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投苗1个月内)基本上不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直到注满水,同时施放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色,使池水保持浅褐色或黄绿色、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中期采取逐步添补水或少许换水的方法;后期(投苗2个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和水色变化适当换水,减少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如水色过浓  相似文献   

2.
1水质控制 高温季节,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的水质调节,是获得高产稳产的措施。水质调节主要是提高水中溶氧量,减少耗氧量和氨氮含量,提高池水透明度。受冷空气的影响,池塘水温逐渐下降,养殖鱼类进入休眠状态,摄食量明显减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由于自入秋以来,降雨量少,养殖鱼池内注入新水的量小,同时由于池塘内大量投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和鱼饲料,连同鱼类粪便进入水体。  相似文献   

3.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  相似文献   

4.
1 及时换水 暴雨过后,养殖鱼、虾、蟹和贝类的池塘应及时换水,通过几次换水逐渐将塘水pH值和盐度调节到鱼、虾、蟹和贝类正常的生理需要范围内。换水不能操之过急,第1次换水以排去表层水为好,不可1次将池水排出滩面(尤其是晴热的白天)。对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暴雨后不要一下子大量排去淡水、加进海水。应使池水逐渐咸化。关键是消毒海水,每天排去20~30cm塘水,再加满海水,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5.
(一)调好水质水质好坏对虾蟹品质影响很大,好的水质是提高虾蟹品质的基础,养殖池塘每隔1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一次。池塘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且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投饲,水质大多老化,因而在捕捞前1~2个月应彻底调节水质一次,主要是彻底换水,具体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一般30%即可,换水后注意保持池水水质,保持适当透明度。一般虾池透明度保持30~35厘米,蟹池3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6.
五、养殖育肥的日常管理及起捕技术 1.水质管理。保持池水清洁和酸碱度适中,是加快黄鳝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一要保持适当水位,水浅易导致水质恶化,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二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3~5天换水1次,盛夏时节最好1~2天换水1次。新换的水特别是井水,要提前1天抽到蓄水池,使水温调节至与池水相近,温差不能超  相似文献   

7.
目前甲鱼(鳖)养殖多采用的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池塘载鱼量大,水质环境差,发病率较高,养殖效益低。解决水质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频繁的换水。但过多换水带来了诸多弊端,水环境的频繁变化使甲鱼多处于反复适应状况中,对摄食生长极为不利。作为最理想的甲鱼养殖模式应是生态养殖,养殖环境应是洁净的水体,适宜的泥沙底质和水温。  相似文献   

8.
随着雨季的到来,天气变化多样、暴雨不断,常常引起养殖水体pH值不稳定,池中的藻类突然死亡导致水体"转水"、缺氧,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蜕壳、红体、游塘,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给当前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1保持水质稳定,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进入雨季后,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下雨前不宜补水或换水,否则进水后南美白对虾易脱壳,加之下雨时水质变化或不良,很容易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蟹,如何才能获得高产高效?山东省济宁市数十位养蟹大户的答案是:强化夏季河蟹生长发育旺季的管理,对河蟹严抓“四环”。第一环:强化水质管理在炎炎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嫩,溶氧高,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具体方法: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养殖辽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0米以上,以免灼伤蟹体。二是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最好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态。换水时应保持水位稳定,遇到恶劣天气,水质变化时,要加大换水量,尽量加满池水。换水前要捞去池中的残…  相似文献   

10.
(一)水质类型与形成条件 1.瘦水水质.在生产中,瘦水水质往往会被养殖经验不足的人误认为清水、好水而被忽视.此水体水色清淡,呈浅绿色或淡黄色,透明度常大于30厘米,水体清瘦,浮游植物稀少,水色日周期性变化不明显.一般在新开挖的、底质保水性能差或滨海低洼盐碱土质的池塘,较易形成瘦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
1.合理换水.温室鳖池一般放养10天后就可见表层沙子变黑,尔后变黑层逐渐向沙子深层延伸,这说明水质已经恶化,需及时将池水中的有害物排除,并及时补充新水.一般要求早期10天换1次水,1个月后每周换水1次,再往后每星期换水2~3次,或水质变黑时及时换水.在换水量上,以每次换去池水的1/2为宜;水质太差时,可将池水全部换去.注入水的温度应保持在30~30.5℃,过高过低均会影响鳖的摄食生长.  相似文献   

12.
养殖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的关键。适时监测养殖水体、明辨水质优劣,及时调控水质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水质好坏的判断有水色观察法、水质监测设备监测法等。在了解水质情况的基础上,水质调控更有针对性。水质调控的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该文概述了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具体判断方法、水质的具体调控方法,以期为养殖户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鱼进入生长发育后期,注意以下几点: 1 调节水质,防止水质老化 为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鱼类生长,应换去池水的1/3~1/2,大换水后,平时每7-10天换去深20~30cm的水。  相似文献   

14.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7-38
盛夏高湿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氢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性,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  相似文献   

15.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9-39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预防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6.
水体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是水产养殖的第一生产要素,在水产生产诸多要素中,水体环境是当前养殖者较难实施有效控制的,它是养殖风险最大的来源,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体中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使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得以维持平衡。在水产养殖中定期投放人工筛选的优良微生物,可保证微生物降解功能的稳定和高效,获得良好而稳定的水质。微生物净水制剂在水产业已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水质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水产高产模式成功的主要保障措施。要控制好水质,从当前来看,就要积极发展使用微生物水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1水质"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1.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锦云  夏村 《江西饲料》2001,(3):38-38
俗话说:“过了三伏关,黄鳝变金砖”,这不但说明了度夏后黄鳝的珍贵,更道出了黄鳝 安全度夏的难度。夏季黄鳝养殖必须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环节:1 要搞好防暑降温黄鳝的适温上限为28℃,夏天阳光曝晒易使池水迅速升温,使黄鳝中暑 。可在池子四周种植南瓜、丝瓜、扁豆、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阴,也可在鳝池 水 面投放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遮阴(但面积不能超过池子三分之一)。 还可 采取换水调温,即在盛夏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并采取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 水温度 ,这样既可保证黄鳝出水呼吸、摄食,又不致被…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从以下两方面来判定: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中水体污染的营养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振  陈玉林 《广东饲料》2004,13(2):41-43
随着水产养殖的工厂化,水体自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控制污染,提高水质的质量,成为水产养殖者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本文,笔者针对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自污染的营养调控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