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对Ri质粒转化三倍体毛白杨植株转入rolC基因,使外源基因rolC在植物体内形成多拷贝,从而对rolC基因表达产生干扰,而减少Ri质粒转化三倍体毛白杨造成的不良形态变异.本研究建立了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的叶片再生体系,筛选出叶片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05 mg·L-1;确定了卡那霉素(Km)和抑菌抗生素头孢噻肟钠(CTX)的临界浓度为30 mg·L-1和400 mg·L-1;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rolC基因转入经发根农杆菌Ri质粒30148转化的三倍体毛白杨植株中,获得了18个Km抗性系,对其中14个株系进行了PCR检测,表明rolC基因已整合进再生植株中.与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和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相比,部分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在转rolC基因后发生了形态特征变异,比如部分无性系的叶片由原来的皱缩变为平展,部分无性系的茎由原来的直立变为弯曲,侧枝增多,节间距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为材料,探究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氮高效利用生理机制。采用水培试验设计,对六叶期植株根系形态学指标、叶片氮含量、SPAD值及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状根再生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固氮能力、SPAD值以及光合作用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毛状根再生植株的根系发达,促进了生长环境中氮营养元素吸收,提高了植株的氮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植株光合能力。本试验为玉米氮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近年来,干旱对玉米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以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干旱胁迫4、6、8 d以及分别复水4、8 d的试验处理,研究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叶片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如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毛状根植株和对照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下降趋势,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干旱胁迫6、8 d,毛状根植株受影响较小,各光合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株(P0.05)。毛状根植株干旱胁迫8 d的SPAD值、P_n、G_s与对照组干旱胁迫6 d的SPAD值、P_n、G_s相当,干旱胁迫4 d,差异虽不显著,但趋势相同。说明毛状根植株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及耐旱性。随着复水天数增加,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的毛状根植株和对照组植株生理生化水平逐渐恢复,甚至干旱胁迫4 d处理的毛状根植株的G_s出现了超补偿现象,干旱胁迫6、8 d处理的毛状根植株恢复良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株(P0.05)。对照组植株除干旱胁迫4 d能恢复至接近正常供水水平外,干旱胁迫6、8 d处理恢复较难。结果表明,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光合能力强,这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根系,所以其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强,旱后复水的恢复能力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盐胁迫对玉米毛状根的影响以及其自身耐盐性生理机制,以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幼苗为材料,采用25 mmol/L氯化钠溶液施加到1/2 Hoagland's营养液的水培处理方法,利用WinRHIZO根系扫描分析系统以及CIRAS-3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通过测定玉米的根系指标和光合指标,确定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培条件下,玉米毛状根各项根系指标与光合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吉单35自交系),其中根尖数与水分利用效率差距较大,分别高出73.33%、27.99%,而总根长与总投影面积分别比对照组高16.64%、20.86%,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03%、11.71%、20.24%;盐胁迫下其总根长、总投影面积和根尖数分别比对照组高69.20%、51.98%、34.37%;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57%、12.83%、30.55%、18.63%。研究表明,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具有强大的根系,侧根发达,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且在盐胁迫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根系生长和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桑树毛状根再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桑树毛状根的再生体系,以桑树毛状根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BA和NAA配比对桑树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桑树毛状根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2mg/L 6-BA+2.0mg/L NAA,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NAA,3周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为16.7%。应用该不定芽获得再生植株的根系生长旺盛,叶片提取的基因组中含有rolB生根基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三倍体毛白杨的生根能力,把rolB基因转入三倍体毛白杨中,获得20个转化植株,在无激素培养基上,转化植株的生根率达到100%,而未转化植株的生根率只有15%~20%。PCR扩增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对部分rolB基因转化植株进行了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转化植株叶片中有GUS活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三倍体毛白杨叶芽再生体系与探索抗生素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方法]以叶片为外植体,探索适合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的再生条件和抗生素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最适合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0 mg/L+NAA 0.50 mg/L;在基因工程中,40 mg/L的卡那霉素为选择性抗生素使用浓度,300 mg/L的头孢霉素为抑菌性抗生素使用浓度;再生的不定芽在MS+IBA 0.10 mg/L固体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82%。