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华东葡萄抗白粉病株系‘白河-35-1’的Ring型泛素连接酶基因VpUIRP2和VpUIRP3的转基因植株对葡萄白粉病的抗性,研究这2个基因的抗白粉病特性,为改良欧洲葡萄抗病性提供可用基因。【方法】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泛素连接酶基因VpUIRP2和VpUIRP3的编码区序列(CD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在白粉菌诱导和水杨酸处理后的葡萄叶片中的表达;使用聚乙二醇(PEG)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无核白’和‘红地球’植株;经过苯胺蓝染色,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分析白粉菌在转基因植株叶片上的生长情况,鉴定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结果】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泛素连接酶基因VpUIRP2和VpUIRP3响应白粉菌和水杨酸处理,表达模式明显区别于感病对照‘赤霞珠’。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VpUIRP2蛋白定位在细胞质,VpUIRP3蛋白定位无特异性。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4个VpUIRP2的转基因‘红地球’株系和1个‘无核白’株系,转基因株系对白粉病表现出抗性。【结论】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泛素连接酶基因VpUIRP2能增强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可以作为抗病基因用于改良欧洲葡萄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抗菌肽和人溶菌酶对柑桔溃疡病和黄龙病等的协同抗性,利用连接多肽2A编码序列连接抗菌肽cecropin B(CB)和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基因,构建了融合基因CB:HLy及其超量表达载体p35S::CB:HLy。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转化至锦橙上胚轴。通过GUS化学染色及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32株。Real-time PCR证明了融合基因在转基因锦橙中得到了高效表达。本研究为柑桔溃疡病的抗性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在柑桔中的表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转入柑桔幼胚,获得抗性植株,以提高柑桔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方法:cDNA合成,PCR反应,基因重组,序列分析,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的诱导与筛选。结果;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出中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筛选出对生长素极敏感的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4.
利用农杆菌侵染获得转番茄Bax inhibitor-1(LeBI-1)基因的抗性烟草植株,进行了PCR鉴定和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同时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配比和浓度对建立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悬浮细胞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CR鉴定为阳性,并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而且6-BA浓度在0.2 mg/L、NAA浓度为2.0 mg/L条件下,可建立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稳定的悬浮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Cecropin B(CB)抗菌肽基因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人工合成了两个含有信 号肽的Cecropin B 抗菌肽基因PR1aCB 和AATCB。洋葱表皮瞬时表达分析表明,与非分泌型CB 抗菌肽 相比,PR1aCB 和AATCB 抗菌肽在细胞间隙中优势积累。进一步构建了CaMV 35S 调控 PR1aCB 和AATCB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上胚轴,获得转基因植株。GUS 组织化 学染色、PCR 和Southern blot 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入柑橘基因组。Real-time PCR 定量分析表明, 抗菌肽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成功表达。柑橘叶片离体抗性分析表明,转PR1aCB 和AATCB 基因植株的抗 性显著强于非转基因植株,其抗性水平与高抗品种‘南丰蜜橘’(C. succosa Hort. Ex Tan)和‘四季橘’ (C. madurensis)相当。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T-DNA载体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菊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获得具有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菊花,构建了一个双T-DNA超级双元载体pCAMBIA1301-gus,其中一个T-DNA结构域中含有选择标记基因hpt,另一个T-DNA结构域中含有目的基因gus,而且两个T-DNA结构顺序相连,中间没有其他插入序列.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菊花幼嫩茎尖薄层细胞,共获得506个抗性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共转化率为38.4%,对其中17个同时整合了hpt和gus基因的植株自交获得的T1代株系进行检测,发现约有15.8%的T1代植株中不含选择标记基因hpt,结果表明双T-DNA载体系统能有效地用于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7.
