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浅谈沼气池建设的精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又链接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发展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沼气池建设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决定从1999年至2010年,每年完成20万户以上的沼气池建设任务,推广沼气池建设与“三田”建设相结合,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区农村户用沼气池达320万户,沼气池入户率达40%以上,把广西基…  相似文献   

2.
我省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保护森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工作目标,把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和"八项民心工程"之一来抓,全面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从而减少了烧薪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沼气作为燃料可用于炊事、照明和加工等,能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改善生态环境;沼液、沼渣可多层次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农村废弃物通过进入沼气池统一处理,有效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分析了利用沼气处理农村废弃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发展对策。截至2019年底,小百户镇已建沼气池6000余口,建成沼气化示范村7个,已初步形成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村废弃物再生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庭院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环境生活优美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对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户收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沼气建设中,由于部份农户对沼气池管理不善等原因,从而导致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效果差。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深刻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控方法,为农村能源工作者和  相似文献   

5.
肖超 《广西林业》2001,(2):32-33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生态建设,把它作为我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全区能源生态建设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双文明建设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到2000年底止,全区累计已建沼气池102万座,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2%(其中2000年新建32万座),新建沼气池连续两年占全国总数的 30%左右。这些沼气池每年可为广大建池农户提供优质燃料40 000万立方米、高效有机肥2737万吨;二是全区已推广普及省柴节煤灶804万…  相似文献   

6.
程静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278-281
地处永胜县程海湖区的程海镇,目前已建有沼气池2 797口,占总农户的29.2%.在分析了当地沼气建设有利条件的基础上,规划2004年再建3000口沼气池.提出了建池的布局及技术措施,并进行了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昌宁县沼气池建设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顺、后续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昌宁县沼气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今后农村沼气池建设应加强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投入,建立服务体系,抓病旧沼气池的改造和修复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昌宁县农村户用沼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沼气可以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综合利用植物资源,促进两高一优大农业的发展,加速农村四化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1992年前,我县农村一直推广“双管道水压式”沼气池,生产实践中发现,双管道池容易结壳,出料排渣困难,一年需开盖清渣一至二次。...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当前沼气工程在农村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是却存在建好池不能用,沼气池产气不够用以及使用中沼气池维护服务短缺等相关问题,使得农村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大打折扣。对龙潭冲村沼气用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沼气只有确立科学的申报标准,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政府组织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加强沼气用户对于沼气使用的相关知识的教育,这一工程才会更好的在农村推广,更好的实现这一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问,梧州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的同志个个成了大忙人.办公室里的电话成天响个不停,大多是郊县农民向他们询问修建沼气池情况的,或者是预约,或者是催促派人建池,有的是要求前来学习修建沼气池技术.不少人还亲自到办公室了解沼气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熊佳 《绿色科技》2014,(1):242-244
指出了当前沼气工程在农村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是却存在建好池不能用,沼气池产气不够用以及使用中沼气池维护服务短缺等相关问题,使得农村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大打折扣。对龙潭冲村沼气用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沼气只有确立科学的申报标准,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政府组织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加强沼气用户对于沼气使用的相关知识的教育,这一工程才会更好的在农村推广,更好的实现这一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云南林业》2007,28(3):22-22
澄江县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全县累计建设“三配套”沼气池16606口,建池农户占总农户的42%,有2个镇、11个村委会实现沼气化;节柴改灶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8%以上;累计推广太阳能65000平方米,农村能源建设成就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村是现代农民对其生存环境所追求的环境优美、又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居住地,强调对生存空间的自然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一种环境形态.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各地生态村建设主要以农业生态村、旅游度假生态村、能源生态村、林业生态村和文化生态村建设为主.近几年,我国以海南、浙江、江苏、广西等省为代表,出现了生态村建设的高潮.这些生态村的建设大多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入手,通过种树、林下种植、沼气池建设等,实现物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生态经济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它不仅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注重生态产业的开发,更好地协调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国旱作农业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关于农村沼气建设对农村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丽清 《绿色科技》2015,(1):236-237
指出了沼气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了建水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为促进建水县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煮饭不烧柴,照明不点电。”这是永平县全力抓农村能源建设给贫困山区带来的新变化。如今,永平农村到处呈现出“你家建、我家建,三结合沼气池使家家变”的喜人景象。全县9个乡镇、73个村委会已建成沼气池8082口,8000多农户的生产生活已告别了炊烟。“九五”以来,永平县把沼气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的一项重要举措,与农业扶贫攻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和自己投工投劳等办法,大兴农村能源建设。一场以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取代烧柴的能源革命,在永平农村…  相似文献   

17.
东兰县几年来,把沼气建设与发展种养加工相结合,促进了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2840座,正常使用的占95%,沼气的经济效益每年达50多万元。东兰为了加快贫困山区沼气建设的步伐,多方筹集资金,扶持贫困农户尽快走上致富道路。1987年,县农行长乐营业所利用扶贫项目开发资金、贴息贷款四万元支持209户困难农户建池。使农民看到了沼气池实际效益好,推动附近三个村农户建沼气池的  相似文献   

18.
龙陵县农村沼气池闲置弃用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龙陵县的第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是1994年在象达镇赧洒村建成的,之后,在全县各乡镇逐步推广。2002年以后,国家、省、市对农村沼气池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加之沼气建设及综合利用技术的日臻成熟,为农村沼气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森林龙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出现了少部分沼气池被闲置的现象,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搞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去年崇左县委书记、县长各亲自抓一个沼气应用示范村。至今年三月份,两个示范村已户户建有沼气池,用上了沼气。为了在全县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又组织了300多人到南宁地区农村能源开发试点的大新县学习参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同时县财政拨出13万元专项资金,购置了20套沼气池钢模。县里还组建了7支共56人的专业队,负责全县建池施工工程。截至今年4月10日,全县已完成新式沼气池166座。其中127座已投入使用。为了适应办沼气的需要,崇左县林业局能源站最近成立了沼…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当前问题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也多次强调要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它是整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从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当前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由此引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