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驹龙园,一个曾在中央电视台亮相的名字。谁都知道,它是湖北省名茶品牌,蕲春驹龙园茶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它嵌入了公司董事长田飞龙的名字,寓意“少年牡马,驾青龙而腾飞,圆种茶人致富之梦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龙和马总是被演绎为不屈不挠、锐意进取、发展创造、奋发有为等英雄形象,曾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不断奋斗。而今天的“驹龙园”,又一次以巨大的成功诠释了这种龙马精神的胜利。是巧合?是偶然?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奖名茶──仁园牌·五峰毛尖薛开朗,覃士才荣获“’97中国国际茶会”金奖的“仁园牌·五峰毛尖”名茶,由湖北省五烽土家族自治县仁园寺茶厂生产。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园寺茶厂是全县二十家名优茶生产重点厂家之一,为镇办企业。厂址位于渔洋关镇西部的汉马池,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立足文成山区实际,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名优早茶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早茶良种茶园1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3800亩,建立良种茶苗苗圃120亩;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3个,面积3000多亩,其中文成日省名茶公司的70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于2002年11月通过国家级有机茶认证。开发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名茶——文成刘基贡茶和文成半天香,并荣获第四届韩国国际名茶评比和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国际名茶金奖等10余项国际、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农业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名茶志》,由安徽农业大学王镇恒、中国农业博物馆王广智任主编,自1995年开始运作,历时五年,已于2000年初杀青交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审、出版。 《中国名茶志》分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前置部份分为图、序、凡例、目录,中国名茶综述;主体部分按产茶省设卷,计有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包括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台湾,共19卷,主体部分以(名茶)区域卷结尾。志书分别由大陆和台湾各产茶省(市、区)、县二百多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5.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国首批100家无公害(种植业)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基地县。1995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我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做足做大做好“茶章”,将安溪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是加快我县农村小康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创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提高扁形名茶品质的工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扁形名茶的适制性,不同鲜叶摊放程度和不同加工工艺对扁形名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化机制。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蜀永3号,南江大叶茶等5个茶树品种为扁形名茶的适制品种。其中,福鼎大白茶和蜀永3号为“翠绿披毫”型扁形名茶的最适制品种。  相似文献   

7.
明代冯可宾与熊明遇论罗岕茶及其它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施由民罗茶是明代的名茶之一。中国茶叶发展至明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茶,如明人沈石田《书茶别论后》中所述:"昔人咏梅花云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此惟岁茶是当之。若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龙...  相似文献   

8.
不同加工技术对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名茶鲜叶不同摊放程度,不同形状和加工工艺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鲜叶摊放至含水量705左右时,其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下降;以茶树大中叶种为原料加工的扁形或毛峰形名茶,其氨基酸含量较高,而加工的卷曲形或针形名茶则含量相对较低;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加工的名茶大多数基酸含量较高,其次是炒青工艺。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以来,霞浦县葛洪山上的涵江茶场开发创制了一系列名优茶。1991年,葛洪开目绿茶获省优名茶称号,并获部优金奖;1992年,涵江大毫、尖峰银毫获省优名茶称号,尖峰银毫还获部优银奖;1995年,葛洪富锌茶获省优名茶称号,并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葛洪山名优绿茶系列,具有“三绿”特色,条秀色绿、显毫、香高、汤色碧绿、滋味醇厚、叶底嫩绿,具有抗癌、抗衰老及明目保健功能。形成葛洪名茶优异品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0.
评茶用水对名茶感官评价和成份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采用5种敢自不同水源的水.冲泡两种名茶,通过对水质的分析和名茶主要成份没出率的测定.探讨了不同评茶用水及名茶种类对冲泡后茶汤的滋味、香气的感官评价,以及成分浸出率的影响,本文为研究名茶冲泡方法和审评技术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名茶的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制作工艺上的精湛技术,孕育出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名茶。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的石门县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名茶产区,现代又是"中国名茶之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石门名茶生产及其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相对优越,且石门茶农茶经营者逆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很强。石门名茶生产及其茶文化还具有分布相对合理、当代提质创优工程成就卓著、茶文化活动兴旺发达等特点。但为获得其可持续发展还必须采取借促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全面提升茶产业水平,积极发展茶产业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特色品牌茶及其茶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安溪县是全国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199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目前,全县拥有茶园2.34万hm^2,年产茶叶3.5万吨,年创产值35亿元,乌龙茶产量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2,成为全国有名的产茶大县。加入WTO后,国际上对茶叶农残的要求日趋严格,只有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才能使安溪茶叶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61-62
从形成中国名茶特殊品质的因素着手,探讨名茶形成的各种条件和特性,以指导名优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加工方法对名优绿茶香气成分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在。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茶叶香气香型相似充的计算表明,揉捻改变了茶叶的香型,揉捻型与未揉捻型名茶香型不机,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型中名茶之间香型差异较大,这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结合有关研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与茶     
郭沫若先生生前喜爱饮茶、品茶。博学多才的郭老先生,对中国名茶的品质特征:色、香、味、形都十分熟悉,讲起名茶的历史典故来简直是如数家珍,娓娓动听。据说,当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招待外宾时用的洞庭“碧螺春”茶,就是由郭老先生“引见介荐”的。郭老先生早就以为中国的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酒、茶与中国的诗人关系尤为密切”,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他对祖国传统历史名茶的恢复和生产十分关心。  相似文献   

17.
李琼华 《农业考古》2005,(2):191-194
冯绍裘是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一生潜心茶叶研究和生产,足迹遍布中国广大茶区,成功地创制了中国三大名茶——宁红、祁红、滇红,其中,历经艰难困苦,浸透全部心血创制的滇红名茶,在中外茶史上具有典范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8.
江益义 《新农村》2003,(11):2-2
开化县名茶协会成立于1997年。五年来,开化龙顶名茶的产量和产值的年均增长幅度分别达到62.9%和75.7%,总计生产名茶2444.92吨,实现销售总额3.07亿元,分别是1997年之前40年累计产量、产值的2倍和1.8倍。龙顶名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以下“六个效应”。  相似文献   

19.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20.
径山茶是传统的历史名茶和文化名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随着径山茶文化的开发和行业化管理,现今的径山茶业已初具规模,全区4.66万亩茶园,2001年产值已达1.8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