黄瓜Rubisco 活化酶基因CsRCA 表达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碳循环中的关键酶,为了探明其在植物体内的活化机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Rubisco活化酶(RCA)基因CsRCA导入黄瓜,分别用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杂交法进行分子检测,分析转基因植株的表达量。酶切鉴定结果显示,CsRCA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成功构建CsRCA的正义表达载体。将pCAMBIA1301-CsRCA导入黄瓜自交系‘08-1’,获得7株转基因植株,拷贝数均为2(非转基因植株的拷贝数为1),转化率约为3.5%。表达分析结果表明,7株T0代转基因植株叶片的CsRCA mRNA表达量为野生型(WT)的1 ~ 1.98倍,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信号显著强于WT。T1代转基因植株的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Pn)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WT。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黄瓜CsRCA转基因植株,CsRCA过量表达能显著提高黄瓜叶片的Pn,增加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8.
利用双T-DNA载体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菊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具有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菊花,构建了一个双T-DNA超级双元载体pCAMBIA1301-gus,其中一个T-DNA结构域中含有选择标记基因hpt,另一个T-DNA结构域中含有目的基因gus,而且两个T-DNA结构顺序相连,中间没有其他插入序列。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菊花幼嫩茎尖薄层细胞,共获得506个抗性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共转化率为38.4%,对其中17个同时整合了hptgus基因的植株自交获得的T1代株系进行检测,发现约有15.8%的T1代植株中不含选择标记基因hpt,结果表明双T-DNA载体系统能有效地用于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9.
冷诱导转录因子CBF3 转化茄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构建了含冷诱导转录因子CBF3( CRT binding factor)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
导法转入三月茄,采用PCR 检测DNA 和卡那霉素涂抹叶片法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证实获得含抗寒基因
CBF3 的茄子转基因植株2 株,建立了抗寒的茄子再生与转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特大瑞光"番茄为受体植物,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外壳蛋白(TYLCV-C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转入番茄子叶外植体,对获得的13株草胺膦抗性番茄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表明:有10株呈阳性检测反应,说明TYLCV-CP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阳性率为76.9%;番茄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赵凯茜  丁茜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20,47(7):1264-1276
利用同源克隆法得到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的开放阅读框,并构建过表达载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抗白粉病的欧洲葡萄‘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其进行转化;经过PCR检测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了5株VqSTS11超量表达植株和3株VqSTS23超量表达植株;人工接种白粉菌发现,转基因植株中白粉菌菌丝生长速度慢,孢子萌发受到一定的抑制,并且转基因植株中芪合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抗病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芪类物质含量积累增多。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对白粉菌具有抗性,‘丹凤–2’可以为改良欧洲葡萄品种抗病性提供抗病基因,作为抗病育种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QTL的插入/缺失突变,将其设计成共显性的In Del分子标记。通过群体连锁分析,发现In Del-MLO1标记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共分离。应用该标记对24份来自世界各地且白粉病抗性已知的黄瓜材料进行抗性验证,21份材料的抗性表型与标记的带型一致,说明在黄瓜进化和驯化过程中,造成抗病表型的该插入/缺失突变发生普遍。因此,该In Del标记适合于大多数黄瓜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从而加快黄瓜白粉病抗病育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以甜瓜高抗白粉病自交系MR-1为母本,易感白粉病自交系Top Mark为父本,构建BC_1P_2和F_2群体,经13个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2015年东北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工程中心的白粉病发病病菌为P.xanthii生理小种1,甜瓜MR-1对P.xanthii生理小种1的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通过对266个F2分离群体的抗病性鉴定和CAPS标记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抗白粉病性状进行QTL分析,最终构建了1张包含203个CAPS标记的甜瓜遗传连锁图谱,并将抗病基因PXR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上M12-GH和M12-TE 2个标记之间,该基因与两侧翼标记间的距离分别为0.63 c M和0.42 c M,两侧翼标记间在甜瓜参考基因组上对应的物理距离为303 kb,该区域内含有60个预测基因,其中10个基因含有非同义单碱基突变。10个基因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抗病与感病甜瓜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的4个基因MELO3C002434、MELO3C002437、MELO3C002441、MELO3C002457为甜瓜白粉病抗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抗白粉病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野生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丹凤–2’白藜芦醇含量高,并抗白粉病。