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蔗腋芽苗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蔗糖》1998,(1):25-26
甘蔗腋芽苗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为依托,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工厂化生产方式繁殖的甘蔗幼苗。与传统的甘蔗良种繁殖方法相比,甘蔗腋芽苗繁殖技术有如下优点:①繁殖速度快,一般一个甘蔗芽一年可繁殖生产10万株左右甘蔗苗,能使新育成的或新引进的、种源稀少的甘蔗良种在生产上迅速推广,从而充分发挥良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甘蔗腋芽苗无病健康,可减少病虫害的传播蔓延;③生产数量相等的种苗所占用空问及土地面积少,且不受季节的限制,全年都可生产。  相似文献   

2.
甘蔗的光合生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甘蔗基因型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生产因素 表现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生长的前期,前合生产表现为叶面积主导型,即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作物生长率与净同化率均呈增长的趋势。进入伸长盛期后,叶面积指数表现出对干物质生产的负效应,净同化率成为这一时期光合生产的主导因子。甘蔗群体对叶面积指数的负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伸长盛期作为光合生产的关键时期,是研究甘蔗光合特性的理想阶段  相似文献   

3.
利用植物顶端优势原理,研究形成和生产甘蔗良种侧枝快繁的几项关键技术是:植期大田以夏植母茎侧枝苗生产环节最适宜;品种应选择生长旺盛,根茎发达,血缘关系较近的,有利于侧枝苗发生和生长;甘蔗侧枝苗处理技术,去顶时间以有10个有效节为宜,二、三次处理以侧枝苗形成4片叶或侧枝茎部萌动、使甘蔗侧枝苗假植生根、大田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甘蔗繁殖速度由传统的5-8倍提高到30倍,为甘蔗良种的迅速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古科技合作第三个计划项目(编号12)”的规定.广西科技代表团一行4人于1996年1月31日至2月9日对古巴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团在古巴期间.由古巴政府糖业部安排,参观、访问了古巴国家甘蔗研究所、糖业部、古巴第九科研生产联合体(UIP)、古巴糖衍生物及结构研究所(ICIDA)、哈瓦那省甘蔗试验站、马坦萨斯省赫贝利亚斯甘蔗试验站及该省的一家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影响广西甘蔗种茎出苗及苗期生长的气象因子,本研究选用2个广西当家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T22)和‘桂糖42号’(G42)为研究对象,从2—5月开展甘蔗分期播种试验,每半个月播种1期。通过观测每期甘蔗的出苗率、苗期生长状况以及同期的气象因子(降雨量、平均气温),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22、G42蔗种的出苗率与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后1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与甘蔗出苗率的对数函数方程进一步显示,为了使甘蔗种茎出苗率达80%以上,甘蔗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要达到75 mm以上;播种后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甘蔗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相关性达到5%显著性水平以上,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降水量是影响甘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的显著性自变量。推断甘蔗播种后10~20 d的累积降雨量是决定甘蔗出苗的关键气象因子,在甘蔗苗期生长过程中,降雨量对甘蔗生长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降雨量预测甘蔗苗期株高/茎粗。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广西甘蔗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甘蔗出苗率,要加强甘蔗种植后20 d内的水分管理,在这期间累积降雨量需达到75 mm以上才能达到甘蔗齐苗的目的,甘蔗出苗后也需加强水分管理,利于苗期快速生长,从而提高蔗苗质量。  相似文献   

