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宁  董春娟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6,43(10):1941-1952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下黄瓜幼苗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根系施用SA的方法,测定了正常生长温度和低温(8 ℃)条件下SA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片中脂肪酸含量、组分,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sFA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施用SA能降低叶片中因低温引起的丙二醛积累和相对电解质渗漏,维持细胞膜稳定性;低温引起叶片中总脂肪酸含量减少,C18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C18:0、C18:1等脂肪酸比例升高,脂肪酸双键指数降低;根系施用SA后,叶片中总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及双键指数均得以恢复;低温诱导叶片中CsFAD的表达,低温下外源施用SA可进一步促进CsFAB2.1CsFAB2.2CsFAD2.1CsFAD6CsFAD7等的表达。总之,SA可以诱导黄瓜幼苗中CsFAD的表达,维持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度,提高细胞膜稳定性,诱导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2.
外源海藻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源海藻糖对冷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的影响试验,初步探讨外源海藻糖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将发芽期和三叶一心期的黄瓜幼苗分别用含有 0 mM、10 mM海藻糖随1/2 Ho-agland 营养液根灌3次,然后在4℃的低温下胁迫5 h,随后测定与抗冷性相关的典型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的低温胁迫下,用10 mM海藻糖处理的不同阶段的黄瓜幼苗比0 mM海藻糖处理的黄瓜幼苗根系和叶片的MDA含量低,电导率低;叶绿素含量、POD和CAT酶的活性较高.结论:外源海藻糖处理可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研2号"黄瓜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4℃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黄瓜抗低温胁迫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P0.01);外施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Pro含量,SOD、POD活性也显著升高,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外施SA可以通过提高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ro含量以及SOD、POD活性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从而缓解了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并以1.5mmol/L外源SA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茶树脂肪酸去饱和酶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品种‘铁观音’为试材,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5个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家族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CsFAD2-2、CsFAD3、Δ7-CsFAD、Δ8-CsFAD和CsFAB2,其编码序列长度1 137 ~ 1 320 bp。系统发育与基序分析结果表明,茶树FAD成员来自4个亚家族,即ω3/ω6-FAD亚家族、Δ7/Δ9-FAD亚家族、Front end FAD亚家族和FAB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的保守基序一致,而不同亚家族的保守基序存在较大不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5个CsFAD家族基因都显著响应低温诱导,Δ8-CsFAD对低温胁迫响应最强烈,表达水平上调千倍;外源ABA处理后,除CsFAD3外,其他4个CsFAD基因的表达均上调2倍以上;干旱胁迫下,5个CsFAD中CsFAD2-2、Δ7-CsFAD和Δ8-CsFAD表达水平都上调1.5倍以上,其中Δ8-CsFAD的表达上调最大,达5.5倍,而CsFAD3和CsFAB2的表达受到干旱处理抑制显著下调。克隆并分析Δ8-CsFAD启动子,发现存在多种与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烟草亚细胞定位观察表明Δ8-CsFAD定位于细胞膜。根据上述结果推测5个CsFAD可能参与茶树抗逆响应,尤其是Δ8-CsFAD,可能通过调控茶树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茶树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王纪忠  周青 《长江蔬菜》2010,(16):29-32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持续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适当浓度的SA预处理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及地上、下部鲜干质量,显著提高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的MDA含量和电导率,提高持续低温胁迫下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缓解低温胁迫造成的冷害。而高浓度的SA处理则具有相反的效应。浓度为2mmol/L的SA预处理对缓解黄瓜幼苗的冷害最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国泰 《北方园艺》2010,(16):47-48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稀土铈对黄瓜幼苗进行诱导处理,通过测定黄瓜幼苗在一定时期内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害胁迫条件下,施用铈可以提高黄瓜幼苗的叶绿素及脯氨酸含量水平,进而影响其生理生化发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黄瓜盆栽试验,定量浇水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并结合根际施用水杨酸(SA),分析了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幼苗含氮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下降,无机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加以及时间延长表现更明显。外源施用0.1 mmol · L-1 SA显著提高了胁迫植株NR和GS活性,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胁迫前期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无机氮的积累,其中NR和GS活性分别比不施SA的轻度和重度胁迫植株最多提高了19.63%、12.62%和21.92%、12.72%。表明外源SA提高了干旱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的氮还原和同化能力,这可能是其提高植株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内源水杨酸参与黄瓜叶片光合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亮  董春娟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3,40(3):487-497
 为了探讨内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在黄瓜幼苗光合系统响应低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温下黄瓜叶片中内源SA 含量的变化;通过SA 合成抑制剂Paclobutrazol(Pac, 100 μmol · L-1)喷施和外源SA(50 μmol · L-1)饲喂的方法调节内源SA 含量,并测定不同处理幼苗的叶 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碳同化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低温引起黄瓜幼苗内源SA 含量升高,Pac 预处理抑制SA 的积累。低温导致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实际光化学效率(Φ PSII)、潜在光化 学活性(F v/F o)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等降低,叶片光化学猝灭参数[(Y(NO)]升高;内源SA 含量降低使PSⅡ活性下降幅度增大,加重了叶片的光损伤程度。低温下PSⅡ吸收的光能分配于光反应的 部分减少,而以非光化学反应的过剩能量耗散Ex 为主要的光能分配途径,内源SA 含量降低会加剧光能 向Ex 的分配。低温时喷施Pac 的幼苗中Rubisco 小亚基基因(RbcS)和碳酸酐酶基因(CA)的表达水平 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对喷施Pac 的幼苗外源饲喂SA 后,内源SA 含量升高,低温下叶片光合活性得到有 效恢复,光损伤降低,光能分配趋于合理,RbcS 和CA 的表达水平升高。上述结果表明,低温下内源SA 的积累有助于维持黄瓜叶片中较高的光系统活性和碳同化能力,从而保护光合系统,降低低温胁迫对植 物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施用水杨酸配合接种菌根改善黄瓜抗低温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津优35"为试材,播种时采用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以及幼苗期喷施不同浓度(0、0.50、0.75、1.00、1.25、1.50mmol·L~(-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并进行低温(昼夜温度为12℃/5℃)胁迫的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黄瓜植株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的相比,低温胁迫下相同SA浓度处理下接种地表球囊霉显著提高了黄瓜根系的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其中,以施加外源SA浓度1.00mmol·L~(-1)配合接种地表球囊霉提高黄瓜抗低温的效果最佳。可知SA与AMF处理具有改善冬季保护地黄瓜生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思宇 《北方园艺》2010,(17):44-46
研究了外源物质ABA、SA、CaCl2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MDA、叶绿素含量、POD活性以及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物质均能有效的提高番茄幼苗的抗低温能力;均能降低番茄的相对电导率,缓解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保持相对较高的POD活性,削弱丙二醛(MDA)积累,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外源物质使番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1.
