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胚胎移植研究进展情况 (一)非手术移植胚胎移植这项繁殖技术,由研究领域进入生产应用领域中,必须要以非手术法来取代现行大多采用的手术法来收集胚胎和移植胚胎。因为手术法操作的致命弱点是:①优秀的供体母畜经过手术法易造成生殖器官粘  相似文献   

2.
胚胎移植的研究已作为家畜繁殖控制新技术,同时又是一种高级生物技术的实验手段,在全世界畜牧科学技术领域中受到重视.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有以下几方而.一、提高非手术收集和移植胚胎的成功率胚胎移植这项繁殖技术,由研究领域进入生产应用领域中,必须要以非手术法取代手术法收集胚胎和移植胚胎.因为手术法操作的致命弱点是:优秀的供体母畜经过手术  相似文献   

3.
胚胎移植技术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优秀母畜繁殖潜力的技术。本文概述了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超数排卵、胚胎收集、胚胎移植、胚胎冷冻保存、体外胚胎培养、胚胎分割、胚胎活检和性别鉴定以及胚胎克隆。  相似文献   

4.
牛胚胎移植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系列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外已从鲜胚移植发展到超低温冷冻保存胚胎、胚胎分割和试管牛犊等细胞工程技术,并将广泛应用于生产。我所从1979年起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目前已完成鲜胚移植、超低温冷冻保存胚胎和胚胎分割技术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胚胎移植技术通过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人工技术在良种母牛(供体牛)体内生产多枚胚胎,并将早期的胚胎从供体牛取出来移植到另一头母牛(受体牛)胚胎移植技术是加快牛群改良和纯种快速繁育一种重要手段。胚胎质量和数量是影响胚胎移植技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好牛胚胎移植各环节工作,提高移植受胎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畜胚胎移植是继人工授精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家畜繁殖领域的高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家畜引种、扩大种群、保存遗传资源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受许多条件限制,我国牛胚胎移植至今尚未大步迈向商业化应用阶段.分析原因有很多,其中除胚胎生产的成本较高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胚胎移植受胎率较低.长时间以来,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始终在40%~50%上下徘徊,平均至少使用两枚胚胎才能怀1头牛犊,造价较高,这是胚胎移植不能象人工授精一样很快被基层养牛户接受并被大面积推广应用于养牛业生产的根本原因.如何提高胚胎移植受胎率,这是胚移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这里,就牛胚胎生产至移植各环节工作作以阐述,以期对提高移植受胎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胚胎移植是利用超数排卵等相关技术,将早期胚胎移植到生理状况相同的母畜子宫内,从而获得新个体的技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加快羊繁育进程、提高山羊群体质量等优势,经过近半世纪的实践探索,胚胎移植在羊上的应用日臻完善成熟。本文从羊胚胎移植所涉及的超数排卵技术、同期发情处理以及胚胎收集、检测、鉴定与移植等技术进行概述,以期为羊移植的规范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加快羊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1在动物繁殖育种中应用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胚胎冷冻技术进一步克服了胚胎移植中母畜周期的时间限制,解决了远距离的运输问题。  相似文献   

9.
性控体外受精胚胎技术是指利用奶牛胚胎生物工程在现代奶牛生殖生理和遗传繁育理论的基础上,以精子细胞、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遗传操作技术,主要包括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性别鉴定和控制、体外受精、胚胎核移植和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等多种技术,除胚胎核移植和胚胎干细胎系的建立二项技术还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之外,其他均已达到奶牛生产的实际应用阶段。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在国内外已达到大规模应用及商业化阶段,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可使每头良种奶牛的繁育速度比自然繁殖提高7~10倍左右。近两年,我国每年移植国…  相似文献   

10.
胚胎移植也称卵移植,因为移植物是胚胎而不是卵子,所以胚胎移植一词较为确切。胚胎移植的简单含义就是将一头母畜(给体)的早期发育的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母畜(受体)体内,使之继续发育。近十多年来,胚胎移植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畜牧工作者和生物学者所注意。本文是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胚胎移植(特别是家畜的胚胎移植)诸方面的问题,整理写  相似文献   

