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粉蝶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菜粉蝶的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发育型 ,短日照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 ,但高温可抑制其光周期反应 ;食料对诱导滞育的作用不大。在 1 7℃下 ,南昌地区菜粉蝶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 1 1h 44min。  相似文献   

2.
交配对稻纵卷叶螟飞行能力及再迁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日龄起飞情况下,稻纵卷叶螟可有4~5次再迁飞,交配后每一次再迁飞的个体比例略低于未交配的稻纵卷叶螟。但交配过后的稻纵卷叶螟再迁飞能力依然很强,到第2次再迁飞时,仍有40%~50%可以进行再迁飞,并且在再迁飞过程中雌蛾卵巢发育、交配与再迁飞是同步进行的。4、5日龄稻纵卷叶螟交配后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次数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但交配可加快雌蛾卵巢发育。取食不同食料的3日龄雌蛾交配后其再迁飞能力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稻纵卷叶螟虽第1次起飞是在其幼嫩后期,但在以后的多次再迁飞过程中并不存在卵子发生与飞行共轭。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起飞的行为和日周期节律己于1978年作了观察。在春、夏季节,成虫通常于日出前或日落后出现起飞高峰,呈“晨、暮双峰起飞”型,晚秋由于温度下降。成虫一般于暖和的下午起飞,呈“日间单峰起飞”型。室外调查和室內试验表明,褐飞虱长翅雌虫于卵巢发育至Ⅰ级末、Ⅱ级初时迁移活动最盛。此时,雌虫翅的负荷小,含水量低,脂肪体发达,有利于起飞迁移。在施用保幼激素 ZR—619后,由于促进卵巢发育,增加翅的负荷等原因,其飞行活动明显下降。食料条件是影响褐飞虱迁移的重要因素。在黄熟水稻上取食的雌虫,其起飞迁移百分率比取食孕穗水稻的为高。由此表明,迁移的长翅型成虫在适宜的食料条件下可直接进入繁殖阶段。种群密度、温度对起飞前期有明显的影响,而光照周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 在研究小地老虎第一代成虫迁飞问题时发现,同一地区不同诱蛾工具所获得的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不一.黑光灯下诱集的雌蛾卵巢级别较低,1-2级的占76.9-82.1%,3级以上的仅占17.9-23.1%;糖酷液诱集的雌蛾卵巢级别较高,3级以上的占60%.就迁飞性昆虫特点而言.在迁出地全代雌蛾卵巢始终应以1级为主.而迁入地则很少见到卵巢2级以下的蛾雌.从灯下雌蛾卵巢发育情况看.郑州地区第一代成虫应是大部份迁出,而从糖液诱集的雌蛾卵巢发育情况看则应是大部份留在本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  相似文献   

5.
水稻迁飞性害虫卵巢解剖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福建省植保植检站制定了"水稻迁飞性害虫卵巢解剖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实施方案,开展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卵巢系统解剖,结合气象、农事活动及田间灯下的调查资料,对福建省水稻迁飞性害虫的虫源迁入或迁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卵巢解剖分解法分析虫源性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培养温度为20℃、光周期10L:14D和14L:10D条件下,分别饲喂白杨毛蚜和菜缢管蚜,观察异色瓢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食物因素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都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光周期因素的影响较大。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在长光照(14L:10D)下比在短光照(10L:14D)下显著延长,饲喂白杨毛蚜延长雌虫1.0d、雄虫1.5d,饲喂菜缢管蚜延长雌虫3.6d、雄虫3.1d。在短光照下,食物对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在长光照下,异色瓢虫的发育受食物变化影响显著,取食白杨毛蚜的异色瓢虫比取食菜缢管蚜的发育快。根据异色瓢虫的羽化率、雌雄比、产卵前期和羽化后20d的单雌产卵量的变化,表明其羽化后发育主要受光周期影响,受食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丝瓜、黄瓜、南瓜、苦瓜、蜜橘和人工饲料为食料,在室内28℃恒温条件下,研究了6种食料对南亚实蝇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体重、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食料对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每雌产卵量影响显著,对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6种食料中,黄瓜为南亚实蝇最适食料,丝瓜、南瓜次之,人工饲料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8.
