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富2号’苹果为材料,于花后25和30 d喷施浓度1.5%和3%的葡萄糖,研究处理后短枝顶芽的发育状况、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糖代谢相关基因与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葡萄糖处理后,短枝顶芽长度、宽度及质量有一定程度增加;短枝顶芽中,蔗糖、葡萄糖、山梨醇在生理分化中前期显著高于对照,淀粉含量整体升高,而果糖含量在整个生理分化期显著降低;山梨醇脱氢酶、山梨醇氧化酶、蔗糖合酶合成方向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不同时期有所增加,而酸性与中性蔗糖转化酶,及蔗糖合酶分解方向酶活性普遍降低;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积累明显,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也发生相似改变;顶芽糖代谢相关基因及2个MdTPS基因都响应葡萄糖处理;成花关键基因MdFT 1、MdFD、MdLFY、MdSOC 1和MdAP 1均显著上调,而成花抑制基因MdTFL 1从花后30 d开始,表达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2.
周平  郭瑞  颜少宾  金光 《园艺学报》2023,(5):959-971
为研究桃树(Prunus persica)外源喷施山梨醇(1 mmol·L-1)对其糖代谢的影响,整合代谢组与转录组数据,分析叶片和果肉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的含量和特定糖代谢、糖转运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明确受影响的代谢通路。测定结果表明,山梨醇处理叶片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提升,山梨醇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果肉山梨醇含量下降,其他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叶片和果肉蔗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山梨醇/蔗糖比值均显著下降。山梨醇处理后,叶片和果肉糖代谢、糖转运基因表达谱变化不相同,糖代谢酶(Pp SDHb、Pp PFKa/b/e、Pp HXKa、Pp SUSb/c、Pp INVe)和糖转运子(Pp SOTa/i、Pp SWEET10/13)基因参与调控叶片和果肉中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积累。转录组分析证实山梨醇处理造成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糖代谢相关途径(叶片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和果肉碳代谢途径)及其他次级代谢途径。这些结果说明外源山梨醇对桃叶片和果实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和糖组分平衡的影响不同。山梨醇处理造成桃叶片、果实糖代谢酶和糖转运子基因表达变化,影响了糖...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色素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以苹果(Malus pumila) ‘长富2’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套袋对果皮色素及果肉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果果皮色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具有同对照果基本相同的消长规律, 但含量均始终低于对照; 摘袋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 且花青苷积累速度明显快于对照; 套袋主要降低了果实中山梨醇和蔗糖的含量, 果糖和葡萄糖降低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苹果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32个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其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组分进行测定,并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溶性糖含量(SS),利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苹果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水平及其分布和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苹果中的可溶性糖以果糖为主,其次是蔗糖和葡萄糖,山梨醇含量最低,约4/5的品种蔗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含量离散度山梨醇葡萄糖蔗糖果糖;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TSS和SS均服从正态分布,去掉个别拖尾品种后葡萄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也呈正态分布;果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TSS与SS之间均存在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450和0.8797;TSS、SS均存在关于其他指标的多元线性模型,且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嫁接厚皮甜瓜含糖量下降的问题,以自根厚皮甜瓜和嫁接厚皮甜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硝酸钙处理对嫁接厚皮甜瓜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对嫁接厚皮甜瓜果实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嫁接对照相比,0.5 %硝酸钙处理显著增加了嫁接厚皮甜瓜果实发育后期(处理后14~42 d)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降低了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提高了肌醇半乳糖含量|0.2 %和0.8 %硝酸钙处理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可溶性糖含量,但影响程度低于0.5 %硝酸钙处理|处理21 d后,3个浓度的硝酸钙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果实中总糖含量,且0.5 %硝酸钙处理还极显著增加了淀粉含量|但与自根对照相比,0.5 %硝酸钙处理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和总糖含量仍未能增加至自根厚皮甜瓜水平。