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16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论 张学文教授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以天麻钩藤饮和(或)脑清通汤为基础方加减,多用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药以治标,再加补肾、安神等药以扶正,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刘新祥主任医师治疗水肿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刘新祥教授2013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20例水肿病人首次处方用药情况,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方法挖掘刘新祥教授治疗水肿病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对符合要求的120例水肿病患者首次处方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用药情况及药物间的关系。刘新祥教授治疗水肿病最常用的药物分别是:黄芪、甘草、山药、芡实、当归、丹参、党参、土茯苓、益母草、怀牛膝等;通过规则分析可知其用药时党参一般均与黄芪、甘草、山药、当归、丹参、芡实连用;并得到治疗水肿病新方:肉苁蓉、山茱萸、瓜蒌子、怀牛膝,芡实、白芍、山药、茯苓,地榆炭、阿胶、侧柏炭、蒲黄炭,丹参、生姜皮、冬瓜皮、益母草等11首。结论 刘新祥教授善于从脾肾双补角度用药,尤擅于健运脾土以治疗水肿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Gout)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旷惠桃教授2015年9月-2016年5月治疗痛风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旷教授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69名患者,共198首处方、119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0次的高频使用药物有牛膝、土茯苓、车前子、萆薢、地龙、灵芝、威灵仙、黄柏、泽泻、黄芪;药物类别主要包括清热药、利湿药、活血通络药;常用药对包括:土茯苓-牛膝,土茯苓-萆薢,牛膝-萆薢,车前子-牛膝,车前子-土茯苓,车前子-萆薢等;挖掘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的基本方及5首新处方。结论 旷惠桃教授临床善于运用清热、解毒、利湿之方药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挖掘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张涤教授门诊的小儿外感发热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结果 180首小儿外感发热处方用药49味,以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多入肺胃二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芦根、荆芥”、“芦根、生石膏”、“生石膏、荆芥”,“芦根、生石膏、荆芥”,“芦根、淡竹叶”。结论 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立足解表清里原则、重在清透肺热、清热生津,遣方用药结合湖南气候湿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刘祖贻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肺癌患者的病案共计107例,将患者初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07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80的高频使用药物有薏苡仁、白术、山楂、八月札、黄芪;常用组合主要有白术、薏苡仁、八月札,薏苡仁、山楂、八月札,鸡内金、薏苡仁、麦芽等;并挖掘出5首新处方。结论 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喜用益气健脾、消食和胃、化痰消瘀药物,治法以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为主,通过药物分析印证出肺癌的病机特点为“虚、毒、痰、瘀”,以“正虚”为本,体现出刘教授“调理脾胃,以求扶正”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医案,将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25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药物以温性药、寒性药为主,多用甘、苦、辛味药,以肝、脾、肺、心、肾、胃经为主,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是黄芪、当归、茯苓、车前子、丹参;使用频率最高的用药模式和关联规则是黄芪-当归和黄芪-茯苓。结论 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温补脾肾为先,兼顾补益肺气、调肝养血,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药物为主,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何泽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何泽云教授治疗CKD病例336份,处方1 110张,采用SPSS 17.0及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 12.0分别对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单味药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白茅根、山药、黄精、熟地黄、黄芪,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别是补益类药物(总频率达49.6%);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依次为白茅根-山药、白茅根-麦冬、白茅根-黄精、白茅根-熟地黄、白茅根-黄芪、山药-黄精、山药-熟地黄。结论 何泽云教授以培元固本,健脾补肾为基本治疗大法,辅以固精、滋阴、泄浊之法论治CKD,数据挖掘方法对于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为中医治疗CKD用药筛选及中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傅汝林教授治疗淋巴瘤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傅汝林教授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治疗淋巴瘤的中医治疗处方进行收集、整理以及筛选,将符合标准的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运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傅汝林教授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结果 对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55例处方以及其中涉及到的103味中药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傅汝林教授在治疗淋巴瘤方面善用北沙参、南沙参、白芍等益气养阴之品扶助正气,适当辅以鳖甲、莪术等养阴散结之品配合猫爪草、白花蛇舌草、生甘草、夏枯草等清热解毒之品以消癥瘕。结论 傅汝林教授治疗淋巴瘤多采用益气养阴、散结解毒之品,再根据不同体质状态临证选药,多辅以理气活血、化痰除湿之品,诸药合用,祛邪扶正,标本兼治,从多途径增强抗癌之效,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中医药治疗淋巴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刘丽芳教授诊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用药经验并归纳探讨其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丽芳教授临床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处方,进行勘误后建立乳腺增生症遣方用药数据库,于数据库基础上运用软件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对所选处方进行用药频次统计、用药模式及配伍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门诊病历处方197份,总用药频次为3349次,共使用61味药,17味核心药物,其中药物出现频次以理气药及活血药为主,处方中所出现药物归经分布多为肝、脾、心、肾等经,按出现频数四气分布依次为温、凉、寒、平,五味分布依次为苦、辛、甘;确定药物之间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用药规律(模式)24条(其中对药模式19条、3味药模式5条),并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 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症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所采用药物以理气活血药、化痰散结药、养血健脾药为主,兼顾患者体质,注重整体审察,并辅之行气活血、化痰散结、养血健脾等治法,将病证结合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收集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处方70张,涉及176味中药,使用频次共计890次;使用频次≥9的药物共32味;使用频次前三位的单味中药是黄芪、甘草、麦冬;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类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对32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个有效聚类群和13组药对,以补气药和滋阴药配伍为主,辅以补血活血、化痰止咳药。结论 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中药处方以补益药、清热药和止咳药为主,治法以益气养阴、清肺止咳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研究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经验的郁病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郁病诊治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及IBM SPSS Modeler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辨治用药方面:古籍文献用药更为丰富,重视肝、脾,心、肾脏腑辨证等;因子分析发现,古籍文献更多采用越鞠丸类方、二陈汤类方、归脾丸类方等,而名老中医则更多采用自拟方、经验方。(2)郁病常见兼证配伍药味方面,古籍文献多配伍清热活血,化痰行气之品;名老中医经验则常配伍清热凉血,舒肝养心之品。(3)核心用药及常用药物配伍方面:古籍文献以川芎、香附、茯苓、半夏、陈皮为核心用药,药物配伍有:白芷配桔梗、远志配酸枣仁、沉香配石菖蒲、大黄、郁金、槟榔等;名老中医经验则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香附最多,常用药物配伍如:槟榔配佛手、大枣配百合、穿山甲配路路通、皂角刺等。结论 对于郁病的诊治,古今用药虽有差别,但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价值,不过来源于古籍的用药理论基础可能更为丰富,值得临床进一步挖掘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