捕食异色瓢虫蛹对蠋蝽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程度取食异色瓢虫蛹对广谱捕食性蠋蝽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方法]食谱因素设置11个处理,分为2个大组:第1组为单一食谱2个处理,分别为全历期饲喂异色瓢虫蛹和黏虫幼虫(对照);第2组为异色瓢虫蛹与黏虫幼虫混合食谱,设3个虫龄(态)(3、5龄若虫和1日龄成虫)与3个饲喂期(按每天1头的量分别饲喂1、2、3 d)组合共9个处理。观测蠋蝽的存活、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采用预设比对方法分析相关食谱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食谱处理影响蠋蝽从初龄若虫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5龄若虫期取食2和3 d混合食谱处理下的蠋蝽存活率分别比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分别提高25%和46%,其余食谱处理间的存活率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不产卵;取食混合食谱的蠋蝽产卵量大于仅取食黏虫幼虫的蠋蝽;在取食混合食谱的情况下,3龄期取食处理下的产卵量分别比5龄期和成虫期取食处理下的多,后2个虫龄(态)处理间没有差异;同一虫龄(态)处理下的蠋蝽在不同饲喂期处理间的产卵量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寿命(14.17 d)显著短于其他食谱处理的成虫;取食混合食谱的不同虫龄(态)处理间、同一虫龄(态)的不同饲喂期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只取食异色瓢虫蛹不利于蠋蝽发育和生殖,但以黏虫幼虫为主添加少量瓢虫蛹的混合食谱可促进蠋蝽发育和生殖,而且发育早期取食该食谱的促进作用大于晚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进一步研究斜纹夜蛾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奠定基础,研究了斜纹夜蛾幼虫取食木薯叶、芦笋叶和人工饲料3种食料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蛹重、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均以取食芦笋的表现最好,其次是取食木薯叶的,取食人工饲料的最差。经种群趋势指数分析,3种食料条件下,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均呈增长趋势,以芦笋组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初步探究MITF基因表达和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以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SNT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短光照、长光照)及STH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黄体期)的下丘脑等组织中MITF基因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在STH单、多羔母羊卵泡期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输卵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MIT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和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较高;2)在长光照条件下SNT垂体中MITF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下表达量(P0.01);3)STH卵巢中MITF表达量在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而子宫体、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在黄体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卵泡期;4)单羔组STH子宫体、输卵管中MITF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多羔组。综上,MITF基因表达与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存在一定关联,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不同食料对南亚实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丝瓜、黄瓜、南瓜、苦瓜、蜜橘和人工饲料为食料,在室内28℃恒温条件下,研究了6种食料对南亚实蝇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体重、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食料对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每雌产卵量影响显著,对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6种食料中,黄瓜为南亚实蝇最适食料,丝瓜、南瓜次之,人工饲料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12.
