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双尖峰死亡曲线.此病对养鸡业危害巨大,该病毒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从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形成了几次流行暴发,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成为与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列的危害养鸡业的四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受到人们普遍地关注,该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极易导致鸡只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防治该病主要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但由于病毒变异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增加以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等因素,常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从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形成了几次流行暴发,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成为与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列的危害养鸡业的四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7.
曹永长  毕英佐 《动物保健》2009,(7):14-16,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免疫抑制、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如果防治不到位,可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以严重腹泻、法氏囊肿大、肾脏肿大(花斑肾)、腿部和胸肌出血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尖峰死亡曲线。IBD对养鸡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  相似文献   

10.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该病在世界上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是近年来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雏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免疫抑制、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分布范围广,发病率高,尤其对鸡、火鸡的危害大。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以后,可以导致鸡群发病,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同时,法氏囊也是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发病后会损伤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容易引起变异,其诊断和防控非常困难。文章根据当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情况,详细阐述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以期降低发病率,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体内起体液免疫作用的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主要是鸡新城疫、鸡马立克等),致使死亡率明显升高,是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  相似文献   

14.
李胜权 《兽医导刊》2019,(4):180-18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各地常有发生,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幼龄鸡下白痢、衰弱、大批死亡,由于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该病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会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浅谈一下此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并引起免疫抑制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该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予美国的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肉鸡群中,又称甘布罗病。我国学者周蛟于1982年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出该病毒。目前,该病已遍及世界各地,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半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极易导致鸡只死亡,给养鸡生产造成了极大地损失。笔者现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介绍于后,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特征、抗原和毒力变异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特征、抗原和毒力变异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肿大、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免疫效果,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失败,增加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菌的易感性,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