从果实的蔗糖代谢及半乳糖代谢相关酶来看,与嫁接对照相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硝酸钙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果实发育中期(处理后14~28 d)酸性转化酶、碱性α- 半乳糖苷酶和果实发育中后期(处理后28~42 d)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但对于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与自根对照相比,0.5 %硝酸钙处理的酸性转化酶活性未达到自根对照水平,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幅提升,与自根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与嫁接对照相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嫁接厚皮甜瓜果实淀粉、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其果实发育前中期的酸性转化酶、碱性α- 半乳糖苷酶和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蔗糖磷酸合成酶等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0.5 %硝酸钙处理效果最佳,增加了果实发育中后期蔗糖含量,具有改善嫁接厚皮甜瓜果实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桃果实缝合线软化与糖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说明桃果实缝合线过早软化的原因,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久保桃果肉软化果和正常果缝合线部位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的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的相关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及山梨醇代谢的关键酶山梨醇脱氢酶(SDH)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酶活性,并对软化果和正常果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糖代谢是影响桃果肉缝合线软化的重要因子之一;软化果在硬核期缝合线果肉快速生长,且糖代谢和相关酶活性都较旺盛,以单糖代谢为主,主要受中性转化酶的调节;果实发育进入阶段Ⅲ时,软化果的糖代谢比正常果的进程和速度都快,此阶段前期软化果的糖代谢快速旺盛,蔗糖快速大量合成,后期糖积累减少且糖含量大幅降低,果实出现未熟缝合线先软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天红2号/SH38/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采用硫代硫酸铵喷施的方法,以清水为对照,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2次1.5%硫代硫酸铵,并在喷药后7、10、13、16、19 d采集处理和对照边果,研究了硫代硫酸铵对苹果边果氮磷钾矿质营养,淀粉、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醇5种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质、玉米素(Z)、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乙烯前体(ACC)含量的影响,并初步解析其疏除机理,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铵处理后,显著提高了边果全N含量,显著降低了处理中期全P和全K含量;淀粉含量较对照提高了5.13%~22.64%,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蔗糖、葡萄糖、果糖及山梨醇含量,从而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较对照降低了9.37%~19.90%,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处理后脱落酸和ACC含量显著升高,(Z+GA3+IAA)/ABA比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硫代硫酸铵在苹果上具有较好的疏除边果作用,其疏除作用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以及ABA和ACC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晚熟的艳丰一号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早期,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还原糖,中后期,还原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非还原糖大量积累;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显著地高于叶片,而叶片中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则显著地高于果实;叶片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果实中山梨醇含量较稳定,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差异较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蔗糖在果实中持续积累,尤其是在成熟前急剧增加,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后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叶片中山梨醇含量在生长前期下降,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果糖含量与NI、SS和SDH活性及葡萄糖含量与SS和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且果糖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片中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PS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因此认为各主要糖的合成与转化在叶片和果实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苹果果实生长早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期间及胁迫解除之后源叶中的不同种类碳同化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源叶中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积累,山梨醇含量升高;前两个干旱胁迫周期源叶中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水分胁迫对还原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中度胁迫时开始增加,严重胁迫时急剧升高,但果糖含量仅在轻度胁迫时显著高于对照,对蔗糖含量的影响较小。水分胁迫解除后,水分胁迫株叶片中除葡萄糖能保持一个显著高于对照的水平外,其余的糖和山梨醇均迅速地回落到正常灌溉的对照水平。