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两组亲本杂交的 F_1杂种及其亲本,分析了亲子相关和性状相关.结果表明:①亲子相关 F_1株高、容重与高亲呈极显著的正相关;F_1籽粒赖氨酸含量、百克蛋白质中赖氮酸含量、抽穗期与低亲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F_1籽拉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与中亲呈极显著的正相关.②性状相关蛋白质亩产量与籽拉亩产量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亦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籽粒亩产量与千粒重、容重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千拉重、容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株高与千拉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千拉重与容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赖氨酸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百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极呈显著的负相关;籽粒赖氨酸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干面筋含量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生育期春播90天左右.夏播85天左右。株高293—300厘米。突出的特点是分枝多。无穗轴.秫杪长40-50厘米.韧性强。不易折断。茎秆粗壮。气生根发达.因而耐旱抗涝。抗风抗倒。茎秆再生能力强.可作再生高粱栽培。穗大粒多.每穗平均2500粒左右,籽粒饱满.千粒重26克。夏播莓667平方米11亩)产籽粒200—250公斤.比普通粒用高粱增产20%以上。籽粒用连同普通粒用高粱。  相似文献   

3.
籽粒苋是中国科学院近年从美国引进的高产优质粮食、饲料兼用的作物新品种。该品种营养丰富、产量高(亩产5000—10000公斤),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新品种。籽粒苋的籽实和植株含有蛋白质、赖氨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中赖氨酸含量是小麦的两倍,稻谷、玉米的三倍。用籽粒苋作禽、畜饲料可加快其生长。每份种子10元,可种一亩,赠栽培资料,欲购者请与广东省仁化县扶溪  相似文献   

4.
玉米自交系籽粒物理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14个高蛋白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认为 :1)在蛋白质含量 15 11%~ 17 90 %、赖氨酸含量 0 4 9%~0 60 %的高蛋白高赖氨酸玉米中 ,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大幅度提高蛋白质含量 ,能够较易提高赖氨酸水平 ;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品质负相关 ,随着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o2基因对赖氨酸的调节强度下降 2 )籽粒的物理性状与营养品质无显著相关性 ,在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善蛋白质品质的同时 ,通过选择 ,可以提高硬质度、百粒重、籽粒密度和百粒体积等籽粒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5.
一、来源:玉米三交种予三2号系河南农学院1979年用单交种予单5号作母本,自交系自330作父本杂交育成。二、特征特性:予三2号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果穗长筒形,穗长22匣米左右,穗粗4.5厘米左右。每穗籽粒14—16行,每行46粒左右。千粒重290克。籽粒黄色,马齿型,品质中等,出籽率86%。  相似文献   

6.
<正> 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0%、40%、50%的籽粒苋籽粉饲喂蛋鸡试验,结果表明,以苋籽作鸡饲料,不影响蛋的蛋白质品质和蛋重,但对鸡的产蛋率及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添加20%苋籽的效果最好。其产蛋率比不添加苋籽的高18.06个百分点,料蛋比比不添加的低1.06。籽粒苋具有生长迅速、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7.
一、特征特性“杨农啤5号”属弱春性、早熟二棱皮大麦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为11张,幼苗直立,株高85厘米左右,叶色较绿,株型紧凑,分蘖性强,成穗率高,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50万~55万.每穗实粒数24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籽粒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优,据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测定,该品种麦芽蛋白质含量为10.1%,微粉浸出率为79.8%,糖化力为377单位。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科技》2006,(9):17-17
绿优一号绿粒小麦营养成分含量丰富,经中国农科院作物品质检测中心检测,蛋白质含量19.3%,比其他小麦品种高55%;湿面筋含量38.5%,面团稳定时间14分钟;籽粒质地为硬质,超过国家一级优质小麦标准。绿优一号绿粒小麦为春播品种,株高8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根系发达,生长中期茎叶深绿色,穗长6厘米~8厘米,纺锤形,芒短,穗粒数50粒~55粒,千粒重140克~145克。  相似文献   

