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正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版》,《世界农业》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提升至0.941,比上年度增长26.31%;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学科平均值提升至1.202,比上年度增长18.54%;复合影响因子提升至1.832,比上年度增长33.24%。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世界农业》影响力指数(CI)为192.468,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CNKI)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版)》。《世界农业》影响力指数CI值为246.560,在51种农业经济学科中文期刊中排名第九位,农业经济学科收录期刊由2017年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教育》2009,(3):F0003-F0003
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农业教育》杂志,自2000年改名、改刊、改版以来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8年10月20日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2007年《中国农业教育》杂志的相关数据为:总被引频次316,影响因子0.423,5年影响因子0.402,他引总引比O.96,被引期刊数192。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教育》2009,(2):F0003-F0003
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农业教育》杂志,自2000年改名、改刊、改版以来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8年10月20日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2007年《中国农业教育》杂志的相关数据为:总被引频次316,影响因子0.423,5年影响因子0.402,他引总引比0.96,被引期刊数192。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教育》2008,(6):F0003-F0003
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农业教育》杂志,自2000年改名、改刊、改版以来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8年10月20日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2007年《中国农业教育》杂志的相关数据为:总被引频次316,影响因子0.423,5年影响因子0.402,他引总引比0.96,被引期刊数192。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教育》2009,(4):F0003-F0003
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农业教育》杂志,自2000年改名、改刊、改版以来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8年10月20日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2007年《中国农业教育》杂志的相关数据为:总被引频次316,影响因子0.423,5年影响因子0.402,他引总引比0.96,被引期刊数192。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教育》2009,(1):F0003-F0003
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农业教育》杂志,自2000年改名、改刊、改版以来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8年10月20日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2007年《中国农业教育》杂志的相关数据为:总被引频次316,影响因子0.423,5年影响因子0.402,他引总引比0.96,被引期刊数192。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收录的社会科学期刊中农业经济类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农业经济类期刊各项计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对农业经济类期刊总体学术水平、学科地位以及各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分析,并通过评估我国农业经济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h指数等指标,评价农业经济类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业科学》2007,(5):266-266
2007年9月30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该《报告》是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6年收录的6500余种统计刊源析出的290余万条中国期刊引文数据等统计分析得到的。据该《报告》公布,《杂草科学》期刊影响因子为0.517。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是全国农业核心期刊,自1997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后,1999年又入编“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扩大了期刊的传播渠道和范围,使《吉林农业科学》的信息传播更迅速,影响更深远。 1999年《吉林农业科学》荣获首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的三项证书,即:由中国科技期刊检索与评价的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证书”;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证书”;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经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的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片录证书”。在此,本刊编辑部特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作者、参与审向的各位专家及广大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刊物质量,把最好的精品奉献给社会,为我国期刊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为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为宏观科技决策管理和科研文献成果微观绩效评估做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文化创新建设理论模型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的实际,研究并提出了农业科研机构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模型。并从理念构建与队伍建设、环境建设与条件改善、资源配置与制度建立等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具体探索历程,从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创新与科技创新等3个方面论述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使全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9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成果转化步伐的策略,即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理顺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成果展示与示范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PCR的基本程序上,以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x 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以建立稳定、快速、灵敏度高的甘蔗宿根矮化病PCR检测技术.