同时,树体承受水分胁迫期间,源叶中的6-磷酸醛糖还原酶(A6PR)、山梨醇脱氢酶(SDH)、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淀粉酶等均有可能得到显著增加,并且水分胁迫解除后各种酶在短期内仍维持一个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旨在为火龙果果实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7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中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果实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二者均从花后5 d开始迅速积累淀粉,分别于花后20 d和15 d达到峰值,之后淀粉含量迅速降低,成熟期淀粉含量较少。金都一号火龙果蔗糖含量在花后10 d和30 d分别出现2个高峰值,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蔗糖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二者蔗糖含量均在花后30 d达到最高。2个品种从花后5~15 d期间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波动较小,花后20 d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金都一号火龙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金都一号火龙果果实淀粉与蔗糖含量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越南白肉火龙果的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火龙果果实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存在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为探讨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与淀粉降解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饥饿胁迫"诱导龙眼果实脱落的调控机制,以‘储良’龙眼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早期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去叶处理,模拟中断果穗碳素供应所引发的饥饿胁迫,测定处理后0、1、3、5、6 d果皮及果柄离区的糖与脱落酸(ABA)含量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果实在处理后5~6 d发生大量脱落;果皮中可溶性总糖及各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显著下降,以3 d内的降幅较大,且蔗糖与葡萄糖的降幅显著大于果糖;离区的可溶性总糖及蔗糖含量也发生类似的变化。处理后ABA含量在果皮中的变化不明显,但在离区中显著增加。饥饿胁迫总体上减弱了果皮与离区中糖与ABA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果实脱落早期有关蔗糖代谢基因(NI、SS1、SPS1)、糖信号基因(HXK2、TPS1、SnRK2)及ABA代谢基因(AAO3、NCED、BG)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但在大量落果时期NI、SS1、HXK2、SnRK2、AAO3、NCED等基因的表达一度增强,使得蔗糖急剧减少,导致糖信号的产生和ABA的积累。以上结果说明,糖与ABA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与碳水化合物饥饿胁迫诱导的龙眼果实脱落有关。  相似文献   

12.
套袋对巨峰葡萄果实糖分变化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套袋对葡萄果实中糖代谢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在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果实成熟后套袋果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果实发育前期,套袋明显改变果实中蔗糖的相对含量及酸性转化酶活性.套袋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果实发育早期转化酶活性来影响果实糖分积累.  相似文献   

13.
周兴本  郭修武 《果树学报》2005,22(3):207-210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套袋对葡萄果实中糖代谢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在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果实成熟后套袋果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果实发育前期,套袋明显提高了果实中蔗糖的相对含量及酸性转化酶活性。套袋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果实发育早期转化酶活性来影响果实糖分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积累的角度解析‘中蕉9号’及‘巴西蕉’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方法】比较分析‘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实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结果】‘中蕉9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直链淀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硬度和蔗糖含量较高‘。中蕉9号’果实中6个淀粉降解相关基因和5个可溶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巴西蕉’。此外,α-淀粉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在‘中蕉9号’果实中的活性更高。【结论】糖代谢相关基因在2个香蕉品种中的差异表达,使得‘中蕉9号’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中蔗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FeSO4对梨黄化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其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砀山酥梨正常和黄化植株为试材,对生长期黄化植株喷施0.2%FeSO4溶液,测定叶片总叶绿素(Chl)、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分析了光合、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FeSO4处理诱导了黄化叶内Chl合成,增强了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促进了叶内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积累。