9.
利用68个美国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品种的 F_1及其亲本研究了小麦杂种 F_1的籽粒蛋白质,籽粒赖氨酸含量和 S.D.S.沉淀值的遗传行为:(1)不同组合的相对优势表明:三个籽粒品质性状均存在:倾低亲、近中亲、倾高亲及超高、低亲等遗传应象。但 F_1籽粒蛋白质含量以近中亲遗传为主;大多数组合的 F_1籽粒赖氨酸含量倾向其低亲或超低亲,说明低的籽粒赖氨酸含量主要为部分显性,显性或超显性;大多数组合的 F_1S.D.S.沉淀值倾向其高亲或超高亲,说明高的 S.D.S.沉淀值主要为部分显性或超显性。(2)F_1的籽粒蛋白质,籽粒赖氮酸含量,S.D.S.沉淀值都与双亲的平均值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在选择亲本和配置组合时,应考虑双亲的平均水平。(8)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籽拉的蛋白质含量与 S.D.S.沉淀值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在内蒙古农牧学院牧草试验站进行,主要研究了青紫披碱草(1—4年)的生长发育、产草量、产籽量及品质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草在呼和浩特地区自然条件下生长良好、植株高大、茎叶繁茂、根系发育正常。产草量及产籽量较高(900—1200斤/亩及100斤/亩)。该草叶量及营养成分含量中等。可以在年降水400毫米左右的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1.
籽粒苋鲜茎叶蛋白质含量及叶蛋白提取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K112、R104等8个籽粒苋品种分不同时期进行了鲜茎叶蛋白含量分析和叶蛋白提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苋属于高蛋白质含量作物,全生育期叶蛋白含量平均达28.76%,采穗后茎叶平均蛋白质含量仍可达11.15%,其最佳利用时期为现蕾期至开花期,其中R104、R1011、K574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水稻与苋菜间作对水稻产量、根区速效养分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As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单作(对照)、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条件下水稻产量、根际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As累积量的变化。【结果】4个处理水稻收获期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均表现为: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水稻单作。与对照相比,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As含量,增幅分别为88.50%、65.38%、68.25%和45.45%;对土壤As的提取量为5.44 mg·m~(-2),显著高于对照,为对照的1.67倍;水稻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与红苋菜间作和与籽粒苋间作,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3.79%。与水稻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显著下降,间作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为与圆叶白苋菜间作,为对照的59.15%;间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水稻与苋菜间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以及根区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能从As污染土壤中提取最多的As,生产出的苋菜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河南若干小麦品种籽粒营养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试点6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赖氨酸含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环境间、品种×环境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品种效应的比较与品种×环境效应方差和变异系数的分析,表明陕农7859、鲁早一号是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赖氨酸含量较高且稳定性尚好的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添加剂对籽粒苋与油菜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2%籽粒苋与28%油菜秸秆的混合青贮中分别添加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复合酶、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和水,青贮30d后开包取样,并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籽粒苋与油菜秸秆混合青贮时,与对照组和非添加糖蜜组相比,单独或组合添加糖蜜均能显著降低籽粒苋与油菜秸秆混合青贮的pH值、乙酸含量、洗涤纤维含量,并能显著提高其V–Score评分、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籽粒苋与油菜秸秆混合青贮中单独添加糖蜜即可保证青贮品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取5个油菜品种,连续2年在合肥巢湖市进行了不同收获时间及不同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分段收获)的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适收期前后4~5天内所有试验品种菜籽的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均大于95%;方差分析可知收获方式对多数品种的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中双11对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则较为敏感;同时也出现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的菜籽含油量低,含蛋白质量高的普遍现象。因此大部分油菜品种在适收期内不管采用联合收获还是分段收获,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刘有军  王汉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4-6395,6412
为了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及其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种优势效应来改善普通玉米籽粒的品质。通过花期观察,筛选出与高油115花期相遇的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富农99-8、豫玉22、农大108和9905-1,分析它们与高油115杂交后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高油115杂交后,普通玉米的平均含油量增加了1.35%,郑单958增加最多,为2.34%;籽粒赖氨酸平均含量提高了0.036%,郑单958提高最多,为0.05%;蛋白质含量也普遍提高。郑单958×高油115是甘肃省遗传效应"三利用"的最佳组合。用高油玉米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能有效提高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两个小麦品种(鲁麦8号和泰山1号)氮素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亩纯氮施用量从10公斤增至20公斤,对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5%水平),但却显著增加其蛋白质产量;在各施氮期中,拔节期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揚花肥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效应最大,并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比对照高。试验还表明,合理运筹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可成功地打破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间的负相关关系,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得到同步提高,并有效地增加单位籽粒中量重的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鲜食型糯玉米香白糯为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对秋播鲜食糯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使鲜食糯玉米籽粒的鲜重、干重、体积分别提高0.158g/(100粒·d)、0.136g/(100粒·d)、0.130cm3/(100粒·d)速度生长,而籽粒含水率以高于对照0.22个百分点速度脱水。钾肥可明显提高鲜食糯玉米籽粒的赖氨酸、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脂肪及淀粉含量。钾肥区籽粒的赖氨酸、粗蛋白含量均在授粉14d出现峰值后缓慢下降;籽粒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授粉后14d出现峰值后迅速下降,至授粉后22d,下降速度放慢;籽粒的脂肪、淀粉含量在授粉10d后即呈上升趋势,至授粉后22d,上升趋势放慢。秋播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以授粉后22~26d为宜。  相似文献   

19.
采收期对不同品种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采收期对不同主栽双孢蘑菇品种采收品质的影响,以4个双孢蘑菇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个采收期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等内在品质指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上5种指标在同一采收期的不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采收期Ⅰ(菌盖直径2~3cm)时这种差异表现得较为明显。在采收期Ⅰ时,不同品种间Vc含量的变幅最大,即13.2~105.5μg/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9~21.4mg/g,还原糖为1.51%~2.14%,总酚含量为333~680μg/g,PPO活性为34.25~88.25U/(g.min)。从整体趋势分析,随着采收期的延迟,不同双孢蘑菇品种中除PPO活性呈持续增加趋势外,其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采收期Ⅱ(菌盖直径3~4cm)或Ⅲ(菌盖直径4~5cm)达到最高。从营养学、生物学产量和贮藏特性考虑,综合分析以上5种试验指标,应选取未开伞且直径在4cm左右的双孢蘑菇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