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以来,地处林区的桂东县,大作水字文章,充分发挥林区水源方便这个优势,利用屋前屋后空坪隙地挖凼养鱼,出现了一股养鱼热。据统计,至六月底止,全县有7000农户挖凼养鱼,占全县总农户的21%。养鱼面积达570亩。预计全年可产鲜鱼10万公斤,相当于全县1985年水产品总产量。桂东林区为什么会出现挖凼养鱼热呢?养鱼户总结说:屋前屋后挖凼养鱼划得来。一可利用休息时间管理,勿需占用专业劳力;二可利用野草或残菜作饲料,不需花钱购买鱼饲料;三可平安无事,用不着为守鱼费神;四可获得高产,折合亩产鲜鱼200公斤左右,高的500公斤以上;五可解决许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安县发展稻田养鱼32444亩,产鱼638吨,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63.6%,其中5000亩达到“千斤稻、百斤鱼”。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把好“三关”: 一、科学晒田关。晒田前要理通鱼沟鱼凼,保证沟凼通畅;晒田放水时速度要慢,使鱼有充足时间游进鱼沟鱼凼;晒田期间,  相似文献   

3.
一、养鱼稻田的改造稻田养鱼工程可分为简易性和永久性两种。其中简易性稻鱼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要求为:开挖鱼凼要占稻田总面积的5%~8%。1亩~2亩的田块挖鱼凼1个,3亩以上的稻田可挖2~3个。鱼凼多建在稻田的中央或田埂边,开挖成方形或圆形,深lm~1.2m,与中心鱼沟相通。开挖时间可在插秧前30~40天进行,挖成后每隔10天再整理一次,连续整理3~4次,鱼凼成型较好。开挖鱼沟一般在插秧后秧苗返青时进行,秧苗可移栽鱼沟的边上。鱼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3%~5%。沟宽40cm,沟深50cm。鱼沟的形状可根据稻田大小和形状挖成“十”字、“日”字、“田”…  相似文献   

4.
小凼流水养鱼,花工少,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方法简便,适合于山丘区和水源充足的地方推广。只要管理得当,一个十多平方米的鱼凼,可年产鲜鱼几十公斤。下面简要介绍小凼流水养鱼技术。 开挖鱼凼可选择房屋前后,或者山涧、溪沟、小河两岸等既有常年流水,又便于日常管理的地方挖建鱼的。鱼凼大小可依水源与地理条件确定,面积小到  相似文献   

5.
<正> 在稻田僻静有水源流入的地方挖鱼凼,面积约占稻田的5~6%,水深1.5~2米,凼坎开有宽约0.67米的缺口与田相通,水凼可作培育鱼种和成鱼饲养两用。放养鱼类以草鱼为主,鲤、鲫、鲢混养。鱼种入凼后加  相似文献   

6.
1990—1993年进行稻鱼高产模式研究,确立了“田凼结合养鱼”这一稻鱼高产模式,分析了“鱼凼”与“鱼溜”,“鱼池”的基本区别,提出了“鱼凼”建设的标准和稻鱼高产配套技术。4年共实施面积288.52hm^2,产鱼363.35t,稻谷4055.43t。总产值533.20万元,每hm^2平18970.4元,其中1993年实施面积76.72hm^2,产鱼157.2t,每hm^2产2149kg,稻鱼总产值201.1万元,纯收入129.42万元,每hm^2平16869.15元,投产比1:2.8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省柘荣县石山洋,发展稻田套养锦鲤夏花苗种养殖生产,可使粮食增产5%~10%,每亩稻田当年可养成15~20厘米左右的锦鲤300~400尾,产值达到800~1200元,亩增利润达到500~8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间工程建设 1 开挖鱼凼 1~2亩的田块挖鱼凼1个,3亩以上的田块挖2~3个。一般建在稻田中央和田  相似文献   

