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系的吸收作用及土壤水分对硝态氮、铵态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研究了玉米根系的吸收作用和土壤水分对耕层土壤硝态氮迁移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明显影响硝态氮的迁移及分布。根系自然生长和灌水处理,距主茎不同距离的各位点硝态氮浓度差异小;而限制根系生长和不灌水处理,则差异较大。距主茎0~10 cm范围的耕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是由远到近逐渐降低。这种变化趋势与耕层土壤中根系吸收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限制根系生长时,各位点土壤硝态氮浓度与土壤水分有相当一致的变化规律,说明随着植物吸水硝态氮作为溶质向根表迁移。与硝态氮不同,铵态氮的迁移和分布不受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施氮水平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用氮肥为对照,测定了烟株移栽后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成熟期烟田土壤的3种酶活性以及烤烟的根系活力。结果表明:各土壤酶活性随烤烟生育期的延长而提高,与对照相比,多施氮素处理土壤酶活性在烤烟各生育时期有显著提高,说明肥料养分是土壤酶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对照相比,各时期多施氮素处理烤烟根系活力均表现显著提高,说明适量增加氮素水平有利于烤烟根系的生长。说明,烟田施用氮肥改变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烤烟根系活力,对烟草生长有良好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穴施球肥对蔬菜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本试验根据蔬菜养分需求特点,结合铵态氮肥在土壤中转化的规律,以露地甘蓝为试材,在两种不同无机氮残留量(Nmin分别为183,76 kg·hm-2)的土壤中,设置两种灌溉量水平(90,50 mm),研究比较了穴施球肥和常规施肥对甘蓝生长、根系发育、氮素吸收及近根区土壤无机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根球肥施用在氮肥用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减少一半的情况下,仍能满足甘蓝生长,未出现减产现象,产量达79.4 t·hm-2;近根球肥处理0~10 cm土层的主根位置根长密度达8 cm·cm-3,且施肥位置附近也出现了等量的根长密度,说明球肥及其施肥方式促进根系在施肥位置周围密集生长,有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近根施用球肥处理由于减少了氮素投入,导致深层(3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降低,减少了氮素淋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作物根系发育程度不同,即使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根系在土层中分布的深度也不相同。合理施肥应该把肥料大部分施在根系密集的层次,施在根系活力最强的部位,这样有利于作物的吸收。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多数与地面里300°~600°的夹角。随着地上部植株的生长,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面积与深度随之增加。对一年生大田作物,其生育期间的绝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地面以下5~20cm的耕层内。为了使施用的肥料能尽量接近吸收根系,  相似文献   

5.
以黑麦草(Loliumperennial ryegras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泥含量的基质土壤对其根系生长胁迫的影响,探明黑麦草根系对水泥基质逆境胁迫的耐受适应性。在1%~7%水泥含量的基质土壤上种植黑麦草,分别于分蘖期、孕穗期、开花期采集根系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水泥基质土壤黑麦草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活力、根内逆境胁迫的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泥含量基质土壤黑麦草总根长均显著低于CK,孕穗期和开花期各处理之间根系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不同水泥含量基质土壤黑麦草根系活力均显著低于CK,5%水泥含量基质处理根系活力显著高于7%处理,与3%处理无显著差异。分蘖期时,5%水泥含量基质处理中黑麦草根内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泥含量基质处理。因此,进一步说明,水泥含量大于5%的基质土壤对黑麦草根系的生长胁迫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土壤压实对陆稻根系生长的胁迫作用,关键是确定土壤中陆稻根系生长的参数变化。制作水─土分层装置便于统计根系穿出土壤层的时间,从而比较出土壤压实对根系轴向生长速度的影响。基于Visual C++6.0开发环境和Open G L图形库对土壤压实下,陆稻根系进行可视化模拟,为研究不同土壤压实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1、栽培管理.(1)初春土壤解冻后,将花椒树根系四周土壤挖30~50厘米,每株施有机肥30千克;4月中旬萌芽期、7月下旬采果后,每株施标准化肥0.4千克.施肥后及时浇一遍透水.(2)覆膜一般可提高地温3℃,有利于根系生长.施肥后及时覆膜,沿树行平整土壤,近树干处略高,盖膜面积稍大于树冠外缘.两块地膜交接处用土压实,地膜展平与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封严.4月底在膜上加盖5厘米厚的细土,可防杂草生长,延长地膜寿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轮作和有机肥处理对连作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玉米轮作,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有机肥等对连作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活性、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小白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和有机肥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连作小白菜光合速率、干物重、根系活力和根系ATPase活性,降低了根系MDA含量,同时提高了连作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长期轮作及施用发酵有机肥的促进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根系活力、活性有机碳含量、碳源利用AWCD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采用合适的有机肥投入方式可以缓解连作对作物生长造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木醋液对烤烟生长及植烟土壤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施用木醋液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木醋液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量对云烟87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根系结构、SPAD值、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醋液能够促进烤烟生长,不同施用方式及施用量促进效果不同,土壤灌施对烤烟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叶面喷施;叶面喷施以稀释1200倍液效果较好,其中烤烟总干重达101.66 