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具体资料论述了以下问题:(1)世界水分资源,循环和更新状况;(2)人口发展与水分利用的关系,指出人口增加2倍,水分用量要增加4倍;(3)水质与儿童死亡率的关系,指出有些国家因水质差,儿童死亡率达15%~20%;(4)中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净水用量将会出现严重短缺;(5)农业发展与地下水形成的关系,指出地面植被越释,地下不形成越多,相反则越少,简述了陕西降水,径流及蒸发状况,提出对节约用水,提高水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白浆土的干燥度在1.00~1.27之间,各土层的水分性质差异显著。白浆土水分变化可分为冻结凝聚期,融冻返浆期,初夏干旱期,伏雨湿涝期和秋夏稳定期。研究表明,调节土壤水分是利用改良白浆土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耐旱性不同的7个玉米品种研究了长期中度水分肋迫对玉米叶片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耐旱和中度耐草品种在长期中度水分胁迫下,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值的保持较高水平,总蒸腾速率和角质蒸腾速率均较低,气孔扩散阻力变化幅度大,叶细胞的质壁分离呈轻度和中度凹形,叶片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不耐旱品种与耐旱和中度耐旱品种相比除角质蒸腾差异不明显外,其它指标均呈相反变化趋势,亦即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值均较低,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4.
在GB5 4 97- 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 ,两次烘干法的测定原理是试样在1 0 5± 2℃中烘干 30~ 40min后称重 ,但高水分的玉米在 30~ 40min内不一定能够使其中水分降到 1 6%以下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4种不同水分梯度下18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农大108、丹玉86、中玉9号、东单60号、沈玉18号5个基因型品种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WUE)高,经济系数亦高;在补灌60,100,160 mm条件下,先玉335号和郑单958两个基因型品种在各种补灌条件下均表现高产,而且WUE和经济系数均高;从补灌水增产值的WUE角度看,随补灌水量的增加,增产值的WUE在下降,说明实行节水灌溉(非充分灌溉)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补灌水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每穗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6.
植物水分参数和耐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水分速测仪与标准烘干法测定种子水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水分速测仪测定种子水分结果的可靠性,选择水分含量在4.7%~11.3%的17种常见的农作物种子样品,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3543.6-1995,分别采用标准烘干法和水分速测仪对供试种子进行水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MA150种子水分速测仪在130℃温度条件下测定17种农作物种子水分,在一定的测试重量范围内,与标准水分间的误差在±0.2%以内,符合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容许误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设施可控条件下作物生活因素全方位调控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作物生产潜力、产量的关系.基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机理,探讨了设施农业中节水灌溉对作物生活因素全方位调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环境中,在人工可控条件下的水分调控,将能提高作物生产潜力和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粮食的阻抗-频率特性和阻抗-水分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粮食收购的新型水分快速测定仪器,它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已在我国粮食行业普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磷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土壤干旱下P素营养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皆有直接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干旱条件下,施P能促进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与不施P相比,受旱后所受抑制程度更大,对干旱的敏感性也更强。因此,严重干旱下,施P虽显著增产,但增幅明显小于正常供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水分胁迫对枣园间作条件下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阿拉尔垦区幼龄枣园不同间作模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棉花生产力动态.[结果](1)轻度水分胁迫、适宜水分处理下土壤含水量较高,紧实度适中,具有较强的保墒蓄水能力.(2)同一水分处理下,产量表现为M3>M2>M1.同一种植模式下,产量表现为W2> W3> W4> W1.(3)W1水分处理和M3模式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4)适宜间作枣园的灌水量为300 m3/667m2.[结论]阿拉尔垦区1~2龄枣园中,红枣与棉花间距保持0.5m距离,对提高棉花产量较为有益,且对枣树影响较小;第3年,红枣与棉花间距应调整为1.0m,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枣棉间作复合系统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设施可控条件下作物生活因素全方位调控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作物生产潜力、产量的关系。基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机理,探讨了设施农业中节水灌溉对作物生活因素全方位调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环境中,在人工可控条件下的水分调控,将能提高作物生产潜力和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述了颗粒饲料水分含量和活度的检测方法及对饲料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保持颗粒饲料水分含量和活度在适宜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笼养黑叶猴水分摄入与消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笼养黑叶猴水分摄入和代谢的观察研究发现:食物中叶片中的水分是黑叶猴水分需要的主要采源,占水分需求总量的76.92%,其它的23.08%来自于自由水。黑叶猴的日进食量与饮水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黑叶猴是通过扩大觅食量的时策来获得足够的水分,这对适应季节性的干旱环境尤为重要。黑叶猴日摄入永分676.76g,除部分经体表和呼吸系统排出外,通过尿液和粪便丢失的水分最多,达420.13g,占摄入水分的62.08%。  相似文献   

16.
分析SF6气体中水分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提出根据SF6气体湿度值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及SF6气体中水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粮食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是粮食的水分含量,也是粮食检测的基本项目。正常的粮食均含有适量的水分且水分含量一般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是粮食维持生命与保持其固有良种品质与食用品质所必需的。但受到收获时间及成熟度与气候的影响.粮食的水分含量是变化的。因此对粮食水分的检验就显得很重要。以下文章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冬小麦生育期不同阶段进行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控水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各种灌水方案中,以拔节-抽穗期的2次灌水效果最好。随灌水量的增加,产量表现出抛物线型变化,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对数关系。参试品种中,以品种6365的抗旱性能和产量潜力最好。  相似文献   

19.
粮食水分检测在粮食收购、存储、运输与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本文时标准粮食水分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并阐述了粮食水分常用测定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特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鄂东南红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鄂东南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特性。结果表明,红壤的持水性以四纪红色粘土,泥质页岩和砂质页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强,石英砂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弱。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以表土层的土壤水效性较高,土壤的导水性和土壤的爱气孔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