8.
我区地处湘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可养鱼稻田60多万亩。据1987年统计全区已推广放养226710亩,亩产鲜鱼15公斤左右。稻田养鱼已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一项生产门路。为了进一步摸索稻田养鱼高产技术,使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1987年我们在双峰县深扶乡进行了常年沟凼结合和普通田凼沟相结合的稻田养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条件和方法 1.稻田。选用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的稻田四丘,面积4.5亩,加固筑高田埂0.6米以上,开设鱼沟,鱼凼。其中:桥端丘面积1.7亩,在田中用石头砌成“井”字形常年沟凼,其沟宽1米,沟深0.8米,上平泥面,鱼凼4个,宽1.5米,长2米,深1.5米,沟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7%;  相似文献   

9.
正信宜凼仔鱼,是广东茂名信宜山区传统养殖的一种草鱼(鲩鱼)。据《茂名市志》《信宜县志》记载,信宜凼仔鱼养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信宜凼仔鱼养殖已遍布信宜的19个乡镇,养殖面积达2856亩。信宜市是典型的山区县级市,山区地方山泉水密布,草资源丰富,山多田少,河溪纵横,因此发展出了凼仔鱼这种别具特色的山区渔业生产方式。在信宜水产养殖区,群山连绵,山上的溪泉终年川流不息,山区农  相似文献   

10.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稻田选择养鱼稻田选择在凤凰县齐梁桥乡三里湾村。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日照时间长。1.2稻田工程建设养鱼稻田田埂高0.5~0.8米,田埂底部0.6~0.8米,顶部宽0.4~0.5米,不漏水。鱼凼一般在冬季或春季犁田前开挖。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圆形,凼深1.5米。四周用水泥砖砌成,鱼凼出口2个,宽40厘米。秧苗返青后,在田中央至鱼凼出口开挖一条纵向的主沟,沟宽0.6米,深0.5米。另依稻田的大小与形状开设“十”字或“井”字或“田”字…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渔业是对传统稻田养鱼的一种改造。在田中开挖占田块面积8%左右的鱼凼,挖出的土方加宽坑边的田埂,形成“田中种稻,坑中养鱼,埂边种菜”的情景,它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使养殖的水生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因子进行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转换,使之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上的高效性。从近几年实施的情况看,稻谷和水产品产量达到“千斤稻、百斤鱼”已不成问题,但是由于鱼凼的空间和周边的生态带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了充分利用好鱼凼的空间和周边土地资源,发挥稻田的立体作用,提高稻田生态渔…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我们与赤峰市翁旗高日罕苏木合作,开展了灯光诱虫稻田鱼蛙混养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稻田准备高日罕苏木王家湾村连片稻田20亩,土质稍有渗漏,水源为老哈河水,自流排灌,水质清新,无污染,pH8.2~8.6。4月20日挖沟凼平整田块,每5亩为一单元,每单元在一端挖深1.5米鱼凼一个,占地8%,四周挖宽1.2米、深1.5米环沟,挖取土筑田埂,使田埂高、宽各50厘米。环沟与田埂间留有能栽插三垄稻秧的距离。田面平整后,挖深、宽各50厘米内纵横沟并与环沟相通,根据田块形状,使鱼沟…  相似文献   

13.
唐文联 《齐鲁渔业》2005,22(12):11-11
用来蓄养成鱼的稻田要选择背风当阳、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水田。收割水稻后将田块翻犁一遍,不要耙碎,用田中泥块加高加固田埂,打紧夯实,使水田蓄水深度达70cm左右。按田块形状与面积大小在田内开挖“十”、“丰”或“井”字形鱼沟,沟宽80cm以上,沟深低于田泥平面约30cm,并在田巾央或靠近进水口处开挖20~30m^2的鱼凼,凼深以低于田泥平面30cm以上为好。做到沟沟、沟凼相通。在进、出水口处设置用竹箔、乙烯网片或金属网片制作的防逃拦鱼栅。  相似文献   

14.
曹海 《科学养鱼》2003,(11):26-26
一、养虾稻田准备 面积2~5亩为宜,沿田块四周挖一道宽1~1.5米、深0.6~0.8米的虾沟,方形田块增挖“十”字沟,长形田块增挖“井”字沟,沟沟相通。在进水端挖一深1米左右,面积5~6米~2的虾凼。进排水口用木框纱窗拦逃。  相似文献   