g/株,显著高于其他喷施处理;土壤灌施以每株施用9.0 g效果较好,其中SPAD值和根系活力均为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灌施和喷施处理;施用木醋液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结果说明施用木醋液能够促进烤烟生长,以土壤灌施每株9.0 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根应用技术,对黄精根系VA真菌的侵染情况及其对黄精生长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黄精根际土壤分离到地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菌根真菌,土壤含孢量为20.6个/g;黄精根系AM真菌菌丝感染率为17.4%、丛枝感染率为3.1%、泡囊成群分布;孢子接种量不同,黄精生长效应存在差异,说明黄精对VA菌根真菌存在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采用土壤切片法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茬土的土壤颗粒排列疏松,透光性好,具有多级圆形或椭圆形的复合团聚体,垒结形成彼此连通的树枝状和网状的多形态、多级孔隙。团聚体内部孔隙较多,大豆根系分解后形成的孔隙稳定性和连续性好;薄片中清晰地观察到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直接胶结土壤颗粒,形成稳定的土壤团聚体以及絮状、胶膜态和浸染态等多种形态腐殖质与土壤颗粒相互融合的情形,说明了大豆根系对土壤微结构具有良好的的改善作用,这为宏观土壤物理分析的结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鄂东南红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鄂东南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特性。结果表明,红壤的持水性以四纪红色粘土,泥质页岩和砂质页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强,石英砂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弱。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以表土层的土壤水效性较高,土壤的导水性和土壤的爱气孔隙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3种紫色土的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水随吸力增加而降低。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和土壤胶体性质的影响。土壤持水曲线,通常仅能反映土壤持水量的多寡,但是结合低吸力段土壤水容量的研究,能更好地评价土壤的持水性能和水分的有效程度。3种土壤的持水能力是:灰棕紫泥>红棕紫泥>红紫泥。在<0.03MPa 时,土壤分的有效性是:红紫泥>灰棕紫泥>红棕紫泥。3种土壤水分的渗透力是:灰棕紫泥>红棕紫泥>红紫泥;土壤水分蒸发强度是红棕紫泥>灰棕紫泥。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白浆土的干燥度在1.00~1.27之间,各土层的水分性质差异显著。白浆土水分变化可分为冻结凝聚期,融冻返浆期,初夏干旱期,伏雨湿涝期和秋夏稳定期。研究表明,调节土壤水分是利用改良白浆土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黄刚土和马肝土上进行 3年 6季的田间试验。在稻麦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8.75、3 7.50、75.0 0、3 75.0 0 kg/hm2 ,在油豆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5.0 0、3 0 .0 0、60 .0 0、3 0 0 .0 0 kg/hm2 。试验结束时 ,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的 p H状况。结果表明 :在油豆轮作制中 ,施用 1 5~ 3 0 kg/hm2的稀土制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明显增加 ,而放线菌数量在这一稀土用量范围内明显减少 ;在稻麦轮作制中亦有相近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太谷地区耕作土壤转化酶活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酶参与了土壤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有机质的转化和积累以及腐植质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土壤其他性状相比,能较综合地反映土壤状况。由于转化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微生物中以及以孢外酶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如 Woksman,Hofman,周礼恺等均主张以转化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的量度。本项研究通过对太谷地区耕作土壤转化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太谷县土壤地力评价资料,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及其与有关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全氮含量均有较好的正相关,而与土壤 pH 值有一定的负相关;以土壤转化酶的活性作为土壤肥力水平的量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评价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本文对六盘山7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贮水和入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纯林林地的土壤饱和贮水量依次为5 151.867 t/hm3,4 798.500 t/hm3,4 632.533 t/hm3;不同混交林林地的土壤饱和贮水量依次为6 261.542 t/hm3,5 380.267 t/hm3,5 254.222 t/hm3,5 019.700 t/hm3;土壤贮水量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变化的差异不显著,土壤持水率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变化的差异极显著。不同纯林林地的土壤初渗速率依次为7.18mm/m in,9.06mm/m in,13.77mm/m in;稳渗速率依次为0.70mm/m in,2.04mm/m in,2.15mm/m in;不同混交林林地的土壤初渗速率为9.32mm/m in,8.20mm/m in,6.94mm/m in,3.38mm/m in;稳渗速率为2.74mm/m in,1.22mm/m in,2.50mm/m in,1.42mm/m in;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随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变化的差异不显著,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随土壤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变化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坡耕地生产潜力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关健环节。通过对涪陵区紫色土坡耕地生产潜力的估算和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表明其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水分,提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植物篱坡地农业体系和微型坡面水系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