FeSO4处理后3、6、9、12 d,光合基因PSI subunit II、PSII psbD、Rubisco activase V和Chl a–b P4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山梨醇代谢相关基因S6PDH1、SDH2/3和其转运基因SOT8/14/15/26/30表达量则均在处理后6 d和9 d显著增加。而蔗糖合成基因SPS1/3和转运基因SUT1/2/3、TMT2表达量均在处理后3、6、9 d显著减少,而显著下降的SUS1/3/7/12则可能催化了蔗糖的降解。【结论】外源FeSO4促进了黄化叶内Chl合成,调控了光合基因的表达,并显著增强了其光合作用,同时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加速其合成、分解与转运,显著增加了叶内果糖和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分别喷施清水、200 mg·L~(-1)PP_(333)、400 mg·L~(-1)GA_3,在幼果分化期,分别取各处理的宿萼果和脱萼果,测定其单果质量、叶绿素、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与光合作用、山梨醇和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S6PDH、NAD~+-SDH、NADP~+-SDH、SPS和SUS酶活。结果表明,各处理宿萼果中山梨醇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脱萼果。宿萼果中显著增加的山梨醇和蔗糖含量,就幼果光合而言,与光系统Ⅱ蛋白亚基编码基因PSⅡpsb D、Rubisco活化酶基因Rubisco activaseⅣ表达量显著高于脱萼果有关;从山梨醇合成途径来看,与S6PDH1表达量和山梨醇–6–磷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脱萼果有关;从源-库的转运关系来看,与山梨醇转运蛋白基因SOT3/4/8/14/15/21/25/29/30/31/34表达量显著高于脱萼果有关;从蔗糖合成途径来看,与磷酸蔗糖合成酶基因SPS1/8、蔗糖合成酶基因SUS1/3/7/12/13/15/17表达量及其酶活显著高于脱萼果有关;从蔗糖转运途径来看,与蔗糖转运蛋白SUT1/2/3、液泡膜单糖转运蛋白TMT2/3/4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脱萼果有关。因此,‘砀山酥梨’宿萼果中较脱萼果中显著增强的山梨醇、蔗糖代谢是影响其形态建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杨绍兰  王玫  张晓菲  王成荣  王然 《园艺学报》2013,40(10):1887-1896
 研究了4种材质的果袋套袋处理对‘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hili’)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着果实的发育进程而增加;不同材质果袋影响糖增加的程度不同,套黄蜡纸袋的糖增加最少;转化酶(Ivr)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而降低,套袋降低了花后75 ~ 90 d 和花后150 d 果实酸性转化酶(AI)活性,而对中性转化酶(NI)影响不明显;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增加,套袋处理不同程度上降低了SPS活性,以套黄蜡纸袋最为明显,其次是套白蜡纸袋和无纺布袋,套塑料膜袋的大部分测试点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果实的发育,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SSs)逐渐增加,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SSc)逐渐下降,套袋对SSs活性影响在多数测定点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SSc活性。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AIV1、AIV2、SPS1和SUS1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套袋降低了AIV2的相对表达量,降低程度套无纺布袋大于套塑料膜袋;推迟了果实中SPS1的相对表达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套塑料膜袋果的SPS1相对表达量在发育前期显著低于对照;影响了SUS1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整个发育过程未见套塑料膜袋果有SUS1相对表达量高峰出现,套黄蜡纸袋果的SUS1相对表达量最大值较对照提前15 d,之后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GA3 诱导的单性结实‘宁海白’白沙枇杷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花蕾期GA3 0.5、1.0 g·L - 1处理诱导的单性结实‘宁海白’无核白沙枇杷的糖积累与代谢特性。结果表明: 两种浓度的GA3 诱导的无核枇杷中, 其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总糖的含量均低于正常有核果, 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其中成熟时处理与对照之间各种糖的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浓度GA3 处理后, 果实中蔗糖代谢酶( SS、SPS、转化酶) 、己糖代谢酶(HXK、FRK) 和山梨醇脱氢酶( SDH) 等的活力均低于正常有核果, 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上述结果表明, GA3 诱导无核, 导致果实糖代谢酶活力的下降, 是无核枇杷果实含糖量下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对鲜黄梨果实发育中糖积累及山梨醇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以积累山梨醇和淀粉为主,后期以积累果糖为主。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山梨醇脱氢酶和山梨醇氧化酶在果实发育早中期活性逐渐增高,后期活性降低,但较前期高,两者共同对山梨醇的转化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9个主栽枣品种的干果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枣品种果实中主要糖分及其含量,旨在为枣品种品质评价、品种选择及开发利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枣干果中的主要糖组分由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及鼠李糖、木糖及半乳糖的混合物(简称"鼠木半")组成,多数糖组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品种间均表现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鼠木半",阿拉伯糖在所有品种中均未检出;蔗糖是构成枣干果总糖的主要组分,果糖是构成枣果实总糖的次要组分,葡萄糖再次,"鼠木半"和山梨醇所占比例不大;不同品种间糖组分含量差异显著,"灰枣"和"蛤蟆枣"的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属于高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