15.
稻田育螺养鳖,从水稻的栽插面积看,比未开挖鱼沟鱼凼前少了一些,但由于有大量螺、鳖的粪便存在,保证稻田有机肥充足,同时开沟增加水稻边际效应,水稻单产可达500kg以上。放养的螺类、幼鳖等,价格高,亦增加经济效益,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稻田条件选择紧靠水源、水质良好、地势低于水源、保水性强、环境安静的稻田进行育螺养鳖,其面积在2亩~5亩之间。二、稻田工程建设l.开挖鳖凼 选择稻田紧靠水源的一角开挖鳖凼,其面积为稻田总面积的5%~8%,凼深1.5m,凼的内壁用水泥砂浆加固,以防止垮塌。2.开挖鳖沟 在稻田的中央开挖…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开始,连南县在广东省财政厅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广东省节地节水高质高效渔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支持下,全力建设稻鱼生态渔业示范园区。2014年9月,本刊记者在连南走访时获悉,该示范园区已基本完工,已建成50亩"稻田鱼"苗种繁育基地,修筑硬化田埂共34150米,修建鱼凼共510个,建设水利设施排灌渠1611米,小陂坝共10座。稻田养鱼谋求升级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的一种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广东连南高寒山区历来就有稻田  相似文献   

17.
为搞好养殖业结构调整,探索出高产高效稻鱼共生模式,2000年我们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在夹山镇三板桥村,进行了稻田主养彭泽鲫试验,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1 试验方法1.1 稻田选择试验田选择在石门至白洋公路干线外侧,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土肥沃,稻田连片。1.2 开挖鱼凼结合农业综合工程修建沟渠,稻田开鱼凼,其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5%左右,凼深1.2~1.5米,用石护坡,水泥抹缝,形成硬化永久性鱼凼。鱼凼三方与稻田沟通。开挖鱼凼的土用以加高田埂至0.5米,以保证稻田水深。出水口用木框和金属网片做成栏鱼设施,…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和方法   1.丘陵和平坝地区以养鱼为主的稻田建规范化的鱼凼、鱼沟的材料和方法:   (1)鱼凼宜建在田边排水处、凼埂用砖或条石等材料安砌成占田面积 10%~ 20%的鱼凼 1至数个。每个鱼凼的直径为 10~ 15米,深 1.7~ 1.9米,凼埂高 2.5~ 3米,基础埋入泥底层 40~ 60厘米,上端高出田表泥土 40~ 50厘米。并在凼埂上开 4~ 6个通道,通道宽 30~ 40厘米,深 45~ 55厘米。   (2)鱼沟可按田块大小挖成十字或井字形,沟宽 60~ 100厘米,深 40~ 60厘米。   2.丘陵和平坝地区的沙土或半沙半粘的土壤的稻田,以养虾、蟹为…  相似文献   

19.
王志谦 《内陆水产》2002,27(10):27-27
1.供鱼种越冬的稻田要求蓄水深,避风向阳,最好是东西长而南北窄,呈东西走向,且要光照好,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2.要在稻田四周开好鱼沟,中间挖“十”字沟,做到沟沟相通,在田块西北面挖一个比田底深50~80厘米;面积5~10米2的水凼,上面用稻草盖棚,用以遮挡寒风霜冻。用从沟内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固、加宽田埂,一般保持沟水深60厘米。3.以草鲤鱼种为主养的田内需投喂精饲料和少量青草或菜叶。寒冬还可用煮熟的山芋,配以米糠、麸皮、菜籽饼作饵料投入深水凼内,投饵量视水温而定,每3~5天投饵一次。鲢鳙鳊鱼…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早期的平板田养鱼,在稻谷略有增产的情况下,每亩产鱼30斤左右。近年来的“沟凼式”养鱼,在稻谷稳产的情况下,每亩产鱼约在100-200斤(以上)可谓“稻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