[方法]以Lxx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TaKaRa的Ex Taq Polymerase和2×GCBuffer Ⅱ,调整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等主要因子,优化PCR反应体系;稀释Lxx基因组DNA模板的浓度,检测优化PCR的灵敏度;用优化的PCR对田间生长的甘蔗品种GT11叶片总DNA进行RSD测定.[结果]优化的PCR得到清晰特异的条带为Lxx 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能从稀释1000倍的Lxx基因组DNA( 15.9 pg/μL)中检测到Lxx,而常规的PCR只能从稀释10倍的Lxx基因组DNA( 159 pg/μL)中检测到Lxx,且出现假阴性,不稳定.对田间生长的甘蔗品种GT11叶片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用优化后的PCR检测RSD感染率为66.7%,而常规的PCR检测RSD感染率为0.[结论]优化的PCR体系为:2xGC Buffer Ⅱ12.5 μL,Ex Taq DNA酶(5 U/μL)0.2 μL;dNTP(2.5 mmol/L)1.5 μL;Lxx1(10 μmol/L)1.0μL,Lxx2(10μmol/L)1.0 μL,DNA模板1.0 μL,用ddH2O双蒸水补足至25.0μLcPCR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10 min,94℃ 15s,57℃ 15 s,72℃ 3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优化的PCR比常规PCR的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检测效率高,更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以实现柬埔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保障国际粮食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柬埔寨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广西农业科学院与柬埔寨水稻科技的互补优势,提出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对策建议.[结果]柬埔寨水稻生产存在缺乏先进科学技术及创新能力、水稻产量低、品种退化严重、农田基本设施落后、栽培技术简单、管理模式粗放、农业加工体系落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具备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水稻种质资源与品种丰富、栽培和加工技术等互补优势.[建议]广西农业科学院可在柬埔寨推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水稻合作示范基地、加强与柬埔寨大米加工领域的合作等,以推动中柬农业合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7个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贺州市农科所、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7个花生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折籽仁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026/8、0077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广,属高产稳产型品种。0242、025/58荚果产量高,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创新南亚热带桑蚕品种资源,实现专养雄蚕,进一步提高广西蚕茧质量。【方法】2005年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材料进行培育改良。【结果】初步培育的雄蚕基础材料平桂12L1L2·平28、平桂10L1L2·平32在生命率方面均有所提高,其中品种平桂12L1L2·平28最明显,虫蛹生命率达87.26%,比其亲本平28提高了22.15%(绝对值,下同);两个培育材料的茧层率分别为23.32%和21.64%,较充血亲本7532提高了2.44%和0.76%;其雄性个体与常规品种雌性个体杂交,所得F1代雄蚕率达100.00%、茧层率在23.50%以上、结茧率在97.00%以上,茧丝质各项指标较其雄蚕亲本均有所提高。【结论】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广西常规基础品种7532中培育改良获得的平桂12L1L2·平28和平桂10L1L2·平32,生命力较强,饲养成绩良好,经后续转育改良,可成为热带、亚热带型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在广西区内可实现专养雄蚕。  相似文献   

17.
晚籼优质稻玉晚占百亩连片生产示范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晚占系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云国1号和八桂香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优质稻品种,2005年1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09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进行玉晚占百亩连片超高产生产示范。通过采用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壮秧;小苗规范抛栽,强化低位分蘖;平衡施肥,适时追肥;合理用水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玉晚占平均产量达8.44 t/ha,比对照七桂占增产2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育杂种优势强、营养生长周期稳定、适应性广及米质优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实现华南稻区弱感光杂交稻组合的升级换代.[方法]2011年以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软米型不育系丰田1A与自选育的广亲和强优势新恢复系桂981配组后,2012~2013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高产示范基地进行生产品比试验,2013~2015年推荐参加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区域筛选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考察其综合性状.[结果]丰田优981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全生育期112.0 d左右,比对照博优253短5 d左右,穗粒数168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5 g,米粒长宽比3.6,直链淀粉含量13.4%.在2012和2013年的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生产品比试验中,丰田优981平均产量为7785.0和7687.5 kg/ha,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9.50%和5.60%;2013年区域筛选试验平均产量为8163.0 kg/ha,比对照博优253增产11.48%;2014和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948.5和7917.0 kg/ha,比对照分别增产9.17%和10.6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209.0 kg/ha,比对照增产4.74%;201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6009号).[结论]丰田优981应用前景良好,可在桂南和桂中稻作区适宜种植感光型品种植的地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建设数字化农业文献资源的实践过程:深化制度改革和科学管理,走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利用有限的经费和技术力量,应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信息管理服务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文献和数据库资源,开创地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向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新局面。并提出构建广西数字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门户平台,以实现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八桂香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常规香稻品种,一般产量5.73 ̄6.30t/hm2,广西桂南早造全生育期125d左右,晚造115d左右,米质优,经测定米质主要性状指标达部颁二级标准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