以此为材料,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技术获得两个芪合酶基因 VqSTS12 和 VqSTS25。以欧洲葡萄‘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分别获得 7 个 VqSTS12 和 5 个 VqSTS25‘无核白’葡萄转基因植株。实时定量 PCR 分析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中芪合酶基因 STS 与下游白藜芦醇糖基转移酶基因 RSGT 表达量升高,与 STS 有底物竞争关系的查尔酮合酶基因 CHS 表达量降低。STS 的表达产物中主要的芪类物质反式云杉新苷含量增加。选择芪类物质含量高的转基因植株接种白粉菌发现,转基因植株对白粉菌的敏感性降低,发病较晚,病情较轻,在转基因植株上部分孢子萌发受抑制,菌丝发育迟缓。转基因植株中 VqSTS12 和 VqSTS25 受白粉菌诱导表达:在接菌后 1 ~ 3 d 内表达量显著升高,随后略有下降,在 6 ~ 7 d 表达量再次上升。同时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到 STS 的表达产物白藜芦醇、云杉新苷、葡萄素与紫檀芪含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丹凤–2’毛葡萄拥有的 VqSTS12 和VqSTS25 及其表达的芪类物质具有抑制白粉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 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不同地区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对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籽用美洲南瓜六世代群体进行抗性统计分析,开展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菌具有成串的椭圆形分生孢子,具有纤维状体。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ITS 序列与GenBank 中已公布的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序列聚在一个分枝,确定内蒙古地区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 xanthii。初步确定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存在4 个生理小种,分别为小种4、小种2F 和小种1,还有1 个未知的小种。种质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中有7 份抗病种质,4 份中抗种质,1 份高抗种质。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抗白粉病基因由1 对主效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RT-PCR 方法从甜瓜中克隆得到白粉病感病相关基因CmMLO2 的cDNA 序列,GenBank 登录号为 FJ713542。该基因ORF 全长1 713 bp,可编码由570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7 个跨膜螺旋结构,属于典型的 跨膜蛋白。RT-PCR 结果表明,CmMLO2 主要在甜瓜叶片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受到白粉病菌胁迫时CmMLO2 表达显著上调,表明CmMLO2 很有可能与白粉病发病有关。构建RNAi 表达载体pFGC1008-CmMLO2 后,利用叶 盘转化法转化甜瓜,获得了PCR 阳性植株,白粉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对白粉病具有抗性,证明通过ihpRNAi 敲除CmMLO2,可以获得对白粉病具有抗性的甜瓜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79份露地、大棚和温室黄瓜自交系栽培材料白粉病、霜霉病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其白粉病、霜霉病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黄瓜材料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筛选获得高抗白粉病材料33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1份、大棚栽培类型11份、温室类型21份,抗性材料共40份;高抗霜霉病材料22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2份、大棚栽培类型5份、温室类型15份,抗性材料38份。共获得兼抗2种病害材料11份,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苦瓜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对苦瓜苗期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抗病相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回交效应极显著,正反交效应差异不显著,抗病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较大,抗性效应在亲本和F1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因此,苦瓜抗白粉病育种时应首先利用加性效应累加亲本的抗性基因,然后配制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白粉病抗、感病亲本H3 和83-60 构建的包含142 个重组自交系的RIL(H3×83-60) F8 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亲本重测序数据设计KASPar 引物,构建了包含16 个连锁群的辣椒遗传连锁图谱,总图距1 356.5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69 cM。基于2016 年和2017 年重组自交系群体白粉病发病表型数据,获得了PMR6.1、PMR9.1、 PMR11.1、PMR11.2 和PMR5.1 等5 个白粉病抗性QTL 位点,其中PMR6.1、PMR9.1 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表型贡献率在 10.8%~21.4% 之间。通过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开发与白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NP 分子标记,对于辣椒抗病辅助育 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理小种,于2019年夏季在山东省济南、莘县、寿光、寒亭、昌乐、东明县等6个甜瓜主要产区采集了10份白粉病病原菌进行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对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理小种进行鉴定。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的表现及光学显微镜观察,确定了导致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的生理小种均为单囊壳属白粉菌1号生理小种。试验结果不仅初步明确了山东地区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理小种类型,也为甜瓜白粉病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