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宫庆 《养殖技术顾问》2011,(12):174-174
1基本特性 属寄螨目、蜱总科。蜱分为3个科,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蜱约800余种,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分布于非洲南部)。我国记录的硬蜱科蜱约100种,软蜱科蜱10种。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是硬蜱,  相似文献   

2.
蜱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又称为扁虱、草爬子、马鹿虱。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蜱和蜱媒病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便于建立牛、羊等草食家畜疫病的科学防控模式。[方法]通过布旗法、家畜体表捕捉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武威市所辖的4个县(区)进行了蜱传播疫病及其传播媒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全市41个乡镇均发现有蜱的存在,主要以硬蜱属为主,但也发现有软蜱属;全市各县区均发现有梨形虫的感染。[结论]蜱在武威市分布广泛,该地区的蜱媒病感染情况也比较严重;软蜱属的发现增大了外来动物疫病的感染风险;威武地区需加强对蜱及蜱媒病危害和防控的认识,采取以灭蜱和杀灭病畜体内病原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虫媒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分硬蜱和软蜱,都是体表寄生虫。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常称为硬蜱;硬蜱俗称“草爬子”、“草圪鳖”。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寄生于羊体表的主要为硬蜱,易于诊断。同时蜱还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1症状蜱寄生于羊体短毛的部位,如嘴、眼皮、耳朵、肢体内侧,刺咬皮肤时使羊剧痒、不安,引起体表发炎,并局部组织水肿、出血、皮肤增厚。当大量虫体长期寄生时,由于吸血量大,可造成贫血,引起家畜体质衰弱、发育不良,也可引起奶山羊产乳量下降等。若被带毒的…  相似文献   

5.
羊蜱病是指由寄生在羊体表的一类吸血节肢动物蜱所引起的疾病。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分硬蜱和软蜱,都是体表寄生虫。绵羊和山羊的硬蜱病俗称草圪鳖、草爬子和壁虱,除直接侵袭羊群外,还常常成为多种传染病和焦虫病的传播者,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蜱及蜱媒疾病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蜱的基本特性1.1种属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其属寄螨目、蜱总科。蜱分为三个科: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蜱约800余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诊拉合尔钝缘蜱种属及其感染绵羊的情况,在新疆鄯善县各乡镇(包括四镇、五乡)采集的软蜱(n=67277),借助扫描电镜进行了超微鉴定,结合病原学方法调查了感染当地绵羊的状况。结果经形态超微鉴定该软蜱为拉合尔钝缘蜱;在调查的各乡镇绵羊(n=2 408)中感染拉合尔钝缘蜱的有1 734只,感染率为72.07%,其蜱指数为25~64个(平均蜱指数约28个)。该文首次对鄯善县绵羊感染的软蜱类进行超微鉴定,可为当地养殖羊业的健康发展及有关软蜱传播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8.
软蜱为绵羊体表的一种吸血寄生虫 ,常栖于羊舍缝隙、巢穴等处。危害很大。本场自 1996年 12月开始对其进行防治探索 ,取得较大成功。1 流行情况 全场各绵羊群 ,一般新建羊舍 3年内不会出现软蜱 ,而 3年以上的羊舍在 1996年以前出现率几乎10 0 % ,由软蜱直接致羊死亡或继发其它病死亡的 ,成年羊死亡率 1~ 3% ,羔羊死亡率 2~ 5 %。观察发现 ,软蜱一般最早于 12月下旬发生于羔羊身上 ,形如针尖大的小黑点 ,到 4、5月份长至最大 ,盈血后膨胀 ,雌虫可达长约 1.6 cm,宽约 1.0 cm。自 1996年推广实行塑料暖棚羊舍后 ,一年中最早发现时间提前 6…  相似文献   

9.
蜱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蜱螨目,蜱亚目,蜱总科,分为三个科,即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其中最常见且对人和家畜危害性最大的是硬蜱科。硬蜱类的蜱是家畜体表的一种重要的外寄生虫。硬蜱科包括12个属,各属的硬蜱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表,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虫类,个别寄生在两栖类。  相似文献   

10.
外寄生虫波斯锐缘蜱和拉合尔钝缘蜱在甘肃省民勤县的首次发现,不仅加大了该地区蜱虫防制的难度,还增大了外来疫病的传入风险。本文对在民勤县首次发现的两种软蜱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对其流行和防控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提高该地区养殖业对蜱及蜱媒病危害和防控的认识,为蜱的整体防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疆鄯善县春季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2021年3—5月在鄯善县的5个村庄采集羊体表蜱虫及盐碱地区域环境中的蜱虫,利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统计羊只携带蜱虫情况及其种类。结果显示:共在150只羊体表和环境中分别采集到1392只和1007只蜱虫;采集到蜱虫归于2科3属5种,分别为硬蜱科的亚洲璃眼蜱、小亚璃眼蜱、血红扇头蜱和图兰扇头蜱以及软蜱科的拉合尔钝缘蜱,其中亚洲璃眼蜱数量最多,占48.99%,在5个村均有分布;3—5月羊带蜱率逐渐上升,分别为14.67%、35.33%、68.67%,携带的种类由拉合尔钝缘蜱1种逐渐增加到5种。结果表明,新疆鄯善县春季流行的优势蜱种为亚洲璃眼蜱,而随气温升高,蜱虫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春季应加强蜱虫的消杀工作。本调查为鄯善县春季蜱虫传播疫病的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羊蜱虫病是指寄生在羊体表的一类吸血节肢动物蜱所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国已知蜱类117种,分属硬蜱科和软蜱科,临床上报道人兽感染的蜱虫疾病多为硬蜱感染。羊被蜱侵袭,多发生于放牧采食过程中,寄生部位主要在被毛短少部位,发病率很高,尤以羔羊和青年羊易患,一般在70%以上,个别地方达100%。  相似文献   