[结论]该研究为毛白杨遗传转化中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和抗生素浓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紧实度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1年生、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P.tomentosa×P.bolleana)×P.tomentos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袋法通过人工松土、对照和踏实3种土壤紧实度处理,对毛白杨细根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紧实度显著影响1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距树干30 cm处细根形态及生物量变化,紧实处理下细根根长密度较对照降低50.8%,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对照降低48.9%,细根平均直径较对照增加13.5%。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细根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以对照最大,紧实和疏松处理较对照均有所降低。所以,1年生毛白杨细根对紧实胁迫的反应较2年生根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长期持续的开展转基因林木安全性评价研究,对林木遗传改良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转基因林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田间种植11年和13年的转AhDREB1基因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 P.bolleana)× P.tomentosa]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进行检测。此外,对自然条件下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外源基因进行检测,并从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林下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4株卡那霉素抗性细菌,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MTT和TTC染色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花粉没有活力,杂交试验结果再次表明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花粉不具备可授性和育性,其杂交结实率为0。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的枯落物(枝、茎和叶)无论是埋在土里,飘落在地表,飘落在草坪上,其外源基因在3个月后均未能检测到。种植13年的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的外源基因暂未水平转移到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基因组中。结论未发现大田种植13年的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工业造纸废水用于杨树人工林灌溉的可行性,以三倍体毛白杨(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1年生盆栽苗木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造纸废水(分别稀释到12.5% (IF7Q)、16.7% (1F5Q)、25%(1F3Q)、33.3% (1F2Q)、50% (1F1Q))灌溉对苗木生长及养分状况、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灌溉对土壤pH值、速效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及碱解N的含量(P<0.05).适当稀释的废水灌溉能促进三倍体毛白杨的苗木生长,提高土壤和植株养分水平:灌溉后1F5Q地径、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0.5 mm和97.3 cm,较CK分别显著增加102%和47% (P<0.05);1F5Q和1F3Q处理苗木总生物量为247 g和230 g,分别较CK显著提高19%和11%(P<0.05);废水灌溉可显著提高植株根、叶N含量和茎P含量(P<0.05),但对植株叶、根P含量和茎N含量影响不大(P>0.05).造纸废水通过一定处理后,可应用于苗木灌溉并促进其生长,提高地力.对于三倍体毛白杨,将废水稀释到16%-25%能起到较好的灌溉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发根农杆菌对柑桔的离体转化和植株再生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处于数生长期的发根农杆菌(R1000,A4和15834)感染甜橙子叶外植体,与菌体共培养3天后,转至含头孢霉素的无激素MT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15天后开始产生毛状根,转化率在25%~36%之间,毛状根在分单根进行的克隆接着中能稳定地保持激素自主性生长,在无激素的MT培养基上,毛状根可自发地产生不定芽,适当添加一定种类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提高毛状根再生芽的频率,当生植株叶片和毛状根提取液的  相似文献   

12.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怀地黄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怀地黄组培苗子叶、叶柄和茎段,建立了有效的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外植体产生,能在无外源激素的1/2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在附加0.2mg/LKT和3.0mg/L6-BA的1/2MS培养基上能100%形成愈伤组织,51.49%分化出芽;分化芽在1/2MS培养基上100%生根,形成具有矮化、节间短和根系发达等特征的转化再生植株且移栽后生长旺盛。rolB基因PCR和冠瘿碱纸电泳检测证明,农杆菌R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怀地黄基因组中并表达,获得转基因怀地黄。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毛白杨伐根嫁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倍体毛白杨属于扦插育苗不易生根、不易成活树种,采取埋条、嫁接、根蘖分株等方法繁殖的苗木,保证不了苗木质量。而利用三倍体毛白杨伐根嫁接技术进行采伐迹地更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提高成活率,又可节省迹地更新费用70%~80%,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毛白杨试管苗瓶外扦插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试管苗切段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1NAA处理的三倍体毛白杨试管苗切段生根早,根数多,茎叶生长健壮,成活率可达94%以上,比容器内繁殖省时省工,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带根浸根宝埋条处理出苗量最多,地径最大,树高生长最快,可见,三倍体毛白杨埋条育苗以带根浸根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快,材质好,树形美,抗污染能力强,是农田林网、城市园林、工矿绿化、西部大开发的首选树种。但三倍体毛白杨不产种子,且由于其枝条内含生根原基少.也无法利用枝条直接扦插繁殖。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芽接和扦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育苗,即:用易生根的大关杨、太青杨、加拿大杨等作砧木,用三倍体毛白杨的芽作接穗嫁接,然后再扦插育苗。由于芽接时,一根砧木上能接十几个芽,形似一条鞭,故称“一条鞭”芽接法。  相似文献   

17.
