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株高小麦套种下棉行生态环境的研究表明:套种棉行的土壤温度和光照度,与小麦遮荫程度和遮荫时间有明显关系。小麦对套种棉行的遮荫程度,随着小麦株高的增加而加重;小麦对套种棉行的遮荫时间,随着小麦成熟期的推迟而延长。而套种棉苗的生长量,与小麦株高和成熟期有密切关系,小麦植株越高,成熟期越晚,棉苗生长越慢。因此,麦套春棉的小麦应选用高产、植株较矮的中早熟品种,使之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建立适当的株行距配比,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以省工棉2号为对照,筛选适合洞庭湖棉区种植的机采棉品种。结果表明:省工棉2号、湘297、湘XP611早熟性好,株高适当,吐絮集中,耐密植,增产幅度高,纤维品质优,抗病性较好,是洞庭湖棉区较适宜的机采棉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复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波蒂作为中早熟组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组对照品种,对冬油菜茬复种的23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红美、14w-5折合产量分别为30 487.5、27 115.3、26 448.4 kg/hm2,较对照品种夏波蒂分别增产36.3%、21.3%、18.2%,生育期85~89 d,可作为当地油菜茬复种马铃薯的中早熟品种;青薯9号、青薯10号、陇薯7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7 782.4、27 615.6、26 462.2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分别增产39.2%、38.4%,32.6%,生育期99~104 d,可作为复种马铃薯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品质差异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明确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品质差异及其稳定性,采用3个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在山东花生主产区进行了多点实验,结果表明:全省花生籽仁脂肪含量为43.67%~52.75%,平均47.98%,鲁东高于鲁中和鲁西,夏套显著低于春播;全省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为18.18%~25.73%,平均22.36%,鲁中南含量较高,鲁西较低,鲁东居中,春播与夏套无显著差异.品种和环境对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作用显著,且环境的作用大于品种;无论脂肪还是蛋白质,春播传统出口大花生"花育22号"稳定性最好,夏套普通高产大花生"鲁花11号"稳定性最好,小花生"花育23号"稳定性最差;无论春播还是夏套,选用"花育22号"可得到较高且相对稳定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权理论的灰色关联度法在棉花耐盐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综合评价棉花品种的耐盐性,于2014年在江苏南京设置砂培试验,采用150 mmol·L-1的Na Cl水溶液模拟盐胁迫,并以各指标盐害系数为依据,采用基于熵权理论的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品种筛选和指标评价。结果表明,萌发期各指标盐害系数的熵值和权重以发芽势、活力指数、下胚轴长和鲜重较高,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次之,根长最小;苗期各指标盐害系数的熵值和权重以叶片质膜透性、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较高,叶片伸展速率和株高次之,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最小。棉花的耐盐性在生育期和品种间表现不同,在萌发期和苗期均表现稳定且耐盐的品种为中棉所44和中棉所75,表现稳定且中等耐盐品种有中棉所17、苏棉22号、苏棉15号和德夏棉1号,表现稳定但耐盐性较差的品种有苏棉12和泗棉3号。综上,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可以用于棉花品种耐盐性的综合评价,这为棉花耐盐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了“中棉23”、“中棉24”、“春矮早”、“豫棉17”、“抗虫棉1号”、“新高抗5号”、“抗虫棉试验种”,“中棉9409”、“中棉9409-”、“豫棉9-44”、“中棉12-53”、“奉行锭93089”和“晋远820”引进棉花品种在“矮密早膜”栽培模式下的田间产量、农艺性状及性状间关系。结果表明,在约15万株/hm^2密度下,株高控制在75cm左右产量最高;生育期长短与出苗天数关系最大,与开花-吐絮期天数关系次之,表明促早出苗和缩短开花-吐絮期天数是促早熟的关键。按对缩节胺(DPC)的反应可分为敏感型、中间型和迟钝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证评判出“豫9-44”、“秦远93089”、“中12-53”、“晋远820”、“豫棉17”为可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Logistic方程对2个早熟棉品种(中36、中50)和2个中熟品种(中41、鲁28)的单株干物质积累、N、P2O5、K2O吸收动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吸收积累养分的高峰期均在开花至吐絮期。2个早熟棉品种单株干物质质量、N、K2O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短于中熟品种,P2O5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略长于中熟品种。早熟品种在吐絮至收获阶段,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占全生育期的比例高于中熟品种,成熟单株对P2O5、K2O的吸收比例高于中熟品种,在肥料配比上可适度加大磷钾肥比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7个甘肃彩色棉品种在不同盐分浓度胁迫下发芽势及发芽率的测定,研究不同彩色棉品种萌发期耐盐特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各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 g/kg盐分浓度为彩色棉耐盐性鉴定的标准浓度。萌发期耐盐性品种有陇绿棉4号、陇棕棉2号及陇棕棉3号,耐盐性较弱的品种为陇绿棉1号、陇绿棉2号、陇绿棉3号及陇棕棉1号。  相似文献   

9.