13.
蜱类是人和家畜体表的一种吸血性外寄生虫。蜱吸食畜禽血液和向血液中分泌毒素,使家畜贫血、消瘦、生长速度减慢、繁殖率下降,蜱还能传播人和畜禽的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和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探讨如何进行灭蜱,控制蜱及防止蜱传播疾病,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通常灭蜱的方法有化学灭蜱法、生物灭蜱法和环境灭蜱法等,这些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限制,为寻求一种较好的、低残留、适于灭蜱实际应用的生物灭蜱方法,应用鸡进行了灭蜱试验,并取得了较好地试验效果,是对蜱进行生物学防治的有益探索,在应用鸡灭蜱的同时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灭蜱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节省了鸡的饲料,提高了鸡产品风味。从寄生虫防控的发展方向上,应用鸡进行灭蜱是一种很有推广前景的生物灭蜱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攀枝花市农村地区蜱类的群落结构、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为蜱类及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分别在攀枝花市米易县、仁和区、盐边县农村设立监测点,于2016—2021年每年的5、7、9月采用宿主体检蜱法调查寄生蜱。共采集硬蜱451只,隶属于硬蜱科的血蜱属、扇头蜱属和硬蜱属,猛突血蜱为本地优势种,在攀枝花农村地区有较大数量的分布。攀枝花市山羊寄生蜱种类较为简单,但染蜱率较高,在7月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5.
犬蜱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蜱病通常是指寄生在家畜或家禽体表或体内的一类节肢动物所引起的疾病。蜱一般分硬蜱和软蜱两种,临床上一般造成厌食、体重减轻、代谢障碍及"蜱瘫痪"等危害。而且由于蜱传播的疾病较多,它是  相似文献   

16.
蜱除了可以通过刺激性叮咬导致宿主失血、皮肤损伤和生长减慢外,还是人类和动物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可以传播广泛的细菌、原生动物、立克次体和病毒等病原体.蜱传病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尽管近年来我国对于蜱及蜱传病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于蜱及蜱传病的分布特点缺乏系统的总结.论文对青海省蜱及蜱传病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  相似文献   

17.
对小哨、曼中田、六六呼和南京里4个牧场的牛蜱类进行调查,发现有微小牛蜱(B.microplus)、镰形扇头蜱(R.haemaphysalaides)和二棘血蜱(H.bispinsa)3种硬蜱。其中微小牛蜱为优势种,感染数量和对牛的为害程度远高于其他2个种。全放牧条件下午蜱感染情况调查发现:小哨的年蜱高发期为6-9月,曼中田为2-5月。不同品种的牛,其抗蜱性能差别较大。莫累灰及其血缘含量高的牛抗蜱能力相对较差,即使在寒冷及其它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也能让较多的蜱完成其生活史。选择不同杂文组合肉牛做人工感染试验,每组3头,每头接种500只幼蜱。结果奖累灰半身上成活的蜱最多。平均达94只/头,并且蜱能较快饱血,迅速、大量地污染草场。云南黄牛、婆罗门及其血缘含量高的牛抗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全境不同地点、不同植被中蜱的种类和分布,为该地区有效防控蜱及蜱传病原体提供科学依据。本调查采用拖旗法和人工采集法于2021—2023年蜱活跃期由东向西依次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龙山镇、牙克石市和大杨树镇,兴安盟阿尔山市,赤峰市天山镇,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鄂尔多斯市成川镇,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和磴口县共12个地区进行采样,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蜱种鉴定,并分析蜱分布的空间和生态环境特点。结果显示,共采集1 719只游离蜱和3 310只寄生蜱,经鉴定后隶属2科5属5种,分别是2 933只(58.32%)硬蜱科的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1 719只(34.18%)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128只(2.55%)边缘璃眼蜱(Hyalomma marginatum)和229只(4.55%)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以及20只(0.40%)软蜱科的波斯锐缘蜱(Argas persicu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蜱的18S rRNA、16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系统地观察研究了新疆优势蜱种--地蜱和草原革蜱各变态期的吸血前后形态变化及共孵化、蜕化等,得到了有关参数,据试验认为各变态期血蜱体重,雌蜱可达吸血前的152~170倍,幼蜱为11~12倍若蜱为43~86倍,革蜱在一个生活周期可吸食798mg宿主动物的血液(不包括蜱体内消化,吸收的血量),共繁殖成活率为77%~100%。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中越边境地区蜱的种类分布及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携带情况,采用布旗法捕捉游离蜱,直接法采集动物体表的寄生蜱,进行分类鉴定,同时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ASFV核酸。结果显示:共捕获222只蜱,经鉴定属于2科5属8种,包括7种硬蜱、1种软蜱(蝙蝠锐缘蜱);优势种为微小牛蜱和粒形硬蜱,没有捕捉到与传播ASFV相关的钝缘蜱;所有捕获的蜱未检测出ASFV核酸。结果表明,广西中越边境地区以硬蜱分布为主,蜱携带传播ASFV的风险较低,但鉴于该地区的疫情形势、家猪养殖模式以及野猪分布,蜱在ASFV传播和储存方面仍存在潜在风险。今后,需要进一步扩大蜱捕捉区域,深入开展蜱种类分布调查及其ASFV携带情况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