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9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29A与恢复系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的绝对产量水平是历年来参试组合中最高的,现将该组合及栽培制种技术介绍如下。1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合鉴定试验,平均单产9.3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37%(极显著),居11个参试组合第1位。200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9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54%(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续试,平均单产10.2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26%(极显著),亦居第1位;2001、2002两年…  相似文献   

2.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 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3.
Ⅱ优084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Ⅱ-32A与镇恢084配置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参加国家级大区生产试验,2003年报请国家审定。该组合经多年鉴定和试种,表现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已被江苏省农林厅列为“十五”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鉴,平均667m2产量616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8.36%和5.27%,均达极显著水平,列12个参试品种之首。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667m2产量622.7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15.08%和4.98%,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611S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62".经贵州省两年杂交水稻区试鉴定,平均产量7.43t/hm2,比对照汕优63平均增产6.3%;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产量7.15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3.4%.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662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该组合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优质三系杂交香稻黔香优30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黔香优302是用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丰A与香型优质恢复系黔香恢302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香稻。2003~2004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区试平均产量8.13t/hm2,比对照汕优63低2.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4t/hm2,比对照金优63增产3.37%。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香优302在贵州省内外示范推广,产量与一般杂交稻相当,栽培试验最高产量11.84t/hm2,其香型稻谷和稻米的商品价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皖稻59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作母本,2DZ057作父本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199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199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的选育及应用研究1999年5月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生态适应性该组合1994~1995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及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36kg/hm2,比汕优63增产9.69%,居参试组合第一位。1995~1996年参加全国杂交中籼 (迟熟组 )区试,共41个点次,平均产量8463kg/hm2,比汕优63增产5.76%。 ……  相似文献   

7.
黄可兵 《种子世界》2005,(11):40-41
Ⅱ优96是乐山市农科所在1998年育成的中籼迟熟组合,该组合产量高、抗病、适宜性广。2001~2002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3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5%,2002年在四川省杂交水稻新组合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8.8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5%;2001~2002年经四川省区试三点接种试验,叶瘟平均4.8级,颈瘟平均5.5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  相似文献   

8.
Ⅱ优98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平均产量10450kg/hm^2,比对照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是10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唯一比对照显著增产的品种。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857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6%,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9712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7.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公司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48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甲  李仕贵  晏承兴  马炳田 《作物杂志》2011,(3):127-128,137
川农优52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种子开发公司用恢复系蜀恢528与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性强、综合性状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5~2006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平均单产8.53 t/hm2,较对照Ⅱ优838增产7.24%。200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07003)。该组合适宜重庆及相同生态区域海拔800m以下稻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新组合冈优 1577是我所用冈 4 6 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宜恢 1577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亚种间重穗、高产、抗病、优质中籼迟熟组合 ,1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 ,同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1 产量表现该组合 199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中籼迟熟 B组试验 ,平均单产 8.4 9t/ hm2 ,产量名列第二 ,较对照汕优6 3增产 2 .73%。 1998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 A组试验 ,平均单产 8.0 0 t/ hm2 ,产量再列第二 ,较对照汕优6 3增产 5.4 6 %。两年四川省区域试验中 ,在全省六大片区均表现增产 ,联合方差分析增产极显著。 1998年四川省生产…  相似文献   

11.
具有超级稻潜力的水稻新品种湘中籼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农科所利用91491作母本,与铁三矮2号杂交选育具有超级稻潜力的水稻新品种湘中籼4号,2000年2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凤凰、龙山、古丈、吉首、花垣等地区推广种植。产量表现 1998年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7606/hm2,比超级杂交稻培矮64S/9311组合增产5.5%,居第3位,1999年吉首试点为10250kg/hm2,比二系超级稻培矮64S/9311增产2.4%,居第2位。1999年凤凰县落潮井乡生产示范1.8hm2,平均8856kg/hm2,比三系杂交稻汕优63增产9.3%。特征特性 综合性状好。株高113cm。茎秆粗韧性强,抗倒伏。叶片角度小。叶色深绿。…  相似文献   