6.
1913年,台湾从印尼爪哇东部引进一个甘蔗杂交花穗,由这些种子成功地培植出230株甘蔗实生苗,从此,台湾甘蔗育种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百年几代甘蔗育种者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一共选育出甘蔗栽培品种206个,其中F系列品种178个,新台糖系列品种28个。其中日据时期的1920~1944年间,台湾选育了F系列品种1-134;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后,实施了一套深入细致的甘蔗育种方案,一共选育了72个甘蔗品种,其中1956~1977年间选育F135-178,1979~2004年间选育了新台糖1-28号。其中很多选育出的甘蔗良种大都具有高产高糖、早熟、抗病性强等特点,如F108、F134、F160、F164、新台糖1号、5号、9号、10号、15号、16号等,这些品种一经推广,就马上都成为台湾省各个时代各蔗区的当家品种,深受广大台湾蔗农的喜爱。台湾育种者选育出来的甘蔗品种不仅在台湾受到蔗农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大陆甘蔗科研机构、农业推广部门和广大蔗农的青睐。1945年台湾光复后,大陆与台湾蔗糖业交流与合作开始起步,1946年,福建协和大学农艺系从台湾引进一批台湾育成的优良品种,其中F134成为福建第一代甘蔗主栽品种,同时,也成了国内许多的杂交亲本最重要的材料,为整个大陆蔗糖业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大陆许多甘蔗科研机构和农业推广部门先后从台湾引进具有高产高糖、宿根性强、农艺性状好等特1生的新台糖系列的甘蔗品种,如新台糖1号、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5号等,经过各地的引种、试种、区试,很多新台糖系列品种都表现出较好的农艺性状,深受广大蔗农的喜爱。其中新台糖10、16号已成为许多甘蔗生产大省的当家品种,新台糖1号也成为海南省的当家品种。随着两岸科技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台湾甘蔗良种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勐海县甘蔗生产发展较快,成为县财政及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支柱。1999年全县甘蔗产量达86万t,糖厂超负荷生产,榨季提早和延长造成经济效益低。为使甘蔗种植面积、甘蔗总产量和糖厂生产规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效益,我们提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8.
冯奕玺1939年生,1959年湛江农校毕业分配徐闻县农业局从事甘蔗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多个年头,2000年退休,退休后继续从事甘蔗试验工作。历任徐闻县农业局经作股长、徐闻县十一届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广东省甘蔗学会理事、湛江市甘蔗学会理事,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1982年和1989年曾经先后两次赴扎伊尔共和国援外,1997年赴柬埔寨考察蔗糖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9.
宿根甘蔗大田生态生物学特性.是提高蔗区宿根甘蔗产量的一项最基本功夫。认识宿根甘蔗在甘蔗生产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意义,调查其在当地生产中的现状;掌握其与当地生产环境条件相结合的大田生态生物学特性.将栽培“三大环节”贯彻于生产全过程,实现宿根甘蔗产量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甘蔗黑穗病菌粗毒素对甘蔗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黑穗病菌(Ustiago Seitamimea Syd)的粗毒素处理三个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CP65/375和桂糖12号)的岔伤组织。接种粗毒素培养后,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保水剂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保水剂对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施用保水剂后,产量都增加了。蔗汁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蔗汁锤度也都相应提高,而3个品种的蔗汁还原糖分都下降,说明蔗汁品质明显改善。因此,此项技术措施可以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苹 《广西蔗糖》2005,(4):32-35
甘蔗梢和甘蔗渣,经生物发酵生产生物饲料,可适用于猪、鸡、鸭、肉牛、奶牛、羊畜禽,而饲料干燥是个瓶颈。本文对脉冲气流干燥设备进行了应用设计计算,经生产证明,该设备对甘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原料的干燥是较理想的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照好,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很适宜种植甘蔗,蔗糖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1977年区人民政府就决定大力发展蔗糖生产,把广西办成全国蔗糖生产基地。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1995/1996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已达到42.4万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肥、复合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等三个肥料配施处理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能促进甘蔗的萌芽和生长,产量较高,蔗糖分略低于复合肥处理,但其甘蔗生产经济效益优于另外两个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甘蔗生产以氮、磷、钾肥配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甘蔗因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转化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代天 《广西蔗糖》2001,(3):12-13,16
经过多年反复分析试验,创造了甘蔗因土配方施肥技术,1985年后在各地作对比试验结果,说明甘蔗因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节约肥料投资,提高甘蔗产量的技术。1991年通过鉴定。该技术转化成甘蔗专用复混肥使用,可显著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廉江市2001年7-8月份历史上首次出现甘蔗条螟(第3代幼虫)严重为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廉江市15个甘蔗生产乡镇的7个品种条螟为害的主要指标螟害节及枯梢进行调查,提出了条螟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初强 《广西蔗糖》2005,(1):43-44,42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食糖进口配额的增大和关税的降低,我国糖业生产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应对面临的冲击和挑战,2002年底南宁地区行署(现已撤地建市)制定了甘蔗生产“六化”实施方案,要求所辖各县(市)建立若干个示范片。经过一年的实践,从对示范片验收情况看,大部分示范片是成功的,达到了增产和降本增效的目的。为进一步推广甘蔗生产“六化”,稳定蔗糖生产优势,以下就甘蔗生产“六化”理论和实施意见谈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要求,甘蔗糖业自身的特点,建设甘蔗基地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建立原料甘蔗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江西甘蔗品种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主要存在着甘蔗育种没有突破性进展,后备品种不足,现有良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甘蔗收购没有按质论价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甘蔗育种研究,恢复按质论价的价格政策,实施科技兴蔗战略,改革农务管理方式等对策,以促进江西的甘蔗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甘蔗黑穗病是真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病害,可使甘蔗产量锐减,为了减少损失,就要尽早检测出感染病害的种植材料或田间植株,可是甘蔗黑穗病的症状,通常只有在种植三至四个月以后才能出现,所以需要及时检测出感染甘蔗黑穗病的种植材料和植株,我们进行了一次试验,尝试用间接包被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C-ELISA)来早期检测甘蔗黑穗病,用多克隆的方法生产抗甘蔗黑穗病的双核菌丝体抗原的抗血清,并作为技术标准,并用这种方法,检查接种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后的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中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