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解决我国南方春马铃薯用种量大、种薯成本高等难题,提出了茎段扦插新技术,并与传统块茎切块栽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茎段扦插技术效果因品种而异,总体上,茎段扦插可获得的纯收益明显高于传统块茎切块栽培.  相似文献   

2.
敬晓云 《花卉》2012,(11):25-25
1、扦插繁殖:猪笼草的扦插繁殖常在5~6月进行,扦插时选取健壮的枝条。剪取带一叶一段茎节或二叶二茎节为为插穗,切取枝条时应使切口平整,  相似文献   

3.
对紫露草采用不同部位茎段、扦插基质及ABT浸泡浓度组合进行了插条成活率、发芽率、发叶率、发叶数、叶长的试验.结果表明,选取紫露草中上部茎段扦插于园土或1园土:1泥炭的基质中成活率达85%以上,且其生长发育及观赏性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扦插时间对紫露草成活率的影响,提高生产中育种的成活率,试验对紫露草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扦插繁殖试验,共设计了5个处理,扦插时间分别为7、8、9、10、11月的15日左右。结果表明,7~11月扦插,均可使紫露草生根,7、8、11月扦插生根成活率较高,达90%以上;9、10月扦插生根成活率较低。在7、8、11月进行扦插,株高可达到35 cm以上,茎粗可达到8.2 cm以上,在8月最高平均茎高能达到42 cm,株高和茎粗明显高于9、10月扦插的,株高和茎粗明显高于9、10月扦插的,长势也比较旺盛,有利于紫露草后期生长。扦插材料选用基部较充实的茎段,长度10~12 cm,节间上部与下部保留1 cm左右,扦插基质为沙壤土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提高西番莲扦插效果的几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果西番莲不同部位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番莲茎段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单一激素IBA或NAA进行处理时,以IBA10mg/L处理的扦插效果最好,扦插成活率为51.11%,平均生根数3.17条,平均根长2.33cm;两种激素组合使用以ABT100mg/L+IBA 10mg/L最好,成活率高达81.11%,平均生根数4.9条,平均根长3.71cm;不同基质处理,以泥炭+细沙(2:1)的组合处理最好,成活率达83.33%,平均生根数4.50条,平均根长2.72cm;不同茎段部位插穗的扦插效果,中部〉上部〉下部,中部扦插成活率达90%,平均生根数5.05条,平均根长3.11cm。  相似文献   

