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头翁[Pulsitilla chinensis(Bge.)Regel]黑粉病是近年来辽宁东部山区发生的重要病害.对白头翁黑粉病病原菌(Urocystis pulsatillae(F.Bubak)Moesz)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速度慢且萌发率较低,加入抗坏血酸对冬孢子萌发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该菌冬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0~25℃,适宜萌发pH值为4~7,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天门冬氨酸,冬孢子致死温度为56%.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蜀黍黑粉菌,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乌霉",群众称之为长"蘑菇"。瘿,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一、发生规律菌丝在寄主组织中生长发育,并产生吲哚乙酸,刺激寄主局部组织细胞旺盛分裂,逐渐肿大成菌瘿,并在菌瘿中产生大量冬孢子,菌瘿成熟后破裂,冬孢子散出随风传播,可不  相似文献   

3.
 稻粒黑粉病菌自1896年Takahashi命名为Tilletia horrida Tak.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外菌物学家对其分类归属意见不一.本文研究病菌胞壁形态结构,根据齿黑粉菌属(Neovossia Kornicke)与腥黑粉菌属(Tilletia Tulasne)的胞壁结构不同特征,认为稻粒黑粉病菌应归为齿黑粉菌属(Neovossia Kornicke).  相似文献   

4.
稻粒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齿黑粉菌属的稻粒黑粉菌引起的。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pH值等培养参数,观察这些不同的参数对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孢子在充分吸水、温度24~28℃、光照与黑暗间隔培养12 h、pH值为7左右的条件下,最适宜冬孢子萌发。试验还观察并描述了稻粒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为了建立稻粒黑粉病人工接种体系及研究稻粒黑粉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需要筛选到能够产生稻粒黑粉病的接种体——次生小孢子的培养基。试验还研究了麸皮培养基等7种液体培养基的产孢效果,结果发现麸皮培养基最适合稻粒黑粉菌产生次生小孢子。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此病在铁岭县发生普遍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栽培区玉米丝黑穗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在50%以上,造成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减产。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  相似文献   

6.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蜀黍黑粉菌,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乌霉",群众称之为长"蘑菇".瘿,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 一、发生规律 菌丝在寄主组织中生长发育,并产生吲哚乙酸,刺激寄主局部组织细胞旺盛分裂,逐渐肿大成菌瘿,并在菌瘿中产生大量冬孢子,菌瘿成熟后破裂,冬孢子散出随风传播,可不断引起再侵染.在抽穗期前后30 d内是玉米瘤黑粉病的盛发期,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损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肥密植田往往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7.
198 3年在河南省各地调查并采集黑粉病菌1 0 0余份 ,经鉴定 ,它们分属于 3科 :黑粉菌科 (Usti laginaceae)、腥黑粉菌科 (Tilletiaceae)、菰黑粉菌科(Yeniaceae) ;9属 :黑粉菌属 (UstilagoRouss)、腥黑粉菌属 (TilletiaTul.elC .Tul) ,条黑粉菌属 (Urocys tisRabenh) ,轴黑粉菌属 (SphacelothecadeBsry) ,团黑粉菌属 (SorosporiunRud)、尾孢黑粉菌属 (NeovossiaKorn)、叶黑粉菌属 (EntylomadeB…  相似文献   

8.
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reiliana)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此菌厚垣孢子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紫褐色,表面有刺。孢子群中混有不孕细胞。  相似文献   

9.
病原菌身玉米蜀梨黑粉菌,属于担子亚门,冬胞菌属。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0.
腥黑粉菌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病原菌。利用美国进口的六月禾种了中截获的腥黑粉菌为材料,通过形态观察和萌发生理研究,明确了六月禾腥黑粉菌的形态特征、各冬孢子萌发特性,并将该菌鉴定为菰草腥黑粉菌Tilletia fusca。本文还首次报道了六月禾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可以产生多个先菌丝及先菌丝“异常”伸长及分枝均与蔗糖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