严格用气象部门的观测方法,观测麦套春棉共生期间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麦棉共生期由于小麦遮荫,使套种棉行的土壤温度低于纯作春棉,造成麦套春棉苗弱晚发。适当增大麦棉间距,选用株高较矮的小麦品种,可减少小麦对棉苗的遮荫,提高麦套春棉行间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优质的龙辐麦3号为母本,抗赤霉病品系钢98-446为父本,进行杂交。取F0种子用ν射线照射,并利用温室加代,系谱法选择和人工接种鉴定,选育了同早熟,高产,优质和抗病的新品种龙辐麦7号。该品种具有理物适应性,可作为龙辐麦3号的换代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15)N 示踪法研究我省棉区棉、麦(豆)套种对氮肥合理施用中某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麦套种栽培中,处于生育后期的小麦,对于麦行间施给棉花底肥、苗肥的氮素,仍能分别吸收利用17.5%和2.5%,而且所吸收的养分中,90%以上底肥氮和50%以上苗肥氮转运到穗部;在前茬小麦每亩施氮10斤的情况下,小麦因吸收了棉花底肥中的氮素而增产,但对当季棉花产量无明显影响;因所吸苗肥氮量很少,对小麦无增产作用。在棉豆(蚕豆)套种中,由于蚕豆的固氮作用,对棉花的底肥、苗肥吸收利用很少,仅为3.4%,是小麦吸收量的1/4,可见蚕豆基本不与棉花争氮。在后作棉花施用等量氮情况下,豆茬花(蚕豆不施肥)比麦茬花(小麦每亩施氮10斤)平均增产9.17%。本文还阐述了麦棉两熟中,前后作施肥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夏秋季节性干旱对南方春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性干旱条件下春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夏、秋季节性干旱使玉米线性灌浆期、叶面积稳定期及生育期缩短,秃顶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其中对晚熟品种影响较大,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较小,且不同品种减产幅度不同。根据其影响的大小可选出抗旱能力较强的春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3.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 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体冠层、源 库特征的影响, 以揭示大棚西葫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从低密度到高密度, 半矮生西葫芦品种冠层指标的变化高于矮生品种, 叶面积指数(LAI)、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 透光率的变化与LAI趋势相反, 源库比随密度由低到高呈线性变化, 最适源库比下产量最高。低密度下, LAI较低, 漏光损失大, 源供应能力、库容量、源库比都较低, 库容量小是其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中密度下, 不同生育期LAI较高, 半矮生品种最大为4.4, 矮生品种最大为3.3, 冠层底部的透光率较小, 半矮生品种平均为12.4%, 矮生品种为13.2%, 源足、库大且接近最大值, 半矮生品种与矮生品种最大源供应能力分别为1 169.8 g·m-2、736.9 g·m-2, 最大库容量分别为422.4 g·m-2、333.0 g·m-2, 源库比接近最适值(半矮生与矮生品种分别为2.62、1.96)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高密度下, 结果前期LAI上升最快, 达到峰值后群体底部透光率更低, 结果后期下部叶片早衰, LAI下降较快, 漏光损失大, 源的供应能力成为高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半矮生品种较矮生品种产量高, 其冠层有较高较稳的源供应能力是主要因素(半矮生品种的最大源供应能力是矮生品种的1.6倍), 保护地生产应选用半矮生品种。  相似文献   

14.