以"吉利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高温胁迫下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A溶液均可降低黄瓜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提高黄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根系活力;表明水杨酸能够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其中以250 mg/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低温处理对黄瓜子叶极性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玲 《园艺学报》2001,28(1):36-39
 研究了黄瓜子叶极性脂的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于不同温度(25、20、15、10 ℃)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黄瓜子叶在15 ℃处理条件下虽无可见冷伤害症状, 但类脂成分已发生显著变化。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 含量明显升高, 而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乙醇胺(PE) 大幅度减少; 且主要类脂MGDG、DGDG及PC 中不饱和度高的分子种含量增多,最终导致总类脂的不饱和脂肪酸, 尤其是亚麻酸增多。说明黄瓜子叶在15 ℃下处理7 d , 已经对低温产生了冷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钙和水杨酸对亚适温弱光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调控机理,以‘津优3号’黄瓜为试材,用10 mmol ? L-1氯化钙(CaCl2)和1 mmol ? L-1水杨酸(SA)喷施预处理幼苗,每天喷1次,连续3 d,之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亚适温弱光处理(18 ℃/12 ℃,PFD 100 μmol ? m-2 ? s-1)。结果表明:亚适温弱光可使黄瓜幼苗生长量大幅度下降,光合速率(Pn)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果糖–1,6–二磷酸酯酶(FBPase)、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转酮醇酶(TK)的活性与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但CaCl2和SA预处理的黄瓜幼苗的降低幅度明显较小,可见钙和水杨酸可以通过提高光合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缓解亚适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增强其对亚适温弱光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以秋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抗寒品种‘星光灿烂’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克隆了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命名为CmFAD7,GenBank登录号为KC567246。该基因cDNA 全长1 284 bp,编码42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8.98 kD,等电点为9.0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高山还阳参同源性最高(84%)。该蛋白含有?12-FADs保守结构域和3个跨膜螺旋,N端含有一段叶绿体转运肽,属于膜脂肪酸去饱和酶超级家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低温胁迫下叶片和根系中CmFAD7的表达量及脂肪酸含量变化,CmFAD7在根系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根系。根系中5 ℃时表达量最高,叶片中–4 ℃时最高,在–8 ℃时叶片和根系表达量均较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叶片中C18:3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根系中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菊花CmFAD7与抗寒性有关,低温条件下不同器官的表达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盐胁迫伤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外源S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能够显著提高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干鲜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减少丙二醛和脯氨酸的积累,从而减轻盐胁迫伤害,促进黄瓜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6.
低温弱光下k-1 杂交酸模叶绿素荧光及膜脂脂肪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弱光胁迫下黄瓜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 和实际光化学效率( Fv'/ Fm') 急剧下降, 而酸模叶片的Fv/ Fm和ФPSII 只轻微下降。低温处理后, 酸模PG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 有利于提高膜的稳定性; Trans-3-16∶1 含量下降程度不大, LHC Ⅱ寡聚体解聚程度不严重, 因而抗冷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two tea varieties (Camellia sinensis cv. CsCr02 and CsCr03) were studied under natural cold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thylakoid membrane structure, fatty acid desaturase (FAD) genes, and fatty acid (FA) composition in 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s.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confirm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sFAD8 in leaves of the two tea varieti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sFAD7. The expression of both genes in CsCr03 was higher than in CsCr02.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damage to the thylakoid membrane in CsCr03 was less severe than in CsCr02 during the decrease of natural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ylakoid membrane integrity coincided with the gradual decline i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nd chlorosis of the tea leaves. With the decrease of natural temperature, a decline in the trienoic FA species (16:3 and 18:3) and an increase in the dienoic species (18:2)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varieti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sCr03 has higher cold adaptability compared to CsCr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