大豆GmbZIP16的抗旱功能验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干旱条件下大豆的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大豆锌指蛋白GmbZIP16,对其进行功能验证,确定GmbZIP16参与大豆抵抗干旱的分子机理。【方法】大豆干旱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上调倍数较高的锌指蛋白GmbZIP16,以大豆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GmbZIP16。并通过In-Fusion连接酶技术,构建pCAMBIA1302- GmbZIP16和pCAMBIA3301-GmbZIP16表达载体。通过液氮冷冻法将重组载体pCAMBIA1302- GmbZIP16和pCAMBIA3301-GmbZIP16分别转入农杆菌GV3101和大豆发根农杆菌K599的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以及大豆子叶节技术,产生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以及过表达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通过半定量RT-PCR和qRT-PCR分析,确定GmbZIP16在转基因拟南芥和大豆毛状根中能够超表达。分别将正常条件下生长2周龄的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转移至含有不同PEG浓度(6% PEG和8% PEG)的MS0培养基上继续培养7 d,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和对照野生型拟南芥之间的生物量差异;利用qRT-PCR分析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植物体中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将生长良好的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施加25% PEG处理1周后,分别采取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和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的叶片,用酶标仪测定植株的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正确的GmbZIP16序列,通过农杆菌转化技术得到2个稳定过表达的转GmbZIP16拟南芥株系。通过对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鉴定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在干旱处理下的生物量(鲜重和根长)及存活率比野生型显著提高。在过表达GmbZIP16拟南芥植株中,一些与胁迫相关的基因的表达要高于在野生型,如RD29B、DREB2A和P5CS。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在25% PEG处理1周后,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要显著高于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而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结论】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大豆GmbZIP16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性。过表达GmbZIP16可以提高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对干旱的抗性。GmbZIP16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主要是通过影响与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北京平谷的5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就三倍体毛白杨纤维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纤维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倍毛白杨的平均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分别比二倍体毛白杨提高24.9%、13.8%、7.4%、31.3%,并且差异基本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纤维性状在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三倍体毛白杨在纤维性状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及粗度的重复力分别为0.95、0.91、0.71、0.95,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无性系水平上进行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纤维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一项纤维性状的选择,会同时影响其他纤维性状指标。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与生长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以生长性状作为遗传改良目标,能同时提高纤维长度和长宽比。  相似文献   

19.
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为研究材料,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杜梨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将含有mCherry基因的表达载体pROK2导入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杜梨幼苗,通过注射烟草叶片、常规PCR及体视显微镜观察,检测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利用侵染烟草叶片瞬时表达的方法,证明mCherry可以正常表达;发根农杆菌侵染40株杜梨后,再生毛状根植株为34株,再生率达85%,通过PCR鉴定,转基因毛状根长势良好且鉴定为阳性的植株有6株,阳性率达到17.6%;经体视显微镜观察,可以在转基因根中直接观察到mCherry的红色荧光。通过发根农杆菌直接侵染杜梨苗的方法,成功实现了外源基因在杜梨新生不定根中的表达,操作简便,转化率高,周期较短,为梨树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新型工具,为提高梨树遗传转化成功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水飞蓟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来源、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诱导、毛状根诱导以及组织培养物中活性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水飞蓟的资源需求以及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基因与代谢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