李慧敏  王瑞  石承智  施卫明  李奕林 《土壤》2021,53(6):1167-1173
以不同辣椒品种薄皮椒(Capsicum annuum)、线椒(Capsicum frutescen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通过分析同种种植或混种(交叉及同行)模式下两种辣椒的产量、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及根际土中氮形态和含量的变化,探究同种或混种辣椒根系互作对氮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辣椒混合种植的果期茎叶干物质量、产量及果实氮积累量均高于同种种植,其中果期茎叶干物质量、产量及果实氮积累量平均增加26.67%、63.65%、15.08%;且同行种植的产量及果实氮积累量均为最高,但果期不同处理之间的根系干物质量无显著差异。果期时混种种植辣椒的铵硝比显著低于同种种植,平均降低67.39%。通过两种辣椒混合种植,特别是同行种植,能够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氮素积累量的目的,在实际的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GGE分析的西北内陆棉区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用2005—2014年我国棉花区域试验西北内陆早熟棉区7个和早中熟棉区10个试验点作为试验环境进行纤维品质区域分布分析。运用GGE模型划出双标图,研究西北内陆棉区的试验环境与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互作模式,对参试品种性状选择适宜的生态区进行探讨与划分,并基于GGE双标图对纤维物理性能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种植和理想试验环境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棉花各纤维品质性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指数表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纤维品质性状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优质棉纤维生态区(精河)、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兵团第六师昌吉、乌苏)、普通纤维生态区(兵团第七师125团、兵团第八师121团、石河子以及敦煌)。(3)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品质性状由优质到普通亦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优质纤维生态区(莎车、轮台、巴州、库车、疏附、兵团第一师阿拉尔13团以及新疆塔河10团)、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麦盖提和兵团第三师喀什)、普通纤维生态区(阿克苏)。因此西北内陆早熟棉区应在注重品种早熟性选育的基础上,注重优质纤维综合品质性状的培育,提高纤维的长度和比强度。南疆的早中熟棉区,注重推选适合机采棉的长度和比强度的棉花品种外,应精准掌握合理的棉花采摘期,提高纤维成熟度,但要注重降低马克隆值,划分优化种植区域为棉纺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多层次的原棉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双季直播条件下不同早晚稻搭配对生育特性、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3个早稻品种(柒两优2012、潭两优83、湘早籼45号),2个晚稻品种(甬优1538、泰优398)为试验材料,设置早籼晚粳(M1):柒两优2012—甬优1538;早籼晚籼(早晚兼用,M2):柒两优2012—柒两优2012;早籼晚籼(早晚不兼用,M3):潭两优83—泰优398,并以双季兼用常规籼稻湘早籼45号为对照(CK),分析不同早晚稻双季直播的周年生育期、群体质量、产量构成、周年产量、稻米品质与稻米淀粉RVA特征谱。结果表明,不同搭配模式的晚稻均安全齐穗,周年生育期以M1最长(222 d),较CK延长了16 d;周年总产量M1最高(14.82 t·hm-2),较CK增产1.56 t·hm-2,增产率为11.76%;其次是M2,周年总产量为14.29 t·hm-2,较CK增产1.03 t·hm-2,增产率为7.77%;M3周年总产量比CK增加了5.28%。对双季直播不同搭配模式的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特征分析表明,周年产量较高的搭配模式具有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孕穗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LAI)大,早晚稻穗大、结实率和日产量高等特点。M1、M2和M3的晚稻稻米品质及稻米淀粉RVA特征谱优于CK,而早稻无明显差异。总体而言,M1搭配模式在保证周年产量的前提下,稻米品质优于其他搭配。本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两个遗传稳定的陆地型长绒种质系与 3个陆地棉品种按Griffing方法Ⅰ、模式Ⅰ全互交设计配成 5× 5共 2 5个杂交组合。对 9个经济性状进行调查 ,并建立Wr对于Vr的回归方程 ,测验“加性 +显性”模式的符合 ,制Wr对于Vr回归图 ,并估算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遗传符合Hayman的“加性 +显性”模式 ,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不显著。无论图解分析或平均显性度均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F1代为部分显性 ,加性效应方差在这 3个性状总遗传方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分析性状中 ,与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皮棉产量有关的增效基因 ,既有隐性也有显性 ,位点不同而有差异。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修文县春播萝卜引种试验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哲健  刘娟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187-189,194
利用修文县2003-2005年不同品种春萝卜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分析筛选出耐抽薹、冬性强、商品性好、适宜春季播种的萝卜品种,同时确定出当地能够优质、高产和早上市的适宜播期,为春播萝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棉花品种钾素吸收利用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方式,对苗期筛选出的钾高效的新陆早6号、新陆中15号、新海16号,钾低效的石K7、新陆早10号等5个棉花品种进行了钾吸收与利用效率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不施钾和施钾条件下,钾高效与钾低效棉花品种在各时期的含钾量、钾积累量和地上部分干物重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以不施钾条件下钾高效品种新陆中15号表现最为突出,其整个培育期的含钾量、钾积累量和地上部分干物重分别是钾低效品种石K7的1.17、1.47和1.25倍。不同棉花品种钾利用指数也存在差异,以施钾条件下差异明显;生长80、120和140 d,钾高效品种新路中15号钾利用指数分别是钾低效品种石K7的1.40、1.31和1.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