桃蚜种群遗传分化和迁飞的分子证据。【方法】利用7对SSR引物对13个桃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5.56%。13个桃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1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9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3.33%。临洮、临夏、岷县、兰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天水、酒泉、漳县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桃蚜分为河西和河东两大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类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76%,种群间变异占17.21%,种群内占81.03%。Mentel检测表明,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海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桃蚜种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容易发生遗传漂变;陕北、陇东、陇南是陇中桃蚜虫源地,应加强对上述地区桃蚜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