12.
中籼89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水稻新品种。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生产上较大面积试种示范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2000年1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全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7.93t/hm2,比对照扬稻4号增产7.86%,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省区试平均8.0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4.08%,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平均7.77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2.9%,居各参试品种 (组合 )之首。1998年在阜南示范种植近30hm2,一……  相似文献   

13.
协优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作物所用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t596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组合,该组合2000-2002年参加浙江省“8812”计划籼(型)杂(交稻)联品试验、单季籼杂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白叶枯病抗性好,适应性广。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浙江省“8812”计划籼杂联品试验,平均产量每667m2为566.9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籼杂区试,平均产量每667m2分别为538.4kg和561.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7.0…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引起植物遗传性的变异,快速地选育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开展了航天育种新方法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它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在福建省2年区试中,平均产量7.09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福建省区试稻瘟病室内鉴定2年均表现抗(R),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Ⅱ优 0 8 4是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用 - 32 A为母本、自行选育的镇恢 0 8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2 0 0 1年 4月通过江苏审定。1 产量表现 优 0 84既高产又稳产。 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联合鉴定 ,亩产 6 16 .2 kg,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和特优 559增产 8.3%和 5.3% ,居 12个参试组合首位。 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 6 2 2 .7kg,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和汕优 559增产15.1%和 4 .9% ,名列第一。2 0 0 0年第二次区试 ,平均亩产 6 4 6 .0 3kg,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和汕优 559增产11.7%和…  相似文献   

16.
II优 131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彩粳籼杂交选育的亚种间恢复系宜恢 1313与 II- 32 A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亚种间组合。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7~ 1998年 ,参加宜宾市区试 ,平均亩产 556.1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3% ,两年平均列试验第 1位 ,是唯一点点增产的品种。1998年参加南充市区试 ,平均亩产 545.8kg,比汕优 63增产9.0 7% ,并参加内江、泸州两地区试。 1998年参加贵州省遵义市区试 ,平均亩产 578.4 kg,比汕优多系一号增产 9.3% ,居试验第 1位 ,通过了遵义市品种审定 ,并参加贵州省区…  相似文献   

17.
天龙优872是四川西科种业股份公司用自育三系不育系天龙8A为母本,与高配合力恢复系天龙恢72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09—2010年参加重庆区试C组,32号(天龙优872):平均产量8 175.6kg/hm2,比对照增产1.65%,产量居第10位;2010—2011年参加区试D组,45号(天龙872):平均产量582.11kg/667m2,比对照增产7.31%,产量居第5位;2011—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A组,2号(天龙优872)产量变幅为504.5~571.9kg,平均产量543.5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14%,产量居第8位。201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D优 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 D70 2 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 5 2 7配组而成 ,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 ,制繁产量高 ,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1年通过四川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现正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产量表现  1999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 ,平均单产 5 4 5 .0 kg/ 667m2 ,比对照增产 4 .93% ,2 0 0 0年续试 ,平均单产 5 4 5 .4 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2 .94 % ,居优米组首位。 1999~ 2 0 0 0年贵州省区试 ,两年平均单产 5 5 8.8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8.83% ,达极显著 ,居迟…  相似文献   

19.
正该品种是双流县发兴农作物研究所用DM63A作母本与乐恢18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0号。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213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3%;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9 051kg/hm2,比Ⅱ优838增产5.6%;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32kg/hm2,比Ⅱ优838增产5.0%;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55kg/hm2,比Ⅱ优838增产5.1%。  相似文献   

20.
谢建华  李健  马会泽  张茂哲  罗方龙 《种子》2007,26(9):109-110
宜香1313系四川宜宾市农科所采用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1A与宜恢1313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迟熟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参加四川省宜宾市优质稻新组合展示,平均单产642.5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8%,获展示组第1名;2003~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单产555.56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5.7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