6.
吊石苣苔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曹晓慧 《北方园艺》2010,(2):116-118
以健壮的吊石苣苔带芽茎段为插穗,研究不同基质、激素及激素浓度对吊石苣苔扦插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吊石苣苔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及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成活率最高,达到61.1%,且生根量多;用6-BA处理成活率为62.2%,用NAA处理成活率为48.9%;2种激素中都以0.1g/L的处理浓度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为71.1%和60%。将吊石苣苔健壮茎段用0.1g/L的6-BA处理后扦插在混合基质中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金边虎尾兰、月季与天竺葵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3种园林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边虎尾兰叶基段以100mg/L浓度的IBA或NAA扦插效果较好,叶尖段以IBA 100~200mg/L或NAA 200mg/L扦插效果较好,生根率均达到100%;100~200mg/L浓度的IBA与100mg/L浓度的NAA对月季茎插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75.6%~77.8%;天竺葵茎插各处理的生根率均达到100%,但从平均生根数上比较,100mg/L NAA或25mg/L IBA对其扦插生根效果最佳,25~300mg/L的IAA对其生根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7个配方的生根粉对金鱼花顶枝插穗和茎段插穗扦插繁殖的生根率、成苗率和根系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生根粉对金鱼花插条生根效果进行研究,其结果为不同生根粉配方对金鱼花顶枝插穗和茎段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不同,其中B配方生根粉(NAA2.00g+IBA1.60g)处理的顶端插穗生根率突出,为96.00%,生根数量明显大,为37.27;根长最长的是B配方生根粉处理的茎段插穗,为2.79cm,B配方处理的顶端插穗次之,生根粉配方B(NAA 2.00g+IBA 1.60g)最理想,为金鱼花的繁殖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大聚藻断枝为试材,研究了在正向扦插、反向扦插、水平放置3种不同扦插方式下,大聚藻断枝、侧枝生长的生物学规律,以期为大聚藻无性繁殖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并为科学制定大聚藻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反向扦插处理的断枝最早形成克隆分株,且形成的克隆分株最多,该处理断枝不发生伸长生长,但地上茎变粗;正向扦插处理的断枝形成的克隆分株数与水平放置处理相近,产生的克隆分株生物量与反向扦插处理相近,该处理断枝茎段继续伸长生长,地上茎变粗,地下茎则变细;水平放置处理的断枝形成的克隆分株生物量最大,并产生大量二级克隆分株,该处理断枝茎段也继续伸长生长,并变粗;反向扦插能形成最多的克隆分株,水平放置能形成更优势的克隆分株,二者更有利于分株繁殖。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中杂302、辣椒品种中椒6号和茄子品种园杂471为试材,幼苗分别培养至2叶1心、3叶1心、4叶1心,茎基部平切、扦插,通过测定扦插苗茎基不定根发生数量、总长度和生根区域等指标,研究苗龄对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辣椒、茄子扦插苗茎基不定根发生存在显著差异,番茄扦插苗茎基不定根发生时间、数量、总长度均优于辣椒和茄子;苗龄对番茄、辣椒扦插苗茎基不定根发生时间没有影响,苗龄增大延迟茄子扦插苗不定根的发生;不定根发生数量番茄和茄子3叶1心扦插苗最多,辣椒4叶1心扦插苗最多;不定根总长度番茄3叶1心扦插苗最长,茄子和辣椒均为2叶1心扦插苗最长。  相似文献   

11.
荔枝树体N素分布及累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整株枝解法,在采果后把9a生成年妃子笑和黑叶、3a生幼年妃子笑荔枝的根、木质部、皮部、叶、复叶柄5个器官分成14~16个部位,测定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的N含量。结果表明,1)N在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含量是不同的。N含量在叶片最高,在根颈、主茎木质部、主根含量较低;在同级枝根中,皮部N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荔枝枝干和根系,随着其粗度增加,其N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成年树下降幅度比幼年树的大。2)成龄妃子笑与黑叶各部位各器官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成年树叶、复叶柄、末级侧枝皮部、木质部N含量高于幼年树相应部位相应器官N含量。3)荔枝N素累积在叶片最多,其次为枝干,根系N累积量较少,末级侧枝N素累积量占整株树N素累积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抗病突变体岭抗1号与穗中红番木瓜为试材,人工接种PRSV-Ys株系,应用RT-PCR技术检测PRSV在体内的运转.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穗中红接种后24 h,即可在接种叶的未接种部位检出病毒,第10 d在接种植株的各部位均可检出病毒;而在岭抗1号植株上,接种后直至第10 d,仍未能在其他部位检测出病毒,表明岭抗1号具有阻碍病毒运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钙对爱宕与喜水梨幼苗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0、16、80、200 mg.L-1 Ca2+处理下1 a生杜梨砧的爱宕和喜水梨苗不同部位(叶、接穗茎、砧木茎与根系)的钙、钾、镁、锌和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钙处理下,爱宕与喜水梨叶片钙含量均高于其他部位,且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钾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叶片、接穗茎、根系与砧木茎,叶片钾含量均以200mg.L-1钙处理相对较低;镁含量均随钙浓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叶片镁含量在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0、16mg.L-1钙处理中,喜水接穗茎、砧木茎与根系的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爱宕对应值;铁含量以根系最高,且爱宕根系铁含量显著高于喜水;喜水根系锌含量显著高于爱宕,而爱宕的叶片与接穗茎的锌含量相对较高。可见,钙胁迫影响了爱宕与喜水钙、钾、镁、铁和锌等元素的吸收和分配。  相似文献   