11.
冷冻胚胎移植效果不仅能检验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可靠性,且直接影响牛胚移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商业利益。与传统的胚胎冷冻一解冻处理技术相比较,牛冷冻胚胎解冻后立即移植给受体牛更适于现场操作,简化了移植前胚胎的分步脱甘油处理,具有省时、不需专门仪器设备等优越性。如果直接移植效果接近或超过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情期受胎率平均55%),则对提高冷冻胚胎的利用率,增进国际问的引种,以及形成胚胎产业化、推动胚胎移植技术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牛胚胎移植技术发展概况及其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胚胎移植技术概述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 ,就是将 1头母畜 (供体 )的受精卵移植到另一头母畜 (受体 )的子宫内 ,使之正常发育。胚胎移植的意义 :( 1)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繁殖潜力。一般情况下 ,1头优良成年母牛一年只能繁殖 1头犊牛 ,应用胚胎移植技术 ,一年可得到几头至几十头优良母牛的后代 ,大大加速了良种牛群的建立和扩大。 ( 2 )诱发肉牛产双胎。对发情的母牛配种后再移植一个胚胎到排卵对侧子宫角内 ,这样配种后未受孕的母牛可能因接受移植的胚胎而妊娠 ,而配种后受孕母牛则由于增加了一个移植的胚胎而怀双胎。另外 ,也可对未配种…  相似文献   

13.
胚胎移植(ET)是继人工授精技术之后家畜繁殖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胚胎移植是指将供体早期胚胎从其体内取出或体外生产的胚胎,移植到另一头同种且与胚胎发育阶段相符的受体子宫内,使之继续妊娠发育为新个体的过程。基本程序包括:供体和受体的选择、超数排卵处理、供体母畜的配种、胚胎的收集、胚胎的检查、胚胎的保存与培养、胚胎的移植、供体和受体的术后观察及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牛胚胎质量的鉴定和移植效果的分析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局牛胚胎移植课题组(151400)李国江,徐万库,杨维国,魏梅松牛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除取决于技术熟练程度和受体牛的内在因素外,鉴别选用优良的胚胎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特别在微观下,鉴别鲜胚或冻胚的质...  相似文献   

15.
胚胎移植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家畜繁殖技术。牛胚胎移植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中探讨最活跃的课题之一。胚胎移植俗称“借腹怀胎”,其含义是将某母畜的胚胎(孕卵、受精卵)移送到生理状态相似的同种另头母畜子宫内,使之附植、发育。因为超数排卵的措施可以由1头优良母畜1次得到多个孕卵(且不谈胚胎分割),通过孕卵移植,使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家畜胚胎工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胚胎工程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从雌雄生殖细胞至囊胚期各发育阶段胚胎的体外操作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周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培养、胚胎保存、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体外受精、性别控制、基因移植、胚胎干细胞(ES细胞)、  相似文献   

17.
牛胚胎移植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畜胚胎移植是家畜胚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生物技术。我国目前在牛的超数排卵、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分割、性别鉴定等技术已与国外基本同步。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头供体牛获可用胚5.6枚,鲜胚移植受胎率为55%~70%,冻胚移植受胎率为45%~60%.每年移植受体牛在5000头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评价双胚胎移植方法和单胚胎移植方法对蒙古绒山羊妊娠率及产羔率的影响,为优质种羊的快速扩繁提供技术支持。选取5只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处理,供体母羊发情后进行人工授精,收集胚胎;利用收集的可用胚胎对选取的39只受体母羊进行胚胎移植,其中10只受体母羊做双胚移植,29只受体母羊做单胚移植;比较双胚移植和单胚移植受体母羊的妊娠率及产羔率。结果表明:供体母羊经CIDR处理,发情率达100%,超数排卵、人工授精后共收集胚胎64枚,其中可用胚胎49枚,可用胚胎率为76.56%;双胚移植受体母羊的妊娠率为90.00%(9/10),产羔率为180.00%(18/10),单胚移植受体母羊的妊娠率为68.97%(20/29),产羔率为62.07%(18/29)。双胚移植方法比单胚移植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妊娠率及产羔率,表明双胚移植方法适用性良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胚胎移植受体牛的选择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移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繁殖技术,是继人工授精之后,繁殖领域内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牛胚胎移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优质母牛(供体)产生和排出大大超出正常数量的卵子,利用优质公牛的精液与之结合形成早期胚胎,然后将形成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其它相同生理状态的母牛(受体)体内,使其继续妊娠发育至分娩的过程,俗称“借腹怀胎”。牛胚胎移植能够充分挖掘优质母牛的生产潜能,极大地提高优良母牛的利用率,对快速建立优质种牛群,迅速扩大优质基因的覆盖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牛胚胎移植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应用的技术手…  相似文献   

20.
<正>2牛胚胎移植技术的操作流程及其相关原理牛胚胎移植技术主要包括:供体牛的选择、供体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的收集、胚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