对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进行不同光温条件处理,结果表明:在长日照条件下延迟发育,在短日照条件下则提早发育。对具有5~12片真叶的小苗进行10~12天左右的10~13h光照处理,均能使其现蕾期和开花期大大提前。随着光照时数的延长,株高和总叶数增加,叶枝起始发生节位变化不大,而果枝起始发生节位呈下降趋势,生殖生长滞后。温度影响玫瑰茄个体性状的发育,对其生殖生长影响较小。播期亦影响植株的生育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充不同营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及其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为(26±0.5)℃、湿度(RH)为(70±10)%、光照LD15∶9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以6种不同营养物和蒸馏水作为补充营养,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成虫的产卵、存活及卵的孵化情况。【结果】取食5%蜂蜜水处理成虫的产卵前期最短,显著短于取食5%白糖水处理外的其他处理;以取食糖醋酒液处理成虫的产卵期最长,显著长于取食蒸馏水和2.5%蜂蜜+2.5%红糖混合液的处理;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以取食5%蜂蜜水的成虫最高,分别为71.20粒和95.56%,而以取食蒸馏水的成虫最低;取食蒸馏水的雌雄虫寿命最长,取食5%红糖水的雌雄虫寿命最短。取食5%蜂蜜水、糖醋酒液和5%白糖水处理的产卵高峰出现最早,均发生于雌虫羽化后的第6天。【结论】供试6种补充营养对梨小食心虫的繁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TPH1和TPH2基因在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及TPH2基因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2个基因在不同繁殖状态下成年苏尼特羊(短光照3只,长光照3只)和小尾寒羊(卵泡期3只,黄体期3只)的大脑、小脑、下丘脑、松果体、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肾脏和肾上腺等10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TP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的多态性,并将基因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2个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各组织广泛表达,TPH1基因在苏尼特羊下丘脑和松果体中短光照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光照(P0.01),在苏尼特羊垂体中短光照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光照(P0.05),在小尾寒羊垂体和卵巢中卵泡期显著低于黄体期(P0.05);TPH2基因在苏尼特羊卵巢组织长光照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短光照(P0.05),TPH2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组织中卵泡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小尾寒羊中TPH2基因g.107854166CT和g.1078541669CT 2个SNP位点关联分析表明,该2个位点与季节性发情性状和小尾寒羊第1、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TPH1和TPH2基因在苏尼特羊绵羊下丘脑和松果体中呈季节性光照节律差异表达,暗示其可能参与季节性发情上游基因的调控,而TPH2基因可能参与调控小尾寒羊下丘脑中激素分泌和卵巢发育,但g.107854166CT和g.1078541669CT不是调控季节性发情和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15.
以8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幼叶、成熟叶、花序为食料,在4种培养条件下饲喂粘虫幼虫,测定幼虫存活率、存活时间、虫龄持续时间、幼虫期长度、采食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食料科属是决定存活率与存活时间的主要因素;幼虫1~2龄持续时间间差异极显著,3龄间差异显著,4~6龄间差异不明显;食料科属、食料部位、培养条件及各因素互作都极显著影响幼虫期长度与采食量(P<0.0001<0.01);温度比光照周期更影响幼虫存活时间,光照时间比温度更影响幼虫期长度与采食量。  相似文献   

16.
食料对棉铃虫种群增长的影响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27.6℃的恒温条件下,应用昆虫种群趋势指数模型,研究豌豆、大豆、棉花等8种天然食料对棉铃虫各虫态发育进度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豌豆叶的棉铃虫发育进度最快,取食棉花的最慢,指数值的大小依次为豌豆>大豆>玉米>高粱>棉花>花生>茄子;棉铃虫在长江下游小麦作物上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棉田第2代棉铃虫虫源主要来自非小麦作物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除取食秧苗外,在其它生育期稻株上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值基本相似,其短翅型世代为10.8℃和434.3日度,长翅型世代为10.7℃和452.4日度。卵的孵化率稳定,受试验温度(17.5—29℃)和水稻生育期影响小,平均孵化率为92%。若虫存活率则明显受温度和食料状况影响。成虫寿命、总产卵量、产卵速率等亦因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温度在27℃,取食分蘖、拔节期水稻的种群内禀增长能力(r_m)最大。  相似文献   

20.
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气象条件对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为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永福县2006~2010年水稻两迁害虫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结果】两迁害虫的迁入、迁出、回迁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节自南向北迁飞,秋冬季则自北向南迁飞;两迁害虫的起飞和回迁受温度影响较大,迁飞高度与气温关系密切,稻飞虱集中迁飞高度为500~2000m,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多在800m左右;水稻两迁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嫩绿性、趋湿性;环境风的风向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方向,风速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速度;两迁害虫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两迁害虫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min内起飞。【结论】影响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基本气象条件主要有温度、降水、湿度、下沉气流、环境风和光照等,温度是决定两迁害虫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迫使迁飞害虫降落,环境风决定了害虫的迁飞方向和迁飞速度,光照对两迁害虫的活动有影响但不是限制因子,它影响昆虫在一天中适宜迁飞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