14.
短截、拉枝、刻芽对苹果枝条不同部位芽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修剪反应的生理基础,以‘富士’苹果(Malus × domestica Borkh.)3年生幼树为试材,在萌芽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短截、拉枝、刻芽、环刻)对1年生枝条不同部位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对照幼苗下部芽中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高于上部芽,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明显低于上部芽。与对照相比,短截处理降低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IAA和ABA的含量,相反,拉枝处理显著增加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IAA和ABA的含量。另外,短截处理虽然提高了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GA3和ZR含量,但未能改变枝条中部和下部芽中自身存在的含量分布梯度,而拉枝完全改变了枝条不同部位芽中自身存在的含量分布梯度。刻芽和环刻后芽体组织中GA3、ZR、IAA等生长促进激素含量明显提高,而生长抑制激素ABA含量下降,刻芽打破了芽体中原有激素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区松口蘑组织分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予实体的不同部住应用4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分离成功率最高时达到100%,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本试验从菌柄基部分离得到2支葡酒色被包霉。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N supply in autumn on its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tree part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reserve N the following year in persimmon trees (Diospyros kaki cv. Fuyu). The treated trees received 22.5-g N each for two successive years as a 3.5% urea solution from September 18 at 5-day intervals. Trees absorbed about 30% on average of the N applied in autumn. Sixty four to 83% of the N absorbed in autumn was in perennial parts, and 65–72% of that was in roots. Total N in perennial parts of the tree fertilized with N increased by over 4.28 g while leaf N changed little during senescence, indicating that the reserve N was constituted mostly by the N absorbed in autumn. Total N in the new growth was about the same as the amount of N declined in spring from perennial parts,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little contribution by soil N to sustain new growth. Total dry weights of new growth the following year in a with-N tree were greater by over 34 g than those in a without-N tree.  相似文献   

17.
硫酸锌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芹菜进行了硫酸锌的施用方式、用量、深度和喷施次数的研究,结果表明,锌肥能显著提高芹菜的产量,基施比追施或喷施效果好,浅施比深施效果好。芹菜各部位含锌量随施锌量增加而增加,增加速度依次为根>叶>叶柄,而含锌浓度依次为叶>根>叶柄。不同施锌水平,对芹菜锰、铁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锌显著地提高了芹菜各部位糖和VC含量。  相似文献   

18.
该文研究了蔷薇科12属代表植物的叶片气孔密度和同属异种植物的气孔密度;同属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气孔密度.结果得知:蔷薇科12属代表植物属与属之间气孔密度多数相同,个别的存在差异;气孔密度的大小与植株的着生位置、叶片的着生位置及生境均有一定的关系;同属植物在相同的条件下气孔密度相近,但在不同的条件下气孔密度差异很大.同时还得知: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叶片的基部和中部气孔密度大;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叶片的尖端气孔密度大.  相似文献   

19.
山葵幼龄植株主要矿质元素吸收和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下山葵幼龄植株及其不同部位对主要矿质元素(N、P、K、Ca、Mg) 的吸收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山葵为喜K 植物, 叶片以N、Ca、Mg 的含量和吸收量较高, 叶柄和根部则以K 含量和吸收量较高。随着营养供应水平的提高, 植株及各部位对矿质元素吸收量增加, 并在低营养水平下表现明显, 但营养水平对各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 对N、P、K 吸收比例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5年生‘天红2号’苹果/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对其上部、中部和下部新梢叶片进行13C标记处理,研究其产生的13C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去向。结果表明:新梢的13C自留量(自身叶片 + 自身新梢)以上部新梢中最高,为91.00%,中部新梢中次之,为79.34%,下部新梢中最小,为67.39%;新梢向其它器官提供13C同化物能力大小的顺序为:下部新梢 > 中部新梢 > 上部新梢;其中向根系的13C分配率差异最为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下部新梢 > 中部新梢 > 上部新梢;上部和中部新梢输出的13C同化物均有超过50%分配到地上部,分别为87.42%和59.79%,而仅有12.58%和40.21%分配到地下部,表现为以向地上部运输为主,而下部新梢分配到根系的13C同化物达到了75.53%,以向根系运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